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5 07:13: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

一、积累

1.选出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A、沿溯阻绝(sù )晴初霜旦(dàn)飞漱其间(sù)

B、解衣欲睡(jiě)能与其奇(yū)竹柏影(bǎi)

C、震撼激射(hàn)为火所焚(wéi)鲸波万仞(rèn)

D、僦赁看幕(lìn)雾凇沆砀(tāng)都护(d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朝技艺。

B“自即望以至十八日”指的是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

C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5.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B、《观潮》——周密——宋代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归园田居》——陶渊明——唐代

6.诗句填空。

(1)《归园田居》这首诗从遣词造句中描写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是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A、黑发不知勤学早a、水性淡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竹直心虚乃吾友d、一城山色半城湖

最让我快乐的是什么?是学习,接下来看看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即使在家里也能快乐的学习呀!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课文内容默写。(7分)

①古老的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_______,_______,像是一幅_____的版画。

②“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

③“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

⑤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_____”的古语?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袅袅(niǎo)悠闲(yōu)横暴(héng)转弯抹角(mò)

B.斑斓(lán)眩目(xuán)谛听(dì)如诉如泣(qì)

C.轨迹(kuǐ)娴熟(xián)颠簸(bǒ)娓娓动听(wěi)

D.烙印(lào)倏地(shū)喧嚣(xiāo)虚无缥缈(miǎo)

3.下面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有一处不正确,请予改正。(3分)

①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②只要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③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④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形容长势旺盛。)

4.请重新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4分)

①五彩缤纷,尽显美丽的风姿

②(人们)只要办完事情,就旋风一样钻进汽车如钻进甲虫的肚子

③大街小巷,甲虫密密麻麻④甲虫心急火燎地奔驰而去

⑤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

⑥整个纽约是一个快速奔驰的甲虫的世界⑦以轮为脚⑧甲虫以铁为甲

5.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2分)

它们是一()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擎手的椰子树;它们是一()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6.写出下面句子的下句,使上下两句形成对偶句。(2分)

上句:风景这边独好,下句:

7.下面是三个旅游城市的雅称,请写出城市名称。(3分)

①东方之珠()②海丝起点()③海上花园()

8.下面是某公园草地告示牌文字,请你重新设计新的告示文字,要求得体,文雅。(2分)

原告示牌:严禁穿越草地,违者罚款10元!

新告示牌:

9.写一段文字,描写你所在学校的一角景物,注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少于150字)。(4分)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

(1)肃:(2)属:

(3)引:(4)阙:

9.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0.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

诗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6.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之迷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7.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18.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19.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20.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1.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22.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_______反衬男主人的_______。

2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2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三、写作

25.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

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校名。字数不少于500字。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不仅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作用,下面这篇初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积累运用(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畎亩()汤镬()稽首()折戟()

自wěn()ní()裳liáo()落宫què()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于士(狱官)又何间焉(中间)入山行歌(从事)

B.于是人(这样的)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薄暮毕集(迫近)

C.人恒过(永远)未谙此苦(熟悉,知晓)比后壮(及,等到)

D.临视之(靠近)征于色(征验,表现)请师之(老师)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A.即以斧破其背,得剑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月渐暗,门人然烛来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干将莫邪》写干将之子赤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现了赤坚定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曹刿论战》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题目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劳山道士》一文有两条线索,暗线是求师学法、看师演法、演法失灵;明线是王生不愿意吃苦。

5.名句填空。(8分)

(1)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陈仁忠自退休以来,秉承“_______,_______”的精神,勤于整理三亚的文化历史资料,编撰方志图鉴,为三亚的文化事业做着承上启下的工作。(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空)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险要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参加以“我来说生肖(属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亮出生肖】请写出你的生肖或你喜欢的一种生肖,并从下面的诗中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规范书写出来。(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所写的生肖展开。)(1分)

(胡俨《列朝诗集》)

生肖:_______诗句:_______

【活动二:链接生肖】请写出与你亮出的生肖有关的一个成语、俗语或歇后语。(不得照抄上面诗中的内容)(1分)

【活动三:妙解生肖】十二生肖在传统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独特认识。请选择你亮出的生肖所在的一组搭配,仿照示例作独到的阐述。(3分)

要求:①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数可适当增减;③选“龙和蛇”的。不得照抄示例。

备选组:a.鼠和牛b.虎和兔c.龙和蛇d.马和羊e.猴和鸡f.狗和猪

[示例]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刚猛和柔韧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猛,不柔韧,那就变成了暴戾;而只是柔韧,不刚猛,那就变成了软弱。

【活动四:推介生肖】请写一段话,借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推介你亮出的这种生肖。(2分)

