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儿子们教案
儿子们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妈妈”中的第二篇课文《儿子们》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以“沉甸甸”一词为例,能够了解一些ABB式词语;能够了解像“喏”等语气词。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阅读,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了解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要用实际行动去体现。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它的含义,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关心妈妈、爱妈妈。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整篇课文围绕三个儿子看到母亲提水后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去爱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却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相的。
四、学生分析
本篇课文并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可以独立识字、读文,因此应当给学生广阔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自悟;再通过有趣的游戏,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启动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妈妈的爱》这首儿歌,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是啊,妈妈的爱就像清凉的风,遮雨的伞;妈妈的爱就是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给了我们那么多伟大而无私的爱,那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学生举例说自己对妈妈的爱。)
2、今天我们继续来读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文章“儿子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互动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请同学们迅速地把书翻到10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做三件事:(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圈出不认识的字。(3)小组合作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并学会识字框里的字。
同学们课文读得真起劲,生字学习得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吧。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啊。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井边歇着灵巧黄莺嗓子 有啥 很痛 沉甸甸 喏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吗?
你能用“灵巧”说一句话吗?
仿照“沉甸甸”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好吗?
“喏”这是个语气词,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语气词。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字宝宝找到更多的好伙伴吗?你想帮助哪一个就帮助组词吧。
【评析】多种形式进行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使识字教学灵活化、综合化,把识字教学拓展出去了。
2、美读课文,情感体验。
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评析】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帮助学生体会妈妈夸儿子的自豪之情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三个儿子。
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评析】表演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形式,用表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中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评析】用采访的形式把几个问题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怎么才是真正地爱妈妈。
再现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你想向他们中的哪一个学习?
【评析】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再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理解得比较深刻。
(三)能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第2篇:儿子们 教案
第二单元:妈妈
儿子们
教材分析:
《儿子们》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写妈妈们垮孩子,后半部分写妈妈们的孩子的表现。整个故事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其中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材安排了认字9个:歇、巧、莺、嗓、痛、累、沉、甸、喏。写字8个: 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课后有个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到一个儿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1、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最好与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务必给自己的孩子表现爱心的机会。
2、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特别通过后半部分理解三个儿子的表现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与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得到妈妈的称赞;帮妈妈提水桶却是出于关心妈妈、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所以从母子情的角度看,只有第三个儿子才称得上真正的好儿子。
3、在处理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要引导学生不要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着重引导学生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4、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反复朗读有关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提()像()累()是()象()田()
二、选字填空。
1、像 象
我怎么好()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我很喜欢大()。
2、呢 吧
喏,看见了()!有啥可说的()?
三、照样子写句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向黄莺一样,真好听!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位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他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奉献着无私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能为我们伟大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估计学生会有下面的想法“
1、帮妈妈做饭。
2、帮妈妈打扫卫生。
„„
教师小结: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很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来学习《儿子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试着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最好把文中的生词画下来,多读几遍。
2、把生词读给读给同桌听一听,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中交流。
3、请几名同学当小老师,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方法由小老师自己选。也可以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
例如:“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
“提”提东西用手,所以用“扌”。
“痛”“桶”对比记忆。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放插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提着水桶往家里走,有一个儿子在唱歌,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
2、在课文里有三段话是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找一找,并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读,生生互评。
4、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用“像”说话。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旋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
5、提到自己的儿子,妈妈们会说些什么呢?再读课文读读有关句子,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妈妈说的话,理解前两位妈妈那种骄傲自豪的语气,并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她的孩子不好呢?还是她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7、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孩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才是妈妈最喜欢的好孩子。
(课件播放歌《好妈妈》)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好妈妈》。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表演课本剧。
小组内表演
推荐全班表演
随机评价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巩固识字。1、观察在田格中的位置。2、师重点指导“痛”“桶”“累”“像”。3、学生自主书写 4、小组评价、反馈。
六、拓展作业,表达情感。
请做一件事情,表达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一桶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位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她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奉献着无私的爱。而作为儿女的我们,能为我们伟大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热爱之情。)
2、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老师听真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来《学习儿子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在小组几何学习生字,然后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老师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4、教师检查生字的认读。
5、同学们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把这些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一定会读更通顺、流利。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表达。
1、出示图画,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三个妈妈、三个儿子)
2、这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孩子的?你读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吗?第三个妈妈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4、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往家走,这三个儿子有什么表现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谁能像这样说一说?(用上“像”说话)
6、老爷爷为什么说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充分说明理由。
师小结:好孩子,不光是让妈妈高兴,更重要的是在妈妈遇到困难的能尽的能力去帮她,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懂事的孩子。
7、读了这个故事,你今后会怎么做?
8、妈妈爱我们,我们更妈妈,让我们一齐来唱唱《好妈妈》吧。播放歌曲《好妈妈》。
四、联系国实际,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是展懂事的孩子今天回家后想为妈妈做件什么事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交流这些字怎样写好看。
3、自己书写,同桌评价。
板书设计:
翻着跟头
真好看
儿子们
唱起歌来
真好听
接过水桶
提走了
第3篇:《儿子们》教案
儿子们
学科:语文
姓名:于秋兰
一、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整篇课文围绕三个儿子看到提水后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去爱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却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助的。
二、学习者分析:
本篇课文并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可以独立识字,读文。因此,应当给学生广阔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自悟,再通过有趣的游戏去 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
2、认识并会用10个生字,以“沉甸甸”一词为例,能够了解一些ABB式词语。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要用实际行为体现。
四、教学
第4篇:儿子们的教案
儿子们的教案
儿子们的教案
教材分析:
《儿子们》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写妈妈们垮孩子,后半部分写妈妈们的孩子的表现。整个故事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其中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材安排了认字9个:歇、巧、莺、嗓、痛、累、沉、甸、喏。写字8个:
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课后有个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到一个儿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1、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最好与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务必
第5篇:《儿子们》教案范文
《儿子们》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策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