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像朱海军一样的思考
□嘻嘻鱼
晴天霹雳
这么才华横溢的一个人
这么个性卓越的一个人
我还在热切期待着他的地理决定论的一个人
不久前还在一起讨论长子继承制的一个人
我们的精神伙伴
我们的同路朋友
正当壮年
厚积薄发之时
他走了???
世界第一次给我展现了它的荒谬
生命第一次给我展现了它的无情
建议将朱海军的全部帖子收集成书
虽然它们并不能完整代表他的水平
但是
至少
我们要告诉世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
他会这样的思考
不流于众
不落于俗
让更多人能像朱海军一样地思考吧!
〖世界的寂静〗
□蓝天
是不是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寂静
是不是所有的爱都沉入海中
是不是你的心在这个秋天
永远停止跳动?
生命是雨后的彩虹
死亡是午夜的星空
在千万颗星星里面
那一颗是你眨的眼睛?
在每一个早晨醒来
在每一个夜里走入梦中
在生生不息的世界
唱自己的歌声。
在彩虹消失的天空
一切化成宁静
我愿替你唱这首歌
打破这世界的寂静
〖别让我哭--谨以此歌献给朱海军〗
□60min
如果你听过这首歌
你就会了解我的悲痛)
因为有山才能依偎著云
然而它们可以生活在一起
因为有你所以才有等待
等待情人风中依稀的身影
不了解自己甘心做你的影子
就这样紧紧而无助的跟随著你
你要我哭我没有了名字
我的名字从此叫做孤独(嫉妒)
因为我不放心我自己
才将我的生命托付了你
我已寻寻觅觅好几个世纪
此生不能让你从我怀中离去
情人岂是可以随便说说而已
因为有心所以才有秘密
然而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些痛楚
〖真男儿不死〗
□魔鬼教官
接到消息之时,我还在和人论战。
而我和朱海军当时一见面就是论战。
我对朱海军大部分的东西都不喜欢。
并且毫不客气地挖苦讽刺过
但他是用真面目上网的人,是真性情
他不讳言自己想出名
他不讳言一切为了引起争论
他不讳言自己的私事
他不讳言自己曾经被人批驳得体无完肤
他不讳言自己许多知识是从对手身上知道的
他骄傲
他张狂
他袒露
但是他真实
借助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隐瞒自己的人何其多啊
他有数不清的缺点
但
他是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男人不死
〖这是假的,海军〗
□野地西风
谁都说你的生命终结
最活生生的生命消失
象火中可以再生的凤凰
象弦上那轻柔划过的哀伤
心悸中,你只是小睡
辩论中,你只是稍稍停顿
寻找中,你只是准备更长的远征
沉思中,你只是等待
从雪地里起飞
从沙漠上走过
从更远更远
只有一片飘落的思念
无声,还是依旧的无声
希望,还是永久的希望
那怕是可以到来的
哦,那不曾消失的地平线
这一切都是假的
他们在讲一个与你无关的故事
在可以到来的某一天
你依然神气昂扬地出现
这一切都是假的
秋风中你不会独自飘飞
在可以到来的某一天
海军,你出现在我们身边
野地西风18/09/00
〖海军兄〗
□冰睿
海军兄:
不知你为何走的如此匆匆?
不知你为何如此无情?
我一个中学生的告白
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悲痛!
也许天堂更加美好
也许你的想法与大家不同
你实在走的太匆匆
我没有什么礼物向赠,
只在网同做一网页为你送行。
海军兄,如你在天之灵回来看看你的众兄。
今夜我无法入睡,
伴你走过半夜三更。
明早你入你的天堂
我进我的书房,
也许咱们不能想见,
但心永远结成一行。
海军兄,走好。
〖因为网,朱海军是一个重要人物。〗
□少华
因为网,朱海军是一个重要人物。
朱海军的死亡也成了一个重要事件。
他在时,我们没悟出这一点来;
他走了,他是网络生活的一个象征。
他真是为网络而生的人,真是生逢其时的人,虽然死非其时。
正是网络才使他如此兴奋地、超量地、没有任何回报地写作,
正是因为网络,他无论在河南老家的小镇还是在深圳的一家公司,
都能给我们呼风唤雨、挥斥方遒的感觉。
他身上的那种狂生气质,
完全是网的气质。
让我们想想,这样的狂生过去也许不知有多少,
都被纸页的权威排除在沉默的黑暗之中,
不为人知,
找不到知友。
他们身上的天生才气得不到世人的惊叹、磨砺、激扬,
销磨余生,老死沟壑。
因此,朱海军其生也短,
却其生也幸。
在短短的网络生活中,
他的生命力得到极大的张扬和抒发,
这也许就是过早地挥霍掉生命的原因?
