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雨雪下的古镇的散文随笔
雨雪下的古镇的散文随笔
悄悄地,悄悄地雨夹着雪就来到了,无声又无响,静静地从窗外走过,宛如溪水很轻轻地流过了沙地和草滩。撑一把伞走出了家门,一条小小的巷子,南向也不过百来米的长度,缓缓地吹来了初春的风。
风是柔顺的,捎带着一丝丝寒意,拽走了枝上一两片残叶,在空中悠悠地飞起,又落下,落下了,又被稍大的风托着,向更远的地方飘去。灰暗的天空下,雨和雪一起飘荡,很透明,如母亲手中的绣花针,一根根的线都织成了地面去。
雨水很细小,倘若不去细看,都辨认不出来;雪则是绽放的梨花一样,很洁白,也小巧,随着风一起飘落在地面,又很快地被雨水消融了。古镇的路道修了破,破了又再修,还是不太平整,很多的路面都有坑,积了一些雨雪水。有车族不知是显摆还是故意地炫耀,都从有水的`坑坑洼洼处驶过,污脏的水被溅起,就向两侧飞去。躲不及的行人,就会弄脏了衣裤,想要去责备,或者咒骂时,车子早开远了。
到了最繁华的街道上,平常很热闹,如今雨雪一落,很多的人都不想出门,即使在街上行走的人,也极不情愿地在屋檐下行走,或者和我一样撑一把伞,独自地慢腾腾地走路。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少了,回家来过年的人如侯鸟一样,都飞向了各自工作或者打工的地方去。
很少看古镇的风貌,或者看了也不往记忆里去添加片段,所以,对古镇的印象是肤浅的,也是支离破碎的。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以及家的周围的景观,很少去欣赏古镇的风景,或者到处走一走看一下古镇的变化。
今天倒有闲情逸致了,就站在单位三楼的办公室里,向北面望去。眼前所见到的便是古镇的景况了,除了一些旧式的矮房,远处的一片就是新开发的商品房,而且还有高层的楼群,据说有电梯,这给古镇带来了新的生机,只是一直未见那里亮过灯光。
一直未停歇的雨和雪在空中飞扬,纷纷地在眼前飞过,又落到了各个角落。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看不到一只鸟儿在空中飞翔。原先的一些绿树都找不到了,估计被砍光了,或者为了多砌一些商品房,就忍痛割爱地让绿色退出古镇值钱的地段。
古镇能够开发的地段很多,但最有价值本来是在南面这一块,如今中心转移了,或者是为了给开发商带去商机,出了面,把个繁华和昌盛的一条街道隔成了几段路道,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而且经常地堵车。
站在窗边看雨雪中的古镇,心里有失落,也有一些安慰,毕竟这些年古镇有了变化。也不管是为了什么而改变,或者给某些人带去了什么,反正路道多了,桥也有了几座,这便是古镇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了。
去年开了一家大型的超市,南面这三家超市受到了影响,都受损严重的。古镇的工业并不发达,要不是商业好一些,估计古镇早被别的乡镇吞并了。远远地可以看得到超市,到了傍晚五点左右,灯光就会亮堂堂的,如天空中的星星一样,闪出很迷人的光泽。
雨和雪还在落着,飘着,到了下班的点,我一一地关了电脑,再去关了办公室的门,就走出了单位,来到了大街上。此时天空还未曾变暗,还有一些亮色,借助着亮光,可以看到空中飞落的雪粒。虽然稀疏和少量,但要走到了家,身上也会沾满了许多的,会弄湿了衣服,所以,我又撑起了伞,向家走去。
第2篇:诸葛古镇散文随笔
诸葛古镇散文随笔
诸葛古镇并不大,但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平整的石板路、整齐有序的青瓦房、木桥、庭院,形成了一种独特古风琴韵。
古镇与勉县武侯祠相连,即有武侯祠的古色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一入古镇,给人第一印象便是步入了三国时期的文化走廊。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冷兵器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刀、叉、剑、戟……战争是残酷的,这些在岁月中打磨的武器,虽然没有了从前的刀光剑影,却用峥嵘的锈迹创造了历史。
古镇的中央是一个人工湖,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建造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火烧赤壁时用铁链连在一起的战船。三国的硝烟早已平复,但眼前却让我们如同置身于群雄争霸的年代,那哭天喊地、杀声四起的场景连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依然清晰可见。此时不禁让人想起骆文的诗句:“赤壁矶头古战场,金甲沦隐地下荒。风风雨雨春秋叶,还看今朝万里红。
