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参考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参考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国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或以诗词歌赋的形式,或以小品文、或以骈文的形式出现在语文的课本之中。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应试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教师搞好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内容的教学一直是难点和重点,也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文言文知识点一直是中考必考内容,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不少初中语文老师都在探索如何改善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经验和心得,探讨如何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1展现文言文风采,释放文言文魅力
文言文是我国古典文化之精华,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渗进了中华文明的睿智,是一块肥沃的思想沃土。文言文就像一本史册,是语言与思想的载体,读史使人明智,《伤仲永》教会了学生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教导学生在人生的任何时刻都需努力,天赋会被时间洗净的深刻哲理。《桃花源记》为学生刻画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感受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为其添加了一份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每一篇文言文都具有其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文言文在语言方面经典的浓缩是白话文无法企及的,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作者所酿造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文言文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都存在着巨大潜力,应给予文言文足够的舞台,充分展现其风采、释放其魅力,为我国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出经久不衰的巨大贡献。
2 初中文言文现存教学症结
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停留在句法词意上,认为对文言文字字落实就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有时甚至断章取义,只是讲解一些经典的语段,把文段简单的进行翻译,采取“满堂灌”的单一教学形式,自己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忙着做笔记,之后让学生机械式的记忆。诚然,这种方式是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过重把教学停留在应试上面,偏离了文言文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等其它重要方面的目标。在没有时代背景,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之下,学生在记忆这些词句方面也尤为吃力,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2学生认识不足,学习范围狭窄
考试在中学生的心中的比例远远超过对文言文内涵深刻理解的渴望,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考试,没有认识到文言文的精华之处,没有注重文言文在对自身道德水平、思想文化、人格培养方面的重大影响,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老师一字一句的翻译,自己做笔记,之后死记硬背,更没有时间去拓展课外文言知识,知识范围狭窄,即使在考试中也缺乏迁移能力,不能举一反三,短期的记忆达不到学习效果,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2.3学生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
文言文的发源距今有几千年,这种时间上的距离感让处在中学时期的学生觉得文言文晦涩难懂是必然,再者,以“满堂灌”的方式去教,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被动接受,使文言文变为一潭死水,老师与学生都有一个错误的共同目标,为了“考试”,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恐惧、抵触心理,对文言文学习的信心不足,缺乏足够的动力。尤为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进展。
3改善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3.1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考试,文言文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这些方面应给予足够的认识,注重教学的系统化,字句只是文言文的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吸收文言文的精髓,要创新教学方法,确立教师本身的指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如《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语言犀利,对文章的记忆起着潜在的作用。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古文魅力的关键。
3.2深入挖掘内涵,丰富文言素养
文言文的魅力不是在于考试题,而是其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是我国人民从古到今的文明,要深刻体会古代圣贤的思想境界,在学习课本内容之余,要学会拓展课外文言知识,找到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使文言文的魅力对自身产生长远影响。
3.3培养学习兴趣,添加学习动力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切动力的不竭源泉,学生要注重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真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反复体会经典作品的韵味,如学习《木兰诗》中敢于承担的高尚精神,《愚公移山》中永不言弃的精神,真正受到文言文魅力的熏陶和感染,提高艺术修养,克服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改变应试的观念,使文言文对自身的长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了,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就在我们的教育下而发扬光大!
