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态度的态度写字现代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04 07:12: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用有态度的态度写字现代散文

用有态度的态度写字现代散文

春已渐深,窗外的树叶已完全放开了,一片绿意。南墙边的榆树梅盛开着,填补了杏花落败的残局。大厅里虽有人来人往,却比农闲时少了许多的喧闹。

静静的,特别适合读书。在职称考试枯燥的试题中抬起头来,微信的头像闪烁着,是单位的会计发过的征询:机关支部为认真书写学习心得的同事,颁发奖品,以示鼓励,其中有大哥,跟你确认一下对奖品的意见。

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和说不清的温暖盈溢上来,真的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肯定方式。我对她说,最重要的是机关支部这种肯定的态度,不再乎奖品的品种与多少。

她的回复是:“没有错,你是个有态度的人!”

这是一个赞么?

对于“有态度”这个说法,听着很久了,却不求甚解,从她的资信中,表达的大概就是一个人用内在的感受去感受外部事物吧,亦或是用一个“有态度”的态度端正一个人的“三观”。

对于写作文,无非就是作者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写。在我的认知中,学习心得,首先需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将字里行间领会到的意义,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再以此为切入点,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拿出自己鲜明的态度,知道自己心里想的,应该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书写感情,不刻意地评价别人的评价,并保持了自己的风格,要独特而唯一。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加快节奏,我的日子却越来越变慢放缓。曾经的喧嚣张扬的情感,都如过眼云烟。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每一个心境界的每一次进阶都是态度改变的过程。

在我四十八岁的元旦,拿起了久违的笔,用墨香来书写人生,大概也就是换一种有态度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余生。

一直喜欢文字。喜欢它的色彩,喜欢它的框架,更喜欢它的组合表达出来的深意。

在文字中畅游的久了,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并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肯定自己的态度,放飞自己的思考,还原内心一个真实的世界。不去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每一个在世俗中用心阅读与写作的人,都会在生命中端正了一个“感动”的态度。会在阅读后的所思所想,在纸与笔的交流中体味到的亲切感。那种适合自己的风格,便会在简约明快的节奏中,观一盏暗夜中灯火,指引心动的方向。

一个人的文字所表达就是他或隐或现的情怀。看一个人的`文字,就会体察到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有人温婉,有人豪迈,有人田园,有人边塞,无不抒发着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不是每个人对灵动的文字都有捕获能力的,是因为每个的对外部世界的存在,态度是不一样的。山水、草木、人物、事件,不同的视觉角度会呈现不同的风景,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和启示都是不相同的,因为“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用一个有态度的态度去对待文字,去书写文字,也许只有文字才是我们内心的守望者。

“外面那么大,我想去走走。”如是的,希望每个人行程不要太匆匆,就可以稍停脚步,看看你看到的风景和别人看到你是一个美丽的风景。

或许才是一个端正的态度吧。

2018年5月9日

第2篇:不从众有态度的散文

不从众有态度的散文

摘自:《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我们所面对的最为艰难的任务就是摆脱社会约束,摆脱精神枷锁和他人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以下场景常常让人感受到约束:当他人通过压制、残忍、专横或不公正的手段打压我们的时候,当家长管制过多以致让我们失去自我的时候,当爱人用爱威胁我们的时候,当老板撒谎也逼着我们撒谎的时候,当我们想追随自己的精神信仰但周围的文化氛围非要阻止我们的时候,当他人的误解、尖酸的语言、侮辱性的评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或其他不合理的期望与直接、非直接行为让我们心情不悦的时候,当他人让我们感觉受到了轻视、藐视的时候……所有因为社会氛围而引起的人为性障碍因素都属于这种约束,比如背景、阶层、信仰、种族、性别、年龄及相貌等。

有些人还能记得当初因为被人视为异类而遭受的侮辱、嘲弄或压力,还能回想起当初为了避免冲突而委曲求全的情景。在学校或办公室,人的行为开始“从众”起来。大家伪装起自己,强颜欢笑,走着别人安排好的路。我们想竭尽所能地避开这种窘境,避开他们尖酸的语言。毕竟,人都渴望稳定、渴望被接受、渴望归属感。

当他人的行为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或者有碍我们追求目标的时候,便产生了社会约束。通常情况下,我们之中那些顺应性较强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当然了,这些人有所作为、保持真我的概率也往往是最低的。他们已经适应了既有的环境,丢失了自然的本真属性。他们再也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任何思想自由的人都不想有此命运,因此,我们必须抵抗这种盲从的意愿。

不过,大家也不能小觑顺从所带来的安全感,这是个人追求自由时所面临的最为强大的敌人之一。个人要顺应着社会结构,迎合社会喜好。可话说回来,头衔、地位、“先生”与“小姐”之类的称呼、公众评论,这些在生活中的意义并不重大。当然了,这些因素很容易就可以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如果我们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就可以有所依据,也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一直追求的、信仰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那该如何是好?

