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贺诗中的“酒”意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3 07:12: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分析李贺诗中的“酒”意象

分析李贺诗中的“酒”意象

李贺诗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在哪里呢?诗人是如何来进行描绘的?

一、独酌未必解忧愁

李贺一生颇多磨难,在科举考试这一迈向人生顶点的关键时刻他却遭遇重挫,科场无门,他在长安只谋得一个九品奉礼郎的小官。长安三年奉礼郎的生活,没有使李贺在政治上如愿以偿,郁郁而不得志,《示弟》中的“今夕酒”饱含着长安落魄的郁闷,病归昌谷的辛酸。家人询问他在长安的情形,他支吾其辞:“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能幸存病体生还就算不错了,在这种年月,什么怪事没有呢?像掷“五木”游戏中的骰子一样,何必问是“牛”是“马”,成败得失?这里的美酒虽有三年还家的欣喜,但更多壮志未酬的苦楚。

《江楼曲》中他想借“新槽酒声”来排遣忧愁却“苦无力”。《赠陈商》中他对陈商感叹:“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人生是有穷困潦倒时候的,世事哪能尽如人意呢?日暮时分,我干脆独酌解忧,来他个一醉解千愁吧!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光明在哪里,诗人根本看不到。美酒与忧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贺生命的二重奏。

二、意在山水暂忘忧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诵读李贺诗作也能从中体味到这一点。无论是诗人独行还是携友同游,所作诗篇都流露了诗人欢娱喜悦之情。《河南府试十二月词・二月》中的.初春二月风日渐暖,已经可作郊游,诗人与友人“饮酒采桑津”正是一派春意融融的踏青图。《昌谷诗》“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泉水当酒,残月如钩,宛然可见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四》“乌重一枝入酒樽”以酒写竹,飞鸦入林,栖手竹枝,垂影映入酒杯,给人一种清幽淡泊之趣。《江南弄》有“鲈鱼千头酒百斛”,品着鲈鱼,喝着美酒,酒半醉卧,青山绿水映入眼帘。身处“带酒日晚歌田中”中的生活恍如神仙一般,野田射猎,饮酒高歌岂不让人感叹功名富贵有如浮云。美酒相伴,友朋相陪,醉于山水美景之中,尘世上的忧愁烦恼在此刻才能得到少许缓解。

三、解忧惟有杜康酒

当李贺与挚友相聚时,气氛就不再这么轻松,诗人的情绪也不再如此平静。《相劝酒》:“丈夫快意方为欢……会须钟饮北海,箕踞南山”,惟有快意,才是真正的幸福与欢乐。怎样才能快乐呢?只有开怀痛饮,纵身遨游,听歌看舞,掷金买笑,才是人生的得意之事,又何必逆料未来之事呢!“相劝酒,终无辍……”以下八句是劝人开怀畅饮的祝酒辞。举杯喝吧!不停地喝吧!但愿吾皇陛下长享盛名,子孙绵延,国运长久。紧接着诗人又用反振法,指出富贵如过眼云烟,了不足恃,以见人生当及时行乐之意。诗人举其来长安途中所见,作劝饮的惊警之语:我来长安时,看到途中车马骈骈,络绎不绝,可是当我经过梁冀旧宅和石崇故园时,想到他们昔日虽然富贵一时,但转眼之间,身死家灭,徒留园宅故迹于荒烟芜草之中,如此看来,富贵焉能长保?还是不停地饮酒行乐吧。

四、快意难忘志难酬

《浩歌》中的“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来凝身问谁”中的歌人对诗人殷勤劝酒。诚恳地劝说:你没有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也没有谁聘请你,重用你。面对良辰美景,还是喝酒作乐,一醉方休吧!这两句,表面写歌人,实则写诗人。通过歌人的劝说之辞,侧面映射出了诗人此次郊游时自始至终的苦闷情怀,也说明了大家对他的理解。众人知他一怀愁情难释,无法排遣,苦苦相劝也是枉然,只好捧来美酒,劝他及时行乐。通过这一侧面映射,更见诗人愁情之难解难消。“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不要在音乐声中悲歌浪饮了吧,世上的英雄本来就难遇其主。这既是劝人,也是劝己。是对歌人的回答,又是对朋友的劝解。这些话表面上似乎异乎寻常的超然、旷达,然而,诗人越是这样故作声势地来劝解大家,安慰自己,越是想极力掩盖那愤恨难耐的真情,胸中郁积的怒火就越难以平息。它愈燃愈烈,终于冲破诗人的心扉。诗人追怀古人,发出了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啊,平原君!我要买丝绣像来供奉你,取酒浇墓来祭奠你!”这与其说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礼贤下士者的深深敬慕,不如说是对现实政治昏庸、世事无道、才士被抑的猛烈抨击。在古今历史的比照中,诗人成功地抒发了自己身怀雄才而不得施展的苦闷,写得委婉、含蓄,意趣盎然。