正如他那不顺遂的履历所暗示我们的一样,
他是一个落拓的、流浪的形象、一个边缘人的形象,
这就是一名网上客的形象。
正是在网友这个边缘人群中,
识与不识,
皆知其名。
他在纸页的领域还未曾闻达,
那些知名人士也许连听都未经听说过他,
但已经成我们中间的重要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过去还未曾有过。
网,给了我们从不曾有过的品评人物的标准。
从此,在网上,
我们就想起朱海军,
一个在网上活过,
在网上死去的人。
〖你是个有志气的人〗
□373
我不曾和您对过话,
记得那天我在坛上骂您小狗是小事,
但是我是女孩您一定怕别人一丝误会,
您不是个不堪压力的人但是您一定讲志气,
不然高高的白杨树不会一夜间倒下。
真的吗生命如此脆弱,
是的,多少人就这样去了,
因我的狭隘任性因你的善良和志气及本该让我得的心脏病,
西湖站很美,
我本该为那里的幽草而惊叹和钦佩,
可是你去了以后我才知您是那里的一员,
你是才子,我想你就像秋天的菊花,可以傲立于寒风,
可怜遇上我这个疯子,
可惜没有个好身体支撑,
我读出您像许多的慈父一样寄希望给您的女儿,
却忽然长辞人间,
长辞了您的朋友和对手,
您没有敌人。
您会回来。
〖泪水悄悄地滑过我脸庞〗
□三糊涂
怎么了?怎么了?
泪水不停地滑过我脸庞.
朱海军
他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他不是在玩庄子试妻之类的把戏吧?
我说服自己相信这是朱海军在恶作剧
但眼泪还是不由自主的流下来...
朱海军的两个孩子呢?一个叫珠江
一个叫珠穆朗玛峰.前一阵子
他们的爸爸还叨叨着给他们买玩具呢...还有他那一位贤慧的妻...
我是一个爱背着人流泪的人
但是这一次
在先生面前
我就满脸是泪了
先生识趣地到另一个房间睡去了
独我一人
泪儿流得更长.
朱兄
你怎么舍得丢下这么多网友和爱你的人
就这样走了呢?
你回来吧
告诉我们你在恶作剧......
〖一片云----这是海军兄吧?〗
□怒江
夕阳看它作彩霞
蓝天看它作洁白
细雨看它作阴霾
雷电看它作霹雳
大海看它作风暴
遥远看它作迷罔
亲近看它作弥漫
分歧看它作混沌
赞赏看它作纯净
冰冷看它作压抑
热烈看它作火焰
死亡看它作水,作烟
快乐看它作飞扬
〖三悼朱海军〗
□冰睿
海军
你是否听到我们的声音?
海军
你是否知道我们都在怀念你!
听到你
我震惊
看到你
我悲痛
我无法接受这可恶的现实。
我没有同你深交
更没有同你辩论过问题
但我依然怀念你
也许大千世界有很多这样的你
可我无法同他们相遇。
你一个让我佩服的你
竟在茫然间消失
你让我如何相信这是现实
你让我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我已经没有了眼泪为你悲痛
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
海军
愿你在天之灵看看一个小兄弟为你的送行
我没有华美的语句表达我的悲痛
更不能象他们那样写出自己的心情。
我
一个幼稚的我
为你默默的送行。
海军
一路走好!
