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楚汉相争的历史典故
楚汉相争的历史典故
楚汉相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楚汉相争的历史典故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关中的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个月工夫,汉王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一来,可把西楚霸王项羽气坏了。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也出了事,齐国的田荣轰走了项羽所封的齐王,自立为王,情况比西边更严重。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
汉王刘邦趁项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向东打过来,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项羽又不得不扔了齐国那一头,赶回来在睢水上跟汉军打了一仗。
汉军大败,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汉王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俘虏了。
汉王退到荣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
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汉王十分着急。他的谋士陈平原来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范增十分气愤,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
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长了毒疮死去。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儿,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楚汉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两年多。
公元前203年,项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将军曹咎留下来守住成皋,再三嘱咐他千万不要跟汉军交战。 本文来自学习啦
汉王见项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战。一开始,曹咎说什么也不出来交战。汉王就叫兵士成天隔着汜水(流经荥阳西,汜音sì)朝着楚营辱骂。
一连骂了几天,曹咎实在沉不住气了,就决定渡过汜水,和汉军拼一死战。
楚军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汉军趁楚兵刚渡过一半的时候,把楚军的前军打败,后军乱了阵,自相践踏。曹咎觉得没有脸再见项羽,在汜水边自杀了。
项羽在东边正打了胜仗,一听成皋失守,又赶到了西边对付汉王。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地方,楚汉两军又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的粮食接应不上。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上搁着,派人大声吆喝:
“刘邦还不快投降,就把你父亲宰了。”
汉王知道项羽吓唬他,也大声回答说:“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我一碗尝尝。”
项羽恨得咬牙切齿,真的想把太公杀了,又是项伯劝住了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项羽派使者跟汉王说:“现在天下闹得乱纷纷的,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来跟我比个上下高低。”汉王要使者回话说:“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气。”
项羽又叫汉王出来,在阵前对话。汉王当面数落项羽的十大罪状,说他不讲信义,杀害义帝,屠杀百姓等等。项羽听得发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齐放起箭来。汉王赶快回马,胸口已经中了一箭,受了重伤。
他忍住疼,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着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
左右把汉王扶进了营帐。汉军听说汉王受伤,都着了慌。张良恐怕军心动摇,劝汉王勉强起来,到各军营巡视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来。
项羽听说汉王没有死,大失所望。接着,韩信在齐地大败楚军,楚军的运粮道又被彭越截断,粮草越来越少。
汉王趁项羽正在为难的时候,派人跟项羽讲和,要求把太公、吕后放回来,并且建议楚汉双方以鸿沟(在荥阳东南)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项羽认为这样划定“楚河汉界”还不错,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吕后,接着把自己的人马带回彭城。
其实,汉王这次讲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汉王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
第2篇:楚汉相争
楚汉相争