《仁和里杂叙皇甫》“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是李贺感叹引荐乏人。尽管皇甫比自己幸运,得到了个陆浑尉的小官,但却迟迟未能高升,致使自己得不到引荐和重用,彼此也只好解衣敞怀,昼夜痛饮,借以释忧了。韩愈、皇甫是最早赏识李贺才干的前辈,他们也很想推荐李贺为朝廷出力,无奈当时皇甫官职卑微,虽有引荐之心却无引荐之力,难怪诗人会发出引荐乏人的感慨,直接道出了他身处困厄的重要原因。

《致酒行》中的酒是“零落栖迟一杯酒”。“栖迟”而冠以“零落”,诗一开头就突出他的穷困潦倒,因此只好借酒浇愁。《长歌续短歌》中的“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秦王不可见,叹息肠内热”,难遣的“内热”使得诗人悲歌不已,但只有歌尚不足以倾泻郁闷,还需要借助酒的力量,所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此其一;“内热”使人口渴,“长歌”使人舌燥,也需借酒解渴,此其二;想求明主而不得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怎不使诗人的“内热”更热、悲歌更悲?借助于酒,或许可以排郁结于一时,但换来的却可能是更深的郁结,岂不闻“举杯销愁愁更愁”?

《开愁歌》中“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呼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初踏社会的李贺,此刻愁的不仅是理想彻底破灭,无路可走,而且饭碗又成了问题。在这秋寒逼人的日子里,为了借酒浇愁,不得不当掉这一身破衣,倘若不足偿酒便欠上一笔。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到他几乎已面临山穷水尽的生活绝境,另一方面也暗示我们,即使如此,也要买醉,可见他的愁已经到了无法再忍受的极顶了。因此,我们说李贺的愁要比李白的愁来得深广,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内涵。

天才诗人李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用手中的笔、诗中的“酒”来消解心中那难以消解的怨和愁。

第2篇:李贺诗中“马”的意象

李贺诗中“马”的意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诗中“马”的意象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马诗二十三首》等。在李贺所创作的这些诗文中,他刻画了众多独特的意象,其中有月、竹、马等。在这些众多的意象中,“马”的意象尤为独特,并且在李贺的诗中最具代表性。

意象有观念意象及高级审美意象之分,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的意象就是“至情”、“至理”的高级艺术形象,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早在《诗经》时代,马意象就出现在了诗文中,到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中,马的意象频繁出现,并且马的意象在李贺的诗中具有不同的精神内蕴,如“瘦马”的怀才不遇,但仍刚劲执着;“肥马”的平庸无能但仍长期受用;以及“骏马”境况凄凉但仍显豪壮之情.

一、李贺诗中“马”的意象与杜甫诗中“马”的意象的异同

在唐代咏马的诗人中,李贺和杜甫是最具代表性的。据记载,“在李贺的诗中,咏马的`特多,径题马诗及句中谈到马的竟达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杜甫的咏马诗虽不算多,可查阅的整篇为咏马且有代表性的咏马诗有12首,但是他的咏马诗不但史料价值高,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咏马诗,却表达出不完全相同的寓意,且诗歌的表达形式也不完全相同。这是由诗人个性的差别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同样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不平的仕途又使二人的马诗传达出一些相同的信息。下面就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论述。

(一)不同的吟咏主题与不同的审美取向

1、不同的吟咏主题

首先,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马诗”,乐观的态度和对仕途的无限向往,表现在马诗上,集中在这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马》,他写到: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一般认为是作于开元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之际,所以语词矫健豪纵,充满着天地任我闯的睥睨之势。诗歌风格超迈遒劲,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但是与李贺强烈的出仕之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仕途坎坷曲折、终不现用。但李贺为人又抱负不凡,自视甚高,在遭逢怀才不遇之下,自然郁结难抒,更何况造成他终生微卑的原因,竟是与之争名者所谓的“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这样的无稽之由。出身高贵却毫无补益,少年成名却不被赏识。

