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金农与苍头》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金农与苍头》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金农与苍头
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饮,以苍头故,时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③观之。(选自清·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注释]
①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②苍头:仆人。③浮白:大杯喝酒。
[文言知识]
说“攻”。“攻”是个多义词。一指“进攻”。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二指“治”。上文“其一善攻砚”,意为其中一个苍头善于治砚。“治”在这句话中要灵活解释为“雕刻”。三指“研究”。《师说》:“术业有专攻。”意为学问有专门的研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辄②治③顾 ④以⑤铭
2. 翻译:所规模甚高雅
参考答案:
金农与苍头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为⑤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译文:
金农的仆人都多才多艺.其中有一个仆人就善于雕刻砚台,他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金农每次得到好的`砚石,就让那个仆人作成砚台.只是那个仆人要不是喝数斗酒,就不肯下手做砚台.即使勉强他,他也不愿做.金农不喜欢喝酒,然而以为这个仆人的缘故,常常去打酒.砚做成后,金农就在砚的背面刻字,这个砚台看起来古气盎然,那个仆人一边大杯喝酒一般观赏这个砚台.
第2篇:金农与苍头的阅读答案
金农与苍头的阅读答案
金农与苍头
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饮,以苍头故,时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③
(选自清?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注释]①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②苍头:仆人。③浮白:大杯喝酒。
[文言知识]说“攻”。“攻”是个多义词。一指“进攻”。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二指“治”。上文“其一善攻砚”,意为其中一个苍头善于治砚。“治”在这句话中要灵活解释为“雕刻”。三指“研究”。《师说》:“术业有专攻。”意为学问有专门的研究。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辄 ②治 ③顾 ④以 ⑤铭
2 翻译:所规模甚高雅
译文
29.金农与苍头
金农的.仆人都多才多艺.其中有一个仆人就善于雕刻砚台,他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金农每次得到好的砚石,就让那个仆人作成砚台.只是那个仆人要不是喝数斗酒,就不肯下手做砚台.即使勉强他,他也不愿做.金农不喜欢喝酒,然而以为这个仆人的缘故,常常去打酒.砚做成后,金农就在砚的背面刻字,这个砚台看起来古气盎然,那个仆人一边大杯喝酒一般观赏这个砚台.
答案
29.金农与苍头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为⑤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第3篇:《金农与苍头》文言文阅读训练
《金农与苍头》文言文阅读训练
金农与苍头
寿门①所得苍头②,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饮,以苍头故,时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③
(选自清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注释] ①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②苍头:仆人。③浮白:大杯喝酒。
[文言知识] 说攻。攻是个多义词。一指进攻。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二指治。上文其一善攻砚,意为其中一个苍头善于治砚。治在这句话中要灵活解释为雕刻。三指研究。《师说》:术业有专攻。意为学问有专门的研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辄 ②治 ③顾 ④以 ⑤铭
2 翻译:所规模甚高雅
译文
金农的仆人都多才多艺.其中有一个仆人就善于雕刻砚台,他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金农每次得到好的
第4篇:《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渔 父
《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
B.形容枯槁——形容,身体
C.宁赴湘流——赴,投入
D.鼓枻而去—
第5篇: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叶新,字惟一,浙江金华人。康熙五十一年,顺天举人。从蠡县李恭受业,立日谱自检,尤严义利之辨。雍正五年,以知县拣发四川,授仁寿县。有与邻县争地界者,当会勘,乡保因阍人以贿请,新怒,悉下之狱。勘毕,各按其罪,由是吏民敛手奉法。
署①嘉定州,故有没水田,多逋赋。新视旷土可耕者,召民垦辟,以新科抵赋额,旧逋悉免。时仁寿采木,部匠倚官为暴,民勿堪,纠众相抗,县以变告,檄新往治之,抵匠头及首纠众者于法,余释不问。迁邛州知州,再迁夔州府同知,署龙安及成都知府。又署泸州知州,讼者至,立剖决,滞狱一空。治泸两载,俗一变焉。新自授夔州同知②,阅五载,始一莅任。寻又署保宁、顺庆两府,擢雅州知府,母忧归。
乾隆十年,服阕,补江西建昌。修盱江书院,招引文士与讲论学术。复南城黄孝子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