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吃烟杂文随笔
吃烟杂文随笔
香烟,在我身边不常见到。父亲不抽烟,家中存放的一两条都用来招待客人。搬家之后,父母不喜约人到家中,那烟也就积了灰。儿时与伙伴玩耍,总会翻出一两根来过家家,扮演父亲的我吐掉树枝,叼上未点燃烟,学着大人舔着发干的烟嘴,这幅严肃的模样倒也成了伙伴口中“有灵魂的父亲”。
初三,处在所谓叛逆期的我不是第一次接触烟。补课同行的伙伴中有发烟的,总少不了我的那一根。没有索要也没有拒绝,就这么一根一根屯起来。当想成为“坏人”的时候,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打开窗户对着夜幕下空无一人的街道吞云吐雾。现在回想起,最多的还是可笑与狼狈——因为害怕父母嗅到什么关键而趴在窗台上大口大口地吐息,试着将烟咽下却被后劲冲晕了头脑,险些一头栽倒。陆续吸完了屯的五、六根烟,都只是在口腔里转了几转便吐了出去,还觉得自己好像那些抽雪茄的大哥,气势磅礴地可以一统江湖。好像吸完了烟,就有了当“坏人”的资本,却没想过烟与坏人直接并没有多大联系。
在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个女孩,她留着短发。见到她的第一眼便感叹:“好俊俏的女孩子!”与她成为朋友后心里也埋下了看上去很可笑的情愫。不论是下了晚自习回宿舍途中对上她因为看到难得星空而欣喜的眼睛,还是在伤心落泪时余光瞟到她的手足无措,这些细节不仅是在口腔中打转,吞咽后也还在回忆那股冲昏自己的后劲。
她会烟,方言说的“吃烟”,她便是如此。不像男生狼吞虎咽的模样,她是细细地。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人吸烟。烟嘴吸附着薄唇,过了肺的烟从鼻中探个头,溜出的一缕很快散了。我抱着她的校服站在一边,乖乖遵循着她对我的.告诫:怕我父母闻到我身上烟味而难为我。有时烟没有及时散去,就黏在她的脸庞周围。店铺招牌昏暗的灯光掠过时,看上去她的侧脸朦胧,睫毛仿佛也沾了烟,关于她的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突然想起一个有星星夜晚,我仰头望着星空,对星星发出感叹。她笑了,跟着我的话音接了一句,“因为我开心呐。”扭过头,对上她如星般的笑颜,和着肆虐的桂香就这么醉在里头了。我的目光随着烟雾弥漫在她身旁,我整个人也随着燃烧的烟草,被她慢慢吞噬了。
那是第一次单独陪着她,也应该会是最后一次。
对她的感情,想必也不会被接受。不如吞下去,只回忆在舌根残留的苦涩好了。藏在深处,不再去触碰它。
我今后不会再碰烟了。
第2篇:吃杂文随笔
吃这个字,是有说道的,你看一个口,会意字,从体外到体内的过程,借助什么呢,用口,也就是咱们大家都称呼的嘴,从嘴里进,然后经过五脏大小肠地消经化,挺复杂的过程;这个乞,形声,但若是细想呢,音同的字不说,为什么不用器,不用七呢,乞,从外部求得,人体不会自己产生,如此,从大自然中索取,再经过或粗或细的加工成食物,为一切有生命的物种所用,名为乞。合起来呢,称之为吃。
一般吃东西,按时令,按季节,遵循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习俗,不能乱了套的。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就很有意义,冬季干燥,吃点萝卜可补充水分保肺护心,活动量少,常发生积食,吃了萝卜呢,就顺气了;而夏吃姜呢,则是夏季虽热,但人们贪图凉爽,和冬天趋暖和的室内一样道理,贪凉的后果呢,就是湿气重,脸上痘痘此起彼伏,浑身没力气,吃块辛辣的生姜或喝碗姜糖水或煮粥,都可以做到除湿气的作用。
所以说呢,这个按季节吃菜,不是穷讲究,不是食材单调时的无奈举措,甚至自有燧氏生火以来,每种食物都可以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它隐藏于《诗经》、《黄帝内经》中,让我们在远古人类日常劳动中体味到动植物的可食性,是和季节联系在一起的各地风情民俗,是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种文化的积淀,透着我们祖先自远古开始和热爱土地融合一体的亲切,是我们中华民族渗透肠胃和血液的隐秘钥匙,既能互通有无,南北菜的串烧,又自成一家体系,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能凭着嗅觉视觉循迹感受到的家的依托,无论在哪儿,同样的饮食习惯,足可以使我们找到我们的老乡,把酒言欢,带给我们温暖,即使天各一方,语言不通,素不相识,却因饮食的相同而走在一起,春天踏青,夏饮冰啤,秋赏红叶,寒冬红炉。畅谈,变得相见恨晚,惺惺相惜。
如今,物质的发达,交通的发达,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价格奇高,但我们一样可以地食用,反倒当季的菜反而不怎么地吃了。比如冬天的白菜萝卜,那在我们小时候可能是家家必储存的菜啊,屯上百十斤,可以吃一冬。可是现在缤纷的五颜六色蔬菜在诱惑着我们正在变异的胃肠,冬天菜篮子里装满了反季节的激素生猛的蔬菜和肉食,现在冬天坚持买应季白菜的大概只有贫困的老光棍、下岗吃劳保金的老职工才会无奈地屈辱地吃了吧?
