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生作文指导探究-六年级-记叙文
学生作文指导探究-六年级-记叙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作文指导探究-六年级-记叙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小学生如果能写一手好作文,对将来升学、就业也将大有益处。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根据长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一)明确作文性质:小学生作文是练笔、习作,而不是创作。新课标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点缀、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只是它能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要求过高、“恨铁不成钢”。
(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从低年级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让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变要我写为我想写。
(三)必须真实:习作就是要说真话,写真人、真事,真感情,这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价值观的引领。
(四)培养良好习惯:作文技能不是一日之功,所以要勤动笔,少约束,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各科学习中、日常生活中。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会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明白再写的习惯,勤读书、乐动笔的习惯,工整书写的习惯。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大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按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即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看图写话;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或祝福;能写请假条、留言条、简单的日记。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话愿望,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中年级要重点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除了一般的小练笔以外,要重点训练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学生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应用文,习作要求需跃上一个新台阶。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
三、观察、构思、文字表达要有机结合
习作必须要有素材,很多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并有所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需要精心构思,组织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框架,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语言文字表达的`功夫。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观察、构思、文字表达三者要结合起来训练。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作文材料;只有明白的习作构思,才能写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只有多积累好词佳句、多练笔,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四、教师指导习作要不拘一格
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因为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哪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畅谈此次作文可以写些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
指导学生作文,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开始就大谈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思维,造成千篇一律的情形。开始引导时宜“放开”,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最有益、最熟悉的内容来写。作文指导如教小孩走路,先扶着走,然后领着走,最后放开走。
只要我们坚持用心去教,耐心辅导,相信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小作家。
第2篇: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刘峰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表达一定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它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练习其它各种体裁文章的基础,它的基本表达方式、写作思路和结构特点等对于别的文体,都有普遍意义。下面就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谈谈我的看法,以便同行们指教。
记叙文主题,也称主旨,或称中心思想,一般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的。任何文章的主题,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实际生活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思考、提炼,逐渐形成和产生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脑”和“灵魂”。在学生作文定了题目,有了写作材料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要明确、集中,让学生知道写这篇文章的宗旨,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主题不明确,信笔写来,必然是堆砌材料,不知所云,也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主题在作文中起指挥全局的作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动笔之前,要让学生清楚,这篇作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问题越明确,目的越单纯越好,动笔写作时要紧扣主题,围绕主题行文,力求不离题、不跑题。在使用材料表现主题上,要做到集中、严密,避免与主题脱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学生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记叙文可按写人、记事分类。写人应从教师、同学、父母、朋友等最熟悉的人中去收集,收集能反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风貌的典型材料。记事应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注意掌握一些有头有尾、有情感、有意义的事件。
可以从以下必个方面来准备材料:
1、写自己:这是写个人的成长。可以写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好成绩;也可以通过某个人的影响、教育而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缺点;也可以通过某件事或某一经历受到教育、启发;还可以写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困难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前途等。
2、写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这可以围绕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情来写;也可以写家庭成员给我的影响;家庭的幸福、欢乐、忧愁等。
3、写学校:学校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境。可以写同学之情、老师的教诲、集体的温暖、生活的启示。
4、写社会:重点积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歌颂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材料以后,就可以安排文章的结构了,结松的安排也十分重
要。它不单是写作的技巧问题,实质是作者思想方法、认识方法的反映,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结松布局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和严密。结构凌乱、松散,往往是作者思路混乱造成的。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清楚;只有思路精密,才能结构严谨就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总式:即总起——分述——总收式。它的特点是:开头总起,点明题意;主体
部分,分层展开;结尾归纳总结,又与开头相呼应。
2、并列式:就是文章各层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但各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总括起来表现或说明一个中心。如《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这一类型。
3、递进式:就是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必要准备,后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必要发展。全文起承转合,逐层递进,最后点明题旨。如《白杨礼赞》、《爱莲说》等属类。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通过结构训练和辅导,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搭架子”的本领。但文章的结构应当服从于内容,同时各种结构形式也不是灵妙药,不可生搬硬套,要引导学生领会要点,灵活运用。
