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刘衡》原文及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1 07:12: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清史稿刘衡》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刘衡》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衡,字廉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副榜贡生,充官学教习。十八年,以知县发广东。奉檄巡河,日夜坐卧舟中,与兵役同劳苦,俾不得通盗,河盗敛戢。署四会县,地瘠盗炽。衡团练壮丁,连村自保。詗捕会匪,焚其籍,以安反侧,只治渠魁①,众乃定。调暑博罗,城中故设征粮店数家。乡又设十站.民以为累。衡至即除之。俗多自戕,里豪蠹役杂持之,害滋甚。衡释诬滥,严惩主使,锢习一清。道光三年,授四川垫江,俗轻生亦如博罗,衡先事劝谕,民化之。获匪初犯者,曰:“饥寒迫尔。”给赀使自谋生,再犯不宥,匪辄感泣改行。调暑梁山.处万山中,去水道远,岁苦旱。衡相地修塘堰.以时蓄泄,为永久之计。捐田建屋,养孤贫,岁得谷数百石,上官下其法通省仿行。寻调巴县,为重庆府附郭,号难治。白役七千余人.倚食衙前。衡至,授皆无所得食,散为民.存百余人,备使令而已。岁欺,衡谓济荒之法,聚不如散,命各归各保,以便赈恤,是年虽饥不害。

衡尝谓律意忠厚,本之为治,求达爱民之心。然爱民必先去其病民者,故恒寓宽于严。官民之阻隔,皆缘丁胥表里为奸。有诉讼.坐堂受牍,素书牒令原告交里正,转摄所讼之人,到即讯结。非重狱.不遣隶勾摄;即遣.必注隶之姓名齿貌于签。又令互相保结,设连坐法.蠹役无所施技。性素严,临讼辄霁颜,俾得通其情,抶不过十,惟于豪猾则痛惩不稍贷。尝访延士绅,周知地方利害,次第举革。待丞、尉、营弁必和衷,时周其乏。缓急可相倚。城乡立义学。公余亲课之。为治大要.以恤贫保富、正人心、端士习为主。总督戴三锡巡川东,其旁邑民诉冤者皆乞付刘青天决之,语上闻。

擢绵州直隶州知州,室宗召对,嘉其公勤。每语人曰:“牧令亲民,随事可尽吾心;太守渐远民,安静率属而已。不如州县之得一意民事也。”然衡所在属吏化之,无厉民者。后椎河南开归陈许道。未几,病。久之,病不愈,遂乞归。数年始卒。博罗、垫江、榘山、巴县皆请祀之名宦祠。

衡所著书,皆阅历有得之言,当世论治者,与汪辉祖学治臆说诸书同奉为圭臬。

(选白《清史稿》有删改)

译文:

刘衡。宇廉舫,江西南丰人。嘉庆五年考中副榜贡生,担任官学教习职务。(嘉庆)十八年.用知馆的官衔被调往广东。奉上级命令巡防黄河,每日每夜坐卧在船里,和服役的士兵一样辛劳受苦.使他们不能和盗贱相勾结,河盗收敛消失了。担任四会县县令,那里土地贫瘠,盗贼猖狂。刘衡集合壮丁一起训练,把村庄联合起来自卫。布告说抓住四会县的盗匪,就烧掉他的名字户册,来安稳那些不安心生活的盗贼,只惩治盗贼的首领,众盗于是平定下来。调任到博罗,博罗城原先设置了几家征收粮食的店铺。乡村里也设置了十处粮店.百姓认为负担重,刘衡到任后立即撤掉了它们。那里风俗习惯是相互杀伐,乡里的豪坤和谋取私利的差役变替把持着他们。危害更加厉害。刘衡释放被诬告滥捕的人,严惩主使的人,不好的不把生命当回事的风气习俗全部清除。道光三年,任职四川蛰江,那里风俗风气也和博罗一样。刘衡先做劝说的工作,百姓受到了教化。俘获初次做匪寇的人,说“是被饥饿和寒冷逼迫罢了。”给他们财物使他们各自谋生,再犯就不原谅,盗匪往往感动得哭泣该做其他工作。调动官职到粱山任职,梁山处在万山中。离水路很远,每年都因为太旱受困扰。刘衡看好地形修筑了水塘和大坝,按时蓄水和泄水,做长久的打算,捐出田地建房屋,抚养孤儿和贫穷的人,每年得到谷物几百石,上级官员把他的方法向下传达。让全省都来模仿执行。不久调到巴县。巴县是重庆的附属城市,号称难沽。白白养着差役七千多人,在衙门前求食。刘衡到来,这些差彼都没有收益的机会,解散做百姓,只留下一百多人,防备使用罢了。这年歉收,刘衡认为救济灾荒的方法,集中进行救济,不如分散救济,命令各自回归自己的乡保,以便赈济抚恤,这一年虽然发生了饥荒,却没有危害。

