第1篇:第三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5.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7.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总结: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三)判断
1、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100×33÷2=1650(cm)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练习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相关习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点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想想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展台出示图文
(1)引导学生讨论: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2)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
2.练习十六第7题
(1) 让学生尝试分。
(2) 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第五课时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完成相同的两个梯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师: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交流归纳,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三、运用知识解解决问题
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五.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2篇:第三课时多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太河中心小学张秀强
教学目标:
1、 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重点: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学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基础再现:
集体回顾每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公式。
S=ah÷2
S=abS=ah
S=(a+b)h÷2
二、基本练习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2.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5.想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6.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三、课后延伸
1.总复习第6、7、题。
2.练习二十五第7、8、9、10题。
板书设计
S=ah÷2
S=abS=ah
S=(a+b)h÷2
第四课时
太河中心小学李慧
课题:复习观察物体可能性
复习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
2、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重点难点:根据观察的物体画出平面图。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
总复习第8题。
复习“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等活动去辨认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可以先试着让学生通过抽象的想像去画一画总复习第8题中三个学生分别看到的形状,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投影图,让学生辨认,最后用实际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
练习二十五第11题,让学生根据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一定难度,应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的基础上完成。答案有多种。如下面一层的排列都是,有下面几种情况。
(二)复习可能性
1、总复习第9题
总复习第9题中要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首先要用组合的知识列出两枚硬币朝上图案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而求出朝上图案相同的可能性大小,使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2、基本练习。
(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4)游戏:妈妈的卡片写有2、3、4、5、6,妹妹的卡片写有1、8、9、10、7,(1)每人任意出一张,有多少种可能?(2)每人出一张,和为单数妈妈胜,和为双数妹妹胜,这公平吗?为什么?(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吗?
(三)、作业
2.P125第12--17题。
太河中心小学李慧
第3篇:第六课时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练习(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利用公式解答有关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梯形面积公式。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
1、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怎样计算?用公式怎样表示?用字母呢?
2、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我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推导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桌互说)
3、师小结:
4、说说求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练习4-8题。
1、独立完成第5题。
先指名说说什么叫横截面;然后各自完成。
说说解答要点。小组订正。
2、同桌合作完成第6题。
讨论说说:你理解计算圆木总根数这个公式吗?它与梯形面积公式有什么联系?
如果上层有5根,底层有25根,每相邻两层相差1根,那么一共有多
第4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4~P85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第5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莞城区新沙小学谢梅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
第6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麻涌镇中心小学萧润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书本P84-85的内容以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的: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会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上课前,谁愿意说一说你喜欢吃什么蔬菜?
2、教:这些蔬菜是种在菜园里(边出示图),在这个菜园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边出示)你用什么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
3、教:农民叔叔想把它平均分成两半,一半用来种白菜,另一半用来种菜心,你认为应该怎样平均分开呢?(演示三种方法)
4、让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10×4÷2=20(平方米)]。
5、引入:那三角形也有它本身的面积公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出示课题)。
二、新授
第7篇:三角形面积计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莫艳霞
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84页--87页)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每个三角形面积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关系。
教具准备:动像投影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两个)
学具准备:印发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一对。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我认为,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探究推理能力。教学要改革,首先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研讨、主动发展,结合教
第8篇:第三课时多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目标:
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平面图形的联系。
复习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础再现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口述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面积公式。
S=ah÷2
S=abS=ah
S=(a+b)h÷2
问: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师强调:1、注意底与高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