第2篇:像创业者一样思考
像创业者一样思考(精选5篇)由网友“嗯嗯”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像创业者一样思考,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像创业者一样思考
对于的经济危机,就连著名的金融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也不得不说:“金融市场中的大多数人都必须改改以往解读现实的方式了,我们这些人再也不能继续过度宣扬所谓可以预测和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 对于包括乔治索罗斯在内的很多金融从业者来说,这种改变或许意味着类似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要使用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过去那种物理实验般的思考方式。
祸起封闭的思考方式
20经济危机最初的责任,要归咎于金融从业者理性却过于简单的思考方式。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一切事物都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有更多的数据就一定意味着对未来判断有更大的把握,结果他们所掌握的数据信息的确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却忘记了跳出数字想想,背后真实的经济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在危机扩大的过程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理论又总是试图让我们相信市场是完美的,让无形的手来推动,一切就会慢慢回到均衡,结果却并没有这样。一些人抛弃了凯恩斯转而捧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前者把经济学演算为数学模型,后者则将之作为与人文生活各个方面紧密相连的社会科学来研究。
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可能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而至,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些反省。金融家为什么会对一成不变的经济定律和数字如此着迷,为什么坚信更多的数据意味着更大的确定性,却不相信亲眼看到的社会现象?我们为什么感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更好的经济学模型,只有回归分析才代表了真理,而很难认同那些显得“含糊不清”的概念理论?我把这些都归因于―封闭的思考方式。
摘去知识的眼罩
我最近做的一些研究就证明了要从封闭的思考方式中跳出来有多困难,主要归咎于人们先前受到的学术和专业化训练。在职业生活中,学科的区分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这种封闭思维模式。自亚当斯密提出分工的好处之后,几十年来的现代商业生活中,职业人士都被要求“术业专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使自己再专业一点。无论是在早期的自然科学,还是后来的职场和金融服务机构,每一个新进入的毕业生好像都戴着“知识的眼罩” (intellectual blinders),从事的职业更加专业却也更加片面,以“个人”为中心(solo centric)。
今天的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放的思考方式(broad-based Thinking),以应对全球化及新商业模式带来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很不幸,现在对很多学科的衡量标准却是专业分析性而不是解决问题。比如,很多医学院的学生努力学习专业,却完全忘了人文因素会影响决策,
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最近一本书中提到了谷歌的做法(The Google Way),强调了谷歌招聘员工的要求:分析推理能力、沟通能力、乐于尝试、与团队玩在一起、激情和领导力。最近谷歌的一位高层对我说:“谷歌会用6~9个月的时间来面试,要求他们三个最主要的特质是:分析推理能力,使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来推销自己的能力,以及尝试的能力。Google没有任何具有封闭思维模式的人。即使最专业的员工也要能够表达自己和实验。”就在距离谷歌不远的另一家公司Zynga也是同样。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游戏公司的高层对我说,他们要找的是分析力强、却又可以跳出限制(out of the box)来沟通和思考的人。今天硅谷的公司仍然在吸引世界上最好和最聪明的人,但与以往相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仅仅是专业人士,更是具有跨学科思考方式的人。
像创业者一样思考
拥有开放的思考方式:分析性强却善于表达,可能技术很好却又乐于尝试,有激情也常常是潜在的领导者。那么,谁是这样一群人?
虽然各个领域里都有也都需要这样的人,但如果让我给他们下一个定义,他们就是我们理解中的“创业者”。众所周知,硅谷是大多数创业者梦想开始的地方,硅谷的风险投资社区誉满全球。但如今的硅谷与过去不同,过去大多数投资人要求创业者要有完整而专业的商业计划书,但如今他们对商业模式本身更感兴趣。许多投资人会看这些商业模式能否通过由真实客户参与完成的可行性检测,这样的测试通常持续几个月,这就要求创业者走出办公室,花更多时间来与真实的客户交流,让组织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运转起来,再不断地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让自己在资本市场中变得更可信。这样的“模拟运转” 对创业者处理不确定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仅有专业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在硅谷,创业者精神就是一种思考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思想所处的状态。
