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哩嘀哩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2 07:13: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嘀哩嘀哩说课稿

嘀哩嘀哩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嘀哩嘀哩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嘀哩嘀哩》,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第六册中第一单元的歌曲教学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他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2、教学目标:

A、用轻快、明亮的声音表达春天来临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B、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演童话剧《春天来了》,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c、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从小养成保护环境、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3、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第五、六句。

二、说教法: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把态度、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一下几种教法:

1、创设情境法:将教室布置成春天来临的氛围,让学生能较快进入歌曲的情境中。

2、听唱法:在学习歌曲中使用听唱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较快学会歌曲。

3、讨论法:分小组讨论如何排演童话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说学法:

1、模仿法:在节奏练习中模仿小黄鹂的叫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法:分小组练唱第二、三段歌词,练习排演童话剧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自主探究法:在节奏练习中运用此法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

1、布置教室:

在教室中铺上绿色的地毯,在门窗上贴上一些花草树木的`图案。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把教室设置成带有春天气息的情景,帮助学生较快的进入到歌曲情境中来,为学习歌曲做好准备。

2、导入:

由“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等几个浅显易答的问题,让学生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然后再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他们的真实感受,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嘀哩嘀哩》说课稿

《嘀哩嘀哩》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小学音乐第六册选学教材《嘀哩嘀哩》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

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嘀哩嘀哩》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有的学生已经会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也有一定的能力。针对这首歌曲,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有难度的乐句。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达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技巧目标: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教学重点、难点

经过调查,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在幼儿园、校园广播、以及一些VCD光盘上经常能欣赏到这首歌曲。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对,因此我的设计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难点是:引导学生以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X X X X X ∣ X X X X O ∣X X X X X ∣X X X X X—‖这一乐句。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嘀哩哩 嘀哩 嘀哩嘀哩 哩

三、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真情投入和创新参与。教学一开始和学生一起欣赏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春天的气息,然后再进行歌曲教学等教学活动,最后,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创作表现春天。使学生对歌曲、对春天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春天的音乐,春天的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新课标规定把态度、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此次执教的是唱歌课,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

1.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法:设置春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画法:把美术课融入到音乐中去,符合艺术课程的标准,通过作画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讨论法:分小组讨论创编歌词、舞蹈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4)听唱法:在学习歌曲中用听唱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学会歌曲。

2.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法:分小组讨论歌词和舞蹈的创编,让每个学生都互动脑筋,团结、协作的进行创编。

(2)自主学习法:利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即喜欢跳舞的跳舞,喜欢美术的画画

(3)模仿法:用模仿小黄鹂的叫声,让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4)创造法:自己创编舞蹈、歌词等,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直接问: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春天。

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发生了哪些的变化,你能用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瞧!美丽的春姑娘已经飞进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出示课件:春的景色图片展示,背景音乐《嘀哩嘀哩》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和头。[设计意图]:让学生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一副副美丽的画面,成为连接学生与歌曲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能通过画面感受到歌曲的艺术美,从而引导学生情随意走,层层深入,步步升华,达到审美教育的教学育人、寓教于乐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益。

2.奏练习(解决难点)

看到那么美丽的春天,你想不想用歌声来表达你的心情呢?(生:想)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困难,不知你们能否帮助老师来解决。

出示:

X X X X X ∣ X X X O ∣X X X X X ∣ X — ‖(1)学生先自己试一试。(教师指出八分休止符)(2)指名打击。(3)教师示范。(4)全班齐打。

(5)出示小黄鹂:模仿小黄鹂叫:嘀哩哩 嘀哩 嘀哩 哩 0 嘀哩哩 嘀哩哩 [设计意图]: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用“小黄鹂” 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

3.学习歌曲

小朋友真聪明,帮老师解决了难题。为了表示感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名字叫《嘀哩嘀哩》。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还有什么景色,播放《嘀哩嘀哩》的MTV,(2)看了以后问学生,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刚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一些同学忍不住唱了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随音乐唱歌曲吧。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没有按照一句一句的教唱,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这首歌曲较为熟悉,加之在欣赏MTV时很多学生已经忍不住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欲望非常强烈,教师强行压制这种欲望也就是压制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这里干脆让孩子们唱起来,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师:刚才唱了《嘀哩嘀哩》,你认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应该用 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引导学生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师范唱后,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在第一遍演唱的时候,依然有几个学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后十六分音符。所以在这里教师再进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时也通过此句范唱来引导学生如何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展示春天

(1)小朋友喜欢春天吗?那么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春天呢?(分组创作:画画、舞蹈、编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反馈

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自己组的作品。

画画的介绍自己画了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春天”来。舞蹈的可以表演给大家看。

编词的,根据自己创编的歌词唱一唱,再鼓励大家一起唱一唱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这首歌曲中三段歌词类比性的写法,便于学生对歌词的创编,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教师更是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综合能力。

5.总结

小朋友们真棒!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还有许多,小朋友可以通过上网、书籍、搜集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春天带给了我们喜悦、快乐。让我们更加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吧!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音乐与活动是沟通的,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自由。画画、舞蹈、创编歌词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而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这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不足之处,教师是否能在教学的难点部分再做深入的讲解,或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容易忘掉,而学习的积极性也将更高。教师对一些重要内容处理的还不够好,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3篇:《嘀哩嘀哩》教案

《嘀哩嘀哩》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嘀哩嘀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嘀哩嘀哩》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小学音乐第六册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淅的咬字、吐字练唱歌曲《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同学们热爱大自然。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同学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初步体会获得胜利的喜悦。

3、让同学通过自身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锻炼同学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乐段的一、二句)。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嘀哩嘀哩》教案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嘀哩嘀哩》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三年级第6册的第一课,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为大调式,采用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歌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2、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

3、通过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学生能够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歌曲第五、六乐句的衬词“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五、教学材料

《春来了》欣赏带、《嘀哩嘀哩》范唱、电子琴、沙锤、三角铁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课前练声

(1)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嘀哩嘀哩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嘀哩嘀哩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