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07 07:1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教育激扬生命 读后感

相信学生创造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太仓市第一中学邵华

假期阅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传统的课堂形式: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而且毫无兴趣,索然无味。甚至有这样一个说法:“我们的教育„„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打击他们,使他们失去力量。”虽然这样的观点似乎太为过了,但确也反映出我们教学的一些状况。维持着让学生“就范”,过多地由教师干预课堂,甚至是包办课堂,效果不佳。而本书中提出的,将管理或干预的力量转化为无形,无为的方式,让活动自由自主,则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老子曾说过:“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从“无为之治”演化到课堂上的“无为而为“,确有道理。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

孩子们束缚住。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发散,主动汲取知识,发现新问题。于是,只有放手课堂,相信学生,才能激发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现出精彩。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学校开公开课。上的课文时七年级的一篇童话《七颗钻石》。课堂最后一个大环节,是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文中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在上课之前,怕自己经验不足,引导不到位,担心学生写不出来,闹得冷场了,甚至想偷偷叫几个作文较好的“枪手”提前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开课时,我依旧忐忑不安,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学生的发挥超乎我的想象。他们想象中的世界,上天入地,无所不有,有美丽的花园,梦幻的天堂,有邪恶的动物,黑暗的森林,而且主人公的遭遇,也是各不相同,各有主题的当他们举手读出自己写的文字,那么急于想表达,迫切想起来展现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无比动容与感动的。

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的精彩,是成人无法演绎的。这个信念也将伴随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前行。

第2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教育激扬生命》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孩子们束缚住。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发散,主动汲取知识,发现新问题。于是,只有放手课堂,相信学生,才能激发智慧火花的碰撞,展现出精彩。

如我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有的学生抓住了前文对居里夫人外貌的语句(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与后文中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将奖金捐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联系在了一起,看出了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还有的同学抓住了可能一词来谈,从中看出实验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但居里夫人仍然忘我工作,可见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学生们在深度阅读中,抓住了关键词句,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精神,吐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课堂上如此的能说,是我始料未及的。

总之,返璞归真,以人为本,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的精彩,是成人无法演绎的。这个信念也将伴随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前行。

第3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所谓“生本”,即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孩子发展为本之意;也就是将需要或者能够托付给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孩子们,不加太多的修饰与点缀。”;“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把教育和生命连在一起,我也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在教育中说起生命呢?书中:“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我反复理解了很多遍,然后才渐渐明白了其中教育的意义:教育不应是对生命的控制,而应是对生命的激扬。书中倡导的“起点非零”、“回归本体”、“发展悟感和情感”、“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等等观点都是真知灼见,且作者妙笔生花,既热情洋溢激情满怀,又不乏细腻灵动收放自如,读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精选18篇)由网友 “一顆車厘子”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教育激扬生命》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了解到一些生本教学的理念与形式,可谓受益匪浅。在学习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实现这样一种激扬生命的教育,获得“教”与“学”的双赢。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才会创造精彩。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在无形中强调着榜样示范作用,要求按规矩办事,由此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将孩子们束缚住。单纯灌输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定量的。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

假期里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着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泰兴市济川小学刘燕

冰心老人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寒冷的冬日,静坐桌旁,细品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茶香与书香交织人鼻,书韵缓缓流泻,心中的那份书情油然而生。郭思乐教授在书中说:“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是啊,一直以来,在教育者的心中,学生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很少人能够认识到学生还是丰富的、鲜活的教学资源。郭思乐这一全新教育主张的提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学生,也重新思考了教与学的关系。

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香港的一位专家在讲演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堂课,老师病了没来上课,来的是代课老师,同学们很高兴,因为代课老师是不上课的,只要关注学生不吵闹就行,学生玩什么都行。学生开始很安静,渐渐地声浪起来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一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