2、不同的审美取向

杜甫和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杜诗多歌行体,诗歌感情充沛。而李诗则一律用五绝形式,诗歌铿锵有力。[4]杜甫所写的十二首马诗中。有7首为七言古体,这七首古体诗中有6首是歌行体诗歌。如《高都护骢马行》和《李雩县丈人胡马行》各有十六句,《骢马行》24句,《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达34句之多。杜甫为何要用歌行体来写马呢?歌行体可长可短的自由形式便于对马进行细致的描绘,并且可以自由的抒情和议论。以《高都护骢马行》为例。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全诗采用七言句式,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较少讲求对仗工整,形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和抒情的要求。诗歌婉婉道出骏马的来历、志向和遭遇,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全诗除了“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一对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之外,其余的句对都算不上。

李贺的则不同,整组咏马诗都采用五绝,简洁明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马的群像,刻画有力深沉,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李贺能写出气势如此壮阔的全诗,实在难得。

杜甫和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杜诗故事性强,李诗抒情性强。杜诗擅于对马进行整体描写,一首马诗就是一匹马的故事。马的形貌、气质、来历、遭遇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二)相同的出仕愿望与相同的坎坷仕途

1、相同的出仕愿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渴望出仕的普遍心态。杜甫和李贺也不例外。表现在咏马诗上,杜甫有“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李贺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相同的坎坷仕途

杜甫先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被囚于长安,后冒险投奔唐肃宗,肃宗见其忠诚,授予左拾遗。可是杜甫生性耿直,不肯屈从权势,多次向统治者提出忠言善谏,不被采纳,后被贬到地方任微职。他一等再等,始终没有等到再被重用的一天。出于对肃宗的失望,他最后辞去官职,举家搬到边地秦州。从此,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缺衣少食,诸病缠身。

二、李贺对“马”意象写作的继承与创新

从《诗经》开始,“马”的意象就成为中国古诗人抒写的对象,并且赋予了马一种精神品格,如《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写出了马的俊朗,且暗示出英雄的昂扬斗志,又如《楚辞·离骚》中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则又以“马”的意象来寄寓诗人的壮志,以至到唐代,“马”的意象频繁出现,进而形成了一种写作有关“马”诗的传统,虽然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曾经出现有关“瘦马”意象,但却不如李贺笔下的“瘦马”刻画的传神、意境构设的独特。

三、李贺诗中“马”意象的影响与发展

在中国文学史上,继李贺之后,又出现了众多写“马”的意象的诗人。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就是写作马诗最多的诗人,他继承了李贺写“马”意象的传统。游国恩说:“李贺的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诗,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语言、或在意象上受过他的影响。南宋、金元的诗人也有模仿他的诗歌的。”在辛弃疾的《稼轩词》中,描写了数量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出现最多的是“马”的意象。

马意象是李贺怀着一种深沉且特殊的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诗人李贺的笔下,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马的形象,而且深刻感受到了该意象背后的独特内蕴;李贺以“瘦马”自比,寄寓忧愤之情,与“肥马”相比,深怀嘲讽之意,以“走马”作比,深表不舍之情,可见,马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已成为一种人格的显现。不仅李贺,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品格,或积极向上或平庸无能或悲惨凄凉。可见,马意象作为中国古诗人的所咏之物,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写作对象,而且印证了创作者的情感历程并彰显了其人生品格。

李贺介绍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故里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在当今宜阳县三乡乡的昌谷。

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

第3篇:解析李贺诗中“马”的意象

解析李贺诗中“马”的意象

李贺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马诗二十三首》等。

在李贺所创作的这些诗文中,他刻画了众多独特的意象,其中有月、竹、马等。在这些众多的意象中,“马”的意象尤为独特,并且在李贺的诗中最具代表性。

意象有观念意象及高级审美意象之分,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的意象就是“至情”、“至理”的高级艺术形象,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早在《诗经》时代,马意象就出现在了诗文中,到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中,马的意象频繁出现,并且马的意象在李贺的诗中具有不同的精神内蕴,如“瘦马”的怀才不遇,但仍刚劲执着;“肥马”的平庸无能但仍长期受用;以及“骏马”境况凄凉但仍显豪壮之情.

一、李贺诗中“马”的意象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分析李贺诗中的“酒”意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李贺诗中的“酒”意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