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满江红》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习,提高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学生讲述有关岳飞的故事,假如学生掌握的资料很多,就没有必要再用屏幕显示。(大屏幕显示)岳飞(1103--1141),字鹏举,南宋相州汤阴县人,军事家,民族英雄。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级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巳达一万八千人。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岳飞在江州写下了闻名千古的《满江红》词。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冢军,扩充了抗金力量。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教师:让我们伴着雄浑激昂的乐曲进一步走近岳飞、走进《满江红》,请同学们凝神细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老师范读。背景音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说理解。
1、运用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南北两面对抗读、齐读、默读等不同形式,根据手头资料,同桌合作解决诗歌的大意,教师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检查疑难语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2)“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为什么“朝天阙”不能改成“传捷报”?
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2、小组合作归结上下阙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板书)上:立功报国的愿望
???????下:还我河山的信念
3、说形象(用规定句式说话)
读罢全词,我觉得一个?????????????的岳飞,巍然屹立在读者面前。
四、梳理小结
??读完全词,我们觉得岳飞的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今天台独分子依然我行我素,日本人还经常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美国常常卡我们的脖子,抚今追昔,老师不由也想吟一曲,请欣赏《新满江红》(师朗诵)
新满江红(大屏幕显示)
????登高楼,凭栏远眺,碧空万里,大地茫茫,不禁豪气顿生,仰天长啸:“问苍茫大地,谁是英雄?”大和民族?中华民族?斯拉夫民族?日耳曼民族?大和民族,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闻名于世;中华民族,坚强忠贞,爱国之心,谁人不敬?日耳曼民族,剽悍野蛮,哪个不惧?回顾历史,愤涌心头,百年屈辱,难以言尽。大和,侵我国土,戮我人民,掠我财富;斯拉夫,侵我北疆,掠我矿藏,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何时归还?日耳曼,烧我圆明园,占我山东,夺我主权。可恨啊!可恨!中华之软弱仁义,何时能有大和之强权,日耳曼之剽悍,斯拉夫之忠贞?
风云突变,刚才碧空如洗,此时风起云涌,心中尽涌悲凉之意,仰天长叹:中华何时能报南京喋血之仇,雪圆明园被抢之耻,解香港被割之恨?中华何时能居众民族之首,笑傲寰宇?环视茫茫中国,心中大痛。
???我悲,我叹,我恨,我痛,皆有何用?
???毛泽东少年狂呼:“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仅凭栏问中华大地:“谁能指挥我铁甲雄师,卫我国土?谁能指挥我海上战舰,蓝天雄鹰,游弋于四海晴空?谁能敢立下豪言壮志:我中华永远雄踞世界的东方?”
谁能?谁能?谁能?!
???我们能!我们能!!我们能!!!
???我们每一个具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能!
???看吧,有一天,我们的铁甲雄师、海上战舰、蓝天雄鹰,驰骋疆场,冲锋杀敌。报我仇,雪我耻,消我恨。哈哈!何等激动人心!何等豪迈!请相信:我们的五星红旗一定会永远迎风飘扬!
???朗诵结束,接着问:同学们,我们的五星红旗怎样才会永远迎风飘扬?(生结合自己实际回答)
五、师生齐诵,布置作业。
收集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准备举行诗歌朗诵比赛
?
附:本篇选自校本课程《中华经典文化读本》之第四章??唐诗宋词
?