再往里走,就是诸葛先生的丞相府,这是现代修建的仿古建筑,青瓦褐木四方院,门前写着:安天下羽扇纶巾经略巴蜀,存汉祚素履布衣纵横曹吴。旁边是七擒孟获后,孟获跪拜投降时的雕像,这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运筹帷幄、经韬伟略而铸的吧。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空城计,诸葛先生带着两个书童,焚香操琴,独坐城楼之上,一副悠闲之态竟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古镇自然少不了空城计中的城池,诸葛先生神情自若抚琴的雕塑,将他的`睿智表现的淋漓尽致。而黑砖堆砌出来的城墙,仿佛还在嘲笑司马懿落荒而逃的狼狈之相,司马懿聪明一世,却因谨慎多疑的性格,错失了良机,正应了那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古语。
古色古香的小镇,将我们带回到三国的纷争,历史终极成为演绎,而我们也将成为岁月长河中的一粒砂石。那斑驳的城墙、檐角轻轻翘起的青瓦、褪色的红木和脚下的青石路,无论埋藏着多少秘密,它终将为后世诉说着古老而神奇的往事!
第3篇:陈炉古镇散文随笔
陈炉古镇散文随笔
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同学在一起小聚,无意间谈论起陈炉古镇的事,我只是默默的听,没有去回答他们的问题,让我显得很尴尬。久居铜川近五十年,竟然没有去过,真是遗憾。好在其中还有一个同窗也说没有去过陈炉,这样的尴尬局面才得以缓解。为此,我下决心一定去陈炉镇看看。
今年六月最后一天,星期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已经是烈日高照了,陈炉这个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和同学小聚回来,我就在网上把陈炉古镇粗略的查看了一下,原来是这样啊,很让人惊讶。今天就去认识一下陈炉古镇。
我从耀县出发,骑摩托车沿210国道北行。车行至铜川火车站南站后,便驶上了铜陈公路。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于铜川市印台区管辖。地形为土石低山梁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当我停车伫立在陈炉古镇远处眺望的时候,我惊呆
第4篇:古镇情怀记多少散文随笔
古镇情怀记多少散文随笔
自从十几年前去过了苏州,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镇街间。从招嫁楼,到七宝,到南翔,到泗泾,到枫泾,金泽、练塘,朱家角,到千灯,锦溪,同里,周庄,西塘,乌镇,惠山。穿行于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镇,常常忘记今夕何夕,久了,总觉得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岁月的脚步轻轻,历史的印迹重重。
喜欢古镇,是为了体味那种不同时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旧的房屋里陈列着冰箱,液晶电视,空调,桌上有电脑,电饭煲等电器设备,窗前摆放着舒蕾,飘柔,门外有电信的宽带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融合。仔细想想,我想体味古镇那种昔日的繁
第5篇:河下古镇作文
河下古镇
楚州有一座古楚风格、文化厚重的古镇,那就是——河下古镇。从写着荡人心魄的“河下古镇”的大牌坊转弯向前走是一条平坦的石间小路,石径旁有三三两两的竹叶,随风摇摆,沿着石径向西走,有几棵参天大树,长的枝繁叶茂,好像在说:“河下古镇,我们永远守护着你,为你遮风挡雨„„”
河下古镇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顺着小河向东走,你就会看到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好像在和游客们戏嬉,又好像在提醒游客们不要忘记河下古镇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美景。
再向东走100米你就可以看到“梁红玉擂鼓抗金兵”的汉白玉雕像,那飒爽的英姿,我可以想象到当年巾帼英雄的风采,每当傍晚时,所有的霓红灯都亮了,远远的看去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河两边的灯也亮起来了。可以看到华灯映水的景象,河水也变成晕黄的,看了真让人陶醉在这人间仙境里。路边五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