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镇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10 07:13: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描写小镇散文

描写小镇散文

踏在潮湿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屋檐下摇曳着红色的灯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描写小镇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描写小镇散文

金秋十月,江南的小雨依然不紧不慢,扬扬洒洒,如烟如雾。放下工作的紧张与繁忙,走进烟雨江南的诗情画意,就像走进梦里。十月的江南是美丽和宁静的,而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更是一派古朴幽静,唐风孑遗,宋水依依,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浓郁的吴地文化。

伫立于小桥之上,看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柳条儿随风飘荡,夹杂中丝丝萧条,倒映在淡绿的河水里,小镇如身着盛装的江南少妇,在秋色里安然恬静地展示着她独特的韵味。桥下河水潺潺,看往来穿梭的船只在飞花细雨中匆匆而过,这匆匆的游船就是河巷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船顶搭着深蓝色布棚的乌棚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盈地悠哉悠哉,在绿树掩映下,瞬间从桥洞一穿而过,看似那么的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江南小镇在霏霏斜舞的烟雨中,朦胧成一种古意的浅愁。纷飞的细雨沾湿了我一袭素裙,撑着小花伞,溢满融融的诗意,仿佛自己置身于那唐风宋雨中,耳边萦绕的吴侬软语,听着雨水敲打着历史,在朦胧烟雨中轻移莲步走向曲曲折折的雨巷,想象着丁香一样曼妙的江南女子,和风摇细柳,吹花送远香,有着怎样温婉的灵魂!

踏在潮湿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屋檐下摇曳着红色的灯笼。热闹非凡的文化老街上有开茶馆、设药铺的,有打铁、纺棉花的,有编竹器、捏面人的,有制木器、写书法的……在这里可以放松平时慌忙的心情,体味一下城市中少有的传统文化的韵味。街道两边被一间间小小的店面充斥着,琳琅满目,不经意间,就会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临街而设的小吃店,靠水而坐,点几道江南风味小吃,细细品味,看船娘熟练地摇着橹,开心地唱着吴歌,听那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腔调,散发着浓郁的水乡韵味。她们不经意的动作流露出娴熟的技巧,流露着生活的自信。欣赏着小河穿梭的悠悠小船,仿佛搭载着我千年的心事,在濛濛细雨里诗意盎然,思绪在翩翩起舞,仿佛要醉在这水乡意境里!

小镇里面一共保存了十四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漫步古镇河畔,微波荡漾,垂柳依依,曲廊亭台,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而双桥是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陈逸飞先生于纽约的十月金秋画的这座双桥,又叫钥匙桥,质朴淡雅而凝重,他所独到的地方,只是一个是圆孔,一个是方孔的两座桥连在一起而已。不过在陈先生的笔下,它担负起周庄九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重任,九百岁的水镇被描绘得意境深远,因而显得沉重。“故乡的回忆”每一个笔触都显示了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正是这幅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却胜似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凝望烟雨中的江南古镇,碧水泱泱,绿树掩映,远看雨雾漂渺,近听雨落无声。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令人心旷神怡。临别小镇的刹那,我频频回头,难舍那些粉墙黛瓦,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传统悠远的古文化。江南烟雨让古镇的生命更加丰盈润泽,江南的烟雨悄无声息地滑过我的心间……

第2篇:描写小镇的散文

描写小镇的散文

导语: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里雾霭朦胧,宽宽的河面上河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澄碧如镜的大镜子,能映出远处翠绿的山,碧蓝的水,映出小镇周围水墨画般朦胧的一切。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描写小镇的散文,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小镇的散文1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雨水,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文章,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描写小镇的散文2

窗外飘过丝丝细雨,月桂树冠已经越过屋顶。黑色的瓦片上落满了枯枝,四处冷冷清清,不闻人语。唯有蓝天白云绿树草地,和栋栋泛黄的老建筑,。

老人们躺在藤椅上,轻轻的晃动着。用豁了牙口的嘴唠叨着说了一辈子的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末,国家在这雪峰山脚下修了一条国道,转眼间一个只有几户人口的小地方变成了一个镇子。临家婆婆也会点着花白的头发表示赞同,然后上下摇动着老槐树似的头颅。我总担心那瘦的只剩下头盖骨的脑袋会被风给折断。

说是小镇,其实也只不过有两家杂货铺,一家理发店,一个肉铺。哦,还有一个杂草丛生的祠堂静静的站在小镇的边缘,任由风吹雨打剥落朱漆,估计再过个十几年就会变成了一抔黄土。他们同那些方方正正,用红砖砌成的房子一起,围绕在马路周围。蓝天下的小镇安安静静,只街上偶尔有一两个卷起裤脚的庄稼汉走过,左右晃动着寸板头打量趴在地上的大黄狗,看他们有气无力的吐着舌头流出黄混混的一片口水。皮肤黝黑的妇女们关起自家的大门,路过一扇扇紧闭着的大门,兴冲冲的奔到街心的那家茶牌馆,在一片烟雾缭绕里忍不住打了几个喷嚏后一屁股坐在一张泛着油光的木凳上,忙不迭的摸了一张牌。一座便是一上午。