楚汉战争,或称楚汉相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时间一般认定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灭亡之后开始,一直到项羽于乌江边自刎结束。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病逝,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矫诏将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赐死,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秦二世胡亥昏庸荒淫,赵高又专权乱政,赋敛益重,戍徭无已,致使天下越发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国每况逾下,十年暴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二世元年(壬辰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很快就触发了全国的反对秦统治的一系列起义,如周文率军攻打至戏水附近、赵国重建、韩广重建燕国等。九月,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发动会稽起义,项梁自号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不久,吴广被杀,陈胜也兵败于荥阳,最后陈胜被部下斩首。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项梁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县(今山东滕州)议事。是时,燕、赵、齐、魏兼已自立为王,项梁于是采纳范增建议,拥立前楚怀王孙熊心为王,仍号“楚怀王”,都盱台(今江苏盱眙)。八月,秦军最高统帅、上将军章邯在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王咎和齐王田儋后,与项梁展开了定陶之战,项梁因轻敌而战死,章邯于是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领兵北上攻打赵国,围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平乡镇),赵王遂求救于诸侯(《史记·高祖本纪》)。其后项梁以重建楚国为口号,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渡过长江。同时沛县芒砀山的草莽刘邦也率部投奔项梁。
前208年,项梁率军击破李由,连破秦军下。项梁骄傲轻敌,宋义谏,但项梁不听,导致定陶之战的失败,项梁战死。不久,章邯率秦军40余万北攻赵国,围赵王歇于巨鹿。章邯破项梁军,楚国上下十分震恐。刘邦项羽弃陈留,率军东归。秦二世二年十月,项羽吕臣军自将,以吕臣父吕青为上柱国,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楚怀王见项梁兵败,吓得由盱眙迁都到彭城。赵国屡屡求救,于是楚怀
王派遣宋义、项羽和范增率军6万北上救赵,同时派刘邦进攻关中。接着,楚分兵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一路西进伐秦。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刘邦则收项梁、陈胜散军,并以此为基础西行伐秦。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项梁散卒,于东郡大破秦将王离及东郡尉。还攻昌邑几交失利后往西,开始西征。经过几个月的转战,于秦二世三年十月进至咸阳郊外,于蓝田大破秦军,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尽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前207年,项羽杀死宋义,率军破釜沉舟,与秦军爆发巨鹿之战,项羽先派英布截断秦军粮道,再亲率楚军作战,结果楚军九战九胜,俘秦主帅王离,副帅涉间自焚,秦勇将苏角被击杀。
同时,刘邦领军向西攻击,先攻昌邑,在彭越协助下仍然攻击失败。不久,郦食其投奔刘邦,建议他去攻击陈留以夺取粮草,攻击成功。刘邦率军在中原战斗时,项羽正在追击章邯,章邯当时粮食已缺,派别将司马欣往求粮,被拒绝后陈余又送信来,使得章邯犹豫不决。不久,项羽攻克三户津,截断章邯退路,章邯率军于漳水南岸战项羽,大败。章邯再战于汙水,又败,章邯被困,被迫率秦军二十万投降。
张良建议刘邦应该避实击虚,越过重兵把守的重镇,攻击防御虚弱的地方。结果刘邦一路获胜,击败杨熊夺取白马,再降南阳,占领武关,在蓝田再破秦军,逼近咸阳,赵高派人偷偷与刘邦商议平分关中被拒绝。同时,二世三年八月,赵高杀害秦二世,拥立子婴为秦王,但子婴九月即谋杀了赵高。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攻抵灞上,子婴出降。刘邦派军据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联军入关。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杀卿子冠军,夺其军权,率军北上救赵,于巨鹿之战在大破秦军,之后再连破秦军,最终秦将章邯投降。不久,项羽大军攻克函谷关,直入关中,驻兵新丰鸿门。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率诸侯军进入关。与刘邦会于鸿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鸿门宴上,范增欲杀刘邦,但项羽顾及与刘邦的结义之情,予以阻止,将刘邦放归。鸿门宴后,项羽入屠咸阳,杀秦宗室,焚秦宫室,劫掠关中。前206年,项羽尊楚怀王熊心为楚义帝,徙义帝于江南,都郴。西元前206年12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楚国疆域为梁楚九郡(今华东、江南大部分地区),建都彭城(江苏徐州),又分封十八路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辖汉中、巴、蜀一带,建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关中故秦之地三分,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裁军,东归彭城。
