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心似莲开原创美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04 07:13: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拈花一笑,心似莲开原创美文

拈花一笑,心似莲开原创美文

佛祖拈花,静坐不语,众生困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瞬间顿悟。

师徒二人,灵犀相通,心似莲开,这种顿悟是一种仁者见仁的禅机,更是一种智者见智的智慧。

这世间,很多事看似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无从分辨,可是聪明的人,却能够一眼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一团乱麻的线头,找到让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的办法和诀窍。可是没有悟性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依旧如坠五里迷雾之中,晕头转向,找不到出路和方法,昏昏然不知所踪。

红尘俗世,包罗万象,世间万物,纷纭复杂,如果都能像佛祖爱徒那样,轻易悟透红尘事,那将是怎样的幸运和大智慧,那将少走多少弯路,少做多少无用功,少浪费多少时间和感情。可惜,众生因为天赋、因为机缘、因为修行不够等等原因,困在迷城之中走不出来者众多。

因为人们心中有了迷惑,所以眼中也就有了迷途,才让脚下原本一马平川的道路,慢慢走成了林荫小道,慢慢走成泥泞沼泽,那些运气差者,甚至会一不小心掉进悬崖深谷,送了卿卿性命。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众多烦恼琐事中,首当其冲是得失问题,有太多人沉迷于得失,得则欢喜,失则悲伤,被得失左右头脑,痛苦忧伤,烦恼不堪。而放眼历史,在得失问题上处理得游刃有余的当属大文豪苏轼。

苏轼的人生之路跌宕起伏,坎坷磨难众多,若他不是一个能够看淡红尘事,悟透得失玄机的高人,恐怕早就割腕抹脖子寻了短见。在他功成名就的仕途中,他遭遇了“乌台诗案”,险些被割脑袋,接着又被下放黄州,担任虚职。可是遭此打击,失去众多名利和自由的苏轼,并没有悲观失望,反倒怡然自乐。

他在贫瘠的“东坡”乐土里,种田、写诗、作画,过起了一种世外桃源豁达乐观的幸福生活,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苏轼的豁达和对得失的顿悟,让他在人生山穷水尽时,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做人,当如苏轼,能够用智者的心态和眼光,看透得失。

世间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当我们失去时,不悲观失望,不怨天尤人,不羡煞旁人,不嫉贤妒能,要依然相信自己的力量,依然相信有幸福和美好可以追寻。

生活不简单,人生不完美。人生总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和失落,总有许许多多的忧伤和烦恼。

你看,花开有凋谢,月圆有盈亏,万事万物皆如此,人又怎能做到完美无缺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看待别人的不完美,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人和事,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做一个宁静平和的人,做一个善良感恩的人。

毕竟,不是每个朋友都可以陪我们走到斜阳日暮,不是每个朋友都能为我们雪中送炭。

相逢的日子,一起携手前行,用美丽装点一路的行程,用光亮和温暖带给彼此慰藉和帮助,分手的日子,则会怀念远行人花一样的`容颜和芬芳,将美好深深烙印在心头,将感动铭记在记忆深处。

佛说:一切随缘。世事变迁,聚散无常,每一场相逢必有一场分离,或早或晚,终有一别,最终我们都决定不了聚散的定数。

你来,我喜欢,你走,我亦不挽留。你若懂得,便是一场春明媚的期许。你若不懂,便是那场冬萧瑟的唯美。

缘分有聚有散,感情有深有浅,情深缘浅或缘浅情深,皆是不得已,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行走尘世,让一颗杂乱的心,在拈花一笑的了悟中,归于宁静平和,归于恬淡自然。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看淡一切,释然一切,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悲观,学越王勾践,在困难中屈以求伸,在寒冷中期盼春天来到。

不管得失成败,不管聚散离合,不管荣辱盛衰,摆正心态,端正思想,正直做人,善良做事,凡事尽心尽力就好。

学青莲绽放,放下心中的杂念和魔障,即便是脚下的淤泥往日如何苦苦折磨痴缠于你,也不去恼怒,不去责骂,只在心中感恩,是这腐臭的淤泥,教会了你清香的可贵,是这黑暗的困扰让你挣脱了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烂漫。

世界很大,万物皆很美好,何必拘泥于眼前的烦恼,何必拘泥于脚下的淤泥,心若如莲,自然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开成一朵风轻云淡的荷花。

静坐时光深处,听流云呢喃,看繁花旖旎,云水禅心,不惊不烦,悠然自得,只把满腹心事都化作清风漫卷,拂一拂衣袖,掸去一丝尘埃,不喜不悲,让自己出离成一朵佛前莲花,悄然绽放,兀自摇曳。

