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学生天文台实习报告
大学生天文台实习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天文台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几年的寒假,我们去云南天文台实习,对这次的实习之行,我们的感触很多,虽然短暂,但是很美好。
到了凤凰山天文台,感觉果然和北京很不一样,那里的气候很湿润,地方也很宽敞,到处都郁郁葱葱的,很清新。29号那天,我们去了石林玩,那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很是特别,再一次让我领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随后的两天,云台的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8个讲座,每一场作讲座的都是那里的精英,我对其中的几个报告印象尤其深刻。首先是云南天文台的台长李焱先生为我们介绍那里的一些基本基本情况。云南天文台是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的,直属中国科学院,是首批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具有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专业的.硕士授权点、博士授权点和一个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现在云台主要分为3个观测站点,其中,凤凰山是天文台的研究中心,丽江的高美古天文台还在紧张建设中,澄江的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建成后也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太阳观测站。凤凰山上集中了许多的观测设备,主要有:1米光学望远镜,1.2米激光测距望远镜,10米太阳射电望远镜,2.8米镀膜机,以及一些光电子学实验室。那里的工作人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恒星天体物理,星系与活动星系核,太阳物理和太阳结构,以及一些天文台选址、仪器、技术方面的工作。云台还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国立天文台、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与方法等方面有广泛合作,包括合作研究、共同运行望远镜、共同研制和开发新型终端设备等。
钱声帮先生为我们做的报告是《用1米望远镜进行密近双星的观测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米望远镜简介、密近双星的研究以及较差测光的观测。刘忠副台长的报告是《天文光学设备的新纪元》,他讲得很生动,我从中了解到了最近天文学应用的新技术,计划中的大型望远镜更是让人期待,从他的报告中我们感受的到未来天文的魅力。李可军研究员的《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周的研究》为我们介绍了云台的主要太阳观测仪器以及参加国际合作的一些研究课题。毕绍兰女士则就《日震学和太阳模型》为我们展开了相关讲解。关于激光测距的报告则由于我们专业知识欠缺听的不太明白。
云台首席科学家韩占文研究员的报告非常精彩,我在来实习之前就已经久仰他的大名,这次能听到他的报告更是觉得激动。他讲的题目是《恒星演化及其应用》,主要探讨了椭圆星系的紫外反转问题、星族合成、b型亚矮星的一些研究、以及关于演化星族合成的初步结论,其中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加深了我们对天文研究的兴趣。
我们参观了天文台的1米光学望远镜、10米射电望远镜和太阳望远镜,1.2米的激光测距望远镜还正在建设。我们还参观了研究人员的实验室,他们都在忙碌着。在其中一个实验室我们看到了一些望远镜的小模型,很有趣。
在云台,我们和那里的研究生接触不多,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受的到,他们的生活和娱乐气息很浓,那里的学生很多,有一些专门从事仪器制作。我想,要是能和他们有一些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就更好了。
在云南实习的这几天,我觉得过得很充实,两天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云南天文台还有许多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身为未来天文事业的建设者,我通过这次云南之行增加了对天文的兴趣和信心,我相信,通过这么多人的努力,我国未来的天文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2篇:天文台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天文系0 1级 王燕平
XX年8月26日到9月3日,我们去云南天文台实习,除去坐火车的时间,我们在昆明待了5天,那5天是短暂而又美好的,而我对这次的昆明之行也是感触很多。
到了凤凰山天文台,感觉果然和北京很不一样,那里的气候很湿润,地方也很宽敞,到处都郁郁葱葱的,很清新。29号那天,我们去了石林玩,那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很是特别,再一次让我领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随后的两天,云台的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8个讲座,每一场作讲座的都是那里的精英,我对其中的几个报告印象尤其深刻。首先是云南天文台的台长李焱先生为我们介绍那里的一些基本基本情况。云南天文台是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的,直属中国科学院,是首批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具有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专业的硕士授权点、博士授权点和一个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现在云台主要分为3个观测站点,其中,凤凰山是天文台的研究中心,丽江的高美古天文台还在紧张建设中,澄江的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建成后也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太阳观测站。凤凰山上集中了许多的观测设备,主要有:1米光学望远镜,1.2米激光测距望远镜,10米太阳射电望远镜,2.8米镀膜机,以及一些光电子学实验室。那里的工作人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恒星天体物理,星系与活动星系核,太阳物理和太阳结构,以及一些天文台选址、仪器、技术方面的工作。云台还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国立天文台、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与方法等方面有广泛合作,包括合作研究、共同运行望远镜、共同研制和开发新型终端设备等。
钱声帮先生为我们做的报告是《用1 米望远镜进行密近双星的观测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米望远镜简介、密近双星的研究以及较差测光的观测。刘忠副台长的报告是《天文光学设备的新纪元》,他讲得很生动,我从中了解到了最近天文学应用的新技术,计划中的大型望远镜更是让人期待,从他的报告中我们感受的到未来天文的魅力。李可军研究员的《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周的研究》为我们介绍了云台的主要太阳观测仪器以及参加国际合作的一些研究课题。毕绍兰女士则就《日震学和太阳模型》为我们展开了相关讲解。关于激光测距的报告则由于我们专业知识欠缺听的不太明白。