齐相田荣因拒率军从入关,故而没有得到分封。项羽把齐地一分为三,把齐王田市徙为胶东王,引起田荣对项羽封王方案极为不满,率军驱逐齐王田都,并阻止齐王田市任胶东王。田市惧怕项羽,欲自行去胶东就封。田荣怒,追斩田市,自为齐王。随后,田荣再击杀济北王田安,兼并三齐之地。
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
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所率义军亦转战于河南,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
项羽亦率诸侯军40余万直奔关中。项羽自认功高,自恃强大,遂自行分封天下,并拒绝把先入关的刘邦封为关中王,将其改封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王,王巴蜀、汉中三郡,引起刘邦不满。并任秦三降将分别为雍王、塞王和翟王,监察并围堵刘邦。
与此同时,齐相田荣因未从项羽入关而未得到分封,对项羽三分齐地亦甚不满。而原赵国大将军陈馀自认为与张耳功等到,张耳为诸侯王而自己仅为列侯食三县不满,且亦不满项羽逐故王赵歇王代。
故赵国大将军陈馀,巨鹿之战中与赵相张耳产生矛盾而去职,归隐南皮。项羽分封时闻陈馀贤,与张耳一体有功,但未从入关,因此仅将南皮附近三县封与陈馀。陈馀见张耳为王,而自己功劳与张耳相当却仅得南皮三县,对此十分不满。田荣兼并三齐,陈馀派夏说为使者使齐借兵。田荣又给予士兵给陈余,令陈余击败张耳,重迎赵王歇复为赵王。赵王歇感念陈馀,封陈馀为代王。赵王歇弱,因此陈馀不归国,留傅赵王,派夏说以相国守代。
项羽分封时虽据梁地为己有,但梁地时有彭越有众万余,彭越未从入关,故亦无分封,无所属。田荣除资助陈馀外,亦给彭越将军印,令其反梁地。项羽派萧公角击梁,彭越大破楚军。而在齐赵北方,故燕王韩广亦不愿徙王辽东,项羽所封之燕王臧荼击杀韩广,并王辽东。齐赵之反,使得楚国受到威胁,于是项羽决定北伐田荣。
汉元年八月,项羽闻刘邦袭取关中,于是杀韩王成,立亲信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拒汉。初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张良为韩相国。项羽封诸侯,韩王成仍为韩王,但是项羽以张良从汉王刘邦,而韩王成又无功,故不许韩王成就国。项羽东归,韩王成被带至彭城。
项羽分封后仅数月,形势就陷入一片混乱。项羽所确定的新秩序基本上被打破。同时项羽攻齐向九江征兵,英布不从,引发项羽不满,项羽数遣使责英布。
在齐地田荣兼并三齐之时,刘邦在汉中也为攻袭三秦做准备。刘邦入汉中,项羽给予刘邦三万士兵。刘邦依张良计,入南郑时烧毁栈道,以防被偷袭和向项羽示意无外侵的意愿。
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萧何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刘邦于是采纳萧何建议,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
四月,忍忿前往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城东)就国,而张良亦回韩国就任韩相。刘邦去汉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
至汉中后,刘邦积极为回师关中做准备。
韩信亦在此时背楚投靠刘邦,但没有知名,仅任连敖,后坐法当斩为滕公夏侯婴所救。夏侯婴与语知其有才能,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拜韩信为治粟都尉。韩信对不能受到重要欲离去,于是发生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谋,趁项羽北攻田荣时,由陈仓道袭攻三秦。汉军先在陈仓胜章邯,再在好畴击溃章邯,最后围困章邯于废丘。同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被迫向汉王刘邦投降。之后几个月,刘邦遣将攻取陇西、北地、上郡。这样,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废丘之外全部归汉。
而此时因项羽杀韩王成,张良间行归汉,派人遗书项羽,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项羽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刘邦略取关中时,九月,命令薛欧、王吸出武关,与王陵联合,迎接刘太公和吕后于沛。十月,汉王拜韩信为韩太尉,令其循韩地,并许之若定韩地则拜其为韩王。韩信循韩地,下十余城,项羽所立之韩王郑昌降,汉二年十一月汉立韩信为韩王。
汉二年十月,汉王刘邦进至陕(今河南陕县)。在汉基本平定关中之后,开始准备东进。
田荣击并齐地自为齐王,并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项羽十分恼怒。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和三秦王立足未稳之机,“决策东乡(向),争权天下”。令萧何收取巴、蜀租赋补给军队,并得萧何大力举荐,任命韩信为大将,以曹参为前锋统兵数万,积极部署东进。
八月,汉军以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潜出故道(因临故道水得名,治今陕西风县北风州之西),兵至陈仓(今陕西宝鸡),袭击雍国,进围章邯军于雍都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同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降汉。
