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春节习俗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8 07:12: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陕西春节习俗

陕西春节习俗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陕西春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办年货

每年交上腊月,农村贸易市场空前活跃,办年货的人络绎不绝。这个时期农村的贸易中心,无疑是为过年而服务。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节日的繁荣景象。市场上有农副产品的交流;有京广杂货的陈设;有节日礼品的供应,等等。各种杂货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最突出的是木版年画、门神、窗花和品种繁多的花炮、烟火,以及民间泥塑玩具、各色纸张,美不胜举,供不应求;那些各式各样的名贵点心,什锦南糖、名烟、名酒,简直叫人口馋;还有那些为年节准备的肉类、蛋类、鸡、鸭、鱼各种副食品,货堆如山,任君选购。

写春联

春联是什么?就是一种用大红纸写成的对联(也有用其它颜色纸写的)。据史载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传说古代的东海度朔山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它们枝叶伸向东北方的鬼门,万鬼皆由此门而入。树下有两位神仙,一个名叫神荼(tu),一个名叫郁垒(lei),时常把守着鬼门,监视鬼的行动,发现有为非作歹者,即用单绳捆起来喂老虎。于是从春秋战国时起,每逢过年人们就用两块桃木板,上刻神荼、郁垒的画像,竖立在门前,以示避邪,这就是桃符的来源。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守岁

农历腊月三十日的晚上,是年末最后一个时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新旧年的交替,人们最重视过除夕,所以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就是守住时间,不愿意让这一年空空地过去。

祭神灵

每逢春节(过年),人们都要祭祀神灵,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风俗。差不多每个村庄,寨子,都有土地庙、老爷(关帝)庙、城隍庙等,镇守一方。大年初一,即除夕十二时以后,各村各社都要为这些庙宇烧香,祭祀神灵。烧香的队伍十分壮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抬上丰盛的祭品,争先恐后,抢烧“头炉香”(零辰后第一炉香)。据说烧了头炉香,全年大吉大利,百事遂意。届时,各个社队聚集在庙宇前,各村各社的锣鼓队,争相比艺,都要以自家的优势压倒对方。人人都想烧头炉香,但是头炉香只能有一家。不免有争吵、斗殴的`现象发生。村有村纲,户有户纲,都要为自己的村社争荣誉。

祭祖先

凡为人者不忘本,是故过年时首先要敬奉自己的祖宗。一般的家庭在庭房正屋,悬挂祖宗牌位,设立香案,献上供品,隆重祭奠。这都是过年的既定风俗。陕南的风俗在自己的祖宗位之前,端端正正的书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作为祭祀之首。

拜年

大年初一起床后,第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就是拜新年。先鸣炮焚香,后拜祭先祖。香案前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然后按辈份大小依次拜新年,祝贺新春佳节。

第2篇:陕西春节习俗

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 “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下载陕西春节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春节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