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宗师——是学生们对他的尊称。
他姓宗,天定思想、学术上受人尊崇,可奉为师表的人。
初识他,是在全省大赛获一等奖的课例光盘里。
见他真人,是名师讲学团送课。那次,我们分在一组,正赶上过圣诞节,我献一曲《合欢》与他。
合欢——生命共同体的追思。想自己,嫁给教育,合欢成为师生的联体意象。记得,上师范时,合欢陪伴窗前。花开,一把把粉红的小扇子,加上毛茸茸的质感,无形中添了说不出的温润。花底的淡白,从中部慢慢化为粉嫩,根根纤细地分散,又娇娇地紧密成粉团儿,如美人,星星般点缀于绿叶的世界。那时,自己时常做着轻盈翩飞的为师梦——合欢——那该是生命一体的教育妙境。也从此,成为我的教育信仰。
他说,合欢,也是他的教育追求。
他曾写过一篇散文《绒花》。
合欢的别名叫绒花。
文章的开头很别致:
绒花开了,高考也来了。
绒花落了,暑假又走了。
宗师一直教高三。他这样描述新接手的班级:
踏着缤纷的落英,走在去教室的路上,面临的又是一张张新面孔,该把注意事项提前写在黑板上,免得各种事情杂在一起,顾此失彼。
走进教室,只有一个貌不惊人的男生坐在位子上收拾东西,黑板上写满了上届高三填报志愿的各种信息,我搜寻了半天,才在一堆乱纸中把黑板擦找出来。
从眼角的余光中,我发现那个貌不惊人的男生一直好奇地看着我,我心里想:“傻学生,看不出我是班主任?收破烂的都带着蛇皮袋子,我带了吗?”
男生看出了我要在黑板上写字的意图,马上跑过来:“老师,我来。”手脚麻利地擦完黑板,我又写了几条注意事项。才回身问他:“你叫什么?”,他看看我,又低下头:“张斌。”
“去后勤把咱们班的清洁用具领回来!”话音未落,他已不见了。
当晚霞拥抱整座教学楼时,我黑着脸,来到教室,我想看看这个新组建的班乱成什么样。
出乎意料,教室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尤其是讲桌,一尘不染,黑板擦安静地躺在桌角,下面还垫着一张纸。
“请今天参加清扫教室的同学举手!”教室里举起的只有张斌那只孤零零的手。我情绪激动,顺势宣布:“张斌为高三四班班长!”教室后面几个男生发出了怪笑,我心一沉。
回到办公室,我翻看了学生情况登记表,大吃一惊,张斌连续两年,成绩都是年级后十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学生干部名单还要报政教处,想到政教主任眼镜后面的两道寒光,我不寒而栗。思来想去,灵机一动,我在张斌的名字后面加个括号,里面写上“暂代”,我得意地笑了。
美丽的绒花依旧飘落,“差”生班长**也正在发酵。
“一个差生当班长,怎么能带动全班?”年轻的政治老师直言不讳。
“你是年轻的班主任,班长选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班成绩,高考考不好,你是难逃其责啊!”秃顶的数学老师意味深长。
“差生当班长,将来评三好,发展学生党员,你怎么报?再说,听说县长、局长,校长的孩子都在你们班,不好办啊!”一位老班主任偷偷地启发我。
我的心天天随绒花飘落,张斌的脸上却是每天都如绒花般灿烂。
学校的各种活动,班内的大小事务,张斌都组织、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人缘还挺好,威信也挺高。我还真舍不得,也没理由换掉这个“差”生班长。
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随着樱花的飘落,让我外出培训二十天的通知也飘来了。
来到政教处,主任头都没抬:“你外出培训,你想让谁代理班主任?”两个月的差生班长**,让我急于证明自己。
“不用谁代理!”
“不用代理?”镜片后的两道寒光射了过来。
“主任,我们班挺稳定的,班长也负责;再说,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又有您的指导和检查,我看没事。”
寒光收回去了,想了片刻,主任还是答应了。我真想知道是哪句话打动了他。
人在外地,牵挂的种子却种在了班里,每天都在疯长着。
在绒花树叶飘零的时候,我急匆匆回来了。
在同事们亲切的问候声中,我的心也慢慢的平静下来。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教室,叫出张斌:“没出什么事吧?”他愣愣地看着我:“好好的呀。政教处还总表扬咱们班呢!”