之后从八月至汉二年十一月,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亡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堡),这样关中仅剩下雍王章邯困守废丘,其他尽归汉有。
项羽闻知刘邦已兼并三秦,且准备东进伐楚,而齐、赵地都已反叛,大怒,杀韩王成,乃立原吴县(会稽郡治所,今江苏苏州)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御汉军。
张良为韩相,韩王成被杀复归汉,行时予项羽书言“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并将齐、梁地反书“齐欲与赵并灭楚。”呈给项羽。项羽亦以齐梁近楚,而彭越破之前杀萧公角,田荣与彭越之威胁更近,遂无西顾之意,于是采取“先齐后汉”的战略方针,故不救章邯,而北上击齐。
田荣闻项羽击齐,率军迎击,结果大败。自己败走平原,平原民杀田荣,降项羽。但项羽采取错误政策,不仅不予召抚,反而怒田荣反,迁怒齐人,大肆屠杀,所过残灭。于是齐人纷纷复叛,项羽奔走于齐地,但远不能扑灭齐地战火。
田荣弟田横趁机复起于城阳(今山东莒县),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自任齐相,与往来袭击楚军。项羽于是一时深陷齐地无法自拔。项羽齐地战事胶着,而刘邦也于汉二年十月至陕(今河南陕县)大有东进之势,且新韩王郑昌在韩地很不力,不久降汉。十一月,汉立韩信(韩王信)为韩王。于是项羽派使者向英布征兵,但英布仅以老弱敷衍,项羽对此深为不满,数遣使斥责。
十月,刘邦命薛欧、王吸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因南阳王陵军,欲东迎刘邦眷属,被楚军阻于阳夏(今河南太康)。
前205年三月,刘邦东攻,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刘邦渡临晋,魏王豹率兵跟从,破河内,虏获殷王司马卬,南渡河,直抵雒阳。刘邦闻得义帝死,为义帝发丧,号召天下人反抗项羽。
项羽虽于正月败田荣,并且田荣被亦死于平原,但项羽暴虐,使齐地降而复叛。田荣弟田横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继续抗楚。项羽深陷齐地而无法抽身。四月,刘邦领诸侯兵56万余人,号称百万攻陷楚都彭城。项羽闻彭城失陷,率三万骑兵由曲阜经胡陵,到萧县,于清晨攻击汉军,至中午大破汉军。汉军败退至谷、泗水,被歼十余万人。楚军再继续追杀,汉军败走,于灵壁东边的睢水上被楚军驱赶下河,淹死汉军十数万,使得睢水被尸体阻塞,令河道不流。此即前205年的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项羽虽大胜,但田横亦复定三齐。
刘邦大败于彭城,逃到下邑。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和妻子吕雉被楚军虏获,被拿住做人质。诸侯见刘邦溃败后,重新投奔项羽,连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也入楚为将。赵国发现汉并没有杀张耳,赵兵退去反与汉为敌,汉王刘邦所纠集之联盟顿时瓦解。时吕后兄周吕侯将兵居下邑,刘邦到来后收集散兵。
张良亦至下邑,与刘邦于下邑规划下一步对策。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刘邦采纳张良建议。
刘邦在彭城之战后,势力一落千丈,刘邦在下邑收集散兵后,到达虞(今河南虞城县),派随何出使九江。随何成功游说九江王英布投汉。
前205年六月,汉军水攻废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个月兵败自杀,刘邦攻占三秦。同时,英布与龙且战争,不得胜利,与随何往见刘邦,楚军尽取九江。
刘邦收取士卒,会合关中萧何派来的援军,加上韩信赶来会合,项羽率楚军亦追击而至,汉军于“京县”(今河南郑州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荥阳索河街道)之间击败楚军,将项羽楚军击退到荥阳以东。此为京索之战。
京索之战,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从来开始在荥、成一带拉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京索之战,暂时阻止住楚军西进。刘邦回到栎阳,进行整顿,立刘盈为太子。时关中爆发饥荒,令关中民移民至汉中、巴、蜀。接着刘邦再次来到荥阳前线。八月,汉分兵,韩信、灌婴、曹参等率军伐魏,并北上击赵;刘邦率军驻荥阳阻击项羽楚军西进。
前205年9月,项羽派龙且攻九江,英布战败,与随何一同逃至成皋。汉军在荥阳站稳后,开始修筑甬道,由敖仓运输粮食来荥阳。前204年,项羽率军数次攻夺甬道,汉军粮食短缺,于是刘邦向项羽要求和议,荥阳以西归汉。项羽打算接受,范增认为现在优势在握,如果放虎归山,必成后患。所以项羽率军加紧围攻荥阳城。刘邦认为范增是个大碍,所以给予陈平四万斤黄金,要他去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君臣关系。项羽中计,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于途中病故。
刘邦采纳陈平建议,命纪信扮作刘邦出城,而刘邦则趁机与数十骑从西门逃走,走前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城。项羽发现上当后,烧杀纪信,并攻城。周苛、枞公以“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为由,杀掉魏豹。
刘邦出荥阳,由成皋入关,调集军队,准备再至荥阳。袁生这时向刘邦讲谏:“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刘邦采袁生建议,出兵宛叶间。项羽闻刘邦在宛叶,果然率军南下,但刘邦坚守不与之交战。
前204年2月,彭越率军渡睢水,进击项声、薛公下邳,破楚军,杀薛公。项羽让终公留守成皋,自己率军还师向东击彭越军。而刘邦闻项羽东归,率军北上击杀终公,复成皋、荥阳。3月,项羽闻刘邦复夺成皋,率军而西,拔荥阳,俘虏周苛、枞公、韩王信。项羽劝周苛投降不成,烹杀周苛,并杀枞公。韩王信伪降楚,后嗣机逃归汉。