教学效果:从课后的调查了解看,本节课学生内心受到了较大的震撼:
???在导入时,本来想以MTV《精忠报国》或者杨洪基演唱的《满江红》导入,让能唱的学生高声唱,不能唱的可以跟着哼唱,波澜壮阔的MTV画面,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可是这样与下面的听读环节衔接不紧密,所以采用了由讲岳飞的故事导入,当然用时有点多,大屏幕上的内容可不显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教学内容?与历史和现实整合,与信息技术整合。将岳飞的文学创作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深入体会词的内容又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状况。理解词的内容、情感后,让学生结合现实与岳飞对话,让学生针对当前现实去理解爱国;老师激情澎湃的一曲朗诵,使学生不单单地停留在词本身表达的情感上而且还能结合现实加深理解,进而更加关注现实;??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视、听、感诸方面有一个具体的体会。
让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积累有关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这样语文教学就从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初级层次向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资源为中心的高级层次迈进。
???我也发现,这次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课堂上教师大多时候都把握得较有分寸,但有时发挥的过于显性。一些学习要点概括的太现成,应该让学生主动概括,主动整理才好。
杨信
第2篇:草莓(沪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思路,学习运用联想由物及人、由物悟理的写作方法。
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逐渐成熟丰富的哲理,珍惜过往,正视现在,追求未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讨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草莓”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和体味文中深刻的生活哲理。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
1.仔细阅读全文,进行质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3-5个。
2.对全文的结构进行梳理,概括写作思路。
一、设疑导入。
课文名为《草莓》,但文中只有很少篇幅直接写到草莓,为何要以草莓为题?草莓在文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二、读解1-3自然段作者发现自然界季节的变化,讨论探究学生集中质疑的问题。
问1:第一段对乡村景色的描写丝毫没有涉及草莓,能否删去?
问2:第一段段末说“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而在第三段中却说“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是否矛盾?
三、读解4-6自然段作者发现人生岁月变化的规律,讨论探究学生集中质疑的问题。
问3:第五段中“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在感慨岁月流逝后,作者为何说自己还很年轻,又为什么说“只不过是‘还很年轻’”?
问4:“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了什么,增添了什么?
问5:为何第四段中说到妙龄十八时是“如花似锦,韶华灿烂”,而第五段却说青春岁月是“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
四、学生思路整理预习作业,部分展示。
教师示例:
自然:季节交替(六月、九月)→人生:岁月流转(青春、成熟)
线索:“变”。
五.小结:“草莓”在文中的作用。
1.引发联想的触媒;
2.象征。
六、作业: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一个物体作“触媒”,展开联想,阐发一种人生(生活)哲理,并能写成300字短小散文。
教后感想
执教《草莓》后我有三点感想:
1.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课设计的出发点和课堂探究的重点是学生的质疑,如果他们不会质疑或者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那么,课堂的探究只能停留于表面和肤浅;课堂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对于文本不感兴趣,不能深入挖掘,那么,课堂的气氛势必沉闷,探究的质量也很难提高。
由于高一一年的预习质疑的训练,到了高二,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有很大提高,因此,本课的重点探讨的问题均来自学生,这些问题能切中肯綮,也的确是本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为课堂的成功探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仍不可忽视。
以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贯穿整个课堂,学生若积极参与,课堂必然很是热闹。但是,如果教师本身没有吃透教材,不能高屋建瓴,做到心中有数,那么,也会造成放任自流、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局面,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一味肯定与表扬,学生不能有真正的收获,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因此,我在备教材备问题答案的同时,也备学生可能理解到哪一层面,为此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把他们的回答再引向深入。
3.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和达成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重。
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如果预设环节和目标过于繁多,面面俱到的同时也只能蜻蜓点水。《草莓》一文,文章结构思路、作者阐发的人生哲思、诗意优美的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是课堂上探讨的重点问题,但我根据学生的需要,把“草莓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自然就引出了文章主旨,至于诗意的语言,在课堂过程中通过齐读、散读、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
虽然,我自觉《草莓》上的并不完美,但从下课时学生们的掌声中,我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的创造的课堂效果是满意的,我想,语文课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学生热爱语文,比标准答案更加可贵!
第3篇:《荆轲》教案(鲁人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
2.了解荆轲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4.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5.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6.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荆轲性格的把握
4.精彩的场面描写
5.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
学习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荆轲行为的历史思考
文本解读
一.《刺客列传》主旨
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
第4篇: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