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不同口号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7 07:1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不同年代的不同口号

不同年代的不同口号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的对岸去

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

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生活好的地方去

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文凭的地方去

90年代,到美国去,到外国去,到不说国语的地方去

00年代,到私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10年代,到政府去,到机关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20年代,到绿洲去,到原生态去,到没有毒素激素色素的地方去

第2篇:不同年代的青春印记

不同年代的青春印记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将这句话套在青春上,我们可以说,青春岁月的美好是相似的,不同年代的青春有着各自的时代烙印。

5月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百年之前,一群有志之士给予了我们国家新的希望,百年之后,回顾青年们奋斗的日子,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时光飞逝,一代又一代人把热血的青春献给了岁月,留下了对时代和青春的理解。在这灿烂的5月青年季节,我们将每个年代人的青春回忆串联起来,追忆新中国成长下不同时代的青年编年史。

50后:激情燃烧的岁月“*”、上山下乡

与新中国共成长的50后,在他们的成长期经历了诸多苦难。

在不少人眼中,50后是充满磨难的一代,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上山下乡,沐浴过改革春风”,幼年或童年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将饥饿的烙印深深留在他们心里;少年时期,政治、阶级、集体主义取代了文化和知识;青年时期,上山下乡,艰苦劳动又在他们的青春中,画下了不可磨灭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大多数50后,将他们青春岁月中的这些苦难当做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这些苦难,造就了他们坚韧、理想、脚踏实地的心态,尤其是青年时期的知青岁月,远离家乡,在农村的劳作经历是50后集体青春回忆中的一抹亮色。

海南知青在胶林里排练样板戏。冯大广 摄

那个年代好好劳动是知青们的共识,无论出生富裕、或是贫贱,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农场的劳动,绝没有特殊化。60后:知识改变命运恢复高考、女排精神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60后,他们出生于封闭固守的“洗脑式”“*”时代,经历过*时期,也是恢复高考接受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中找到发展价值的一代人。

“知识改变命运”,是60后最深刻的青春烙印。1977年的高考破冰,让这一代人的求知欲大爆发,引发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现象。

从60后起,高考成为了每代人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受制于国家毕业分配政策的影响,通过高考,用知识改变命运,是60后这一代人中最大的青春梦想。

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目睹过“文化大革命”的艰辛苦难,这代人的青春成长中,更多的是想着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五讲四美三热爱”、“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一代人的流行语中,可见一斑。

女排精神,是60后青春的标志。

女排精神,是60后青春的标志。1981至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三大球比赛中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整个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女排精神”成为了当时的文化流行语。

70后:流行歌曲影响一代人电视机、港台流行文化

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70后,是被誉为“黄金时代的一代人”,这代人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接受了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经历了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变化,他们既不像60后般保守,也不如80后新潮独立,他们稳重、踏实,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这是第一代伴随电视机长大的孩子,几乎每个70后都有着集体面对9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模糊记忆,在这小小电视机里,他们学会了模仿《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坏笑,拿着木棍学《少林寺》耍武术、留着长发唱齐秦《北方的狼》……港台流行文化兵分各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大学校园,也是众多70后的集体青春记忆之一。打拖拉机、小霸王游戏机、铁皮饭盒、回力牌球鞋、BP机……这都是王志对大学四年的记忆碎片。“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看申奥直播,最后北京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全校轰动,因为没人想到中国竟然会失败。”

王志依旧清晰记得1993年的“9·23北京之夜”,这个刚从小县城考到北京上大学的19岁少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国家的成长如此贴近。礼堂里人山人海,很多学生准备直播后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甚至连狂欢的方式都设计好了。当听到了悉尼和北京45:43的选票数结果后,大礼堂里一片喧嚣,同学们使劲跺着脚,拍打桌子,本来准备庆祝成功的啤酒,最后成为了大家宣泄失望的利器。的确良衬衫、直筒裤、中分头,1993年的冬天,初恋女友的一句鼓励,20岁的冯福田就是这样一副装扮,怀揣着母亲给的600块钱,独自从河北到洛阳去闯荡天下。“我的青春可能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当我的同学们还在大学里埋头苦读时,我已经在外面独立创业,想着如何挣钱买桑塔纳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70后这一代人青春期起就有了创业意识,中学时期还在用粮票打饭,大学已在课外时间倒卖磁带挣钱了。

80后:共唱“后青春”之歌独生子女、网络

他们生于改革开放伊始,长在社会剧烈变革的上世纪90年代,就业于日新月异的新世纪,被称为“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

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在他们的成长期里常呈现出一种负面的印象。人们总爱用自私、叛逆、代沟这些词语来形容80后,社会上对80后的追求时尚潮流、崇拜外来文化、蔑视权威、不讲规矩的批评层出不穷。

反叛是每代人青春期世袭的头衔,就像50后爱穿军装,60后爱穿喇叭裤听邓丽君,70后爱烫头发听校园民谣一样。每个年代人都有他所钟爱的东西,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都会成为一种老朽。随着80后陆续进入而立之年,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在“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圣火护卫战等危机事件中,80后临危不惧,以行动证明了他们同样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一面,又一次燃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潮,改变了很多人对80后的误读。

