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四大名著论四首诗歌
四大名著论四首诗歌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大名著论四首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三国演义
逐鹿中原三国群英传
青梅煮酒谈笑论英雄
摇扇盈风把酒战群儒
青龙倚天大将择佳木
杯酒美人英雄难过关
敢笑天下汉朝无后人
2、西游记
顽猴神通足遍三山五岳
神僧德高恩泽五湖四海
七十二招变化招招出奇
八十一道关卡道道难题
几经周折向善人得善果
万卷经书出佛家宣佛道
3、红楼梦
一纸荒唐道不尽世态炎凉
几把辛酸溢流满桑海沧田
锦衣玉食已享尽富贵荣华
肥马轻裘又何遭众怒天谴
觥筹交错可曾想路有饿殍
为富不仁终将酿门衰祚薄
4、水浒传
一百单八虎将聚义山
十年有七风雨闹乾坤
动荡风云谈笑沙场站
生死未卜豪气荡云霄
执枪守戈顿时地匪缴
生死相随千古传佳话
第2篇:论李白诗歌
论李白诗歌
学院:文学艺术学院
班级:汉文
姓名:杜佳彦学号:
2012级2班
2012504010 唐诗专题课程论文
论李白诗歌
摘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变化多样,取得了后人难以追及的成就。本文主要从其诗歌的意象、风格、和艺术成就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李白诗歌
意象
风格
艺术成就
一、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李白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不仅体现出李白独特的人格意识和不朽的人格魅力,更体现出意象这一方法在诗歌运用中的独特魅力。
(一)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
李白诗歌中意象的分类大多数还是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分类相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一是草木类。草木类中的代表意象有梅、兰、竹、菊、青草、杨柳、松柏、梧桐等。草木类的意象主要经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人品或者性格,例如松柏表示刚正不阿、梅花代表高洁不屈等。李白诗句中有“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用桃花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其乐融融的境界,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是理想桃源的象征。二是动物类。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大鹏、大雁、蝉、杜鹃等。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是大鹏。代表诗句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外“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诗中的大鹏是作者李白的自我外化,诗人将大鹏视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气贯长虹、直冲霄汉的人格力量,是诗人慕自由、尚洒脱的独特思想意蕴的体现。三是器物类。器物类中代表意象的有酒、酒杯、剑、船、镜子等。酒和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比较典型的两个意象,男诗人用的概率更大,而且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剑这个意象出现的比较频繁。关于酒的诗句,最出名的诗句之一就是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诗人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写到酒这个字,但是诗人却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描写出了一幅豪迈喝酒的场景,显得十分具有英雄气概。四是气象景物类。气象景物类代表意象的有夕阳、雨雪、流水、白云、蓝天、青山等。这类意象通常都是抒情意味比较明显,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出现的相对较多。如《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句中的“孤云”是失意落魄的自我,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的“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中的“云”是作者李白个性自由的精神写照。
(二)李白诗歌意象的特点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诗歌意象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主要突出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丰富,变化多端。例如在《行路难》中,诗人写到“子青自弃昊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两个非同时、同地发生的事情,诗人把它们并列在一起,成为互相映衬的意象,揭示出正直之士的不幸命运,给人壮阔悲凉的艺术感受。其次,李白善于利用意象表现其象征性,而这种象征大部分表现了诗人本身的仙风道骨及侠士风采。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不可能从天上来,但是李白却用这样狂野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壮阔,让人身临其境。第三,李白善于利用意象在自己的诗歌中营造一种奇突之美。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是有一定固有模式的,一般诗歌的意象都蕴含了自己固定代表的寓意。但是李白在使用这些意象的时候往往与其他诗人大相径庭,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大多数表现的是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是李白偏偏在这首诗歌中用潭水来表现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不仅让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让我们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
(三)李白诗歌中典型意象的分析 李白的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数不胜数,但是仔细分析李白诗歌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意象的数量很多,但是李白却对一些意象更为偏爱,所表达出的情感与思想也更为深厚,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几个李白诗歌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意象,这也是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意象。
1.李白诗歌意象之“流水”。水无形无态,水又千姿百态。水最轻柔,软如丝绵;水最刚强,滴水穿石。水最有艺术的可塑性,水是李白诗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意象,据相关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了将近四百次有关流水的意象。其中比较熟悉的诗句有“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流水如有情,幽哀从此分”、“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等。李白格外钟情于流水这个意象,在诗歌中频繁使用,说明它与李白的思想情感紧密相联。笔者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其实是诗人比较隐秘的一种表现生命意识的情感。李白诗歌中的流水意象绝大多数并不是作者单纯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有的时候流水表达了时间内涵,而这一内涵正是折射出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用流水这一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并非是李白独创的,事实上流水这一意象经过中国数代文人的反复锤炼已经沉淀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符号:和而不同,兼容并蓄。
2.李白诗歌意象之“剑”。李白不仅是一名浪漫的诗人,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侠客,因此在他的诗歌中频繁的出现“剑”这个意象,就显得十分自然。剑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代表的是力量与权威。在全唐诗中,李白笔下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剑”这个意象,由此可见他对“剑”这一意象的钟情。李白从小就学习剑术,对剑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他在自己的诗歌中把自己的妻子也比作了“拙妻莫邪剑”。李白生活在我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代民风开化,国威远扬,因此李白的个人理想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在诗歌中频繁的使用“剑”这个意象,也表现了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剑”这一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还表现了诗人一生都想追求的报效国家的情怀。
二、风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
(一)雄壮豪放
