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技巧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30 07:1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技巧

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技巧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表扬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表扬自是喜欢,但批评却是件难堪的事,可是也不可避免。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班主任對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然而,今天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班主任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对立,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然而,在批评学生时注意技巧,艺术的教育批评,是和风细雨,并且能润物于无声,在无痕的批评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理解和平等,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

让学生不仅能改正错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因而,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要讲究技巧。

一、善解人意的批评教育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常规内容。但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们学会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我们要学会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友善的目光、坦诚的微笑、专注的倾听、关切的话语、耐心的讲解、大方的举止、热枕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避免自吹自擂,自我发泄,要学会切身处地了解学生,把握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产生正情绪,对急需获得关怀理解的学生给予母亲般的爱。魏书生说:“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学会钻到他的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的爱他,尊重他,理解他。其实那些后进生更在乎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态度,他们更渴望思想上的交流、感情的宣泄,心灵的慰藉。”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如果不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居高临下以训斥的口气,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益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那颗真诚的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敝开心扉,将内心坦露无遗。在批评教育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效果。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的'孩子,善解人意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当学生违纪的之后,与其发出威胁、进行警告,不如在其本人知道违纪的情况下,说几句安慰或体谅他的话,既保留了他的面子,也给自己保留了台阶。

二、风趣幽默的批评教育

幽默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力量。幽默是教学的智慧,幽默是班主任的能力,幽默更是一种含笑谈真理的艺术。它像一座桥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填补师生之间的鸿沟。正如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采用幽默的批评可以降低犯错误学生的心理紧张,制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它容易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容易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使教师与学生在尴尬的处境下变得积极交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批评。如有一次,我刚到课室门口就看到了李宏正对这何小千气愤地说:“你敢惹我,你这个疯子!你是不是不要命了!”而何小千却轻视地对他做了一个鬼脸,怒气冲冲的李宏眼看就要爆发“战争”了。这时,在教室门口的我先是咳一声,然后走进去,说:“听到有同学说,我们班进了疯子了,那可不得了,疯子在哪?别靠近他,快打电话给精神病院。有人受伤吗?有没有上医院的必要呢?”同学们听了都在哈哈大笑,李宏也在偷偷地笑了,而何小千脸红了。

幽默是教学的智慧,幽默是班主任的能力,一个乐观、开朗、具有幽默感的班主任深受学生的喜爱、依赖和敬佩,幽默让班主任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 幽默有利于教学,但我们决不能为幽默而幽默。

三、以柔克刚的批评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中学生知识经验不丰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求知欲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一旦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侵犯,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便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甚至批评教育,而是选择恰当时机,心平气和地把批评意见表达出来,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如我班的孟柏林同学很有能力,且成绩也很优秀,是大家口中说的学霸,长期以来的优越感让他根本不会轻易接受批评教育,刚开始,在我严厉批评时,他常常振振有辞针锋相对,甚至有时会令你难以下台。后来,我改变了批评教育的方式,就算他犯了怎样的错误,先采取冷处理,然后选择适当时机,心平气和地和他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同时表现出对他所犯错误的理解和担忧。渐渐的傲气凌人的他开始改变了,犯错误少了,也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甚至开始找我谈心了。

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保持冷静,迅速改变剑拔弩张的局势后,再与其取得沟通,以期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默契与和谐,同时也获得了更多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一种艺术,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注意技巧,巧妙的批评教育不单能够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不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甚至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

第2篇:班主任批评学生的几种技巧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几种技巧

洛克在《教育漫谈》中曾这样说:“教育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洗刷不掉的。”鲁迅也说:“恶意的批评,如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要达到这种境界。而今天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班主任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批评的艺术,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运用,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委婉式的批评。

一般地说,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时期,由于未成年,更盼望把他们看成大人,而且该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又特别敏感。委婉式批评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进行温和而曲折的批评,把自尊、自信、自我约束与自我教育的权力给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批评不是整人,而是在激励他们好好成长。在这种心理氛围中,批评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例如,有一次我发现班里有个别同学在抽烟。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很想跟大家谈谈吸烟的好处。吸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咳漱,小偷怎敢上门。二则节省衣料。咳的时间长了,最终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维妙维肖,用不着化妆了。

