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1.地球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教具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作业: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1.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2.太阳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2.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
太阳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三、作业: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
板书设计 2.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3.月球 教学目的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3.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重点
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难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具
三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教师在教室制作一张大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记录画到表中。同学们对月相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大家有什么发现? 分析观察记录表,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做一做模拟实验,思考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出示月球模型。
月球黑和白的一面分别代表什么?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大约要多长时间? 教师:
月球黑的一面是太阳照不到的一面,从地球上看就是黑色的。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9.5天,代表一个月相变化周期。演示三球仪
观察三球仪三球间的相互运动,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对月相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三)登陆月球
出示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图片。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地球和月球的环境有哪些差异?
说说登陆月球应该作的准备,并说明为什么。
三、作业:搜集更多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月球知识手抄报。
板书设计 3.月球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登陆月球 4.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难点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具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板书设计 4.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5.春夏与秋冬
教学目的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教具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每块的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大镜子、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出示一个手电筒,分别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直着照和斜着照,得到的光束有什么不同?被照射区域的温度有什么区别? 直射和斜射是否会形成不同的温度呢? 做书上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小结 :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二)四季的成因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通常是如何躲避严寒酷暑的呢?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介绍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典型方式。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
板书设计 5.春夏与秋冬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二、四季的成因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6.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春天的特征。重点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难点
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指导阅读P30-31.关于春天的研究内容是很多的,如气温升高、降水、花开、蛙鸣、小草返青、大树发芽等等,我们首先要“提出研究内容”,然后“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再“讨论与交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一)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研究内容:如“一周气温的变化”。1.研究内容:一周气温的变化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二)我们也可以选定另一个研究内容:如“油菜开花的研究”。1.研究内容:油菜开花的研究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油菜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7.种子和幼苗
教学目的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得出:
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1.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
2.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3.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
4.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5.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四)拓展:子叶的作用
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了呢? 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三、作业
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7.种子和幼苗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子叶的作用 8.植物长大了
教学目的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2.了解植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重点
1.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种子、幼苗、开花、结果。难点
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分析数据并找出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但它会一直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植物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
定期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收集的数据记录下来,例如绿豆可以采用记录高度变化的方法、黄瓜则可以记录新增叶片的数量等等,请同学们选定一株植物进行观察,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P43的记录表里。
想一想,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数据处理
用图表把数据列出来,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3.结果分析
分析植物生长高度变化记录表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根据你的记录填写P45的图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是不是都一样呢?
三、作业
查找资料,探究不同植物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一样吗? 板书设计 8.植物长大了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9.养蚕
教学目的 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重点
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难点
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一)观察蚕卵
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适合的温度下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蚁蚕。蚁蚕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1.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所以要移动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驱赶蚁蚕到纸片上再将其移走。2.要注意养蚕的注意事项(P48)。
3.观察蚕在幼虫阶段体长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4.分析图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观察蚕的幼虫
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13节。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足(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足(腹足)及一对尾足。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称为“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脱皮。脱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蚁蚕和五龄蚕的异同点:
蚁
蚕 五龄蚕 小 结
不同点 头部较大 身体发黑
全身都长毛 头部很小 身体白色
全身无毛 外形有差异
相同点 身体都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身体都具有三对胸足,四对腹足及一对尾足 身体结构相同
五)蚕茧里有什么? 五龄蚕后,蚕的身体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且不爱吃桑叶,这时蚕就准备结茧吐丝了,蚕先向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然后再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一只蚕所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1500米。
蚕茧内还有一套蚕皮,那是化蛹时,蚕蜕下来的。刚开始,蚕蛹是白色柔软的,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呈褐色变硬。蚕蛹的身体的正面是一节一节的,蚕蛹的腹部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足,蛹的侧面有气孔。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经过10~15天,蛹会蜕去蛹壳而羽化成蛾。
蚕蛾头部上有发达的复眼、梳状的触角,口器退化。胸部三节,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雌性7节、雄性8节,7对气门。腹部末端有发达的外生殖器,雄蚕蛾身体较小,触角稍大;雌蛾身体较大,但触角稍小。蚕蛾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
雌蛾尾端散发气味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后不久雄蛾死去,雌蛾开始产卵。雌蛾一般可以产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不久,雌蛾也会死去。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三、作业
网上学:动物的一生
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板书设计 9.养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10.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的 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重点
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难点 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
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我们在成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搜集一些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外貌是怎样变化的,描述自己的外貌变化情况,把它记录在P55里。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发生了变化,身高和体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怎样才能知道近几年自己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呢?
