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揭秘考研英语试题是怎样炼成的
揭秘考研英语试题是怎样炼成的
本周末,一年一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拉开大幕。作为全国性统一考试,研考的命题流程以及阅卷规则,却鲜见诸公众视野。关系到近两百万考生的考研(课程)试题是怎么出炉的?有没有可供参考规律?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新近离任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课程)命题组组长、北京大学英语系王继辉教授,为即将奔赴考研战场的学子们揭开考研英语命题的神秘面纱。
姓名:王继辉
身份:新近离任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命题组组长、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王继辉教授曾担任多年全国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在他看来,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与高考(课程)齐名的全国性最高等级选拔型标准考试,是为国家选拔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两门公共课之一的英语考试,其试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稳定和连贯状态。
关于命题每年准备至少五套考题
京华时报:考研英语命题组大概有多少人?
王继辉:十几位,核心成员有七八位,每年的命题人根据具体情况有小范围调整。命题组的老师们均来自各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语言水平过硬的英语专家。
命题组老师的关键任务就是保证命题工作在基本思路、题目设置和难度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连贯性,既最大程度地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又能够对考生进行公平选拔,也能有很好的区分。
京华时报:命题组的老师是怎么分工的?
王继辉:首先,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分别负责完形、阅读、翻译、作文等方面的初始选材与命题工作。前期工作完成后,要经过全组其他老师们的细致评估,以确定题目雏形。之后,全部考试题目要上墙,经全体命题人一遍遍反复打磨,最终确认。经过打磨多遍的题目还要通过外聘专家的审查,再做修改后,由组长签字最后定稿。
京华时报: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考研英语的命题流程?
王继辉:每年夏季,考研命题组都要开一次命题预备会。在这次预备会上,参与命题的老师们要做细致的命题准备工作,比如,选择可能使用的命题材料,可能采纳的题目等,预备会上所做的题目都会放入题库备用。考研前的冬季命题会是做出当年考试题目的关键时段,每个命题人都会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可选文本材料入会,并在二十几天里,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当年考题的命制与确认,并准备好一套特殊情况下必须启用的'备用题目。
经反复打磨后确认的考题,须经外聘专家进会独立评审,命题组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对考题做最终调整后,经组长签字封存提交。
此外,命题组还要准备一套备用考题,即B卷,以应对特殊需要。之后,命题老师们会稍轻松一些,为题库再做三套考题。无论是当年使用的题目,还是放入题库的备用题目,都源自全新材料,每套题目稍加打磨便可用于考试。
从英美主流杂志中选择命题材料
京华时报:命题组老师的出题材料一般来自哪里?
王继辉:没有特别规定,但是,命题组的老师们都知道,可用材料均选自英美主流杂志或书籍。在选择标准上,大家的共识是,不用文学类材料,比如小说、戏剧、文学散文等,也不使用专业性特别强的材料,因为使用专业性过强的材料对非该专业的学生不够公平。此外,命题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也格外注意,比如,谈论宗教、种族、政治的文字一般不用。就整体而言,考研英语较多采用经济、教育、文化等公共话题的篇章。并且,老师们选材时,经常以所选文章能否找得出题眼而做取舍,比如,选择阅读理解的篇章时,文字的表述要有曲折,才好设置题目。当然,文章中若有超纲词,或过于专业的术语,命题老师会将其替换掉或做适当解释,以便考生顺利阅读。
京华时报:关于考研英语的素材来源,市面上各类书单满天飞,究竟哪些最靠谱?
王继辉: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英美主流报刊杂志,比如TheEconomist(《经济学人》)、Bloomberg 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Nature(《自然杂志》)、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邮报》、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等。偶尔也会在一些书籍中寻找合适的文字做考试素材,比如,有些做翻译题目的篇章选自相关的英文专著,但不多,并且会对其中的个别术语和专业概念做细致处理,保证考试的公平。
因此,考研备考中最重要的就是研读真题,因为语篇永远都在变化,但命题思路和题目设置是稳定的。这也是考研命题的整体思路。
京华时报:是否会从英美报纸上选择命题材料?
王继辉:一般不会。因为报纸上发表的文章通常面向大众读者,文字表述浅显易懂,不适于出题,并且报纸文章通常强调时事性,由于考生关注时事的程度不同,以此类内容做考题或对不同考生有失公允。
京华时报:作文的命题有什么规律?
王继辉:考研英语的作文题目通常以一幅图画或一个图表给出。在话题选择上,命题人不会刻意贴近社会热点话题,基本会选择大家相对熟悉的话题,消除因为背景知识不同带来的差异,保证公平。
关于保密一旦发生泄密立即启用B卷
京华时报:如何保证命题绝对保密?
