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善于倾听孩子的话
善于倾听孩子的话
提问:我跟儿子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不太愿意跟我说话,我也不是很想听他讲那些“琐事”。儿子幼儿园的老师说要我学会听孩子讲话,只有我会听了,孩子才会跟我说他心中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听儿子说话,难道听人讲话还有什么讲究吗?
回答: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孩子表面上是在讲一件事情,可能里面隐含着一些其他信号,比如,分享快乐、寻求安慰、释放情绪等等。而且有时候,父母不认真听,或者没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孩子会感到不被理解,但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慢慢地孩子就会选择不说话。这样亲子间的沟通自然会出现问题。那么跟孩子沟通中,父母该怎么听呢?我认为做好“听”的态度准备是很重要的。
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如果你很忙,或者很烦,不想听孩子说话,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当时的心情,并约定某个预计自己想听的时候再听他说。当然约定后,你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听的时候,你要允许孩子有和你不同的想法,并真诚接纳这些想法,这样你的不良情绪不容易被引发,也自然会显得比较平和,这有利于沟通。
当遇到孩子说出一些情绪性的语言时,你必须知道这种情绪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人的感觉时常会改变,恨能转化为爱,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你”,“我诅咒她快死掉”。你要感到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囤积在内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此外,你要尊重孩子,知道孩子也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有位知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把弦琴。试问,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有能力永远霸占着这把弦琴?当你体会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你会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会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孩子的信赖,父母的信赖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当孩子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你也会更加相信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
可以说,有了如上的态度准备,你将能更有效地听孩子说话。否则容易显得空洞、虚假、缺乏诚意。
第2篇:善于观察倾听
善于观察倾听,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大冲中心小学
旷乐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听取学生的心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很有帮助,这也是《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要彼此信任、默契,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微笑而耐心的倾听,往往能闪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
毋庸置疑,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善于运用课堂观察的技巧。课堂教学具有随机生成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根据学生的情况与状态随时调节教学进度,甚至改变教学策略,以使教学有效地进行,使静态、陈旧的课堂变得更加趣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如何观察和倾听学生,使教学高效地进行呢?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表情、行为和声音。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不断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表现和声音,适时采取措施调控课堂。
学生的目光往往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教师应注意捕捉并体会学生目光所传递的信息。学生的目光或期待、急切、专心致志,或困惑、茫然、游移不定,或心领神会,或疑虑重重,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判明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例题的时候,由于例题往往需要用到刚总结出来的新知识,很多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露出困惑的眼光,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新知识的时候,多加解释新知识应用的条件,并指明该题中已符合的条件。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面部表情,并理解所传达的学习心态的信息。学生困惑时经常会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了学习内容时则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学生思考问题时常常面色沉重,双眼微合,双唇紧闭,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专心听讲时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时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不耐烦时或双眉紧锁,频吐烦言,或焦虑不安,左顾右盼„„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就能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态。
学生的身体语言也会透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是生机勃勃还是没有生气;是一边思考一边书写紧张忙碌,还是冷漠、坐等浪费时间;是主动自负其责的学习还是被动应酬,是与同学共享合作还是独来独往。例如:一道练习题,会做的学生往往在老师布置以后,马上埋头演算;而不懂的学生,要么摇头挠首,要么左顾右盼,表现出烦躁不安的体态,教师应对此多加留意,并适当的予以辅导。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欲望和需求往往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声音渗透着学生的需求。通过倾听来辨别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可能发,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动向和课堂状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把握,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不满、厌烦、快乐或喜悦等情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作及时协调和引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从观察和倾听中获益。
其次,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观察和倾听的技巧。常用的观察技巧有哪些呢?集体教学的场合,特别对于一般的数学课堂上导入新知识的环节采用扫视法,教师可借此了解班级的整体动态与教学效果。教师讲解完新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活动场合,可采用巡视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可采用注视法。注视既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仔细听讲。但是,注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起反作用。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更需要技巧。在倾听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不能轻易打断他的思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也不应置之不理,而应进行适当的采用启发诱导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思维方向出现了偏差,教师应及时提醒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学问题通常是多层次的,包含一个主要问题和若干个小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问题采用追问的方法,“逐步展开”,逐渐深入。教师此时采用追问深入法,意味着教师对问题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兴趣,同时意味着对学生发言水平与答题能力的肯定,是一种积极的倾听。采用全神贯注法,以专注的神态、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表情进行倾听的方法。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倾听方法,在使用时要注意:教师的目光不能东张西望、游移不定;教师应心无旁骛,认真专注地捕捉学生的每一句话,对发言者的观点要同时进行分析、辨别与理解,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
对于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正确进行有效的观察与倾听能使课堂气氛更和谐,使师生的交流更充分,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更好的保障。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高效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有效的观察与倾听是达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3篇: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
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教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教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营造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觉地乐在其中。
让孩子们学会“等一等”
课堂上,孩子们常常高举小手,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等别人把话说完”是最基本的,我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耐心。让孩子意识到:不是只有他的事、他的想法最重要,别人的事、别人的想法也同样重要,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尊重别人,让别人先把话说完。让每一次表达面向全体,让每一个人成为听众。
激发每一个孩子倾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