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感想100字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6 07:13: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辛亥革命感想100字(精选14篇)

辛亥革命感想100字

一、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有的说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二、辛亥革命感想100字(精选14篇)

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感想100字(精选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亥革命感想1

辛亥革命,见证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在那鲜活的画面中真正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经无数个战士,为了今天的中国而英勇奋斗的情形。我深刻地体会到生于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幸运,要懂得珍惜,并激励自己,传承先辈们的遗志,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辛亥革命感想2

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将把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学史明理,以史为鉴,善于在历史中汲取营养。

辛亥革命感想3

我们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可是很多人还不珍惜,嫌漂亮的衣裳不够名牌,美味佳肴嫌不够档次,处处都不尽人意。看完电影后,你会发现在旧中国时期,抗日时期,日子有多苦,饿着肚子啃皮带,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更应该居安思危,开拓创新,坚定我们的道路,行稳致远。

辛亥革命感想4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长河中辉煌灿烂的篇章。辛亥革命引起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感想5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感想6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辛亥革命感想7

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辛亥革命感想8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这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有的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旧有的社会提出病症,对旧有的社会批判改造不彻底,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窃取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

辛亥革命感想9

虽然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挽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历史注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不是决定历史局面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表现尤其与众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在吸取了历史教训,当然也有辛亥革命以来的教训,对旧有的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并实施了新的措施,并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

辛亥革命感想10

时光荏苒,到了这天,革命历程的血雨腥风都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幸福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从革命,到发展,到振兴,这之中经历了太多惨烈的战争,太多的生离死别,是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用他们的努力,鲜血,乃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谐生活,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更就应珍惜现有的美满生活。

辛亥革命感想11

清政府为什么腐败无能?此刻,我已经有了答案:万众一心,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规,官员们要么阿谀奉承,要么只认己见,没有齐心协力,都只为自我而活,何来团结?何来力量?最终,才会导致革命,导致国家衰败,从而走向灭亡。由此可见,要想让国家富强,我们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团结的力量。

让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国更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也是革命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辛亥革命感想12

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

辛亥革命感想13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辛亥革命感想14

当我想到辛亥革命时,我想到的是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和闭关锁国的政策。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它引发了一场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失去了地位。它从思想上解放了中国人民。这也刺激了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然而,利大于弊。

辛亥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勇于抓住机遇、顽强拼搏的勇敢精神。这些精神体现在不同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领导人身上。

第2篇:辛亥革命感想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摘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今,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辛亥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艰苦历程,重新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

关键字:辛亥革命

感想

历史 正文: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爆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腐败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同时,文化形式开始有所变动。首先,满汉种族问题,在清初的文字狱和剃发易服制度的压制影响之下,到了清中叶的思想中,已经几乎不成问题。绝大多数的汉人对于统治者为满人一事已不甚在意。但随著清朝统治的日渐衰弱,首先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汉满问题开始再度抬头。其次,清末时期,以八旗、汉人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甲午战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而立宪与新政也就成了催命符。

再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辛亥革命前进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兴中会的建立是中国正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辛亥革命失败,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为: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期。

6个阶段为: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从1911年11月下旬,光复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筹组临时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之前,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阶段; 从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是辛亥革命运动由胜利到失败的阶段。

这场伟大的革命,也诚如孙中山在《八年今日》一文中的描述:“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随而冯国璋焚烧汉口,随而袁世凯病起彰德……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这既是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从武昌起义到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脉络,这正是辛亥革命的核心内容。辛亥革命的影响: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都使广大群众走出封建牢笼,向往自由民主的生活。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参考文献: 左舜生编辑:《中国近百年史资料续编》 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

百度: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个人感想——我眼中的辛亥革命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辛亥革命是场伟大的革命。

首先,在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随之也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其次,辛亥革命也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而列宁也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

还有,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说道:“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也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我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以下及点,第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帐。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第二,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第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告民众书中也指出,“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站在历史的高度,不论成与败,我想那一位位涌现于革命斗争中的领导战士们都是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不朽传奇。我们都要以辩证的态度去解读分析,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把眼光放到当前,和未来。百年探索,百年风云,百年辛酸,百年成长,都让我们以更深沉的长远的目光着眼今后。而如今的中华民族也在逐步实现伟大复兴,历史性的重任将由我们扛起,一起振兴中华。

第3篇:辛亥革命感想

辛亥革命百年之缅怀革命先驱

如今,辛亥革命离现在已有一百年了,在过去的历史的长河中,它历经了很多沧海桑田,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虽然最后它失败了,但在历史上却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影响。那些革命先驱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他们为了挽救中国所做的一切的精神值得今天我们大学生学习。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所说的一样:学习和弘扬辛亥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回望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华民族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崛起的伟大历程,缅怀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追溯陆皓东、秋瑾、徐锡麟、林觉民 喻培伦、邹容、陈天华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百年前的志士仁人、革命青年为民族复兴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辛亥革命感想1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辛亥革命感想1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