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震:《古剑篇》古诗鉴赏及解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7 0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郭震:《古剑篇》古诗鉴赏及解析

郭震:《古剑篇》古诗鉴赏及解析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状》)。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显然,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陛下,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于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来说,更会深受感奋。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第2篇:《古剑篇》原文及赏析

《古剑篇》原文及赏析

《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剑篇》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状》)。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显然,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陛下,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于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来说,更会深受感奋。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第3篇:古诗鉴赏解析

古诗鉴赏解析

读懂是古诗鉴赏的前提,可是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步就犯了难。究其原因在于不善于多方面整合信息。为方便分析,下面举一道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陈与义(1)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2)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1)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2)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上阕榴花不似舞裙红句有何深意?请简要赏析。(5分)

2、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第一题,榴花不似舞裙红字面义和比较手法,估计学生都能读懂,但有何深意,恐怕就没有多少学生能揣摩出来。

这说明,诗歌理解不能止于一词一句,还要综合考察,全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剑篇 / 宝剑篇原文及赏析

古剑篇 / 宝剑篇原文及赏析

原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感古》古诗鉴赏

《感古》古诗鉴赏(精选11篇)由网友 “sssss”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感古》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感古》古诗鉴赏

《感古四首》古诗鉴赏

“苍蝇点垂棘,巧舌成锦绮。”这两句是说,明洁的宝玉,也会被苍蝇弄脏;谗言往往像锦绮那样光彩夺目,以迷惑人。警策之言,发人深思。

出自卢仝《感古四首》之二

天生圣明君,必资忠贤臣。舜禹竭股肱,共佐尧为君。

四载成地理,七政齐天文。阶下蓂荚生,琴上南风薰。

轮转夏殷周,时复犹一人。秦汉事谗巧,魏晋忘机钧。

猜忌相翦灭,尔来迷恩亲。以愚保其身,不觉身沉沦。

以智理其国,遂为国之贼。苟图容一身,万事良可恻。

可怜万乘君,聪明受沉惑。忠良伏草莽,无因施羽翼。

日月异又蚀,天地晦如墨。既亢而后求,异哉龙之德。

人生何所贵,所贵有终始。昨日盈尺璧,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郭震:《古剑篇》古诗鉴赏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郭震:《古剑篇》古诗鉴赏及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