刘邦逃出成皋,独与夏侯婴北渡河至小修武,至韩信、张耳军,夺其军南下驻小修武,准备与楚军战。郎中郑忠劝刘邦勿与战,刘邦采纳其建议,令刘贾、卢绾率军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一起展开游击战。刘贾、卢绾、彭越三人不停袭扰楚军补给线,烧楚军补给,破楚军燕郭西,夺睢阳、外黄等十七城。6月,项羽回师还击彭越等,留大司马海春侯曹咎守成皋,并嘱令他坚守不要出战,等他平定梁地后回来。
项羽走后,刘邦率军南下,多次挑战。最终曹咎忍不住出战,汉军大破楚军,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进围钟离昧荥阳东。
刘邦兵败彭城,彭越亦亡其所下之城,率军北居河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楚军粮道。汉三年五月(204年),彭越率军渡睢水,与楚将项声、薛公战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古邳镇),大破楚军,杀薛公。
汉三年九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派将军刘贾、卢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由渡白马津,进入楚地佐助彭越。汉军与彭越联军烧掉楚军积聚的粮草,楚军乏食。楚军回击刘贾,刘贾坚守不出不与楚军交战,与彭越互相呼应。
接着彭越攻梁地,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项羽无奈,只好留大司马曹咎守成皋,嘱令不与出战。然后东击彭越,迅速拿下陈留、睢阳、外黄等地。彭越败北走谷城。
汉四年秋,项羽南走阳夏,彭越趁势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送给汉军。汉五年冬十月,彭越得到刘邦立其为梁王,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于是出兵助汉。十一月,汉将刘贾渡淮围寿春,楚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英布,并行屠城父,亦进至垓下。
汉二年春,刘邦趁项羽陷于齐地无法抽身之机,亲自率军由函谷关出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东进。迫降河南王申阳和项羽新封的韩王郑昌;西魏王魏豹率军归附,继而俘虏殷王司马卬,迅速占领了今河南及山西中、南部广大地区,造成东进的有利态势。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进至洛阳,接受董公“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的建议,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为义帝报仇讨逆为政治号召,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发檄文布告全国:“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率本部及塞、翟、魏、赵、代五国诸侯联军56万攻楚,并一举攻占楚都彭城。
项羽得知后,留众部将继续击齐,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时刘邦等众诸侯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置酒高会。项羽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戒备松懈之际,率军绕至彭城西,于清晨时发动突然袭击,战至中午,大破汉军,汉军往泗水方向溃逃,楚军紧追不舍,杀汉军十余万人,一直追击至灵壁(今安徽灵璧县)东濉水,汉军相互拥挤、践踏,加上楚军追杀,汉军十余万人皆入濉水,濉水为之不流。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刘邦也险些被虏,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逃回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经此一战,汉军元气大伤。
项羽虽取得彭城之战胜利,但齐地战事却不利。在其率军击诸侯联军时,田横尽收齐地。但田横复国后并未攻楚,而是中立于楚汉之间,直至郦食其说齐。
刘邦大败于彭城,逃到下邑。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和妻子吕雉被楚军俘获,被拿住做人质。诸侯见刘邦败,转投项羽,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为将。赵国发现汉并没有杀张耳,赵兵退去反与汉为敌,汉王刘邦所纠集之联盟顿时瓦解。时吕后兄周吕侯将兵居下邑,刘邦到来后收集散兵。
汉军再次收复成皋后,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山(今河南荥阳东北)形成长期对峙,相持不下。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羽患之。于是置刘邦的父亲太公于鼎镬上,告诉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今天不赶快投降,我就烹煮了你父亲),刘邦却回答道:“吾与汝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羽见无济于事,只好作罢。
又有一次,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却笑着拒绝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张良亦至下邑,与刘邦于下邑规划下一步对策。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刘邦采纳张良建议。刘邦过夏邑,谋士随何自荐往说九江王英王。刘邦还至荥阳。
