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只为心中那一抹绿散文
只为心中那一抹绿散文
又到周末,总会忙里偷闲,回老家的宅院走走。尽管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迁居县城,但真正有亲近感和归属感的还是老宅。开开窗,掸掸尘,扫扫院,为果木花草浇浇水,剪剪枝,驱驱虫,坐在敞亮通透的房间小憩一会儿,让氤氲心底的尘俗在静怡中一丝一缕地淡化,那惬意不是能在县城的家所享受到的。
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淋,老宅已露出些许衰相,但那一院的果木却越发篷碧。两棵核桃树的树冠竟然超越同龄银杏;石榴、柿子挨挨挤挤,枝头上挂着的一个个小精灵,你映我衬,浑然天成。风拂过枝桠,一院的浓碧宛若涌动的湖水。那些小精灵在阳光里撒欢跳跃,我的周身便沁芳弥漫。
“孙媳妇,回家看看呀?”邻家奶奶每每听到门响,都会摇着那既可驱虫蚊又可纳凉健体的芭蕉扇,颠着一双小脚,颤颤巍巍地走来打招呼。
“闲着没事,家来散散心,透透气。”我已习惯用这话回应邻家奶奶。
“孙媳妇欺负俺没进过城吧。就算俺见识短,可也知道城里人那日子过得,要多恣儿就有多恣儿,出门有轿车,上楼有电梯,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一直听说城里到处都是散心的好地儿,一直都见那些年轻人巴巴地往城里钻,还从来没见有城里人往乡里跑。你这文化人就会糊弄俺这斗字不识的睁眼瞎。”邻家奶奶也习惯了用这话噎我。
邻家奶奶的观点:好乡不如破城。
我不否认烙印在老人意识里的陈念,也不否认城市某些方面远远优越乡下。不只是面前的老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所看到的都是都市的光鲜,都市的繁华,都市的飞跃。只有静下来细细品思,才意识到都市越来越不适于栖居。交相辉映的霓虹灯,炫耀身价的车辆,嘈杂的人流,在演奏现代旋律的同时,其毒副也正一步步侵蚀原本美好的生态。
远离喧嚣,远离浮华,远离雾霾,远离污染,走进自然,寻回原始生态,是呼吁,亦是时尚。很多有钱人都在想方设法去乡村买田筑房,庄园别墅已不为鲜。
工作之余,与同事闲聊,无不艳羡那些庄园的主儿。是啊,谁不想坐拥几十亩良田,筑一栋小洋楼?房前凉亭泳池,房侧花圃蔬果,房后竹林绿树;养几只鸡鸭,放几许牛羊,种几亩五谷;春看万紫千红,夏听浓荫飘蝉,秋享五谷硕果,冬赏冰天飞雪;食天然之农耕时代口味,居原始之绿色低碳。
憧憬是美好的,然现实却无法皆尽人意。芸芸众生,不可能谁都会拥有自己的庄园。有人说,我们这些工薪层还在为“一箪食,一瓢饮”堪忧,美丽的庄园也只能去做做梦罢了。
我却不尽为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晋代五柳先生打造出来的绿色雅居。我没有先哲的.才思,没有先哲那极高的文学造诣,却有着远远优越先哲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我,虽有城乡两栖居,仍不可能“躬耕自资”。但我坚信,只要能像先哲那样安贫乐贱,尊重自然,固守自然,就不难看到心所向往的那片生态园。
都市也好,乡村也好,不管我们身居何地,不管是华厦还是蜗居,不管是庄园还是方丈之室,只要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坚守心中的那一抹绿,就不难享受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诗意栖居;只要我们在物质日益丰裕之时,能坚守心中那一抹绿,就不难看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要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始终坚守住心中的那一抹绿,“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掬一缕风的惬意,揽一泓月的清白与通透,煮一壶甘泉,品一杯香茗,尽情呼吸”的日子就永不飞逝。
五柳先生的“桃花源”,刘禹锡的“陋室”,归有光的“项脊轩”,无不在昭示我们,走进自然容易,打造农耕时代的口味容易,寻回原本的绿色低碳亦非难事,根本无需丰厚的物质后盾。
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件衣,使用有节;一棵树,一盆花,一片草,一条河,一只鸟,爱护有加,我们的头顶就会是绿天,我们的脚下就会是绿地,我们的世界就会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庄园。
看看敞亮通透的房舍,看看满院的金果葱茏,看看门前的小河流水,再看看老人手里的芭蕉扇,我哑然笑了。
哦,农耕时代的味道和原始的绿色低碳岂不就在眼前?