四、则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别想老了。”这种正话反说的委婉式批评,给学生以一种新奇、有趣、想听的心理环境,这种心理想容的批评环境给吸烟学生以耐人寻味的思考收到了较好的批评效果。批评,要注意掌握语言的艺术,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如下面的几句话,我们就很清楚这个道理。你的语文怎么又考砸了?你的语文又考砸了,是什么原因呢?这学期你的成绩有了进步,但是语文方面还要加把劲。这学期你的成绩有了进步,如果今后在语言语文上再把劲,你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班曾转入一位同学叫魏强,他学习不用功,成绩很差。他课余特别爱玩泥巴(有时甚至花着脸进教室),用泥巴捏的小泥人倒还挺像的。在其他同学心目中,他是个上课不专心,学习不思进取的后进生。也许是破罐子破摔,也许是“本性难移”,他根本不在乎同学们对他的评价,照样捏他的泥巴,学习成绩不见好转。于是,我和他单独谈了一次话。“你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看,你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真不简单;老师希望能得到一件你认为满意的作品,好吗?”也许听到老师真诚的肯定,他通红着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继续亲切的说:“当然,如果你能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许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竟然哭了起来。从此,他在老师的耐心地教育和帮助下,一改往日的面貌,学习认真了,如同换了一个人。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进步很大,他捏的小泥人还作为工艺品参加了校艺术节展览。可见,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

二、幽默式批评。

幽默式批评可以降低犯错误学生的心理紧张,制造轻松愉快的气愤。它容易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在尴尬的处境下变得积极交往,容易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学生能“含笑同过去的事情告别”,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批评。例如:几节课后,学生显然已经疲乏,坐相“千姿百态”。我就放下课本大声说:“大家看,我的„天桥风度‟,怎么样?”同时学着时装模特走几步。学生大笑,并有人月跃跃欲试。我有趁势说:“两肩自然下垂,引领上提,像有根线吊着,直视前方。”这时再看学生,个个昂头挺胸,大振,其精神显著。又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早恋,于是我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方草,要找找个质量好,班中好的实在少,长大若还找不到,老师定为你效劳。”这个学生看了这首诗后,又回了一首诗给我,说:老师你心我已领,决心长大再来找。”从此以后,该生专心学习,成绩显著上升。

三、勉励式批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在日常工作中,我尽可能地去表扬一个人,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根据中小学生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愿意上进等心理特点,尽管学生犯了错误,还是先赞扬,先肯定学生的积极面,后指出存在问题,再鼓励他改正为好。因为赞扬、肯定等会使学生受到鼓励,感到老师器重自己,没有因犯错误而鄙视自己,此时,对教师的说话学生会用新奇的心态加以注意,内心深处体验到一种自尊感和优越感,从而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例如:有一天,我来到教室,看到黑板上画了一猪头,猪头画得维妙维肖同学们嬉笑不已。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这头像画得逼真,很有艺术性,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美术天才。我为我的班上有这样的天才而感到由衷地高兴。我建议这位同学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天赋,说不定会出一个美术家呢?”这样一说,全班目瞪口呆,这位未来的小美术家心理也难以平静。这时,我又把话锋一转,亲切地说:“画虽然很好,可惜这节不是美术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这时,有位男生上来向老师身深深地鞠了一躬,抢过黑板刷,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从此以后,这位学生要求转到美术班,专心画画,准备画出一幅好作品,送给老师,表示歉意。又如:有一位女同学进入初中,入学比较晚,因此情绪非常低落,心事重重,我找她谈话,开导她要有韧性,受挫折不要紧,要紧的是立大志,要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求索之路。况且人生不可能永远是淘汰的处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东山再起。后来在班会上,我对她不图眼前安逸,选择继续求学这条艰难的人生之路、敢于挑战自我的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赞扬,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她顿时热泪盈眶,从此,她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最后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看来,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如果得到了相应的尊重,它们产生的动力是不可估量的。有一句话这样说:老师可以把好学生推上绝路,老师也可从“泥潭”中拯救灵魂。这话实不为过。

案例:

旁敲侧击,让批评更有效....在批评、指责别人错误时,当头一棒往往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且对方也未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意见。相反,旁敲侧击地进行提醒、暗示,不但让人易于接受,而且还可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一天,公司的经理去仓库巡逻,无意间发现几个工人围在一起抽烟,而墙上是“严禁烟火”四个红色大字。当时,经理非常生气,可他还是强压住了内心的怒火。他并没有冲上去训斥员工,而是静静地走向前,掏出自己的烟盒,给每人递过去一只烟,然后若有所指地说:

“走!咱们还是到离厂房远点的地方抽吧!”

那几个工人听了这话,很快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想到经理如此宽容,一个个非常自责,忙向经理赔不是,并保证以后一定注意。试想,如果经理怒不可遏地教训一通,效果肯定没有这般好。

有一位化学老师当堂批阅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见一位女同学所画的实验方案很糟糕,便把学生叫到身边,调侃说:“你看你画的这个烧杯,像个手雷似的!你还用酒精加热呢,要是爆炸了,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吗?”女同学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之后,她严格地遵循画图程序,并用上了直尺、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而不再信手乱画了。