汉二年(前205年),魏王豹借口亲人有病,重返魏地,重新归属楚,封锁蒲阪,起兵反对刘邦。刘邦派出郦食其游说,不成,派韩信攻打魏国。不久,魏王豹驻兵蒲阪,堵塞临晋。韩信遂设疑兵,佯装要渡往临晋,实际上就用伏兵于夏阳渡往对岸,袭取安邑。汉二年九月(前205年),魏王豹率军迎击,但遭到大败,魏王被俘虏,降刘邦,为刘邦的将领,刘邦令其为将助守荥阳。安邑之战后不久,张耳被派往支援韩信,汉二年九月(前205年),韩信破代兵,生擒代国丞相夏说于阏与,但刘邦很快就收回军队主力。安邑之战,汉魏两军使用的兵力不大,是个规模比较小的战役,但是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汉军统帅韩信于安邑之战中,采用了与对三秦作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同样的诡诈手段,又一次成功地获得了全战役的彻底胜利。韩信用一部兵力阳渡临晋,主力暗渡夏阳的手法,引诱轻举妄动的魏豹,把主力调集到蒲坂以西地区,造成了魏王豹的错觉,巧妙地掩护了自己渡河的真实意图,使数万大军顺利渡河成功。
汉军渡河急进,奇袭安邑要地,一战全歼敌人,突出地展示了韩信军事指挥的卓越才能。
安邑之战后,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以消灭楚的羽翼,实现对楚的战略包围。
同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国,生擒相国夏说,代亡。
汉三年(前205年,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十月,韩信、张耳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与楚的羽翼赵国战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20万赵军,斩杀赵军主帅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歇,一举灭亡赵国。随之采纳赵国降将李左车建议,乘势不战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国。
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与此同时,刘邦亦亲攻赵。汉将靳歙兵出河内,击赵将贲郝于朝歌,破之。又随刘邦进击安阳以东,下七县;别将攻赵军,虏两司马,得赵军二千四百余人。接着刘邦对赵之邯郸发起进攻,破赵军,攻下邯郸。汉将靳歙破赵军于平阳,攻下邺。这样赵国悉平。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张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汉王立张耳为赵王,拜韩信为相国。三年六月,刘邦再败荥阳,入赵,收韩信军,令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准备击齐。
韩信灭赵后,陈兵燕境,燕王臧荼迫于汉军兵威,加入汉方对楚作战。
韩信与张耳继续率领轻军,企图经井陉攻打赵国。赵王歇与陈余率军号称二十万的大军,抵抗汉军。李左车建议派三万士兵给他,截断韩信的粮路,陈余就率军在前线防守,使韩信不能进又不能退,最后不出十日内就能斩杀韩信和张耳。但陈余懦弱,坚持义兵不用计谋,拒绝使用李左车的计谋。韩信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就放心率军出井陉,并派出二千轻骑兵,手持汉军旗帜,准备在赵军出击后,攻占其营寨,插上汉军旗帜。不久,韩信诈败诱敌,赵军中计,猛攻背水阵。汉军殊死作战,赵军不能打败汉军。赵军打不赢,只好撤退,但汉军二千骑兵已经攻占敌营,插上汉旗,赵军溃败。汉军乘胜夹击追杀,大破赵军,斩杀陈余于泜水上,俘虏赵王歇、李左车。此为汉三年十月(属前205年)。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刘邦为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张良“联络英布,重用韩信、彭越”的方针,派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以达到分散并牵制了楚军的目的,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汉三年(前205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
英布战不力,九江国悉为楚有,且家属亦尽为项声所杀。英布从隐蔽小道逃归汉国。
英布逃汉后,见刘邦,刘邦接见时非常无礼,以致英布十分后悔为汉,几欲自杀。但至刘邦为其安排的住处后,见与汉王宫室规格一样,十分高兴。
前205年六月,汉军水攻废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个月兵败自杀,至此三秦悉为汉有。同时,英布与龙且战争,楚军尽取九江。之后汉王益兵英布,令其行收九江。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
汉三年(前204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汉三年九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派将军刘贾、卢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由渡白马津,进入楚地佐助彭越。汉军与彭越联军烧掉楚军积聚的粮草,楚军乏食。楚军回击刘贾,刘贾坚守不出不与楚军交战,与彭越互相呼应。
汉四年(前203年)冬,楚军和汉军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羽知悉后,就派曹咎驻守成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于是率军北上谷城。
汉五年(前202年)秋,楚军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等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刘邦收取士卒,会合关中萧何派来的援军,加上韩信赶来会合,项羽率楚军亦追击而至,汉军于“京县”(今河南郑州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荥阳索河街道)之间击败楚军,将项羽楚军击退到荥阳以东。此为京索之战。