1.到校医室查一查自己几年来的身高和体重的记录,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设计成表格记录下来。
2.分析数据,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3.你的身高和体重每年增加的情况都一样吗?在哪一年增加得最快?(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三)我们长大了
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之外,我们的身体还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长大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会悄悄地发生变化。男生开始长胡须,颈部开始出现突起的喉结,声音变得很低沉;女生的乳房开始渐渐地发育,月经也开始出现,无论男女都开始出现“青春痘”。这些变化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四)健康成长
指导阅读P58资料 小结: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发育得好,能给一生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发育得不好,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由于人在青春期各方面生长发育很快,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加强锻炼,预防疾病。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青春期保健知识。
板书设计
10.我们在成长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
三、我们长大了
四、健康成长
11.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目的1.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3.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重点
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包括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难点
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与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 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观察书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得出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营养。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这些养分溶解在水中,能被植物吸收。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最适合植物生长。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把你的预测填写在P64“我的预测”里。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阳光、空气、温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阳光,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空气,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五)拓展:制作豆苗迷宫 指导阅读P67
三、作业 制作豆苗迷宫
板书设计
11.植物生长靠什么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
保水保肥、养分丰富 2.黏土
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
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阳光 2.空气 3.温度
五、制作豆苗迷宫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的原因。
2、通过课文中小组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精神。
3、学生能通过查资料了解一些动物的食量,并能自觉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了。(播放多媒体课件,琪琪和波波去动物园玩,看到许多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的主角是动物。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呢? 生1:我喜欢大熊猫。它是我们的国宝。
生2:我喜欢猴子,蹦蹦跳跳的,聪明又伶俐。
生3:老师,我喜欢小鸟,因为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多好啊!而且它们还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呢!
生4:„„(学生们都很积极发言。)
师:是啊!动物们真的很可爱,而且有很多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动物)那动物要吃东西吗? 生:当然要啊!师(边说边板书):“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下面分小组来讨论一下: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小结。
1、师:如果你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生1:我会找零食吃。生2:我会去吃饭。
师:对了,我们人类饥饿时会找东西吃。原因是什么? 生3:吃了东西,我的小肚子就不会咕噜咕噜响了。(笑)生4:吃饱了就不会饿坏了。饿坏了就会死的。生5:如果人要生活下去,就应该吃东西。
师:嗯,同学们都讨论得很好,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人要生存,必须吃东西。动物也一样。(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小结: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我们一样,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就会感到饥饿。我们在饥饿的时候会感到乏力。这是因为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和力量。这些物质会被身体所吸收,它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提供运动的力量,并维持体温。其他动物也是这样,它们要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就要不断地进食。
2、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在开心地吃东西)同学们,看画面。刚才我们讨论完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外,现在再来想一想“动物所吃的食物能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生1:老师,我想兔子吃了红萝卜以后,更会蹦蹦跳跳,而且它天天吃得好的话,会很快地从小白兔变成大白兔。
生2:我想豹子吃了肉以后,会更有力气,跑得更快。
生3:小鸡吃了东西后会慢慢长大,母鸡吃了东西后,会继续下蛋,孵小鸡。生4:„„ 师:同学们的意见还不错,这也是动物维持生命的目的。但是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可能不同。(出示“我的记录”)
动物 蚯蚓 麻雀 蚂蚁 青蛙 食物
(多媒体播放:蚯蚓、麻雀、蚂蚁、青蛙在野外觅食的片断。)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小动物们吃什么东西,然后记录在表格里。①抽
一、两位同学的记录表检查。②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们发现了多种答案:麻雀除了吃害虫外,也会吃一些果实;蚂蚁除了吃饼干外,也会吃一些甜的食物;青蛙除了吃虫子外,也会吃飞蛾。)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的意见都很好,也非常正确,说明大家平时都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3、师:(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彩图)同学们,根据动物刚才的食性,我们可以把动物来分分类: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动物 甲虫 蝙蝠