第二天一早,政教主任叫住了我,没有了往日的寒光,还笑了一下,我真想闭上眼睛,这也叫笑啊,比哭还难受。
“不错,还真的不错,尤其是你那个班长,还经常在课间找学生谈话,很称职,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啊!”边说边寒光四射。
我也从心里喜欢上这个质朴、勤快的“差”生了。
我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观察他的学习习惯,又拜托科任老师也开导他,但几次考试下来,他的成绩就如冬日里的绒花树一般,没有任何生机。
“老师,我是不是天生就笨?一样的学,就是不开窍,我没脸再当班长了!”他有点绝望了。
我沉思好久,几年的职场生涯,我发觉一些治学格言和学习理论都具有欺骗性,像张斌这样的“差”生不但有,而且还有一批人,在一切以分数论的现实中,他们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
“绒花树什么最美?”我问。
“绒花。”他不假思索。
“树叶和树干呢?”我接着问。
“也美!”他想了一会才答。
“好好当班长吧,大家离不开你,当好班长也是成绩!”
绒花盛开的时候,他参加了高考,绒花落的时候,他上了一所民办学校。
以后的日子里,书信——电话——短信——QQ,始终没有间断联系。
现在,他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行政经理,车房齐备,网名叫“翠绿的叶子”。
他说,他也喜欢绒花,花美,半红半白,形似绒球,清香袭人。
读罢短文,故事的主人公“差生”班长似落英涨落,柔化了我的心。此处“绒花”成为维系师爱、维系教师渴求生命成长的物象,也成了高考苦情的反衬物。
苦情?
心,为之一颤。
“苦情”是“合欢”的又一别名。名字缘起一秀才,夫人叫粉扇,在生命尽头到来的时候她发下重誓:“从今往后,让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同心,世世合欢!”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都开了花,花期只有一天,所有的叶子随着花开花谢,晨展暮合。花开花落,如学生来了去,去了来。花开时日,教师牵挂日日,如叶子晨展暮合。这份“苦情”,可是宗师婉婉转转道出的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
“好好当班长吧,大家离不开你,当好班长也是成绩!”
成绩!
有朝一日能否放下“成绩”,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思绪回荡,心酸而已
一个简单的真理:把握信仰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合欢,本该是——无念为宗,为师自度。在信仰的力量下教学,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成绩”。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里,我找到了理解的线索:
带入一种更高层次的、超越了对立的力量——即爱的力量……如此,有分歧的问题促使我们自己努力提升到高于我们自己的层次;它们既要求又激发来自更高境界的力量,从而就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爱、美、善、真。就是因为有这些更高层次力量,对立的事物才能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得以调和。
聚集各种爱,直到信仰把一种更大的爱带入到教育情景中。忍受通往更高境界的“苦情”,我们就能在最深的层次教导我们的学生,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合欢。
第2篇: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你信仰什么的杂文随笔
宗师——是学生们对他的尊称。
他姓宗,天定思想、学术上受人尊崇,可奉为师表的人。
初识他,是在全省大赛获一等奖的课例光盘里。
见他真人,是名师讲学团送课。那次,我们分在一组,正赶上过圣诞节,我献一曲《合欢》与他。
合欢——生命共同体的追思。想自己,嫁给教育,合欢成为师生的联体意象。记得,上师范时,合欢陪伴窗前。花开,一把把粉红的小扇子,加上毛茸茸的质感,无形中添了说不出的温润。花底的淡白,从中部慢慢化为粉嫩,根根纤细地分散,又娇娇地紧密成粉团儿,如美人,星星般点缀于绿叶的世界。那时,自己时常做着轻盈翩飞的为师梦——合欢——那该是生命一体的教育妙境。也从此,成为我的教育信仰。
他说,合欢,也是他的教育追求。
他曾写过一篇散文《绒花》。
合欢的别名叫绒花。
文章的开头很别致:
绒花开了,高考也来了。
绒花落了,暑假又走了。
宗师一直教高三。他这样描述新接手的班级:
踏着缤纷的落英,走在去教室的路上,面临的又是一张张新面孔,该把注意事项提前写在黑板上,免得各种事情杂在一起,顾此失彼。
走进教室,只有一个貌不惊人的男生坐在位子上收拾东西,黑板上写满了上届高三填报志愿的各种信息,我搜寻了半天,才在一堆乱纸中把黑板擦找出来。
从眼角的余光中,我发现那个貌不惊人的男生一直好奇地看着我,我心里想:“傻学生,看不出我是班主任?收破烂的都带着蛇皮袋子,我带了吗?”