人生无常,拈花一笑,心似莲开。

你拈花一笑的笑容里,藏着你的智慧,你心似莲开的欢悦里,藏着你的了悟。

第2篇:心似莲花开美文

心似莲花开美文

盛夏时光,一城烟雨中,莲,低调的从容,低温的白,雅若一位隐修的女子,不与陌上千红争艳,默默而清艳地开在幽寂的水池。一种寂寞的美,力透光阴的凉薄。

莲,纯洁的灵魂,带着微微禅意,散着柔美的佛光;嫣然浅颦,不发一语,已是众生倾慕的姿容。凝神相望,蓦然所思:原来世间寂寞,亦可如此美好端然的模样!

莲花,又名荷花,菡萏,水芙蓉;是夏季里最美好清贵的花。莲花,气质优雅,品性高洁,被人誉为“花之君子”。自古至今,是多少文人墨客不倦描写和咏颂的对象。唐诗宋韵,汉赋元曲,关于莲花的诗文,数不胜数。

说起莲花的文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北宋周敦颐那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其佳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把莲花清逸超凡的风骨神韵描画的淋漓尽致!此文中的莲,实则隐喻一种不慕名利、淡泊处世的人,怀着对高尚情操的崇奉,不被浑浊世事所玷染。

心似一座莲城,那里有一份最纯美的安放。一种植物姿态的生命,在每一分钟里高贵,演绎一世的绝尘风华。林清玄的《清净之莲》有语:“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一朵素心之莲,深意,温慈,在尘风中轻轻摇曳。

夏日莲塘,一片荷叶莲壁的`浩荡。如铺如盖的延展,映透一片盛夏朗晴天。偶来一袭夏风,轻推湖水波澜,荡漾着一湖夏日光阴的欢喜,拂起每一片莲叶的生趣。一池莲语浮动,恍若夏梦轻旖,仿佛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如锦如簇的荷叶中,散布着几支粉红色的菡萏花苞。眼前景致,心头不觉念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是美的应景,懿思怡情。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莲花,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因此,佛教中“莲”就是“佛”的象征。

纷繁人世,流年辗转,掠过日月的风烟,云水禅心的景画中,依然能看见尘间的一隅梵净,能看见一朵莲花的清幽绽放。

莲花,不染纤尘、不着凡色,寂寞里端庄,纵使心有千千结,也从不露愁容。风清月白的时光下,看惯浮萍缘聚,与众生相安无扰是她最简单而美好的愿望。但念,有人懂她暗香的情怀,懂她隐匿的心。

盛夏时光,安怡而稳静,若一亭清灿的莲,将曼妙心事自若承转。岁月情长,愿化作一滴花叶上的清露,静守她纯美无暇的生命之期,陪伴她最好的年华。光阴慈悲,薄暮辰光下,许一支安世的莲,愿她临水照花的美丽,只为一人停靠;半塘风雨,宿命,安生。

相信,每个女子心中,都有一朵莲花,芙蓉出水的娇媚,菡萏半开的美好模样,是最圣洁的一份挚爱。我并非莲花女子,却一直在努力修行莲的品格。我深知,那份高洁圣美的品性,足够自己一世清修。

第3篇:心似莲花开抒情散文

心似莲花开抒情散文

这个城市又下雨了,冷香从空气中腾起又降落,伴着雨丝走进小巷,那寂寞无可遁形,无可逃离,似乎就在这缠绵中深入骨髓。

我常常在忐忑中去回望走过的路,那些烧焦的心情依旧沉醉,也抑或是刻骨铭心,偶尔也会惊心动魄。就在这冷风再次拂过,我伸出手去依旧想抓住那些生命中的一丝温暖,很拼命地去抓住一些东西,但是往往难以如愿,甚至徒劳无获。我常常仰望着远方,在惊恐中又茫然失措。

喧闹的城市,黑夜是掩饰一切最好的纬纱,荒芜浩渺的星空裹着几分苍凉。这样的夜晚,就只有独自蜷缩着疲惫的身躯,任由泪水从眼角滑落,任由灵魂漂泊到远方。

不久以前,你对我说,生命总要有所期待,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你对我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你还对我说,三月的春晖会洒满大地的每一寸肌肤,再将爱恋拉得很长,很长。

这个季节总是阴雨绵绵,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拈花一笑,心似莲开原创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拈花一笑,心似莲开原创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