李白的诗歌往往给人一种雄壮豪放的美,这可能与李白好大言有关。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道:“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种“大言”,实际上就是夸大的话,也就是说大话,常常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白发三千丈”(《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望庐山瀑布》)等,这样就容易给人一种豪壮的感觉。这种好“大言”,还常常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的意象的追求。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可谓气势浩荡,一泻千里;他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境界也十分壮美。再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特别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当然,李白好“大言”,自然也就常用大胆夸张的手法。他写《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写《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写饮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他写大风:“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这些极为大胆的夸张,往往能形成磅礴的气势,给人以雄壮豪放的美感。
(二)神奇瑰丽 李白诗歌的奇主要在于它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像,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像与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像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像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如《古风》第十九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蜀道难》写蜀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想像奇特,把人们带入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像中;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李白诗歌的奇还表现在它那大起大落的结构上。例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其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三)飘逸洒脱
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种多么飘逸的风采呀!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魄呀!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驾鸿凌紫冥”的神仙生活,以至于他的死也被后人传说成是“跳江捉月”、“骑鲸升天”,死也死得潇洒飘逸。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最具有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如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像,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也内含飘逸潇洒的风神。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是飘飘欲仙、超尘脱俗、情韵隽永、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象,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世俗的污浊和混乱,看不到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肮脏和庸俗,所能看到的只是安闲的山,悠然的水,淡泊宁静的心情,感受到的是心随物化、心与物冥的潇洒与安然。在空明、澄净、悠然的意象里,渗透着诗人对世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更传达着诗人个性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洒脱。
(四)天真率直
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怀坦白,敢讲真话。他是一个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人,因此,他的心极易与读者沟通。他的大喜大悲,他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他被朝廷征诏、春风得意之时,便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仕途不如意时,他就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之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自负时,就毫不掩饰地自我夸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他忧愁难解时,便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他到别人家作客,却喧宾夺主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他玩累了,便向朋友挥挥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他愤怒时骂那些权贵说:“蹇驴得意鸣春风”,“董龙更是何鸡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悲哀时说:“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他的这些不加掩饰、直出肺腑的快言快语,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三、艺术成就
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时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李白是一位情感强烈的抒情诗人。在他的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使他笔下的一切都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种强烈的主观个性,在他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
(二)大胆的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长期漫游的经历,倔强的个性,对现实的叛逆精神,给李白的 诗篇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如他的《望庐山瀑布》、《庐山谣》二首诗就是这方面传诵的名作。后一诗中,他在庐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首诗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感觉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李白的诗歌就显示出了这种超凡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常规不可思议的诗篇。
(三)诗歌体裁多样,不为格律所束缚
李白的诗篇不拘对仗,奔放流动,运用的诗体也不拘一格。但他使用最多的还是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这两种诗体在当时也是最新最自由的,和他那自由豪放的个性也特别适应。李白这方面的成就源于他对乐府民歌的学习和研究。
(四)语言清新自然
李白的诗歌在语言上不屑于过分的雕琢刻画,只有天真自然之美。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观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修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篇:论蛇诗歌
论蛇诗歌
1
进入蛇年
它也是一种宠物
接受着科学的论证
向人世间
昭示美丽或毒辣的形体
2
目睹白蛇传
会清晰的发现
白蛇对爱情的坚贞
小青随主的真诚
许仙的懦弱无能
法海的手段残忍
美丽的赵雅芝告诉我
千年走一回的神奇
3
在我涉足的氛围里
一些蛇扬头摆尾的机灵
和污吏们平起平坐
炫目在灯红酒绿里
在室内在阳光下
令我非常地惊愕
4
此时我无法说出什么
谁敢走进蛇的王国
它张牙而不舞爪
爬行且能纵越
伸长脖颈
舌尖吐露收缩
一副恐惧的姿态
让人类在它的面前得瑟
不象龙
缠绕在宫殿的粗柱上
令人敬畏不厌
5
除夕的春晚
让蛇们一展风采
世界凝视中国蛇
人和蛇是世交
精彩的节目里
演出一个和谐的论点
6
蛇让我沉思
到底蛇听人话
还是人懂蛇语
行走着历史
行走着无法言语的默切
此时所有的蛇瞳孔
都睁圆了
不爱丑陋爱英俊
敢和狐狸分秋色
漂亮的美女们
她们与蛇论点相同
丹唇吐舌头
会吃人的心
7
从一条条蛇
第4篇:论说话诗歌
论说话诗歌
年轻的时候,见到熟悉的朋友
要说很多话
年长以后,说话少了
见到初识的朋友,反而说话多了
婴儿是不会说话的
大人们教着婴儿学说话
孩子们是最敢说话的
大人们教训孩子们不会说话
强壮的,是大声说话的
如老虎的长啸,狼的嚎叫
弱小的,是低声说话或者是不说话的
如苍蝇的嗡嗡,蚊子的哼哼
如爬行的.蚂蚁,飞舞的青蜓
年轻的时候,看不清的事情
不敢说话
年长以后,看清了
更不敢说话了
我原谅那些不敢说话的人
我同情那些小声说话的人
我欣赏那些不会说话的人
圆滑的深奥,我不懂
沉默的深奥,我也不懂
也许雾里看花,是一种朦胧的美
也许真正的声音,是从不发声
写于2018年1月2日11时
第5篇:论汉乐府诗歌
略论汉代乐府诗
略论汉代乐府诗
一、汉乐府的发展
汉乐府,是设立于两汉之际的音乐机构——乐府机关搜集、保存,因而流传的民间歌谣。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是“始立乐府”的人。乐府机关的主要工作是:定制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这个机关最鼎盛时期,人数多达八百余人,其中设立的官吏职位也是各司其职,层级分明。
乐府的设立并不是统治者的一时兴起,而是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班固的《两都赋序》这样写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结合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长达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此时的汉武帝,在国力渐强,开疆辟土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与西北外族有了进一步的交流,西北外邦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入了中国,这些音乐,形式新颖独特,得到了统治阶层和王公贵族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