80后的青春期正好赶上了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他们面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大学扩招了,毕业不包分配了,房价涨了,就业难了……面临这些成年人的压力,再回想起童年、少年的幸福,很多80后产生了一种心理落差,怀旧就变成了对现实的安抚。

这代人的童年其实挺寂寞的,小时候的很多傻事都是自己做,自己偷着乐。多年以后,当发现有人和自己共享同样的记忆,特别幸福。脖子上挂着家门钥匙,和“发小儿”们在街边跳房子、弹弹弓、到郊区挖红薯、在池塘抓泥鳅……但这些儿时的伙伴、玩具、玩耍场所大多已经消失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

然而,这一代人也正是这个社会中流砥柱的一代,是打拼的一代,是追梦的一代,是即将打造未来的一代。社会剧变,尽管有着和以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这一代的青春之歌,必将是最为响亮的。来源/海南日报原标题/青春编年史:不同年代里的青春志作者/孙慧 黄媛艳主编、监制/振华副主编/晓洁责编/家筱制作/兰宇、跃升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第3篇: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嫁妆”“聘礼”是不可缺少的婚姻前奏,48岁的张阿姨说他们结婚的时候,嫁妆有几样是必不可少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她告诉我,那时谁要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自己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在我看来,“三转一响”其实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她还告诉我以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十年代要三转一响,九十年代要三电一轮(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今年刚结婚的20岁的小杨还告诉我,现在的彩礼,还有几样必不可少,那就是车子,房子,电脑,手机。透过这生动的婚嫁变奏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 变迁,社会在进步。如今,婚礼越来越讲究情调,讲究个性,讲究排场,讲究浪漫。豪华车队,高贵服饰都成了炫耀的资本。婚前拍照,婚后蜜月。所有的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致中秋:不同年代的中秋记忆

愿心中的那一份思念能不受外物捆绑,愿暂时放下手机,重拾面对面的欢声笑语!下面给大家分享美文,致中秋:不同年代的中秋记忆,欢迎阅读!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记忆、中年的记忆,每个年代的中秋记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年代的茶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经历很多年代,但充盈着你的理想和不可缺的记忆的年代可能只有一个。

50年代

那个年代的小伙伴,吃着奶奶自制的月饼,喝着爷爷亲手泡的茶,即便只能分到一小块、喝到一小口,那也是会甜到心里、香到心里去的。那个年代的中秋月是那么的清澈、透亮……

60年代

父亲说,小时候,他就斜挎着大大的与个头不相称的水壶,去寻找中秋仍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不知疲倦的,为自己热爱的家园奉献着自己的精力的爷爷。那个年代没有团圆,没有中秋,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70年代

70年代,“为人民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不同年代的幸福小学作文700字

不同年代的幸福小学作文700字

幸福有很多种,我经常听父母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在他们小时候,物价比较便宜,一个冰棍也就一分钱、两分钱,但工资很少,一个月一般人也就收入三十或四十元。

父母小时候买东西都用“票”,“米票”、“面票”家家户户都用,那时候,这些“票”有限,但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还有老人,所以,吃根本就不讲究什么科学、营养,能吃饱就已经不错了。“那总能吃上个鸡蛋吧?”我苦着脸问妈妈。妈妈回答:“鸡蛋?想得美,只有过生日才能吃上,一碗面条加一个鸡蛋,连瓜子和花生都得留到过年才吃,平时只有大白菜,那是当年最便宜的菜了。”

后来听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一年当中最幸福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只有那时候才能吃到零食,才能穿上新衣服,平时都穿哥哥姐姐穿小的打好补丁的。那时候过年,晚上家家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从1952年底开始,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4日,在发布庆祝国庆四周年时,正式向全党、全民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从此,“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总路线万岁!”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直到“大跃进”运动结束为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不同团队展示的口号

不同团队展示的口号

气势是团队的启动器,是构筑团队的凝聚剂,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不同团队展示的口号,希望大家喜欢!

一、业务部

1、 队名:卓越队

2、 口号:卓越服务,团结互助,诚信高效,我就行!

二、财务部

1、 队名:聚财队

2、 口号:业务精湛,样样争先,精打细算,握住金钱,聚财聚财,卓越人才。

三、物流部

1、 队名:飞虎队

2、 口号:胸怀责任,不负重托,团结协作,安全快捷。

四、工具部

1、 队名:奋斗队

2、 口号:我有我行,有我就行,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五、电器部

1、 队名:闪电队

2、 口号:闪电闪电,技术精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六、线缆部

1、 队名:冠军队

2、 口号:橡胶线缆,顾客必选,团结互助,我们领先。

七、机械部

1、 队名:动力队

2、 口号:动力机械,引领时代,团结一致,勇创佳绩。

八、轴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不同年代的不同口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同年代的不同口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