男生看出了我要在黑板上写字的意图,马上跑过来:“老师,我来。”手脚麻利地擦完黑板,我又写了几条注意事项。才回身问他:“你叫什么?”,他看看我,又低下头:“张斌。”
“去后勤把咱们班的清洁用具领回来!”话音未落,他已不见了。
当晚霞拥抱整座教学楼时,我黑着脸,来到教室,我想看看这个新组建的班乱成什么样。
出乎意料,教室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尤其是讲桌,一尘不染,黑板擦安静地躺在桌角,下面还垫着一张纸。
“请今天参加清扫教室的同学举手!”教室里举起的只有张斌那只孤零零的手。我情绪激动,顺势宣布:“张斌为高三四班班长!”教室后面几个男生发出了怪笑,我心一沉。
回到办公室,我翻看了学生情况登记表,大吃一惊,张斌连续两年,成绩都是年级后十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学生干部名单还要报政教处,想到政教主任眼镜后面的两道寒光,我不寒而栗。思来想去,灵机一动,我在张斌的名字后面加个括号,里面写上“暂代”,我得意地笑了。
美丽的绒花依旧飘落,“差”生班长**也正在发酵。
“一个差生当班长,怎么能带动全班?”年轻的政治老师直言不讳。
“你是年轻的班主任,班长选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班成绩,高考考不好,你是难逃其责啊!”秃顶的数学老师意味深长。
“差生当班长,将来评三好,发展学生党员,你怎么报?再说,听说县长、局长,校长的孩子都在你们班,不好办啊!”一位老班主任偷偷地启发我。
我的心天天随绒花飘落,张斌的脸上却是每天都如绒花般灿烂。
学校的各种活动,班内的大小事务,张斌都组织、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人缘还挺好,威信也挺高。我还真舍不得,也没理由换掉这个“差”生班长。
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随着樱花的飘落,让我外出培训二十天的通知也飘来了。
来到政教处,主任头都没抬:“你外出培训,你想让谁代理班主任?”两个月的差生班长**,让我急于证明自己。
“不用谁代理!”
“不用代理?”镜片后的两道寒光射了过来。
“主任,我们班挺稳定的,班长也负责;再说,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又有您的指导和检查,我看没事。”
寒光收回去了,想了片刻,主任还是答应了。我真想知道是哪句话打动了他。
人在外地,牵挂的种子却种在了班里,每天都在疯长着。
在绒花树叶飘零的时候,我急匆匆回来了。
在同事们亲切的问候声中,我的心也慢慢的平静下来。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教室,叫出张斌:“没出什么事吧?”他愣愣地看着我:“好好的呀。政教处还总表扬咱们班呢!”
第二天一早,政教主任叫住了我,没有了往日的寒光,还笑了一下,我真想闭上眼睛,这也叫笑啊,比哭还难受。
“不错,还真的不错,尤其是你那个班长,还经常在课间找学生谈话,很称职,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啊!”边说边寒光四射。
我也从心里喜欢上这个质朴、勤快的“差”生了。
我开始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观察他的学习习惯,又拜托科任老师也开导他,但几次考试下来,他的成绩就如冬日里的绒花树一般,没有任何生机。
“老师,我是不是天生就笨?一样的学,就是不开窍,我没脸再当班长了!”他有点绝望了。
我沉思好久,几年的职场生涯,我发觉一些治学格言和学习理论都具有欺骗性,像张斌这样的“差”生不但有,而且还有一批人,在一切以分数论的现实中,他们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
“绒花树什么最美?”我问。
“绒花。”他不假思索。
“树叶和树干呢?”我接着问。
“也美!”他想了一会才答。
“好好当班长吧,大家离不开你,当好班长也是成绩!”
绒花盛开的时候,他参加了高考,绒花落的时候,他上了一所民办学校。
以后的日子里,书信——电话——短信——QQ,始终没有间断联系。
现在,他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行政经理,车房齐备,网名叫“翠绿的叶子”。
他说,他也喜欢绒花,花美,半红半白,形似绒球,清香袭人。
读罢短文,故事的主人公“差生”班长似落英涨落,柔化了我的心。此处“绒花”成为维系师爱、维系教师渴求生命成长的物象,也成了高考苦情的反衬物。
苦情?
心,为之一颤。
“苦情”是“合欢”的又一别名。名字缘起一秀才,夫人叫粉扇,在生命尽头到来的时候她发下重誓:“从今往后,让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同心,世世合欢!”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都开了花,花期只有一天,所有的叶子随着花开花谢,晨展暮合。花开花落,如学生来了去,去了来。花开时日,教师牵挂日日,如叶子晨展暮合。这份“苦情”,可是宗师婉婉转转道出的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
“好好当班长吧,大家离不开你,当好班长也是成绩!”
成绩!