王继辉:考研英语命题处于绝对保密状态,是这一考试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突出体现。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领导对命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有细致周密的部署,并一一亲临督察指导。比如,命题人在上会之前,均须严格按照规定将准备的材料存入U盘,并彻底删除个人电脑中的相关材料。进会时,每个老师要严格通过安检,放弃所有通讯与记录设备。工作前,考试中心领导均亲自对全体命题人做保密教育,每位老师不仅每次都要重签保密协议,在命题过程中还要根据保密协议的要求,在各个细小环节履行自己承诺过的保密义务。
京华时报:在您做命题组长的过程中,是否碰到过考研泄题事件?
王继辉:的确碰到过。不过,那是某个地区发生的事情,是局部问题,在考试中心的果断处置下,泄密情况很快就被控制住了,没有形成全国性的重大事故。我们在命题过程中,每次都做一套B卷,以应对此类不测。
京华时报:社会上有很多人在考研前对英语命题的选材进行预测,您怎么看?
王继辉:这种预测没有什么意义。道理很简单,在考研英语的命题过程中,考试中心有着非常有效的查重机制,完全可以保证试题所用的材料不会被外界预测到。
另外,每年考题素材的选择从未预设过主题偏向,所用材料只要来源与内容足够多样并适合一贯命题要求即可。即便是被热炒的《经济学人》杂志,中选篇章的数量也并没有明显高过其他刊物。
关于备考背作文模板要提前
京华时报:许多考生会在考前背一些所谓的作文模板,对此您怎么看?
王继辉:背模板本身无可厚非,但从历年考试后的统计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都是在临考前才匆忙背诵的,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这就导致在考试时很难将模板与试题指向的内容有效地结合。并且,每年试题的切入点有所不同,仅靠模板很难满足题目要求的全部写作要点。因此,考生应该将记忆模板内容的时间适当提前,在最后一周,留出时间针对历年作文试题,在灵活运用模板内容方面多做一些演练。
考研作文满分几率极低
京华时报:考研英语怎么阅卷?
王继辉:考研英语主观题阅卷人的主体是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阅卷工作一般在考后二十天左右开始。近几年基本采用试卷扫描后在电脑上评阅的方式,即一份试卷随机由两名阅卷人分别评判,并给出成绩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如果两名阅卷人所给分数差距过大,则由仲裁人进一步斟酌决定。作文正式阅卷前,阅卷组会从试题中随机抽取样例进行试评,根据评分原则确定各档次作文的基本特征,所有阅卷人达成共识后,阅卷工作才真正开始。
考研英语作文的评判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主要是看考生写作时是否覆盖了题目中提示的全部要点,形式则主要针对英语表达本身。考生要想得高分,必须坚守减少错误和增加亮点两大原则。
京华时报:考研英语作文满分多吗?
王继辉:考研英语阅卷对满分作文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满分作文出现的机会微乎其微。许多宣传信息中出现的有关某学生在考研英语中写出满分作文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
关于考研趋势英语(二)命题将更规范
京华时报:您对未来考研英语的命题趋势怎么看?
王继辉:考研英语命题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每年的命题组从成员到工作流程保持大致稳定。唯一能在命题方式方面与考研英语相提并论的只有高考英语命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考研英语会继续保持目前的模式。
不过,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专业硕士教育,扩大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以使我国的硕士教育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走向看,今后几年中,将会有更多考生从英语(一)中分流出来,转而参加英语(二)考试。这一趋势将使英语(二)的命题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精细,最终使其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
自2010年起,考研英语试卷开始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一)即原来的统考英语,英语(二)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
第2篇:揭开考研英语试题是怎样炼成的
揭开考研英语试题是怎样炼成的
关系到近两百万考生的考研试题是怎么出炉的?有没有可供参考规律?专访新近离任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命题组组长、北京大学英语系王继辉教授,为即将奔赴考研战场的学子们揭开考研英语命题的神秘面纱。
姓名:王继辉
身份:新近离任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命题组组长、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介:王继辉教授曾担任多年全国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在他看来,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与高考齐名的全国性最高等级选拔型标准考试,是为国家选拔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两门公共课之一的英语考试,其试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稳定和连贯状态。
关于命题每年准备至少五套考题
京华时报:考研英语命题组大概有多少人?
王继辉:十几位,核心成员有七八位,每年的命题人根据具体情况有小范围调整。命题组的老师们均来自各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语言水平过硬的英语专家。
命题组老师的关键任务就是保证命题工作在基本思路、题目设置和难度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连贯性,既最大程度地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又能够对考生进行公平选拔,也能有很好的区分。
京华时报:命题组的老师是怎么分工的?
王继辉:首先,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分别负责完形、阅读、翻译、作文等方面的初始选材与命题工作。前 期工作完成后,要经过全组其他老师们的细致评估,以确定题目雏形。之后,全部考试题目要“上墙”,经全体命题人一遍遍反复打磨,最终确认。经过打磨多遍的 题目还要通过外聘专家的审查,再做修改后,由组长签字最后定稿。
京华时报: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考研英语的命题流程?
