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采风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2 07:12: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边城采风报告范文推荐

边城采风报告范文推荐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这样一个奇特的家庭: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夫孙女翠翠二人。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傩送,从此心中埋下朦胧的少女情怀。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亲。兄弟俩人都爱上翠翠,他们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沈从文先生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给人一种诗意。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沈从文先生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边城》隽永的字句间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沈先生给我们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正如他谈及《边城》时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 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先生所描绘的人性美首先体现在老船夫和孙女翠翠身上。老船夫自甘贫苦而生,性情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牵挂翠翠的将来。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他和翠翠相依为命,对翠翠的挚爱展示了淳朴、善良的人性。而翠翠呢,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是全书的灵魂人物,她从小和青山绿水为伴,“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撑渡船的简单生活赋予了她一颗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夫不贪财、不嫌贫、不偷懒,乐于助人,在这两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淡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忧愁,对爱情的羞涩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烦恼。从小时候的学羊叫、学牛叫,到在头上戴小花再到后来有了少女的心事……

她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骇人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过他们的爱情表达了人性美。

书中这种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天保和傩送两兄弟身上。沈先生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

傩送不选择碾房而宁愿撑渡船;天保先是选择车路,后选择马路。同样爱上翠翠,但“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 爱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 。《边城》的人性美还表现在边城人民的邻里之爱上。这里的人民质朴,不存在尔虞我诈的奸险用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患难与共。他们朴实无华:像老船夫拒收过渡人塞来的钱;到集市买肉时卖肉的老板给他多称一些;还有船总顺顺也总是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老船夫过世时,面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顺顺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质朴的边城人民之间浓浓的一份真情。良好的民风世代相传,造就了边城的山水情。

第2篇:采风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

1.采风时间:2012年8月30日——2012年9月13日

2.采风地点:西安,洛阳,太原,平遥

3.带队老师:马忠民

短短十天的采风,我感触颇深, 受益匪浅,这次采风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在各个地点的采风中我不仅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对古人的手艺与技术叹服。在那里,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做友

来到古城西安已是下午,我们住在同学找的旅馆里,环境还不错,特别是那种竹林的氛围,更让我觉得西安是一座将古代与现在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城市。第二天我们先分组进行了第一天的西安之旅,游了鼓楼、钟楼,中午我们在回民街吃的当地小吃“羊肉泡馍”,下午我们又到了大雁塔与大唐芙蓉园,让我领略了西安不愧是古代都城!

龙门石窟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她和著名的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

库。游洛阳龙门石窟,我有两种感受: 一种是历史的厚重感——精美的佛雕,让我深感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一种是耻辱感——为某些国人的愚昧行为而感到耻辱。因为石窟中的佛像大多被国人切割盗走,被破坏的惨状令人发指。被盗的石佛,有的早已被损毁,有的漂

洋过海,成了外国人、外国博物馆的珍藏品。厚重感使我更加珍爱民族的艺术;耻辱感让我痛恨损害祖国文化的民族败类,更加增强爱护保护珍贵祖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走过的一个个空空的石窟,基本上没有了石佛,就像眼睛被挖去了眼珠,留下空洞的“眼眶”,心里感到非常沉重,优秀的文化遗迹历经磨难和浩劫,沧桑之后其实剩下的并不太多。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对身边的文化遗迹应当像爱护眼睛一样地爱护他们,因为面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我们不能给儿孙后代留下文化的荒芜!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早早的来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参观地。一进入一号坑就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势气向我扑来,这是我们于千军万马之侧感受到的兵戈寒气吗?再往里面看,有许多的兵马俑,有的已经坏了,有的却完好无损。那些陶俑好像是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勇士们。告别一号坑我们来到了二号坑,这里虽然没有一号坑那么大,没有一号坑那么雄伟,但是里面是和真实作战一样的军事战佣和战马。

铜车马让我惊异于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一号坑的辉宏、雄浑则让我震撼。我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那样的场景,平凡渺小如我,能一睹兵马俑的风采已是感恩不尽了。