有朝一日能否放下“成绩”,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思绪回荡,心酸而已
一个简单的真理:把握信仰的立足点在教师的心里。合欢,本该是——无念为宗,为师自度。在信仰的力量下教学,要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成绩”。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里,我找到了理解的线索:
带入一种更高层次的、超越了对立的力量——即爱的力量……如此,有分歧的问题促使我们自己努力提升到高于我们自己的层次;它们既要求又激发来自更高境界的力量,从而就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了爱、美、善、真。就是因为有这些更高层次力量,对立的事物才能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得以调和。
聚集各种爱,直到信仰把一种更大的爱带入到教育情景中。忍受通往更高境界的“苦情”,我们就能在最深的层次教导我们的学生,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合欢。
第3篇:痛苦的信仰的杂文随笔
总是在回忆,回忆过去 我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所以只能去回忆……
心特别的疲倦,为着这不自由的身……为着那些我执着的……握着不肯撒手的……
编造谎言 欺骗了 受伤了 不止是你 还有撒谎者
觉得特别伤感的事,不是揭开伤口看到了真相,而是我表现的那么冷静自持 甚至麻木
得到和失去 之间的界限太不明显 彷佛从未得到 所以不曾失去
常梦到自己睡在三万英尺的云上,飘在高山之上 无根的云 随着风飘荡
醒来 一切都没变 我还是这样的一个我 痛苦突然袭来 我失去了一个好梦
一个关于自由与漂泊的好梦 落入凡间
没有很多的钱 没有很多的热情 没有很多的伤心 就这么毫无意义的活着
一切都没有意义
第4篇:关于信仰的杂文随笔
关于信仰的杂文随笔
今天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与信仰对话”。
会后,辅导员讲了一大堆,还让我发表对信仰的看法,鉴于最近生活过的这么窝囊,自然也想不出可以说什么东西?随便胡扯几句就过去了,真是一点都没有比全班同学都大两岁的样子。
坐下来后我就开始为自己的这次发言苦恼,最近是真的`太颓废了。
突然想起两年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那一次辅导员也总结了好多,应该说骂了我们很多,虽然她已经不带我这个复学生了,但那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看你们现在5班一个个像什么,像一条虫!“)也许是她的影响令我选择去当兵也说不定。
这一路受过多少教育,反省过多少次,却还是不见效果。今天的班会上,看到比我小一两年的人比我都懂想,真的有点不安了。
现在已经过了12点,凌晨1点多,11月10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别人生日都是大把的祝福,而我生日可
第5篇:痛苦的信仰的杂文随笔
痛苦的信仰的杂文随笔
总是在回忆,回忆过去 我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所以只能去回忆……
心特别的疲倦,为着这不自由的身……为着那些我执着的……握着不肯撒手的……
编造谎言 欺骗了 受伤了 不止是你 还有撒谎者
觉得特别伤感的事,不是揭开伤口看到了真相,而是我表现的那么冷静自持 甚至麻木
得到和失去 之间的界限太不明显 彷佛从未得到 所以不曾失去
常梦到自己睡在三万英尺的云上,飘在高山之上 无根的云 随着风飘荡
醒来 一切都没变 我还是这样的一个我 痛苦突然袭来 我失去了一个好梦
一个关于自由与漂泊的`好梦 落入凡间
没有很多的钱 没有很多的热情 没有很多的伤心 就这么毫无意义的活着
一切都没有意义
第6篇:国人的精神信仰杂文随笔
国人的精神信仰杂文随笔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卢梭讲这句话时,人类正在从封建专制的黑暗迈向资本主义黎明的启蒙时代。这是人类对自由的向往。西方自由思想传到中国,是近现代的事。严复于1895年2月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一文,其中有一段极为精辟的论析。他说:“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善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论,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邢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顾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云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把科学(黜伪崇真)与民主(屈私为公)看做西方近代文明的“命脉”,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称得上是超凡脱俗的真
第7篇:关于信仰的杂文随笔[材料]
今天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与信仰对话”。
会后,辅导员讲了一大堆,还让我发表对信仰的看法,鉴于最近生活过的这么窝囊,自然也想不出可以说什么东西?随便胡扯几句就过去了,真是一点都没有比全班同学都大两岁的样子。
坐下来后我就开始为自己的这次发言苦恼,最近是真的太颓废了。
突然想起两年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那一次辅导员也总结了好多,应该说骂了我们很多,虽然她已经不带我这个复学生了,但那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看你们现在5班一个个像什么,像一条虫!“)也许是她的影响令我选择去当兵也说不定。
这一路受过多少教育,反省过多少次,却还是不见效果。今天的班会上,看到比我小一两年的人比我都懂想,真的有点不安了。
现在已经过了12点,凌晨1点多,11月10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别人生日都是大把的祝福,而我生日可能跟我说句快乐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