今天的创业者必须能够适应经济周期,乐于接受风险,有能力表达自己,说服人们来购买自己的服务或产品,乐于尝试和领导,与团队协同工作????而商业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不也正是如此吗?举个例子来说,每个人都会面对经济周期带来的调整,而不仅仅是创业者。谷歌和 Zynga是出众的公司,正是因为他们是创业者的公司。
并非每个人生来就是创业者,培养专业人才的大学和商学院应当确保学生不至于在跨学科的商业环境中举步维艰,因此,他们应当设计更多针对“创业者式思考方式”的培训,帮助毕业生摘除知识的眼罩。 Ie商学院的校长Diego de Alcazar在访问斯坦福商学院时说:“创业者精神是一种生存的形式,它指导你的行动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创业家精神要求冒险与审慎,创造性与批判性,实验性与决断力的完美融合。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中,每个人都像创业者一样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有必要。
篇2:像乔布斯一样思考
“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是苹果电脑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也是苹果掌门人斯蒂芬・乔布斯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福布斯》甚至认为他比比尔・盖茨更杰出,“因为他最先实现了电脑个人化,改变了我们对音乐和电影、电话以及电脑的认识,他的崇拜者之多甚至可以和托马斯・爱迪生相提并论。”另类思考造就了斯蒂芬・乔布斯英雄般的人生和苹果帝国的辉煌,让我们沿着他思考的轨迹去领悟品牌缔造与一飞冲天之道。
把用户变成信徒。乔布斯在他20岁那年创造了苹果品牌――那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颠覆、开始、智慧、抛弃……但诱人,自此,他创立了一个宗教,一个关于流行的宗教,这个流行的元素背后隐藏着:个性、酷、时尚,拥有苹果产品的你,便意味着你就是见多识广、出类拔萃的精英中的一员。这种高度识别感的“身份文化”让原本是“上帝”的用户变成了苹果的“信徒”,而乔布斯则是众所拥趸的教主。乔布斯经年不息、维系教徒们狂热追捧的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让苹果产品“小众”且“金贵”,拥有它你将获得超乎寻常的完美体验。
把标准视为草芥。乔布斯傲慢、孤僻、暴躁、一意孤行、唯我独尊――一切陈规旧习在他的眼里都被视作无物。他受不了各种各样的约束,包括标准。乔布斯永远坚持在为自己的苹果立法,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制造自己的标准。在他酝酿推出新产品的时候,永远没有B计划,
在他看来,一旦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了备选方案,就意味着留下了退路,就不可能将最好的创意、技术、设计倾注到一款产品上,而事实上,iPod、iPhone等产品无不是如此产生的。恰恰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让苹果家族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巨大成功。
敢于放弃才能活得更好。有人曾经问乔布斯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只有一款手机,而不像其他手机厂商一样提供众多型号?乔布斯这样回答:据我所知,Babe Ruth(美国职业棒球传奇球星)只会打一种全垒打,他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打而已。无独有偶,最早设计出来的iPod在硬件上有支持收听广播和录音的功能,但最终没有被采用,因为乔布斯害怕iPod的功能会因此而复杂。敢于放弃当然源于乔布斯足够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对产品简约、纯粹信念的一贯追求,而繁复恰恰是其他厂商永远也走不出来的迷局,这无疑就给了苹果鹤立鸡群的机会。
最后,让我们倾听一下乔布斯的心声:“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独立思考,相信直觉――这大概就是乔布斯想要告诉我们的全部,但愿这句话能直抵你们的心灵――立志于塑造卓越品牌的本土企业家们!
篇3:像大师一样思考
像大师一样思考
尚爱兰
前几年,我在书摊上看到一个教小孩子画画的小册子,用简笔画些汽车、花瓶之类,每张上面还有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蒙在上面照葫芦画瓢,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起了一个吓人的书名,叫做《半年能成大画家》。不错,达芬奇当年是画过鸡蛋,但画鸡蛋与画《蒙娜丽莎》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远呢。而且我一直怀疑,达芬奇当大师,与当年画鸡蛋,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当年被老师喝令画鸡蛋的人一定不少,有的人鸡蛋画得也许更像,但并未听说过大师名单里有他们。
