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龙凤山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9 07:13: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千年古刹龙凤山散文

千年古刹龙凤山散文

龙凤山因山形如五龙戏凤儿而得名,是白银市平川区的著名的文化旅游圣地,更是道教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基地,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虽然,平川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平川是我后半生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作为一个平川人,对平川周边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风俗人情都产出浓厚的兴趣,对平川的一切都想要彻底了解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在了解平川的时候,也就逐渐地爱上了平川。爱上平川,才发现平川不仅历史悠远,名胜古迹众多,传统文化璀璨,还是丝绸之路的北线重要的古镇。

龙凤山就坐落在平川区,打拉池古城堡八里许,海拔2023米,是平川区八景之一,因明代中叶由川陕商人捐资修建的关公老爷殿最为雄宏,俗称老爷山。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龙凤山传统庙会,盛况空前。其山势走形坐北向南,犹如五条长龙,向东南方一座酷似凤冠的山头,昂头挺胸,一派雄纠纠气昂昂之势,故称为龙凤山。打拉池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北线中段必经之地、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和商贸流通繁荣之地,曾被誉为丝路八大集镇之一。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红山寺胜利大会师,使这里成为彪炳千秋的红色胜地。据说文成公主进藏、唐僧取经,都沿着丝绸之路而行,唐僧、文成公主极有可能经过打拉池,文成公主在龙凤山驻跸也是很有可能的。近两千多年来,无论朝代怎样的更替,生活在打拉池周围的先民们,祖祖辈辈对龙凤山不断地进行创建、重建,特别是明清两朝大规模的建设,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的道教建筑群。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年),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在此山结庐清修十余年。红军在打拉池会师驻扎时,龙凤山山场捐粮万余斤予以支援,故而龙凤山实为道教十方之丛林,积德行善之宝地。

因此,我对龙凤山更是向往了。好再,2016年4月9日,农历的三月三,是民间传统的庙会节日,传说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辰,也是玄武大帝的生辰。龙凤山在这一天,盛大举办了“威镇丝路·龙凤呈祥”——龙凤山庙会暨共和镇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我有幸被邀请去,参加开幕式,让我有了一次和龙凤山零距离接触、感受浓郁的道教文化的机会。

三月三,在风筝飞满天的浪漫情怀中,我们一行,近二十个人(有作家、书画家)乘车穿过龙凤山的楼牌,过铁道桥,畅通桥,穿过兄弟村八社。一路行驶在新农村干干净净的水泥路上,嗅着道路两边的花香,很快就到了龙凤山的停车场。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亭台阁楼,依山傍水,殿宇巍峨,气势磅礴,香火鼎盛,烟雾缭绕……

因为是开幕式,两个大型的演出台,分别搭建在龙凤山的前广场和老广场上,彩旗飘扬,条幅绚丽。台下,人头攒动,穿着五彩缤纷演出服的中老年演员们,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他们是人群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了,还有穿汉服的莘莘学子,稚嫩的笑脸,如阳光般灿烂。我们被安排在龙凤山道教接待处——四合院,片刻休息之后,也就到了开幕式的时间了。

开幕式上有关领导、道教协会的负责人,分别讲话,各界名人义士献花蓝。本次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有机融入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精心组织了八大活动,分别是:真武大帝祭祀大典、书画摄影精品展、农耕文化展、民间艺人手工艺作品展、风味小吃品尝会、农特产品推介会、民间秦腔自乐班演出和平川区体彩杯全民广场舞大赛东部赛区比赛。全方位展示了共和镇大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开幕式后,我们参观了龙凤山景区。这对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来说,真的是最美妙的时刻了,我们就像是脱了缰绳的野马,撒着欢地走进“文光殿”。据说:“文光殿”是文成公主进藏驻跸龙凤山时修建的,其建筑,红墙绿瓦,画栋雕梁呈现蓝、黄、红、绿灯色系,和一般的庙宇阁楼没有太大的区别,殿内供奉孔子、老子、如来佛三教圣人,又称为儒、释、道三教殿。我们从三教殿随着西边的建筑群往山上走,拾级而上到了“法王楼”,其供奉的是“法王爷”孙悟空,这是一座新建的庙宇,亭台阁楼都是红色的柱子,非常引人注目。随着山形而上,依次是“磨针楼”“地母宫”“三皇殿”和“圣母殿”一条山脉在“玄帝殿”(师祖殿)处分岔,呈现出一个“人”字形。尤其是虹桥到“玄帝殿”之间的这条山脉,山势耸秀,山梁上怪石嶙峋,奇石重叠,山梁小道上古石灯窝依然存在,大概每隔三米就有一个古石灯窝。山顶最高处是“万源阁”,站在“万源阁”的庭院里,放眼望去,群山逶迤,山峦重叠,势如万马奔腾。在肉眼能观看到的地方,崇山峻岭之间,戈壁、盆地、良田万顷,村庄农舍,鳞次栉比,延绵不断,风光旖旎,真的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将眼目收回,再看看脚底下的山川,五条走向一致的'山脉,山梁上的奇石、怪石,犹如龙鳞一般,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明晃晃地耀眼。不远处,也就是五座山的山头处,很清晰的能看见一座如凤冠一样的小山头,和这五条山脉,形成了龙飞凤舞之势,真的是五龙戏凤呀!