游完兵马俑,我们当即来到了华清池。华清池坐落于郁郁葱葱的骊山北麓,两旁树影婆娑,满目皆绿,翠生生寒丝丝的,却令你凉生五内,切意畅怀。

曾是帝王行宫的华清池,今天早已归还给了平民布衣。许多人走了,许多人有来了,这幽媚多姿、风雅绝伦的一池绿水将久久地漾在人们的心头

平遥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在中国历史上,像平遥古城这样完全按照礼制规范传统文化建造的古代县城曾经多达几千个,然而现在完全保存下来的唯此而已。在古老的街道上信步走着,打量旧时的门庭,却被一种从未领略的气势压倒。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苍老之中风骨犹存,竟然没有太多的陈旧感,依旧带着虎虎生气。当年那些饰有华丽木雕和油漆彩画的商号店铺,今天或成为博物馆,或作了普通百姓经营的小店, 置身其中,会让你感觉仿佛回到了古代.通过十天的采风,我接触并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领略到古迹名胜的奥妙,体会到不一样的感受和震撼。我热爱大自然的变化无穷,祖国的山河瑰丽,踏着历时长流,体验着或雄壮或细腻的各式情感,惊叹于艺术与生活的亲近联系。

设计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要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

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的写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 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指示的匮乏。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此次采风,我不虚此行。

第3篇: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

我们11级服装设计卓越班的同学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广州采风。对这次的采风已经期待了好几个月,大家都很兴奋。果然不负期望,自己收获了很多,见识了很多品牌服装以及面料,对毕业设计的策划给了许多帮助。24号上午到达广州,休息过后我们就开始了第一站——逛面料城。真不愧是中国最大的服装面料市场,各种面料琳琅满目。按大的范围来说分为混纺、交织类面料、毛纺系列面料、麻类面料、丝绸系列面料、针织面料、天然纺织原料、化学纤维、服装辅料、纺织辅料等。我们拿了自己喜欢的面料的小样纸板,上面有写每种面料的名称以及货号。每个人都满载而归,回去可以详细地参考毕业作品的设计。

采风的第2天,我们去了广州的沙面与十三行。沙面的建筑多数是19世纪末期建造的。主要有领事馆一类的政治性建筑,教堂、学校一类的文化性建筑,银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

姓名:李诗

一,采风地点:柳州三江(农行南寨希望小学,程阳风雨桥,三江“侗乡鸟巢”,梅林乡,林溪高友村)

二,采风时间,2013.4.15--2013.4.21 第六学期第七周(4月15日—4月21日)。

三,采风内容及目的:

1,了解柳州三江县当地的音乐教学情况。

2,了解当地民风民俗,采集当地民族音乐,并对当地民族乐器有一定认识。3,体验当地生活,收集民族民间素材,为歌曲写作,创作做准备。

四,采风行程:

1,4月15日,我们集体乘车前往柳州三江。

2,4月16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附近乡下的小学(柳州南寨农行希望小学对该校的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

3,4月17日,上午,我们到三江县城古宜镇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也是广西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风雨桥---程阳风雨桥。晚上,值得一提,我们徒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采风报告

2012-2013-01学期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采风报告

姓名:侯伶俐

学号:11404010125

专业班级:音乐表演本1101

昆曲、东阳道情报告

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坚信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密切联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全。“水磨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

西北地区(西安、甘肃、青海)

专业:美术学

班级:国画班

姓名:张兴云

学号:072011020080

采风报告

采风时间:2010年7月5日——2010年7月15日 采风地点:西安、甘肃和青海三省。现将采风报告情况及体会如下: 2010年7月5日

期待了很久的西北采风之行这个时刻终于来临了,这天下午我们踏上了去西安的火车,西安——一个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都,是我们西北行的第一站。

长达26小时的火车终于让我们踏上西安城的土地,一路颠簸,我们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俑博物馆、咸阳茂陵博物馆等一些保存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展现中国人民智慧的地域。兵马俑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造。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佣装束千人千态,最高1.96米,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边城采风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城采风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