没有什么声响,小镇仿佛沉睡了一般,在平淡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但是,总有几个特殊的日子能让小镇从沉睡中醒来,嫁娶,死葬,还有镇里的集会。马路两旁摆满了樟树制的木架,平日里只有鸟雀在上头跳来跳去,无人问津。但一到赶集的那天,棕色的木架上一大早就被堆满了各种商品。什么西瓜苹果栗子,拖鞋凉鞋皮鞋,卤菜凉菜泡菜还有各种廉价的制中艳丽衣服。等女人们蓬头乱发的从床上起来,站在二楼推开窗子一看,这头有个汉子拉了一卡车的西瓜在吆喝

;隔几步远摆了个箩筐,黄嫩嫩的小鸡仔在里面挤来挤去,讨人喜爱的紧;东头一个老太太蹲在一个小木蹲上,守着自己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萝卜和脸盆大的包菜,旁边立个小木板写着‘一块一斤’。女人心下一合计,不贵!于是立马就兴冲冲的跑下楼,直奔着那老太太去了。

不久,四里八乡的人把一条马路挤得满满当当。一个个伸长脖子瞅瞅这摊上的绢花,又瞟了一眼那摊上红壤的西瓜。刚犹豫着要不要问问价格就被一个挎着篮子的大妈或是扯着孩子的女人挤到了一边,还差点没把自己撞倒!刚想开口骂几句那人长没长眼睛,却瞟见了几年前嫁到别村的大姐,连忙高高兴兴的蹭过去打招呼,热情的说着家里长短,问问婆家人是否还好云云,把刚才想要骂街的脾气忘得一干二净。

小镇这是像是从睡梦中醒来的孩子,哭着闹着制造出巨大的响声,吵醒了树上的麻雀,地上的大黄狗,连成日里泡在牌桌上的女人也站在街上,看人来人往。我也曾拉着姑姑的`手赶集,逛了一圈买了一朵大红色的绢花带在头上。虽然那时我弄不清这花到底是玫瑰,还是牡丹,但我还是美滋滋的带在了头顶。第二天就不见了,到底是我在钓鱼的时候把他弄进了小河沟,还是在草地上翻筋斗是把它落在了石头上,有或者掉在了臭水沟里,我都不在意。姑姑也说没事,’反正一块钱一朵,也不贵!下次再给你买就是了。’

小镇平平凡凡,没发生什么大事。没什么灾难,没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和英雄传说。小孩子会光着脚丫子滚铁圈,老人们一早就躺在藤椅上晒太阳,说着家里长短。男人在屋后的水田里拔起秧苗,慢慢的,就是一天。

平平淡淡的感觉使港湾宁静,因为它很真实,平凡,使人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清淡的生活有时让人很乏味,而只有在平淡中才能体会这生活真正的酸甜苦辣!

描写小镇的散文3

小镇的夜,静谧安然,躺在小镇温柔的怀里一晚痴情缠绵。

晨钟千年,恒古到今。鸟儿的欢歌娓娓婉婉、顿挫抑扬,荷香淡淡爽爽、沁满心房,小园的花儿忙杀采蜜的蜂,慌张了恋花的蝶,匆匆忙忙、轻舞飞扬。

桃李成果,花碾为泥,春天的妩媚已被浅夏的马蹄轻轻踏碎。唯有屋旁溪水,日日夜夜。载一弯青碧在绿柳荫下,诉说着百花归去繁华成伤的幽幽怨怨、寂寂静静、落落寞寞。

小镇丝凉的夏,缓缓的延续着古老的繁华。临街的铺、水上的街、忙碌的人、在买与卖的讨价还价中,一如经年的生息繁衍,少了一份诗意的恬淡,多了一份喧嚣的市井。

小镇的街,三步宽依水而建转角依水带栏,街心的青石板路被几多的人脚步打磨了千年。在每一阵风、每一阵雨里,记忆着几多的童年趣事、诗书礼札;记忆着几多的千年感怀、千年眷恋、千年情缘;记忆着几多的夕阳西下、落寞孤单。鳞次栉比的店铺,堆积着几多秦砖汉瓦不舍的前缘,孕育了几多时事变迁落寞繁华,承载着几多诗书传家婚丧娶嫁。

