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6 07:1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地向我提起他所喜欢的一位朋友,我知道我也准能喜欢他的这位朋友。

作为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散文大师,爱默生已名垂史册。作为—名哲学家,他却似乎进不了哲学的“正史”。他是一位长于灵感而拙于体系的哲学家。他的“体系”,所谓超验主义,如今在美国恐怕也没有人认真看待了。如果我试图对他的体系作一番条分缕析的解说,就未免太迂腐了。我只想受他的灵感的启发,随手写下我的感触。超验主义死了,但爱默生的智慧永存。

也许没有一个哲学家不是在实际上试图建立某种体系,赋予自己最得意的思想以普遍性形式。声称反对体系的哲学家也不例外。但是,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所以每个人凭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这就是他的超验主义,有点像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人心与宇宙之间究竟有没有对应关系,这是永远无法在理论上证实或驳倒的。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于是我看到,爱默生想要表达的是他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期望和信心,他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但爱默生的人道主义不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单纯回声。他生活在十九世纪,和同时代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一样,他也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先知先觉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一个人都像是从身上锯下来的一段肢体,昂然地走来走去,许多怪物——一个好手指,一个颈项,一个胃,一个肘弯,但是从来不是一个人。”我想起了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的手稿中对人的异化的分析。我也想起了尼采的话:“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他们的理论归宿当然截然不同,但都同样热烈怀抱着人性全面发展的理想。往往有这种情况:同一种激情驱使人们从事理论探索,结果却找到了不同的理论,甚至彼此成为思想上的敌人。但是,真的是敌人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是应当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们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我曾经计算过,尽我有生之年,每天读一本书,连我自己的藏书也读不完。何况还不断购进新书,何况还有图书馆里难计其数的书。这真有点令人绝望。可是,写作冲动一上来,这一切全忘了。爱默生说得漂亮:“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只要自已有旺盛的创作欲,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呢。

有两种自信:一种是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一种是理智上的狂妄自大,永远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好极了。我赞赏前一种自信,对后一种自信则总是报以几分不信任。

人在世上,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会空虚无聊。有两样东西似乎是公认的人生支柱,在讲究实际的人那里叫职业和家庭,在注重精神的人那里叫事业和爱情。食色性也,职业和家庭是社会认可的满足人的两大欲望的手段,当然不能说它们庸俗。然而,职业可能不称心,家庭可能不美满,欲望是满足了,但付出了无穷烦恼的代价。至于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幸福,尽管令人向往之至,却更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而且,有些精神太敏感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两样东西,还是不能摆脱空虚之感。

所以,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正如爱默生所说:"然而事实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

第2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散文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散文

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就有六十亿张面孔,就有六十亿颗脑袋,就有六十亿种指纹,就有六十亿种气味,就有六十亿种形象。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别具一格的。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两个人。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机遇、巧合,也是幸运,更是命运。每一个人只能来一次,而且是唯一的一次,下一次再来,就不是你了。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都是自然界的精灵,都是最可宝贵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每一个人价值都是不一样的,不可替代的,永远不能相同的。

漂亮和丑陋,高大和渺小,卓越和平庸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习惯,一种模式。其实,美和丑从来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中,对美和丑,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着不同的答案和结果。高大从来没有资格歧视渺小,渺小也没有必要气馁。优秀没有资格蔑视平庸,平庸也不必仰视他人。健康美丽没有资格歧视残疾病人,病人也不必自哀自怨。高官、伟人、英雄、名人只是做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而已。他们的报酬已经在他们的奋斗和成功中得到了回报。

珍惜自己又不轻贱别人,尊重自己又不歧视他人。尊重他人又不轻贱自己,珍惜别人又不矮化自己。不卑不亢,不惊不惧,不高不低。平静地来,平静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不伤害他人,不委屈自己……

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在宇宙面前都是可以划等于号的。一个人不可以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中,一个人不可以生活在自我膨胀中。别被那些庞大的身影吓到,别被自己的小聪明搞昏头脑,别被恭维的谎言迷惑,别被成功的'喜悦蒙蔽,别被人生的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人真的太在乎你。他们在乎的最终是他们自己。

一棵小草和一棵大树,一只蚂蚁和一只老虎,一名清洁工和一名将军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在尊严上绝对一样的。这是不容置疑的天理,这是不容怀疑的宇宙之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他就是他。你有你的人格,我有我的尊严,他有他的追求。你有你的不朽,我有我的平凡,他有他的坚强。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心贴心,有尊严地走过这个世界!

让我共同高呼:平等万岁!

第3篇: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书,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食粮,这个道理,貌似大家都懂。作为一种超脱物质食品的高级营养元素,如何进食,又如何消化,乃至后来的吸收利用,是每个读者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饭,营养和卖相要搭配均衡,才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同理,书的抉择,讲究表达的精神层面到位,同时兼顾语言特色或是情节突出,方可堪称一部上乘之作。

这样的思维模式,到底是理性,还是固化?读完《书语者》,我得到了答案。

文章站在一名职业教师的视角,阐述了教条化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潜移默化改变着,并且分水岭会越拉越大。追根到底,这不单单是老师课堂缺乏创新,更多的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教育的风向标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时代的'进步,直接带动了生活节奏,于是,大家想着效率,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万事追求所谓的速成,“三十天减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每个人都是一个杯子,你的杯子装了什么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个杯子,你的杯子装了什么散文

每个人都是一个杯子,你的杯子装了什么?

智慧启引:『一只玻璃杯子,装了什么,我们就说这是一杯什么,只有什么都不装时,我们才说这是一个玻璃杯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杯子,那么一生中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可装。一个人不管拥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势、多少附加,自己原本只是自己。杯子不管装什么,从不属于杯子,充其量是充当一个容器,千万不要装了什么就以为是什么。一个人不管拥有什么、拥有多少,都不能改变自己,重要的是拥有自我。只有想到杯子原本只是一只杯子时,我们才可能更容易地找到自我。』

一只玻璃杯子,如果装了牛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如果装了茶水,人们会说这是一杯茶水。不管装什么,人们都会说这是一杯什么。而只有在什么都不装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

这段话耐人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回忆随笔: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回忆随笔: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集锦19篇)由网友 “竹林”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回忆随笔: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回忆随笔: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这个暑假,我的同事们都玩得有点大。

记得二十天前,我们上午开的放假大会,下午就有三位同事赶往首都机场开始了快乐之旅。陆续地,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启了全球各地各个方向的自由之行,感谢微信,让我在家中就可以随时领略朋友圈中各地的风光。说实话,我的心也是蠢蠢欲动的。总有一天,我也要带上家人一起去玩耍。

欣赏着朋友们分享的照片,深切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之美,进而想到人生也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力求丰富多彩。年少时梦想着追求成功,想着成功的方式应该高度专注,而不应该三心二意,记得多年以前有过一段时间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把所有的时间所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哲理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