从此山下来,我们又随着东面的“赦招楼”拾阶而上,浏览了“三官殿”、“五老殿”、“财神殿”“太上殿”等等的建筑群。每到一处,飞檐斗栱、画栋雕梁、紫气氤氲、香火不断。真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凤山因历史悠久、道教文化醇厚,各座庙宇里神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引来方圆十里八乡的信男善女焚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感神圣之灵应,得到心灵的慰藉。走在香客云集的人群中,肩摩袂接,人潮涌动,熙熙攘攘。信男善女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各个庙宇前,祈求庇佑、祈福降祥,消灾免祸……因此,香炉里的香火袅袅升起,空气中也弥漫香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恰到好处的形容了龙凤山的风貌。自汉唐以来,龙凤山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被平川区共和镇,打造成集道教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红色教育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境,也将会成为平川区道教第一山……

第2篇:千年古刹教学设计

千年古刹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周丹丹

任课班级:三(7)班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涉及了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5个主题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浙江的几个名寺,让学生了解些佛教文化。

学情分析:《人、自然、社会》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是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数学后,使学生开拓视野,以便更好的接触和认识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能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让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教学目标:

1.了解浙江的几处较有名的千年古刹,知道它们的地点,特点。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了解家乡的寺庙,说说它们的地点,特点,了解佛教文化。教学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学生进行 “千年古刹”的调查收集工作。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它描写的是什么?

【预设: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江南名刹古寺的千古佳句】

二、理解课文

1.说说你知道的浙江的寺庙 2.了解灵隐寺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能从这一段得到哪些关于灵隐寺的信息?

(2)欣赏图片并讲故事:灵隐寺飞来峰的传说

师: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灵隐寺的济公和尚吧,这飞来峰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济公和尚在灵隐寺修行时,一天他忽然算到灵隐寺旁的一个村庄马上就要被几块飞来的巨石夷为平地,情况万分危急,为了拯救村里的老百姓,济公和尚慌慌张张地跑进村里,见人就喊,“快逃命呀,这里就要被巨石砸中了,快逃啊!”可是济公和尚平日里从不吃斋念佛,只是饮酒吃肉,说话疯疯癫癫,人们都认为这个和尚在说疯话,济公喊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此时,巨石离村子越来越近了,济公和尚焦急万分,突然村中传来一阵喜庆的锣鼓锁呐声,原来一户人家正在娶媳妇,济公和尚灵机一动,跑到这户人家,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背起新娘转身就跑,人们一看先是一惊,进而心里充满愤怒,口里骂到,“这个疯疯癫癫的和尚竟敢如此无礼,这还了得,快追!”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后面紧紧追赶,就这样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地,到了安全地带,济公和尚才停下来,放下新媳妇,随后赶到的人们已累得气喘吁吁,一个个瘫坐在地上,这时那几块巨石已从半空中呼啸着飞来,砸向那个村庄,人们才恍然大悟,感激济公和尚的救命之恩。突然人群中的一个小孩大声哭起来,原来他的爷爷奶奶因为年老体弱还没有逃出来。济公和尚听罢连忙做起神法,再次回到村里,找到了正往村外跑的二位老人,拉着他们正想逃离,可是那几块巨石已落到了头顶,济公和尚连忙用头顶住了一块,用双手推开了几块,慌乱中将自己船形的僧帽也碰落在地上,坠落的几块巨石,被济公和尚支撑住了,形成了一个几平米的山洞,只有一条窄窄的缝隙与外面相通,济公和尚连忙拉起两位老人,钻过那道缝隙逃到了安全地方,全村人都得救了。

师:听完这个动人的传说,我们再来看看青林洞地面上的船形石块,深深印在石壁上那清晰的手掌印和洞口那条窄窄的缝隙,不由得你不相信,这里真的发生过传说中的故事。

3.有关舟山普济寺

1.自己去过普陀山,和学生们谈谈当时去的感受 2.全班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了解普济寺 普济寺图片欣赏,讲二龟听法石的传说 4.了解国清寺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解决一下问题:(1)国清寺在哪里?(2)国清寺有什么特点? 国清寺图片欣赏

三、小结

1.书中介绍了哪些古刹?它们分别在哪里?