喜鹊
蛇 老鼠 食物 树叶 昆虫
种子、昆虫 小动物 种子 动物 兔子 松鼠
狐狸
鹿 食物 草 果实、昆虫 果实、小动物 草
①植食性动物:
②肉食性动物:
③杂食性动物:
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分类、检查答案。
三、知识拓展:小动物,大食量(让学生根据资料提示进行阅读,丰富课外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除了学习到动物为什么吃东西和吃什么东西外,也知道部分动物的食性和食量,大家一定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那么自己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好。另外大家也要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一定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小结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学评价:
1、这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的一篇课文,它主要是围绕“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和“动物吃什么”这两个话题展开。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很多是学生们平时见过的和常接触的,所以知识方面都挺丰富,生活常识不错。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基本上都能作出一个小结。
2、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运用了多媒体去创设情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课件创设本册书的主题人物琪琪、波波去动物园玩的情景,通过看动物而引出新课中的一些问题和内容。
3、知识拓展方面: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再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进行了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第十三课《植物繁殖的奥秘》 内容标准: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2.了解植物可用不同的器官繁殖。3.关注和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能力培养
1.能对开花结果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并能用实验找到答案。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物繁殖的规律,体会自然界的奥秘。2.保持探究科学的兴趣。
3.通过对繁殖新技术的了解,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设计意图
“生命怎样延续”这一单元是继“生物的生长”、“生物的需求”之后又一以探究生物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仍然明显延续了前两个单元的布局,按照先学植物,再学动物的顺序进行教学。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在观察比较能结果和不能结果的花的异同以及胎生和卵生动物的不同类别,从而知道生物进行繁殖的多种方式。“植物繁殖的奥秘”是“生命怎样延续”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阐述了植物的繁殖器官和繁殖方式,先从植物的繁殖器官——花入手,探究花的多种传粉方式和种子的传播方式,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在本课中,教材并没有对某一种典型植物进行研究,而是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搜集信息、分析归纳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该课中共有4个活动。通过第一个活动,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了解植物的繁殖器官——花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活动2和活动3则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搜集信息、分析归纳的方法,认识植物的多种传粉方式和多种传播种子的方式。在活动4中,通过扦插、压条等人工繁殖方式的学习,了解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在教材的驱动页中,利用卡通主题人物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几朵花都凋谢了,怎么还没有结果呢?”这一类问题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问的真实问题,孩子们往往会对能结果的花和不能结果的花的结构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教材安排了第一个活动: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让学生在做比较实验后发现有无雌蕊是植物能否结果的关键。据此,又自然地引出一些新问题,如:“只有雌蕊就能结果吗”、“雄蕊的作用是什么呢”等等。教材接着安排了一个可以体现雄蕊在结果过程的重要作用的活动:给植物进行人工授粉。经历这个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雄蕊的作用”,还温习了上学期曾经学习的果实和种子的有关知识。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活动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果实里的种子怎样才能传播出去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呢?在这个活动里,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方式。但是,如果植物没有种子,还能不能繁殖呢?在生活中,像香蕉等许多果实里的种子发育不良,并不能承担延续生命的任务。那么这些植物如何繁殖下一代呢?教材安排了第四个活动: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多种繁殖方式。
教学流程
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搜集信息——分析交流
重点难点
运用对比实验、搜集信息、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了解花的多种传粉方式、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和植物繁殖的多种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问题:为什么这几朵花都凋谢了还没有结果呢? 目的:再现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探究主题。
二、活动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导入:植物为什么要开花后才能结果?是不是只要开花就会结果? 讨论: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和猜想。
任务: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选两朵刚开放的、有雌蕊的花,把其中一朵的雌蕊摘去,对比观察。
观察:两朵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媒体:播放“开花结果” 视频,观察花变成果实的过程。
讨论:讨论花在结果过程中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与结果有什么联系。
目的: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汇报和交流,知道植物必须要有雌蕊才能结出果实。
三、活动二:给植物传粉
媒体:出示玉米人工授粉的图片。
问题:为什么要给植物进行人工授粉呢?