京索之战,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从来开始在荥、成一带拉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与此同时,刘邦亦亲攻赵。汉将靳歙兵出河内,击赵将贲郝于朝歌,破之。又随刘邦进击安阳以东,下七县;别将攻赵军,虏两司马,得赵军二千四百余人。接着刘邦对赵之邯郸发起进攻,破赵军,攻下邯郸。汉将靳歙破赵军于平阳,攻下邺。这样赵国悉平。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张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汉王立张耳为赵王,拜韩信为相国。三年六月,刘邦再败荥阳,入赵,收韩信军,令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准备击齐。
韩信灭赵后,李左车建议韩信应该调兵压向燕国,并且派出使者要求他们投降,在招降了燕国后,自然齐国也必定自行投降。韩信用其计,派出使者到燕国招降,燕国马上就投降。
韩信当时向东攻击,尚未渡过平原津时,刘邦已经派出郦食其往齐国说齐王。韩信于是打算停止进兵。但由范阳来的蒯通认为郦食其一介书生,竟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恐怕韩信的功劳比不上郦食其。于是韩信跟从他的计谋,袭击齐国。当时齐王见刘邦已经派出郦食其,所以安心下来,把历下的守军撤走。于是韩信攻陷历下,直奔临淄城。齐王认为郦食其出卖他,于是下令在临淄烹杀了郦食其,自己往高密逃去,请楚发兵帮助。
韩信在攻陷临淄后,追杀至高密的西边。楚国派出龙且统领大军二十万,北上救齐。龙且与齐王田广合兵,与韩信先战一场,但齐楚联军被击败。有人建议龙且不要与韩信的精兵交战,应该防守后请齐王招降已经投降汉王刘邦的城镇,他们必定反抗韩信,汉军必定无粮攻击,最后可以不战而降敌军。但龙且拒绝使用这条计谋,再与韩信交战。
前204年8月,双方在潍水上交兵。但在前夜,韩信派人用万余个沙包,堵塞水的上流。韩信再引军渡河,与龙且交战。韩信佯装不能胜利,引军撤退。龙且以为韩信懦弱,追杀过河。但忽然上游的水淹至,龙且大半军无法渡河,韩信攻杀了龙且。在龙且败死后,楚军溃散,齐王流亡。韩信追击至城阳。
韩信在高密之战后,迅速平定齐地,韩信于是派人去向刘邦要求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当时,刘邦在荥阳陷于包围中,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正在等韩信救援,但韩信就来求王,令刘邦愤怒不已。张良、陈平就建议应该封王给韩信,因为汉军现在情势不利。刘邦马上反省过来,封了韩信为齐王。
韩信自立为齐王,并拒绝项羽的拉拢,自己坐镇齐地,命灌婴直接击楚。
灌婴率汉军首先进攻楚的鲁地,大破楚将薛公杲于鲁北。南下再破薛郡长,攻博阳,进军至下相,夺取取虑、僮、徐等县。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之城邑。
项羽很快派项声、薛公、郯公夺回淮北。灌婴回师复渡淮,在下邳大破项声、郯公军,斩薛公,夺取下邳。接着追击楚军,破楚军于平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城市),回师还攻并占领彭城,虏楚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再次俘获亚将周兰。
灌婴平淮北后,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位于今河南鹿邑县)。
同时,项羽见龙且败死,遂派武涉去游说韩信投楚或中立,蒯通也建议韩信应该自立门户,但全部被韩信拒绝。于是武涉离开,蒯通佯装疯逃去。韩信遂坐镇齐地,令灌婴南击楚。
韩信拒绝武涉游说以及蒯通建议后,自己坐镇齐国,命令灌婴对楚直接发起进攻。
灌婴率汉军首先进攻楚的鲁地,大破楚将薛公杲于鲁北。南下再破薛郡长,攻博阳,进军至下相,夺取取虑、僮、徐等县。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之城邑。但项羽很快派项声、薛公、郯公夺回淮北。灌婴回师复渡淮,在下邳大破项声、郯公军,斩薛公,夺取下邳。接着追击楚军,破楚军于平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城市),回师还攻并占领彭城,虏楚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再次俘获亚将周兰。
灌婴平淮北后,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位于今河南鹿邑县)。
彭越、刘贾袭扰楚军后方,使楚军补给无法保障,前方士疲粮绝。此时灌婴所部尽略楚地,夺取彭城,虏楚柱国项佗。刘邦趁机派陆贾为使者与项羽进行和谈,遭项羽拒绝。之后刘再次派出侯生出使楚国,终议和成功,即:楚、汉两家议和,约定中分天下,双方以鸿沟为界,以东属楚,以西属汉,并放还刘邦家人,止纷争,罢干戈。
和约订立后,项羽如约放还刘邦家人。刘邦封侯生为“平国君”,但侯生本人却功成隐退。
前203年,项羽依照鸿沟和约率兵东归。刘邦亦欲解兵而西,但张良、陈平认为不可,认为“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于是刘邦采纳张良、陈平之策,撕毁盟约追击楚军于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并令韩信、彭越等人率兵围歼项羽。
刘邦追楚军至陈下,大破利几、钟离昧的楚军。
陈下之战后,汉五年(前202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早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
但是楚虽有固陵之胜,但已是强弩之末。十一月,楚镇守东南的大司马周殷叛楚为汉,以舒屠六,举九江兵与刘贾军会同进围项羽于垓下。