第2篇:钟爱心中“那一抹绿”
钟爱心中“那一抹绿”
卢 玲
眼前又一次掠过那绿色的身影,从他的手中传递来亲人的问候、友人的祝福、安康的喜悦、升学的快乐......是的,正是他——绿衣使者那忙碌的身影,带给人们这美好的一切。
童年时候,爸爸常领我光顾邮政局。那一枚枚精美的小邮票,吸引我去展读历史的同时还过足了一把富翁瘾。那玻璃窗子里面的各式书报,微醺着我的文学大梦,在小小的邮票上,我认识了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领略了祖国秀丽的江河山川,见证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沧桑……
那时,只要听到邮递员的自行车铃声,大杂院里家家户户都有人探出头来,脸上呈着微笑,期待着他熟门熟户喊叫着自家那封报平安的家信。
那么多年和邮政的不解之缘,使我深深的爱上了那一抹温暖的绿色,多少年与邮政的依依深情,让我越来越深强烈的感受到邮政的价值和她赋予人民的真诚的承诺。岁月如水,时光如梭,而今的我,也已经走入邮政行业,正在与数千名烟台邮政人一起共唱着同一首歌。
时光将感动的时刻永远地定格在2014年的那个春天。偶然的一天,应邀成为邮政管理监督员,乐于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公益活动的我,激动,兴奋,在此刻涌上心头。虽然我未曾在邮政行业工作,但是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到邮政局办理邮寄信件、特快、汇款和包裹等业务,对于他们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建议。本着全面发展,重在参与,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收获的出发点,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经历了电话交谈面试和征求所在单位意见后,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全市为数不多的邮政特邀监督员之一。从此,我与邮政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刻,我的身上突然有了很大的压力,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宣传邮政相关知识、政策、法律法规,开展邮政普遍服务、快递业务以及集邮市场的社会监督和征求用户的意见建议,定期向邮政监管机构反馈监督信息的重任。如何了烟台市邮政行业发展实际状况,如何得到烟台市邮政行业的支持,如何在业余时间合理安排邮政监督工作计划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面对困难,我从不轻言放弃,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实践,敢于探索。同时,我要求自己积极在邮政特邀监督员实践中求索,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工作方式方法。
在市邮政管理局的积极配合下,我面临的困难都迎刃而解。我一次次地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及其实施细则、《邮政用品用具监督管理办法》、《邮政普遍服务标准》、《仿印邮票图案管理办法》和《邮政特邀监督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刻领会法律条文的精髓和立法原理。在邮政监督员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把握分寸,公正廉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用户意见。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到全市部分邮政服务网点走走、看看,切实地履行监督职责,并及时反馈检查信息。走进各个邮政服务企业,深入到广大邮政用户中,了解他们的所急、所思、所愿,零距离地倾听最基层的心声,感受基层群众心里最真切的呼唤。在短短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我利用业余和双休日时间放弃休息跑遍了全市15个邮政营业网点,收集了广大邮政行业企业和客户的意见建议提交省邮政管理局。慢慢地,我学会了用心去了解邮政行业这一领域,懂得沟通从心开始,向邮政行业的前辈们学习,为地方邮政服务工作顺利进行和省邮政管理局监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作为邮政特邀监督员,尽管我尝遍了邮政社会监督工作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仍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行!因为,每一次与省邮政管理局领导见面,他们总会握着我们每一个监督员的手,深情地说一句:“同志们辛苦了!”虽然只是一句轻轻的问候,而此时此刻,再苦再累,我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邮政特邀监督员,一份没有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公益工作,但却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社会工作。它是我们年轻人探索邮政和社会知识的源泉,是我们为社会公益工作挥洒汗水的乐园。转眼间,我担任邮政特邀监督员的工作即将一年了。一年来,我在参与邮政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不断开拓个人视野,取得了本职工作与邮政监督员活动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因为有了邮政特邀监督员,我自己在其中不断成长,其乐融融,更加成熟起来。而遍布全国各地的邮政特邀监督员的到来,为我们每一个城市都增添了几分朝气,几分活力,几分热闹。
山山水水形影随,风风雨雨朝相伴。此时此刻,心中感激的是一直与我们携手风雨同行的省邮政监督管理局全体同仁!谢谢你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谢谢你们,给予我们一如既往的悉心指导!我相信,我会继续做得更好的!因为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邮政特邀监督员这样一份“职业”,因为我为自己是邮政特邀监督员而深感骄傲,我钟爱心中“那一抹绿”!
第3篇:我心中那一抹绿
我心中那一抹绿(共9篇)由网友 “吃不饱” 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我心中那一抹绿,希望大家喜欢!
篇1:我心中的那一抹绿
我心中的那一抹绿_作文
“就要到了,你不想为奥运做点什么吗?”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公益广告词,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提出的最切实的问题,它使我思绪万千……
老师曾说过:”绿色奥运不光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责任.”我认同老师的话。作为一个中国的小学生,一位中国的小市民应该为奥运作出贡献,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我到底可以做什么?思索之后,我想到了为祖国增添绿色、保护绿色,都是我们的举手之劳:制止破坏小树的行为、亲手种下一棵小树……对,用我的绵薄之力为奥运送上一片绿.
今年的植树节,我跟随爸爸单位的叔叔阿姨去植树.当来到一片空地,已经有好些人在种树,我的心里顿时一阵激动:啊,原来“绿色奥
第4篇:遇见,那一抹绿散文
遇见,那一抹绿散文
一个人的夜晚,分外安静。
窗外有风吹过,窸窣作响。阳台上的栀子不知何时已经悄然而开了,洁白清芬的气息,总是让人无端地沉醉。
春早已经走远了,可是遇见那一抹绿的时候,我却觉得依然行走在春风里。
总有一种色彩,是属于一见倾心的,在我眼里应该是这绿。清透透、简明扼要地,凝眸处却有不动声色的美。
喜欢这一抹绿。清冷的早晨,水意未退,于丛林深处,就这样遇见。
遇见是一个温暖的词汇,比如人生中的那些偶遇,天南地北的两个陌生人,突然便遇上了,心生暖意,这样的.感觉总会无限的妙曼。
绿应该是让人心安的色彩,不急不燥,清凉而素净,尤其是在这个清晨。
阳光很淡,一丝丝透过密林的枝叶,漏下几丝温暖的光芒,这片绿意便又深了几许。
几乎不知何时走到这片湿地的,那满眼的碧绿、深绿、浅绿、充盈的分明就是青春,是时光、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