后来我也见过教小孩子写作文的书,三年级的孩子,刚刚起步写作文,有的只有几句话。就像这样:“今天,我去了舅舅家,舅舅请我吃螃蟹,螃蟹长了很多腿。”据说这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是好的作文了,因为该交待的都交待了,我表示怀疑。就像简笔画一样,虽说形状都在,但是离真正的作品还差得很远,即使三岁就开始写作,但是在这样的水平上训练再多,也不过是提前浪费时间而已。我觉得即便是小孩子,三言两语,也可以写得更好些。比如一个并没受过严格作文训练的农村孩子,他是这样写自己第一次作文:“父亲生病了,但他还要干活,因为家里的钱不够用。山上出了白太阳,我看着父亲在山里走,一直走到白太阳里去。”看了让人震惊--也是三言两语,但几乎是白描式的大师笔法。生活的艰难和无奈,父子之间不善于用言语交流的深沉感情,互相牵挂又彼此孤寂,炫目而苍凉的场景,以及像电影长镜头一样的画面处理,都是可圈可点的。所以说,像大师一样,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不粉饰、不矫情,坦诚地去表现、体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别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兴趣表现的生活,就可以了。也许,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北京青年报》7月21日登出了当年法国高考的作文题,文科选做的三题是:“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国情不同,法国的'作文题更像哲学和政治题,在我们看来,这些问题该由萨特或者尼采来做才对,漫说是中国的学生,就连老师也未必做得出来,我想这样的题目,答案的对错是次要的,主要是要求学生像真正的大师一样思考,而显然,这一点是做为作文的基本能力,而不是高级的能力。
一个儿童教育专家说:“只要让儿童像作家一样思考,他们才能写出最好的文章来。” 长期模仿猴子,也许真的成了猴子;长期效仿大师,也许真的成了大师。所有的大师,前面都是有别的大师做路标的。像大师一样,也许写出来的依然是习作,但肯定比一般的习作(特别是课堂上的命题作文)更像模像样,也会更有出息。
我想,不管写什么,文笔是次要的,是可以修补的;作文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思考者。
(约稿,请联系本人shangai@yeah.net)
篇4:像狼一样思考
像狼一样思考
广袤的草原,辽远的苍穹,踯躅的饥狼。一如世间人们的生活,有荒草般的寂寥,磐石状的困难,云雾似的迷茫,然而成功之门往往隐藏在幽深之处,唯有智者才能叩访。 生存还是毁灭?在困境中如何寻找希望?当觅食者纷纷抛却这片沃土时,一只狼坚守着,它说:“有草就会有羊。”这掷地有声的嗥叫,冲破了陈规旧俗的禁锢,充满着对一切苦难的抗争。 帕斯卡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逆境面前,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过人的才智,敏锐的洞察力,远大的目光时,便能领略到狼透过“草”看到“羊”的智慧。 爱默生说:“不要沿已有的道路前进,而要在没路的地方开出一条新路。”罗斯福当选总统时美国正处于崩溃边缘,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他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冷静思索,审时度势,提出新政,摆脱危机。当旧的道路行不通,善于思考,拥有智慧的人往往能预见未来,罗斯福正是这样一位智者,用“上帝给我一个酸柠檬,我也要把它榨成柠檬汁”的妙语作了最好的诠释。田忌赛马,逆转困境,靠的是合理规划的智慧;人非利足,而致千里,靠的是善假于物的智慧;一叶知秋,闻一知十,靠的是见微知著的智慧。智慧是亮丽人生中一抹必不可少的色彩,是海洋中的灯塔;是夜空中的.北极星,指引着我们的航船正确前行。 狼带着“我得设法把消息尽快传递开去,让羊群知道有这片草地”的想法,踏破风尘,奔向远方,它提醒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智慧是思想的精华。而思想终究是思想,只有实践才能让它开花结果。思想的璞玉只有靠实践的打磨才能璀璨夺目。哥伦布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发现了新大陆;孔子周游列国,诲人不倦让大同思想流传古今;萨科齐心怀壮志,发愤学习圆了总统之梦。而《炼金术士》中的老妇人终生平庸,只因她不懂用实践把梦变成现实,而经她指点的圣地亚哥翻山越岭,终获宝藏。实践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抓住机遇,付诸行动,勇敢向前吧。 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用积极的行动去书写,向时间的考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像狼一样思考,我获益颇丰。 境界开阔,用诗意的表述,引出话题。 连用两个问句,既是对材料的分析,也引发了下文的议论。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写作主旨,体现了作者很强的审题能力。 爱默生的话,并不能证明观点。 罗斯福的例子比较典型,但下面的排比句显然有漏洞,材料不够典型,且有游离于主题之外强行拼凑的痕迹。貌似语言优美,其实论证不够力度。 议论精辟,在上段论述“智慧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再来阐释“智慧运用于实践才有价值”。接着从正反两个角度举例论证,论述角度有一定的偏离,由“智慧”偏向“梦想”了。 概括总结,水到渠成,语言精练。 照应文题。 总 评 这篇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不但显示了较强的审题能力,而且还表现出深厚的语言功底。特别是开篇境界开阔,语言凝练,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中间论述部分条理清晰,材料丰富。而主要不足则在于:引用的材料不够典型,分析不够到位。如“田忌赛马,逆转困境,靠的是合理规划的智慧;人非利足,而致千里,靠的是善假于物的智慧;一叶知秋,闻一知十,靠的是见微知著的智慧”,分析不到位,有堆砌之嫌。“炼金术士”例子的论述角度也有所偏离。 提升方略 第一,更换其中的部分例子,可以运用“身陷困境中的比尔博士巧妙地将冰块磨成凸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用冰引光,点燃枯枝,在荒岛上燃起了熊熊烈火,最终使自己得到营救”的例子,或者枯井中的驴运用智慧摆脱困境的例子替换第四段的排比句所涉及的例子。第二,“炼金术士”的例子可以改用一些词语,使得论述角度符合立意要求。倘若完成以上修改,那么原文的“内容”和“表达”均能实现升格。
篇5:像夕阳一样思考抒情散文
像夕阳一样思考抒情散文
(一)终究要习惯黑夜
我喜欢坐着公车冲进黑暗,墨水一样浓稠的黑。
公路中间的栏杆飞速的向后冲去,它们在向往光明,它们想摆脱黑,越来越快。
最后有了烦恼,挤成一堵墙。栏杆学会了分身,分不清是车开的太快,还是心乱了阵脚。
我喜欢坐着公车冲进黑暗,坐最后一班,最后一排。
车窗外穿梭的光从紧闭的眼前掠过,看不见,却那么真实。
要去哪?