王继辉:每年夏季,考研命题组都要开一次命题预备会。在这次预备会上,参与命题的老师们要做细致的'命题准备工作, 比如,选择可能使用的命题材料,可能采纳的题目等,预备会上所做的题目都会放入题库备用。考研前的冬季命题会是做出当年考试题目的关键时段,每个命题人都 会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可选文本材料入会,并在二十几天里,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当年考题的命制与确认,并准备好一套特殊情况下必须启用的备用题目。
经反复打磨后确认的考题,须经外聘专家进会独立评审,命题组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对考题做最终调整后,经组长签字封存提交。
此外,命题组还要准备一套备用考题,即B卷,以应对特殊需要。之后,命题老师们会稍轻松一些,为题库再做三套考题。无论是当年使用的题目,还是放入题库的备用题目,都源自全新材料,每套题目稍加打磨 便可用于考试。
关于材料 从英美主流杂志中选择命题材料
京华时报:命题组老师的出题材料一般来自哪里?
王继辉:没有特别规定,但是,命题组的老师们都知道,可用材料均选自英美主流杂志或书籍。在选择标准上,大家的共识是,不用文学类材料,比如小说、戏剧、文学散文等,也不使用专业性特别强的材料,因为使用专业性过强的材料对非该专业的学生不够公平。此外,命题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也格外注意,比如,谈论宗教、种族、政治的文字一般不用。就整体而言,考研英语较多采用经济、教育、文化等公共话题的篇章。并且,老师们选材 时,经常以所选文章能否找得出“题眼”而做取舍,比如,选择阅读理解的篇章时,文字的表述要有曲折,才好设置题目。当然,文章中若有“超纲”词,或过于专业的术语,命题老师会将其替换掉或做适当解释,以便考生顺利阅读。
京华时报:关于考研英语的素材来源,市面上各类书单满天飞,究竟哪些最靠谱?
王继辉:绝大多数都来源于英美主流报刊杂志,比如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 Bloomberg BusinessWeek(《商业周刊》)、Nature(《自然杂志》)、The WallStreetJournal(《华尔街 邮报》、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等。偶尔也会在一些书籍中寻找合适的文字做考试素材,比如,有些做翻译题目的篇章选自相关 的英文专著,但不多,并且会对其中的个别术语和专业概念做细致处理,保证考试的公平。
因此,考研备考中最重要的就是研读真题,因为语篇永远都在变化,但命题思路和题目设置是稳定的。这也是考研命题的整体思路。
京华时报:是否会从英美报纸上选择命题材料?
王继辉:一般不会。因为报纸上发表的文章通常面向大众读者,文字表述浅显易懂,不适于出题,并且报纸文章通常强调时事性,由于考生关注时事的程度不同,以此类内容做考题或对不同考生有失公允。
京华时报:作文的命题有什么规律?
王继辉:考研英语的作文题目通常以一幅图画或一个图表给出。在话题选择上,命题人不会刻意贴近社会热点话题,基本会选择大家相对熟悉的话题,消除因为背景知识不同带来的差异,保证公平。
第3篇:考研英语试题
考研英语试题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
Directions: There are 4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Passage On
第4篇:英模是怎样炼成的
英模是怎样炼成的-----记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刘树华
梁兆松
烈火炼丹心
2004年9月26日,星期天,一个没有阳光的日子。
刘树华跟往日一样,一大清早就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警服,走出家门。自他两年前出任福田派出所所长以来,在他的日历里就不再有双休日,也不再有黄金周。越是百姓休闲的日子,越是他百倍警觉的日子。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可以看见他在辖区内巡查的身影。这个星期七,刘树华比往日更忙,上午走了几个自然村,下午又赶到区里参加一个维持稳定的工作会议,连停下来打个盹的时间也没有。
下午,大约四点半左右,刘树华正端坐在会议室听领导部署工作,腰间的手机突然响起,福田派出所的一个民警正喘着粗气,向他报告紧急情况:岗厦村有人劫持小孩,情况非常危急。刘树华挂上电话就冲出会议室,驾车直奔岗厦村。
岗厦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第5篇:孔子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孔子是怎样炼成读后感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向我们阐述了伟大的孔子充满传奇的一生。他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孔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是极受尊重和推崇的。他是道德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在,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
孔子,一生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却四处遭到了拒绝与反对。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之路,他终于从一个普通的人,成为了万世师表。
在茫茫人海的普通人中,有几个终生“志于学”?孔子十五岁的境界,我们几个人能达到?孔子“三十而立”,有多少人一辈子还没“立”起来?孔子“五十知天命”,芸芸众生中,有几人意识到自己的天命并无怨无悔地履行它?生活中,几人能“耳顺”、几人可以“从心而欲而不逾矩”?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