这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该同学的画图态度,而是用一比喻进行幽默地提示,诙谐风趣,自然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有一位老师更幽默,他的批评简直就是艺术,那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之后,他发现班上的女生普遍考得比男生好,就在班会上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老师在课堂上问我,来生当男生还是当女生,我就回了一句:当女生!我的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我就说,男生与女生下棋时,要是女生赢了,她就会立刻被大伙称为女才子,要是输了,人们也不会责怪她;可男生就惨了,要是他下赢了,肯定没人说他是男才子,可要是下输了,人们又立刻说他是个大草包。天!亏不亏!”听到这个奇怪的梦,大家全都笑出了声,而他也就从从容容地接着说:“不过今天我不说梦,而是要表扬咱们班的女生,为什么?因为她们考得好,超过了男生!这说明,不仅下棋,考试也一样,女才子特别多!因此,我既要为我们班女生们的胜利而骄傲,也要为我们班男生们的谦虚而骄傲!”哄的一声,大家又一次快活地笑了!女生们笑,是因为老师在夸她们;男生们笑,则是因为老师的妙侃是对自己的一个极巧妙的批评!

总之,运用旁敲侧击法批评、指责,就是要尽量避开双方的争端,说得巧妙一点、含蓄一点,既让对方顺耳,又能使对方心悦诚服,言半功倍,意趣无穷。

批评两法

“借彼喻此” 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的现象,可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旁敲侧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过错,要避免再犯。这种方式对于自尊心、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效果尤佳。

“曲线救失” 对有些犯错误的学生不易当面批评,此时可以通过第三者,如其他老师或同学,“漫不经心” 地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不足。

审视学生的过失

有一位同学,平时有一个怪癖,常带着小刀在树木花枝上刻这刻那。为此,班主任不知说过他多少遍。有次家访,班主任赵老师想跟家长谈谈这件事,无意中听他妈讲,他在家一有空就学着搞嫁接、植物栽培,还指点老师看他嫁接成功的几种植物—仙人球上竟插活了几种花卉。老师眼前一亮,想不到他有这般本事。联系他平时的怪癖,赵老师重新调整了教育方式,肯定了他在嫁接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可随便在小树上刻画,并让他试验在班里的仙人球上嫁接菊花,他很快就改掉了原有的毛病。

此例给我们一大警示:有些有“毛病”的学生说不定正是他创造力的凸现,不可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而应在正面挖掘其积极健康的东西,用长其“善”的方法,救其“失”。

批评要找准切入口 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

批评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了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那么,切入口应选在哪里呢?我认为:应选在学生最容易明白自己错了的那一点上!这一点不在学生过错的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立即“明白”自己错了。只有让学生自己明白了错处,他才能减少戒心,消除抵触情绪,静下心来听你的话,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时,教师才能循序渐进,做下一步的工作,才能不断扩大战果,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不然,你拿着批评这把“利剑”,横冲直撞,乱劈乱砍,不是砍在学生的牛角尖上,使他与你产生对立,就是砍在牛尾上,不得要领。

如因一个学生的过错而引起纠纷,另外一个就动手打人这样的事,如果你一开口就批评打人怎样不对,学生就很可能气鼓鼓的,听不进你的批评,而如果先讲他有事为什么不和老师说,他就很容易明白自己的错误,就会静下心来听你的批评。

批评只有抓住学生最不能占理的“薄弱点”进行突破,然后“乘胜”追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暗示: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引导:指出学生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耐心加以引导,不可粗暴训斥。

谈心:多找学生谈心,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不足,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说理:教育学生时,要力戒态度粗暴生硬,挖苦讽刺,更不能使用过激语言或体罚学生,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自纠:对自己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尤其是学生当面提出时,更应如此,不得回避,并要感谢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对学生说“不知道”、“我错了”。

怎样选择批评的方法

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

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即批评时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即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5、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即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批评过后多关注

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关注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要安排其他同学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可能会做出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过激行为。

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

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对确属自己认定事实有误或批评过火,要坦诚地表示歉意。但是,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学生解释,也不要一边解释一边否定先前的批评,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会有损于教师自己威信的建立,危及今后的教育效果。

无痕的批评

一次,魏书生老师讲公开课,一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办?魏老师说:“我发现这名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魏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踏雪无痕”一样,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魏老师这种“无痕的批评”恰恰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

在无痕的批评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

批评无痕,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因此,它不会引来抵触情绪。

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批评无痕,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的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

第3篇:批评教育学生的艺术技巧

批评教育学生的艺术技巧

阆中市清泉乡中心学校 朱建华

批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改正过错。成功的批评教育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激励人奋进。而简单粗暴地批评轻则无济于事,重则往往会激化矛盾,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认为批评教育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技巧。

一、热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学生是师生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批评教育得以接受的重要条件,没有爱的付出,就没有教育的效应。只有当学生意识到你是真正关心他、爱护他时,无论你是严肃的批评,还是严厉的斥责(最好不用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尊重事实批评教育学生之前,被批评学生的问题要是非清楚、责任明晰,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包庇坏人坏事。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