要求:①语言流畅、生动;②35字左右。

第2篇:初二上学期政治基础检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政治基础检测试题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2岁的邵帅用身体做出了回答,将自己的骨髓捐献给了患白血病的母亲。手术前,他还不忘发短信安慰母亲:“妈妈,我很好,做完手术就能和你见面了!”邵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①真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②告别了依赖,走向了独立

③自觉履行了赡养父母的义务④弘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同学的行为属于尊重老师的是()

A.小力在路上遇见老师,总是装作没看见B.王老师弯腰给小霞解答问题,小霞起身让座

C.小明把老师的批评当耳旁风,还在背后给老师起绰号D.小蒙上数学课时看漫画书

3.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误以为王永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王永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突。你认为王永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发生冲突B.上思想品德课时不再认真听课,也不做笔记

C.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以后在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作对

D.选择一个恰当时机,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请老师原谅

4.八年级学生小芸这几天很烦恼,小阳问起原因时,她说:“最近爸爸妈妈总偷看我手机里的信息,偷听我接电话,简直烦透了!”如果你是小芸,你会()

①告诉父母这是侵犯自己隐私权的行为②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予理会

③主动向父母汇报与同学交往的情况,让他们放心④到法院状告父母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5.小鹏说:“从小我就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父母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什么事情都为我安排好,甚至到了中学我都没有为自己选过喜欢的衣服,我几乎没有自己的主意。每天,妈妈都会告诉我今天要做什么,时间应该怎么安排,她会什么时候来接我,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作业……”听了小鹏的.经历,你认为()

A.处处听从父母的安排才是孝敬父母的表现B.要做到依靠而不依赖,真正走向自立与成熟

C.父母的这一做法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D.父母把小鹏当傀儡,小鹏应离家出走

6.“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这句诗的寓意是()

A.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爱戴B.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

C.对园林工人的表扬和歌颂D.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

7.下列想法或做法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是()

①老师的表扬是好的,批评是错的②老师误会了我,就不对,必须马上向我道歉

③见到老师主动问好④主动向老师坦言自己的心声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8.最近,方芳比较烦,她向《中学生》杂志社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她学习努力,但成绩却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她感到苛刻的要求。方芳对父母的严格要求无法理解,因此对父母不理不睬。

(1)你认为方芳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否合适?为什么?(6分)

(2)请你帮助方芳,为她能早日消除与父母的隔阂写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法。(2分)

(3)人人都盼望着有个温馨的家。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8分)

9.“星星”和“浮云”是八年级某班的两位学生,这是他们在班级QQ群里的一段聊天记录。

星星:我简直没办法跟父母交流,我说的他们听不懂,他们的唠叨我又不爱听,我的心事也不愿意告诉他们。唉,我们家每天都会上演现实版的“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浮云:别提了,到了学校也不痛快!王老师为了我数学考试成绩下滑的事,都找我谈过好几次了,总担心我会越来越退步,真是杞人忧天!害得我总是像“老鼠见猫”似的躲着她。

请根据聊天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星星”和“浮云”两位同学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4分)

(2)如果你是他们的好友,请你任选一个同学的问题进行回复。(12分)

第3篇:上学期检测试题

一、拼音部分。(17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

tuō

tà jǔ sàng xián yí xiāo huǐ()()()()jǐn shân yîu huî ǒu duàn sī lián()()()2.给下列带点的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贪婪(lán lǎn)造诣(yì zhǐ)沏茶(qī qì)...

驯良(xùn xún)馈赠(kuì guì)婀娜(nuï nà)...

3.读拼音,写同音字。(6分)

qí:()途()妙()岖()帜 xū: 废()谦()必()根()

fēn:()芳()咐()争()别

二、词语。(23分)

1.辨字组词。(4分)

烁()寇()瞻()治()砾()冠()檐()冶()

2.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云()雾()()不绝 再()再()()钉()铁()心()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

为了让大家期末考试取得更好成绩,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

2.第Ⅰ卷共6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共6页,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5mm)写在答题纸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试卷卷面分5分,如不规范,分等级(5、3、1分)扣除。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殒身/功勋 针灸/内疚 逮捕/怠工 谙熟/万马齐喑

B.隽秀/隽永 场合/场院 转载/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二语文《荷》检测试题

初二语文《荷》检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作者为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趣运用了衬托手法,属于正衬的句子“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属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二上学期地理第三单元基础检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地理第三单元基础检测试题

1.D解析:源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经过加工的产品不是自然资源。

2.B解析: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这两种做法都是浪费资源的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3.B解析: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或可循环使用,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也可能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目前有些自然物质和能量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如雷电、海啸等。

4.D解析:人类开发利用后,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选项中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5.D解析: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