前方。
要去哪?
下一站。
要去哪?
我回答不上来,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只是单纯的想离开,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心情。
在一个闻所未闻的陌生地方,住一个人的旅店。看一个人的夜景,站一个人的阳台。仰着脸看星光璀璨的夜空,感受着温热的`夏季特有的冷度。
我在冰冷的水下冲了很久很久,久到忘记时间,忘记姓名,忘记身份,忘记白昼黑夜。
听着播放器用讽刺的语气唱着缓和的曲子。
一辈子这么久,路这么长,总归要一个人面对黑夜。在或恐惧或无助或绝望的时刻,别忘记抬头看天,或许那里星辰依旧。夜路走多了也就懂了寂寞只是弄虚作假的虚张声势。
(二)何苦做石头
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阵雨。
早上零星的跌落过几个雨点,潮湿、惬意的冷。可不一会儿,就找不见了雨意,只有几缕带着湿气的风,从背后的山顶吹来。
我曾坐在楼下的青石上等人,陪它一起等着,等着,我等的人还没有来,可我知道他们会来,可是这冰冷的石头,它在等谁。那人是不是永远都不曾到来,所以它成了石头,没有温度、没有悲伤、没有喜悦,有的只是一只只忙碌到风干的蚂蚁和没有期限的等待。
所以做了石头,就只能等待,等待?
风吹过,风再吹过,石头就酥了。
雨滴过,雨再滴过,石头就穿了。一颗铁打的心就此千疮百孔。
做风,做雨,别做石头。何苦巨大而脆弱,何苦历尽千刀,拘在泥土中。
我会跟他一样么?
不,何苦做石头,高大而卑微,冰冷而脆弱。有着一颗寻求的心,却也是寸步难行。
做风,做雨,别做石头。
何苦固执着那寸故土,何苦坚守着那不成文的约定。
(三)放下骄傲
放下所有的高贵与骄傲,去好好的爱一个人,像是抛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忘掉烦恼、忘掉忧愁,去认真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那首老歌,在油菜花开的季节,在老屋的矮墙上,在明媚的曲子中。
放下所有的高贵无与骄傲,去认真的做一件事,像是刚刚破茧的蝴蝶,在四月温暖的微风,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从容细心的寻找。不慌不忙,在曼妙的日光下,飞过蔷薇,飞过玉兰,飞过漫山遍野的雏菊。
放下所有的高贵与骄傲,去认真的看一次风景,彩彻区明也好,烟雨朦胧也罢,把自己埋在水墨山水之中,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时日出日落,像对待光阴一样对待自己,做一个明媚的人。
放下所有的高贵、骄傲与自卑,去细心的过着手头的日子。像是盛装待嫁的新娘,守着红妆和一连串美好未知的明天,嘴角嫣然。
第3篇:《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书笔记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书笔记
1、一个经理为什么会招一个打字速度比他还慢的人作为秘书呢?是因为,如果经历不招,亲自打字的话就会失去管理、策划等交易成本,而相对慢的秘书对打字这份工作就有“比较优势”。
2、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给人的启示:任何事情适可而止。
3、倾覆之水就是“沉没成本”,不论多少,对未来都毫无意义,只有彻底弃之,才能生活得更美好,不肯放弃沉没成本的唯一结果是造成更大的损失,很多失恋者不肯解脱就是难以放弃沉没成本。
4、“规模效应”可以降低边际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再禁止航空公司打折,却屡禁不止的原因。航空公司愿意把成本价500的票在最后一段时间300元出售就是利用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
5、“交易成本”就是人与人交往时所产生的一切成本,美国EG曾因监管、质保、交易等交易成本过高而直接收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