云台首席科学家韩占文研究员的报告非常精彩,我在来实习之前就已经久仰他的大名,这次能听到他的报告更是觉得激动。他讲的题目是《恒星演化及其应用》,主要探讨了椭圆星系的紫外反转问题、星族合成、b型亚矮星的一些研究、以及关于演化星族合成的初步结论,其中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加深了我们对天文研究的兴趣。
9月1号,我们参观了天文台的1米光学望远镜、10米射电望远镜和太阳望远镜,1.2米的激光测距望远镜还正在建设。我们还参观了研究人员的实验室,他们都在忙碌着。在其中一个实验室我们看到了一些望远镜的小模型,很有趣。
在云台,我们和那里的研究生接触不多,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受的到,他们的生活和娱乐气息很浓,那里的学生很多,有一些专门从事仪器制作。我想,要是能和他们有一些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就更好了。
在云南实习的这几天,我觉得过得很充实,两天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云南天文台还有许多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身为未来天文事业的建设者,我通过这次云南之行增加了对天文的兴趣和信心,我相信,通过这么多人的努力,我国未来的天文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XX年9月23日
第3篇:天文台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天文系0 1级 王燕平
XX年8月26日到9月3日,我们去云南天文台实习,除去坐火车的时间,我们在昆明待了5天,那5天是短暂而又美好的,而我对这次的昆明之行也是感触很多。
到了凤凰山天文台,感觉果然和北京很不一样,那里的气候很湿润,地方也很宽敞,到处都郁郁葱葱的,很清新。29号那天,我们去了石林玩,那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很是特别,再一次让我领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随后的两天,云台的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8个讲座,每一场作讲座的都是那里的精英,我对其中的几个报告印象尤其深刻。首先是云南天文台的台长李焱先生为我们介绍那里的一些基本基本情况。云南天文台是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的,直属中国科学院,是首批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具有天体物理、天体
第4篇:天文台实习报告参考
天文台实习报告参考
天文系xx级 xxx
XX年8月26日到9月3日,我们去云南天文台实习,除去坐火车的时间,我们在昆明待了5天,那5天是短暂而又美好的,而我对这次的昆明之行也是感触很多。
到了凤凰山天文台,感觉果然和北京很不一样,那里的气候很湿润,地方也很宽敞,到处都郁郁葱葱的,很清新。29号那天,我们去了石林玩,那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很是特别,再一次让我领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随后的两天,云台的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8个讲座,每一场作讲座的都是那里的精英,我对其中的几个报告印象尤其深刻。首先是云南天文台的台长李焱先生为我们介绍那里的一些基本基本情况。云南天文台是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的,直属中国科学院,是首批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具有天体物理、天
第5篇:天文台实习报告范文
天文台实习报告范文
XX年8月26日到9月3日,我们去云南天文台实习,除去坐火车的时间,我们在昆明待了5天,那5天是短暂而又美好的,而我对这次的昆明之行也是感触很多,天文台实习报告。
到了凤凰山天文台,感觉果然和北京很不一样,那里的气候很湿润,地方也很宽敞,到处都郁郁葱葱的,很清新。29号那天,我们去了石林玩,那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很是特别,再一次让我领会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随后的两天,云台的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8个讲座,每一场作讲座的都是那里的精英,我对其中的几个报告印象尤其深刻。首先是云南天文台的台长李焱先生为我们介绍那里的一些基本基本情况。云南天文台是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的,直属中国科学院,是首批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具有天体物理、天体测
第6篇:天文台之夜观后感
天文台之夜观后感
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前2000年,巴比伦也建立了天文台。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也开始有天文台,当称为清台、灵台、观象台。古代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常常不但是天文观测的场所,也是运用占星学的场所,也因此天文台一般都为统治者所控制。15-16世纪,欧洲的一些天文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天文台,其中很著名的就是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1576年在哥本哈根建立的天文台,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发明后,天文台得到了发展。1667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天文台;1675年英国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20世纪,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天文台的发展,许多天文台装备了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截止至2009年,世界上大约有400个大型的天文台。
天文台的
第7篇:大学天文台研究报告
目的和意义:
为了响应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技方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因此,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在学校建立一个具有一定档次并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科普天文台和天文馆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广大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及早让学生接触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促进乃至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有着巨大的作用。
资金预算:
一、建立天文圆顶室:(参考价目:七米圆顶:21万元)
二、射电天文望远镜的配置(含自动跟踪天线及全套微波接收图象处理设备)32万
三、建立天象厅:(10米天幕及外天顶)45万
四、天象仪的配置(附属仪器,音响,多媒体投影及各种演示)65万
综合预算:163万元人民币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