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一年级历史试题
初一年级历史试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
42、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改年号为“___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
43、唐太宗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 _____;武则天统治时,继续实行唐太宗政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
44、_____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_____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5、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
46、960年,__发动陈桥兵变,建立 ____,定都___,即今天的开封。
47、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 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4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它最早出现于我国_____(朝代)的四川。
材料题(40分)
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1分)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分)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2分)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1分)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1分)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3分)
5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①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
②简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
③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
5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
52.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
②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
③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④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
⑤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1分)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分)
⑥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1分)
⑦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
第2篇:初一年级下册暑假作业历史试题[推荐]
初一年级下册暑假作业历史试题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 桥 C.长城 D.故宫
2.唐太宗有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①重视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②增设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 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④选拔贤才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6.某班同学围绕“唐朝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收集的相关史实中与该主题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玄奘西游天竺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册封南诏首领
7.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隋唐社会 “繁荣与开放”的有: ①贞观之治 ②“唐蕃和同为一家” ③鉴真东渡 ④发明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9.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是该盟约的影响?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1.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⑤开封.杭州等城市商业发达。http:www.xkb1.co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4.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15.下图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宋朝的民族融合 B.元朝的民族融合 C.元朝的对外交往 D.元朝的边疆管辖
16.右图反映中国雅克萨之战胜利场面,当时两次下令进攻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下列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A.土尔扈特部回归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文天祥抗元
18.如果把“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题目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文化专制的强化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危机
19.“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20.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5分)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在走向强盛的过程中,唐太宗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从唐太宗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了什么?(2分)材料二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2)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举一例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政策?(4分)材料三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唐)杜佑《通典》(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唐太宗是怎样“励精图治”的?(5分)(4)唐太宗“励精图治”的结果如何?(2分)22.(16分)2012年9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大运河”的申遗文本。“运河”的昨日今天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一年级下册暑假作业历史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初一历史暑假作业栏目页!
第3篇:初一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国庆长假,小红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那么她去的省份是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3、4月5日上午,甲午(201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举行。来自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齐聚桥山。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编制了乐谱 D.是中华民族的
第4篇:初一历史试题
华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黄帝、炎帝联合打败蚩尤
8、与“禅让”制有关的部落联盟首领有()①黄帝 ②尧 ③舜 ④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千耦其耕”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耕作场景,而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使用耒耜 B.牛耕 C.使用石刀 D.使用石斧
2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可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