怎样进行记叙文的练习呢?按照记叙文文体的基本要求和表达方式,首先,可以把它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个类型。然后将它再分解,如写人的可以进一步分为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等。然后根据各人片断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列举范文进行示范,再辅之以报刊文章和习作的引导,让学生按照练习范围,进行片断仿写和独立单项练习,最后,在完成各项片断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整篇训练、整篇写作。
总之,教师在按照程序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时,一定要本着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项到综合,从片断仿写独立完成,不断练习反复实践,逐步提高,使作文训练走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我想信,认真按照这一方法加强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大大的提高。(胡昌贵 荐)
第3篇:探究如何指导初中学生修改作文
探究如何指导初中学生修改作文
近年来,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使初中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道理很明显:初中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低。初中作文教学全过程主要可分为三个步骤:
1、激发写作兴趣;
2、指导写作;
3、作文评改。对多数老师而言,恐怕最伤脑筋的就是第三步了。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都说:“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所以,改变作文批改吃力不讨好的现状,是初中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事。修改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启发和培养学生想改、肯改的意识,还要把修改的方法交给学生,训练学生能改、会改、善改的能力。一篇作文,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要求是多方面的,而中学生修改文章时,常常顾
第4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今天又认真听了一下专家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理顺了一下我的思绪,并把我对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一些感受呈现出来。
我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不外乎有下面这些:选材不新颖。无典型事例,详略不得当,人物的形象不突出。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选材方面经常流于一般。写朋友,他们的友谊往往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两人起先很要好,后来因一物或一事产生矛盾,而后他(她)或我搬家,我们和好,互送礼物。写老师,老师必定在灯光下改作业,备课,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则写他们为生活奔波,生病带我去看医生等等。像这样的材料,虽能为中心服务,但太老了,没有新鲜感,也就缺乏感染力。
而针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针对学生“只做一般的叙述,没有细致的描写。”这一缺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客
第5篇:记叙文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他的题目是----------不简单(题目上只能填她他或它)。
要想写好本篇文章,就需要从已有的材料出发,充分调动你们平时的生活积累。此外还要充分领会“不简单”的内涵,要选择一个新的视角,去抒写真情实感。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不简单的人和事,只要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一、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但切记所写的这些事件必须是令你感动的。用心书写的,能与读者交流的。要能打动读者,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二、在事件的选取上:一定要有具有典型性。就是所选取的材料要能为文章中心服务,不能什么材料都用。材料要有取舍。还有事件不能写的过多,最好选取有代表性的二到三件小事来写。
三、写法上:应以记叙为主,可以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但
第6篇:记叙文如何选材 作文指导(六年级下册)
如何选材
一、导入
二、新课
(一)选择“真实”的材料
1.教师谈话。真实,是记叙文选材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真实,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选材实践。
(1)学生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2)教师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比较。
(3)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则材料存在着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二)选择“小巧”的材料
1.教师谈话。大材料(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能够很好地表现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我们初中生很难把握这样的大材料,且初中作文篇幅短小,也难运用大材料。因此,我们应善于选择小材料,表现大主题。
2.选材实践。
(1)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
(2)教师出示
第7篇:诱发体验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探究
诱发体验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探究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诱发学生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更有意义的作文。写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让学生自主亲历活动,激活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验;结合阅读,丰富情感,拓展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真情实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2-01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写作应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通过体验,品味世间万物,才能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让学生自主亲历活动,激活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验,结合阅读,丰富情感,拓展体验
第8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自主探究学习
牛首中心小学
汪萍
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是全新学习方式,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规范者、促进者。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要求。自主学习的实质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究新知,成为主动建构和发展的主宰者,并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学会学习”为最终目标。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生产生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先导性条件。一节课开始,教师应围绕
第9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学习心得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学习心得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深入人心,而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主动地、富有个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教学中如何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第一、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地让他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对于这样的学生,决不放弃。让学生获得到与自己期望相当
第10篇:六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六年级作文指导——记叙文的选材与结构
一、训练目标:
1、学会围绕题目和中心选材,能基本达到新、真、熟、小、深(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的原则。
2、能写出一篇典型结构的记叙文。
二、训练指导:
记叙文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如何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写作要求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
(一)选材的原则:
1、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
2、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3、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