小镇的时光就这样如水般的一天天流淌着,随春夏秋冬四时的风将它翻阅,跟随着流年把这万丈红尘风干成了岁月的传说。

浮生难得半日闲。午后醒时,有细雨飘落,二八芳华的少女,轻提罗衫,轻飘飘到你身前。江南的雨啊﹗不知你从何而来,亲吻着远处的河流山川;亲吻着近处的农庄田园;亲吻着老街秉承着千年的青石板。在矗立烟海千年的石桥边淡然入溪,把小镇的容颜冲刷的出浴少妇一尘不染,丰硕明艳。

轻取一柄花纸伞,行走在铺满鹅卵的湖边,那一池青翠莲叶重重叠叠;那一池碧水波光潋滟;那一池荷花清清淡淡。合着堤边伴柔风细雨而舞的杨柳,风吹转着流年,雨湿润着心海。漂流于时日的长河,不是昨天、不是明天、就在今天邂逅。

携一份恬淡的情、拥一份安然的心、掬一汪清凉的雨水、捻一份花蕊的香,把寂寞红尘里的繁忙抛下,看粉荷淡放,听轻风细雨的大自然天籁之音,又是一翻淡泊宁静的情怀,凡尘里还有什么能比这一刻清闲安泰。

两碟传承万世的古镇小菜,把尘封千年的酒打开,临窗而坐,三三两两的油纸伞漫不经意间在小巷的雨里把流年转托。

醉了——这一醉错过了古往今来的金戈铁马;这一醉错过了唐风宋雨的花前月下;这一醉错过了柔风细雨里的江南荷香;这一醉错过了书馆桉头的笔墨纸张;这一醉错过了尘封千年的过往;这一醉将错过了身后的万古流芳。

迷蒙细雨的夜,再次躺在小镇温柔的怀。

第3篇:小镇时光散文

小镇时光散文

1.小镇槐香

五月,又到了槐花绽放的季节,芳香又沁满了这个小镇。

不用费心去考究小镇的名字——“孤岛”的来历,那条弯曲的黄河老故道若即若离地缠绕着它,可能是在逝去的久远时光里,它就是把小镇这块土地隔成孤立的。如今,这个荒凉的名字在小镇对外四通八达的交通映衬下,反而有点脱俗雅致了,人们开始络绎不绝的从四面八方涌来,领略似蛮荒又如何“不孤”的魅力了。

小镇还是很朴素的,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宗武脉,浑浊的黄河水曾经在此留下几道悠远的痕迹,沉淀下了丰韵的漫漫黄沙地。扎根此地的人们围着小镇栽植下了广袤的槐林,如今到处一片葱茏。再加上濒临海滨,宜人湿润的气候,朴实的人们便守着这块厚地,流淌着辛勤的汗水,孕育着各种丰收的希望和喜悦。

几场春雨过后,天渐渐的热了,小镇空气里多了一种香气,那是周围的槐树林的槐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江畔小镇散文

江畔小镇散文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放了学,约上布兴小学的老师一起组队出游。学生走后,我匆忙吃过饭,驾起车沿着弯曲的山涧小路向学校后面的大山驶去。因近年来退耕还林效果显著,苍茫的大山被浅绿的牧草覆盖,偶尔有一片低矮的碎米花,像似给大山的绿裙子点缀一丁点儿花边。延绵不断的大山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浅绿色牧草。三两个牧羊人聚在一起,聊着天、抽着旱烟,喝着集镇上打来的散装包谷酒,羊群在他们不远处的四周悠闲地啃着青草。一条简易的山间公路穿过牧区,伸向远方。我愉快地驾着车,缓缓地行驶在这被雨水冲刷而变成千沟万壑的路上。后面卷起一条昏黄色的灰尘长龙。在这离天最近的群山里,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视野变得开阔了,眼前没有高楼林立,没有机器轰鸣。唯一能证明现代文明的是一排由远到近,再向远方的电线杆和一座矗立在山头上的手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镇秋韵散文

小镇秋韵散文

秋风一来,天上就啥也没有了,空空的几朵流云,随意的飘散着,叶子,确实黄的红的还绿中带着凋零的,灿烂如花,飞舞着,去了长天的尽头。霜是重了,水明显的凉着,双指放下去,骨子里的提神。菊花香得满园都是。这样的时节,来了一场雨。这样的雨,我在这样的一座地图册上都找不到的小镇,扔了所有的电子设备,玩人间蒸发。

雨声来得断断续续,开始还以为是落叶,突然觉得是真的雨时,雨已沙沙的响在窗户上了,便直接停下了手上事,看雨。

秋雨清清冷冷的,有点伤人,反正是不敢仰面的迎雨,但,并不妨碍我一直就这样的喜欢着雨。不管是何时的雨,季节变更也好,人生选择也罢,不同的风雨,不同的味道。这雨儿下着的声音,可以韵律成太多的音节,哒哒坠落,点点跳跃,滴滴晶莹,特别的舒适,任何时候下着的雨,都能将世界洗一下,小雨可以润润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描写小镇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描写小镇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