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钱塘观潮介绍
钱塘观潮介绍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相关作品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高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
观赏钱塘息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形成原因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规律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第2篇: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高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
观赏钱塘息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遂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有一首诗写道:
钱塘江钱塘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旅游攻略
观潮景区
钱塘江潮涌简称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 下奇观。海宁潮也与“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并称为“天下四绝。
观潮景包含陈阁老宅,海神庙,王国维故居、花旗雅室、国棋圣院、民俗风情馆、金庸书院以及观潮胜地公园 。
景区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
交通路线
1、上海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2、杭州方向:由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 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或由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 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道(X709)到景区;
3、江苏方向:由乍嘉苏高速(G15W)转沪杭高速(G60)从长安出口下,上01省道(S101)转观潮大(X709)到景区,或由杭宁高速(G25)经杭州绕城高速转杭浦高速(G92北线)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4、宁波方向:经跨海大桥,转杭浦高速(G92北线)往杭州方向从盐官出口下,向南0.6KM即至景区。
5、海宁市区至景区:海宁市区内至海宁大道(X103),转01省道(S101),再转观潮大道(X709)即至景区,车程约40分钟。
第3篇: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形成原因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钱塘江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
第4篇:浪淘沙·钱塘观潮
浪淘沙·钱塘观潮
浪淘沙·钱塘观潮
王锡
遥望海门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注释:
1、海门:指杭州湾。匹练:谓潮初起时像一匹白练。洁白而不染色的熟绢日练。谢眺诗:“澄江静如练。”须臾万马蹴飞埃转瞬之间,潮水向万匹白马踏着飞埃奔腾而来。
2、“白雪”句:谓浪激涛飞,如白雪洒空,使日色暗淡。此句从颜色方面写潮。疾走风雷:言潮来如风雷滚滚。此句从声音方面写潮。
3、“眼前”句:陵变为谷,谷变为陵,喻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作者简介:
王锡字寡光,晋末宋初、琅邪郡临沂县人。王洽曾孙,王珣之孙,太保王弘之子,袭父爵为华容县公;王锡(499~534)字公嘏,王琳之第二子也,南朝·梁人物;王锡,清代词作者
第5篇:钱塘观潮古诗鉴赏
钱塘观潮古诗鉴赏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①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①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表明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蒙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展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声势之大。
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拟、夸张、视听结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
第6篇: 钱塘观潮诗词鉴赏
钱塘观潮诗词鉴赏
《十七日观潮》(三首之三)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钱塘观潮》
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自古以来,钱塘江潮被誉为“壮观天下无”的一大胜景。每年农历八月中旬,尤其是八月十七日、十八日,钱塘江口形成涌潮,高达数米的波涛,宛若“玉城雪岭”,直立江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如此天下胜景,吸引了一代代人,也造就了不少传世诗篇。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七绝《十七日观潮》(三首之三)与清代诗人施闰章的五律《钱塘观潮》便是这方面的力作。这两首诗均描绘了钱塘江潮动人心魄的声势,也都造语新妙,但又各具特色,各尽其妙。
先看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之三)。前两句巧比妙喻,以一概万。“漫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