但是,随着我们充分享受这些丰富了的菜篮子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一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也在如女人腿上暗地抽洞的丝袜,渐渐地从破洞抽到了袜管边沿,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向年轻化蔓延。所以我们还要重新捡拾起老祖宗的光荣传统,不要乱了方寸章法,把几千年来已磨成的老茧一样的风俗不再丢掉。特别是我们在举家团聚的时刻,更应讲究这些传统的发扬,让这么好的东西得以传承,让我们下一代知道这个传统,由此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华的地方,唤醒我们民族绵长久远的回忆,从而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浓,从而我们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敬畏生命,让我们爱恋养育我们的土地,拥抱我们在大自然中乞来的一切食物,用口高唱,用心感恩,让我们做个好好吃饭的中国人。
第3篇:吃杂文随笔
吃杂文随笔
吃这个字,是有说道的,你看一个口,会意字,从体外到体内的过程,借助什么呢,用口,也就是咱们大家都称呼的嘴,从嘴里进,然后经过五脏大小肠地消经化,挺复杂的过程;这个乞,形声,但若是细想呢,音同的字不说,为什么不用器,不用七呢,乞,从外部求得,人体不会自己产生,如此,从大自然中索取,再经过或粗或细的加工成食物,为一切有生命的物种所用,名为乞。合起来呢,称之为吃。
一般吃东西,按时令,按季节,遵循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习俗,不能乱了套的。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就很有意义,冬季干燥,吃点萝卜可补充水分保肺护心,活动量少,常发生积食,吃了萝卜呢,就顺气了;而夏吃姜呢,则是夏季虽热,但人们贪图凉爽,和冬天趋暖和的室内一样道理,贪凉的后果呢,就是湿气重,脸上痘痘此起彼伏,浑身没力气,吃块辛辣的生姜或喝碗姜糖
第4篇:关于烟杂文随笔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没人抽烟,我爷爷不抽,我父亲不抽,我们这一辈也没人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种烟。
大雨沟有一块山坡地,大约二亩的样子,长有八棵柿子树,我们就在树的空地种烟。
夏日里烈日炎炎,我们钻进烟垄给烟打杈。这些在烟叶根部钻出的多余不打掉会严重影响烟叶的生长,那点可怜的养分会大部被他们吸收掉。每次打烟杈,两手黢黑是小事,关键是闻不惯烟叶的味道,经常打着打着就晕晕乎乎。我由衷佩服那些抽烟的人,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个享受?
秋天烟叶成熟,把烟叶劈下来拉回家,安置到烟架上晾干。烟架的一边一直陇着一大块塑料布和绳子,随时准备着阴天下雨好把烟架盖起来,避免烟叶淋雨。如果烟叶淋了雨,卖的时候会大打折扣,一准没个好价钱。
烟叶晾干,在第二天清晨趁着潮湿把烟叶下架,待到夜里就可以干抹平烟叶的活儿了。把烟叶堆到东屋地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