第2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并且掌握其中的语言规律和思想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策略。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引导学生夯实基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型、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夯实基础;自主探究
文言文是一种比较简练的语言,它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可是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是望而生畏,把它看做是难懂的天书,面对文言文学生不知所措。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和指导者,为了增加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思考中掌握词汇的用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潜能。文言文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文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探究中,通过自主思考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理解文言文内容,并借以传授中华民族积极的思想文化。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发挥其对学生的愈合美育教育作用。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夯实基础,帮学生把握好字词关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发展演变为现代汉语,既有不变之处,也有变化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变化之处,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语言基础在学习和探究中才能够灵活应对,轻松理解。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好字词关,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以及一些常用的虚词和实词的含义。这些词汇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的用法,在运用和理解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具体的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词和虚词的翻译,促进学生能够掌握词义,理解文章。在翻译实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语境分析法来探究。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很常见,要确定一个实词的词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作分析,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上下文来求解。还可以采用词类活用法,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具备了另一种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当文中的实词按其本义、通假等都无法解释时,学生可以从此类活用来考虑。
在理解句子中的虚词时,教师要关注有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某种语句中可能不再是虚词、而是实词,因此,学生必须要根据其具体语境加以区别。如“佯狂不知所之者”中的之为动词,意思是“往”。再如“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是动词,意思是“亲附、亲近”。多数情况下,虚词与实词的意义相去甚远,根据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区别。学生可以理解这些词的用法,理解起来文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掌握文言文基本句型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探究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能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地积累语言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在思维上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够把自己的理解运用到阅读文言文文章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认识到一些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基本句型,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成分省略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
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根据语法功能辨别句式的能力。要想正确理解并翻译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必须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及句子结构的知识。倒装要以现代汉语主谓宾定状补的常规顺序作标尺来判定,如果宾语跑到谓语或介词前面去了,就教宾语前置。被动句指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句子的主语而非宾语,翻译时要注意加被动词。与此同时,学生要分析语境,根据语感辨析。有些被动句,语句上没有特殊的语音标志,就要凭借语感,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如“戍卒叫,函谷举”,可依据上下文的理解,“举”的前面加“被”,函谷关不能发出动作行为,只能解释为“被攻克”。有些判断句式既不用判断此,也不用语气词,也可以通过上下语义直接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三、合作学习,提炼文章思想和中心
新课改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彼此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知识,开阔视野。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会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思想,进而形成全面的理解。学生的交流会让学生对知识不断地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提炼出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通过合作的方式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体会文章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感,促进学生在讨论中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和信心。学生通过合作分析会深入文章的主题,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畅游在文本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学生的沟通讨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难忘。
四、师生互动,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互动和探究,促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交流下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轻松地找到学习思路,产生灵感和探究动力,进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目的。
在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学生可以采用析意图的方式,有关历史的文章或多或少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学生要认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分析时学生要抓关键,在文言文中,大多有对人物、事件的评价性语句以及一些抒情、议论性语句,抓住这些体现文章中心而又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关键语句是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去讨论文章三、四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他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形成师生互动。通过对于文章的探究和讨论,学生会探究出文章中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文章先写了霪雨霏霏,迁客骚人会“物悲则己悲”;后写了春和景明,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学生在互动分析中透过了文本中的现象,看到了文中本质的信息,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不断地积累,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提高语言技能。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互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让学生文言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5期
[2]陈吉.语文品言悟美――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2年14期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宏扬民族文化精神,是当代中学生的光荣任务和重要使命。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古典文化的载体,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却因文言文的时代背景、语言特点以及写作时代的久远与现时学生的认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是许多教师教学的难点,大多数学生也视文言文为畏途。我们甚至看到,一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备课中都必须查阅很多的资料,标记文言实词虚词的注解,在课堂上又极其费力的将自己的这些所学所记让学生记录下来,课堂上甚至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那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有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情景中学习文言文呢?以下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有效尝试。
一、有效诵读文言文
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
文言文教学中有很多生僻晦涩的字,
第4篇: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言文,文化意蕴博大精深。记论说赋,文?w丰富;文道统一,文质兼美,文笔摇曳多姿,写法不一而足;文章风格或阳刚,或阴柔;文如其人,一代代名家的声气、情致、人格、精神、境界,如一幅幅写意中国画,美不胜收。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从认识上看,学生害怕、教师不爱,文言文成了语文教学一块难啃又不得不啃的“硬骨头”;从理念上看,有言无文,即师生眼中无文章、文化和文学;从教法上看,“串讲式”一统天下,课型单一,面孔古板,是学生三怕之一;从学法上看,死记硬背古文和词义译文;从能力发展上看,考完后大脑自动“清零”,学生学过之后犹如入宝山而空返。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
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包括文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方面内容。文言是根基,落实基本文言字词句的用法是基础,是学生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保障;文章
第5篇: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还是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良好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写作在这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最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就会得以提升,所以想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
第6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弱项,对学生的古诗词文学素养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古 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代表着我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精华。学生无法掌握良好的古诗词知识和素养,对我国文化是一个 不小的损失。围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有效性的研究,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文字生动简约,意境清新悠远,韵律优美和谐,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只是沧海之一粟,文学海洋之一滴,却饱含民族文化的底蕴,哺育了一代代优秀才子。古诗文教学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界定古诗词的阅读要求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
第7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及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及策略论文
摘要: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之后,文言文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仍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提出了几点优化对策,以期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困境;初中语文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文言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中学语文的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仅文言文和古诗词就占76篇之多(不算课外阅读部分)。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1.1学生学习兴趣动力不足
学生本来就缺少文言文的基础,加之文言文本身生涩难懂,导致学生在刚接触文言文时就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没有做好现代文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