2.你的家乡有哪些寺庙和道观?有时间可以选择一处去参观。

避暑胜地莫干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莫干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了解莫干山的“三胜”。

2、知道浙江其他的旅游景点,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浙江景点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出示图片——干将莫邪剑

教师讲述传说,引出“莫干山 吴王阖闾夺得了王位后,为了扬威护身,命令干将及其妻莫邪铸造一对无敌于世的宝剑。干将,莫邪逼于王命,率领了三百男女,在莫干山冶铁制剑。干将,莫邪开始铸冶时,铁水一直无法达到一定的温度,干将夫妇焦急万分后听说用女人的发肤可以使炉水沸腾,于是莫邪先剪了头发投入炉中,铁水有些沸腾了,于是莫邪纵身跳入炉中,终于铸成了名扬当时的“干将”,“莫邪”雌雄宝剑。人们为了记念这两位对冶炼技术的进步作出贡献的匠师,就以他们俩的姓来名山,称这儿为“莫干山”。”

二、看课文,了解内容

1、莫干山“三胜”—竹

结合图片与课文简介了解。竹”是莫干山“三胜”之冠,以其品种之多、品位之高、覆盖面积之大列于全国之首、世界之最。走近莫干山,只见修竹满山、绿荫环径,风吹影舞、芳馨清逸,宛如置身绿幕之中。景区及外围区 有连片竹林127平方公里,有诗云:“竹径数十里,供我半月看。”莫干山所独有的“黄金嵌碧玉”、“碧玉嵌黄金”两类珍贵竹种则以其独特的花纹倾倒无数游客。“云”也极具特色,因时而异、变幻万千,动若浮波、静若堆絮,站在云海上餐雾饮露、枕云席絮,令人有“遗世而独立”之感。“泉”也是一胜,飞瀑流泉多达百余道,可谓峰峰有水、步步皆泉。师补充莫干山视频感受莫干山之美

三、了解浙江景点

1、你还知道浙江的国家级景点吗?学生出示材料,解说。

2、教师映示部分景点图片并解说。

3、请学生讲讲有关景点的传说。

四、提出要求

小组合作:制作浙江省国家级风景名胜明信片。

第3篇:我轻轻走过,千年古刹寒山寺散文

我轻轻走过,千年古刹寒山寺散文

是谁行走在婉转的廊道里,拿着一块画板,寻觅着江南无尽的诗意;是谁驰骋于风雨兼程中,流连于水榭楼阁间,捡拾着一段怀旧的光阴;又是谁背负行囊一路前行,轻轻舒展一怀雅韵,在泼墨如画的江南朝拜着古老的文明。

清风拂面,行走在枫桥古镇的石板路上,沿街古朴的店铺里,摆放着精巧的银饰品,绚丽的苏绣,还有各种色泽诱人的糕点,总让人有些湿润的情怀在心里萦之不去。

临近午时,悠远的钟声忽然响起,清音荡漾,感觉如沐春风。抬眼望去,那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黄墙黛瓦,隔着岁月的烟火跃入眼帘,这就是天下闻名的寒山寺。这座千年古刹秀逸地深隐于闹市之中,虽经历岁月的兴衰枯荣,但一怀风骨却不改当年。

一入佛门,万境皆空。每次踏足佛门圣地,听到那空灵的梵音,嗅到那清淡的檀香,心便会不自禁地变得平和恬淡起来。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千年古刹云门寺说明文

千年古刹云门寺说明文

千年古刹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湘乡市汽车站西南,步步高的对面,占地约十亩。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十八罗汉殿和观音阁。

刚进门,就来到了天王殿,殿内有一尊佛像,佛像周边是四大天王。

从天王殿出来后,左边的殿堂内传来一阵阵念经声,走近一看,原来是许多老人跟着法师在喃喃念佛。右边的殿堂则是法师们的食堂。

再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宝殿和三圣殿。在三圣殿的前坪有一个香炉,香炉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像,每尊罗汉姿态各异,表情不一,有的手探向耳内,有的'沉思,有的静坐,还有的……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沉思真是栩栩如生。这十八罗汉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在百年前,曾有一位高僧云游四方,募化几十年,直到须发全白才筹集到这十八罗汉的资金。那些能工巧匠刀刻斧凿又花去了整整五年的时光。只可惜现在罗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千年古刹浠水县清泉寺简介

千年古刹浠水县清泉寺简介

这里,是浠水最古老的佛院之一。据浠水县志记载:“邑东二里有清泉寺。唐贞元六年,凿地得井,冽而甘,故以名寺。” 这里,曾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的地方。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来了,“珠圃邀欢兴未赊,赓诗煮茗坐莲花。上人我亦忘机者,欹枕相将到日斜。”北宋大学士苏轼来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身处逆境始终乐观奋发的情怀令人动容……

这里,晋代书圣王羲之挥毫泼墨;这里,唐代茶圣陆羽汲泉品茗;这里,一代枭雄徐寿辉定都反元,这里,晚清熊曾授写出了“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的名联……

千年兴废,古刹曾经荒芜;岁逢盛世,名寺重焕新姿。为更好地服务浠水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释印通等僧众用一年多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千年古刹龙凤山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千年古刹龙凤山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