刘衡曾经说法律本意是忠厚的.根本上是为了使天下大治,寻求爱护百娃的本心。然而爱护百姓一定要先除那些危害百姓的人,所以坚待在宽大中要严厉。官府和百姓之间的阻隔,都是因为差役和小官吏里外作奸谋。有了诉讼案件,(刘衡)坐在官衙接受案卷。亲自书写公告让原告交给里正,转达拘传所诉讼的人,到来之后立即审讯结案。不是重大案件不派遣差役去抓捕。即使派遣,一定把差役的`姓名年龄面貌写在通知上,又命令互相保证,连接。设置了连坐办法。邪恶差役没有办法施展手段。刘衡性格一向严厉,临列有官司就露出笑脸.使他们能够陈述案情,拷打也不超过十下,只是对于豪猾奸诈的人就很狠惩罚,一点也不放松。曾经拜访延请地方上的读书人和有地位的人,详细了解地方上的好和不好,按顺序有的实行,有的革除。对待县丞县尉,军营里的士兵一定很和气,不时地周济他们,使他们缓急的时候互相帮助。在城里设立义学,刘衡在办公之后亲自教他们。治理国家的要点,把抚恤贫穷保护富人,端正人心,纠正风气作为主旨。总督戴三锡巡抚川东,那些临近县的诉冤的百姓都要求交给刘青天审理决断,这些话(戴三锡)都使皇上知道。

刘衡被提拔做绵州直隶州知州,宣宗召见他,赞赏他的勤勉。常常告诉人们说:“长官亲近百姓,做事就可以尽到我们的心意;太守渐渐远离百姓,只能安静地率领自己的下属罢了,不如在州县做一件对百姓有益的事呀。”然而刘衡做官所在地的下属官吏能教化百姓。当地没有蛮横暴戾的人。他后来被提拔到河南开归后陈许道,不久,生病。很长时间。病不能痊愈,于是请求离职回家。几年才去世。博罗、垫江、渠山、巴县都把他的名字记入官员的祠堂里祭祀。

刘衡所写的书,都是很有阅历心得的言论。当时谈论治理国家的人.把他和汪辉祖学治臆说等几种书一同奉为准则。

第2篇:《清史稿》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原文及翻译

原文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ー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駪。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

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谿刻。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彭玉麟传》)

译文

彭玉麟,字雪琴,是湖南衡阳人。他的父亲彭鸣九,官至安徽合肥梁园巡检。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招他进入官署读书,作为附生。新宁发生盗乱,他跟着协标搜剿抓捕盗贼。评议功勋的时候,将领误以为他是军事官员,提拔补任他为临武营外委,他不去。到耒阳,佐任当商理事。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所有的钱财来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敌人知道他们有防备,没有来攻打,耒阳城得以保全。彭玉麟不愿评议功劳,只是请求归还所借出的钱,因此他的声名被世人所知。

咸丰三年,曾国藩管理水军,创制十个营,他分管一个营,其余九营有很多是武官。报告事务都依靠彭玉麟,彭玉麟暗中主导了整个水军。彭玉麟在开始创制水军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有很多的谋划。咸丰六年,提升为广东惠潮嘉道。成丰十ー年,授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予兵部右待郎,管理监督各镇守的将领。将士们突入敌阵跟敌人所厮杀时,彭玉麟经常坐着小船督战,用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他悄悄进入陆军查看战况,来去飘忽没有固定行踪,所经过行走的地方军民不敢做坏人坏事。

光绪九年,提升为兵部尚书,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奔赴广东主持谋划防守事务。彭玉麟募集到四千人跟着他去,驻守大黄駪。他派遣部将防守琼州、钦州、灵山,驻守沙角、大角,与广东军联合。增加士兵设置堡垒,整编沙洲上的人家和渔船,分派他们把守内海港ロ。法国军队最后没有到来。光绪十一年春天,朝廷和法国的和议很快达成,停战,各自撤兵。彭玉麟上书奏请严密备战和防守,来防备后来的祸患,陈述之后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这年秋天,因为生病请求退休,朝廷用词情恳切的诏书来劝慰挽留他。光绪十四年,彭玉麟支撑着病体巡行视察。到了安庆,巡抚陈彝看见他病情严重,让皇上知晓这件事,皇上下诏书允许彭玉麟卸任回乡,仍然保留巡阅差使的.职务。光绪十六年,彭玉麟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称号,按照赐予尚书的规格给其家属抚恤金,在他立功的地方建立专祠,赐予谥号刚直。

彭玉麟刚直耿介与一般人完全不同,历来讨厌法令条文,做事时总能得到法令条文外的收获。不与权贵相交往,并且坦荡和悦正直磊落,没有排挤打压同僚、高傲自大的心。多次奉命查办被弹劾的重要大臣和地方高级官员,都主持公道,以保全大局为要务,也不做刻薄的事。每次外出巡查,侦查到官员不守法纪就弹劾惩治,情况比较严重的按照军法把他们斩首,这之后报告皇上,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员都恐惧战栗。百姓有冤屈,常常盼望彭公来。朝廷竭尽诚心听任他,他虽不处高位但朝廷定期考核官员时多次被表扬嘉奖,朝廷对他的倚靠信任超过高级地方官。他一生的奏章都是亲手写制,每次一写出来,就被世人传诵。他喜欢画梅花,他写的诗和书法都超过一般人,文采才华也不逊色。

第3篇:《清史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清史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逾年,擢内阁学士。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未几,擢江苏巡抚。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清史稿·方苞列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方苞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清史稿》阅读练习及原文翻译

《清史稿》阅读练习及原文翻译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清史稿刘衡》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史稿刘衡》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