刘邦退守固陵后,采纳张良建议,分别给齐王韩信、魏相彭越承诺“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许以割地封王。汉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果然调集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淮南王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40万人,以韩信为最高统帅,以并本部20万人共计60万大军,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
楚军兵少食尽,军心瓦解。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虞姬)和之(参见霸王别姬)。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前202年12月,10万楚军在垓下之战中被60余万汉军打败,被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在晚上听见四面楚歌,楚军官兵误以为汉军已渡江,楚国已亡,士气崩溃。项羽告别爱妃虞姬后,是夜项羽率800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天明后刘邦方才发觉,遂派灌婴率数千骑兵追击。楚军渡过淮河后只剩下百余骑,逃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时因迷路,问路一田父,田父诓骗而左行,结果陷于沼泽,致使汉军追上。至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境内)时,仅剩下28骑,项羽自度难以脱身,却依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逃至乌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时,乌江亭长力劝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项羽在长江北岸乌江,自刎而死。
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项羽败亡后,楚地陆续平定,最后唯原项羽封地鲁不下,汉军乃以项羽头示鲁,鲁遂降,楚国至此全部平定。
楚汉战争末期,属楚国阵营的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先后归附汉王刘邦,唯临江王仍不听命。
项羽自刎后,刘邦罢韩信兵权,令灌婴率军渡江,破吴郡长于吴下(今江苏苏州),得吴守,斩首八万级,略定吴、豫章、会稽。复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楚地略定。临江王共尉(共敖之子)忠于项羽,不肯降汉。汉遣卢绾、刘贾别将攻之,久攻不下,靳歙还兵攻临江,下之,俘临江王共尉,被杀于洛阳。
楚将陈公利几以陈郡降汉,不久,利几于颍川反,刘邦乃率军亲征,利几兵败被杀。
项羽死后,楚地都向刘邦投降,只有鲁地不降,刘邦亲率大军想屠杀他们,但考虑到鲁人守礼义,为君主死节,于是拿项羽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的父兄才投降。楚义帝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又是鲁最后投降,于是刘邦下令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并亲为发丧,洒泪而去。
项羽之宗族皆赦而不诛,究其前功而各封为列侯。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定陶正式称帝(即汉高祖),建立了西汉王朝。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上表称臣。至此,天下归于一统。
历时4年的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汉朝。
项羽分封刘邦于汉水之畔的汉中,号曰汉王。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便以“汉”为国号,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并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又经汉武帝一朝,达到了西汉的巅峰时期。楚汉战争造就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后历王莽短暂篡国后又进入东汉时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余年的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汉民族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
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
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刘邦是海纳百川,只要说得有道理,他都会听。他善于笼络利用诸侯以及手下将领,大家乐为其效命,韩信为齐王时,楚使说齐王韩信不反可略见一斑。
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拔帜易帜、背水一战;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第3篇: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近义词】凿壁偷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老泪纵横(老泪纵横)【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