引导:如果是像玉米这类种子较多又密集的农作物,可以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产量。活动:尝试进行玉米人工授粉。收集玉米花粉,为玉米雌蕊传粉。
观察:如有可能,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观察,比较经人工传粉和没有经人工传粉的玉米棒在结籽饱满程度方面有什么不同。交流:各小组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拓展:人工传粉的方法也适用虫媒花吗?
四、活动三:了解种子的传播
媒体:播放“种子的传播” 视频。
导入:植物结果后,是怎样将果实和种子传播出去的? 问题: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讨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交流:将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和分享。
归纳: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植物的种子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以便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
五、活动四: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导入:植物只能用种子进行繁殖吗? 媒体:播放“植物的营养繁殖” 视频。
问题:像香蕉、甘蔗,这些植物一般不容易结出种子,没有办法通过传播种子来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呢?
引导: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搜集: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营养繁殖的有关资料。交流:将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引导:人们为了优化一些植物品种,常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方式进行繁殖。
拓展:利用网络,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
六、课堂小结。
14.卵生和胎生
教学目的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2.知道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3.了解生物繁殖有关的技术问题。重点
认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难点
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者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鸡蛋。
鸡为什么要下蛋?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四课《卵生和胎生》(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还有哪些动物也生蛋呢?
小结:大多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脊椎动物里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也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产在水中的卵,通常软而无壳。产在陆上的卵,通常较硬甚至有壳。
二)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什么是胎生?
胎生和卵生有什么不同?
哪些动物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
小结: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的。三)特殊的繁殖方式:
1.产卵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2.“胎生”的鲨鱼
3.卵胎生动物: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情况。锥齿鲨、星鲨、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某些热带鱼和胎生蜥、铜石龙蜥等均为卵胎生动物。四)资料:动物的克隆技术
指导阅读P86“动物的克隆技术”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板书设计
14.卵生和胎生
一、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大多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脊椎动物里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也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二、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的。
三、特殊的繁殖方式:
1.产卵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2.“胎生”的鲨鱼 3.卵胎生动物:
四、动物的克隆技术 附:
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填空:50% 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10。2.地球内部由、和 三个部分组成。3.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
4.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5.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 动物。6.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 动物。
7.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
动物。8.花粉传播的方式有:传粉、传粉和
传粉。9.有些植物可以用、、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10.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
生方式繁殖后代的。
二、简答题:20% 1.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2.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三、问答题:30%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2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交通问题
1.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它就没办法
4.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5.不够环保和节能。
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毕竟在不断地发展,这些缺陷也将会逐渐得到改善。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未来科技城的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未来科技城的眼镜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项任务,研究开发新型的未来交通工具。可我现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听说小朋友特别聪明,很有创意。所以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下,你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创意,请画张设计图,并在图下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它的名字、样子、优点等等。我在未来科技城等你们的好消息。再见!
未来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22年6月1日
2、小朋友,请细细读读这封信。
(1)、说说眼镜博士请我们帮什么忙?(板书:未来的交通工具)
(2)、还有其他要求吗?(板书:画、话)
3、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好,先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 生汇报。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图画和文字吗?那就快快动笔吧!生画图、写话。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师评讲。
三、小结
这节课,各位小朋友开动了脑筋,设计出了许多未来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来的`发明家。
其实呀,我们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家也和大家一样,收到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未来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幻灯片出示)无人驾驶车、代人蹬车的机器人、带“鳞片”的电动太阳能豪车、 堆叠式电动汽车、飞翔列车 、太阳能风能列车 、磁悬浮车等等。
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真的!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那就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吧!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具体,更美观。
2、把图旁的话写得更清楚,更明白。
3、动动手,为自己的设计做个模型。
第3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3)学生
第4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1课
地
球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是谁最早证实
第5篇:五年级科学下册《大脑》教案
《大脑》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3、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重点:
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难点:
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图片、课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师: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