质问这些问题、打破顺从的牢笼,这给生活平添了风险。一旦逃离了牢笼,动物的本性就是会迷失自我,不知何去何从。离开了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与事物,这种从天而降的不确定因素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果生活中我们拥有了绝对的自由,接着要怎么做呢,方向在哪里,每天都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过得有意义呢?这些问题着实有些让人担心。

除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还得冒着脆弱、孤独的风险。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我们离开了牢笼,也就没有了安全的屏障,这屏障虽然限制了自由,却可以给我们安全感。那些仍旧被困在牢笼中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不顾及他人的期望,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极大恐惧,害怕被孤立、被排斥、被人厌弃。

但是,被他人的喜好左右,这样做也有风险,听从社会需求的指示会逼着大家丧失真我。多少艺术家偏离了艺术的本真,只为迎合别人的需求,用传统的方式赚钱?多少智者隐藏了锋芒,只为迎合更多的需求,人生角色不再多彩?多少人放弃了梦想,只为追求更多的安全感,只为走上那更能被社会接受的道路?如果自己不够警觉,那么父母、老师、配偶或者偶像等别人的目标就成了你的目标。这些人的要求会取代你对新事物的渴望。这些人的共同意愿能够取代我们自己的意愿。没错,让我们不要那么听话吧。否则的话,我们很快会在他人的围攻下迷失自我。我们会失去真正的自我,变成顺从的奴隶。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必须在迎合他人、追求舒适感与个人自由等更高追求之间坚持初衷。

当一个人变得足够成熟明智的时候,就会有所感悟,我们既能获得个人自由又可以不完全脱离周围的环境,不辜负亲人的期盼;既能够做到独立,又不脱离互助关系,可以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成为社会的异类。你会发现,人越接近本真,就离世界越近,生命也更加有意义。你会发现,人的个性越自由、真实,生命就更加有活力,就会更加吸引周围的人,更加有魅力。

不幸的'是,造成最大约束的不是别人,而是毫无警戒的自己。

所谓的自我约束就是由自身的某些负面想法与行为造成的一系列限制。这是内因问题,是疑虑、担心、恐惧等干扰因素造成的精神负担。

没有哪个人想自毁人生,可实际恰恰相反。是我们自己那些错误的想法和坏习惯剥夺了生命的活力,毁掉幸福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

不管何时,只要你打算限制自己,就是自我约束。人们宅在家里不愿见识外面的世界,是因为畏惧探索。人们迟迟不愿践行重要的使命或尝试新事物,是因为克服不了内心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忧虑。人们愚蠢地认为,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万事俱备,可事实却是,很多人正是因为受困于死规矩才没能实现目标。人们自欺欺人,打碎了自己的愿望,还没来得及伸手去抓住梦想,就被它溜走了。自己才是最难对付的敌人,难道大家还执迷不悟吗?不过,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救世主,积极地表达真实的自己,努力去掌控自己的思想,向前看。这之后,我们最终会获得自己应该从生活中得到的自由和幸福。

人要追求个人的成长,原因就在于此——摆脱自我约束的痛苦,做出更好的选择,获得更多的自我实现感,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尽全力释放我们的创造力为世界做贡献,活出自我。获得了个人自由就代表不再有任何对自我的怀疑,不再自轻自贱,允许自己成为那个独一无二、强大而真实的自己。

活在当下,活出真我,在这个释放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找到自信、相信自我,我们会成长,会掌控并实现最高的自我,会在与人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幸福。我们会觉得更有动力,更加释然。

的确,自我真实与自我成长是一个人自由、健康的指示器。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必须负起责任,鼓起勇气为自己考虑,问自己:这些理想、意愿、喜好与行为是否真的是出于自己的选择?现在的自己是否是真实的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是否真的对自己很重要?自己是否真的做出了改变,选择了挑战,激发出了自己所有的潜力?

这些思考能够让人得到启示:个人的责任感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些人可能觉得“自由”意味着可以随意放弃或者摆脱责任,这样想的结果只能与事实越来越远。有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如果说我是自由的,那我能摆脱掉所有责任吗?”。所谓的个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释放情绪及想法。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随意苛待周围的人。不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可以因为一时的高兴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属于无意识的冲动,并没有意义。

自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因为你要摆脱无意识冲动、无意义需求及社会压力来选择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你才能真正让大家明白你的目标,了解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展现真实的你。

如果你不能自由定位自己的品行、人格及意愿,那就一定是受到了其他事物的牵制,也就是缺少自由。如果你不能为自己的信仰、行为承担责任,就需要他人来为你承担,你再次成了奴隶。所以,所谓伟大的需求就是这样的:最高程度的自由就是能够明晰自己的信仰与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

自由并不意味着摆脱责任,同样,自由也并不意味着不用付出努力。说实话,人都渴望摆脱痛苦与约束,但我们对个人自由的渴望更为复杂。没错,人们想摆脱痛苦,但为了实现自我,为了成长,为了取得成就,大家并不介意生活中多些坎坷与波折。我们会为了收获更多而遭受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在督促自己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思维更加敏捷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不顾疲惫地早早起来为自己所爱的人辛苦劳作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承受一时的逆境,迎接随即而来的美好时光的原因。

所以说,个人自由不仅仅是单纯地摆脱痛苦。它是要让生活变得自由,真正地享受并充实生活。它不是简单地排斥约束我们的不良因素,而是能够让我们自由地体会那些给予我们人生启迪的美好的事物。

很久之前,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当人类寻根究源、有所判断、有所认知的时候,就可以超越生理性冲动去避开痛苦或者去寻找快乐。后来,人们意识到,意义比即刻享乐更加重要。没错,如果我们在最关键的时刻没能为了获得自由、有意义、充满爱、更高追求的生活而停止即刻享乐并忍受痛苦,那接下来又能从导师、英雄、领导者、圣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于是,我们渴望从痛苦中获得自由,我们也愿意积极地付出努力并承受痛苦,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经历会让我们超越目前的生活,向另一种更高水平的生活靠近。大家知道,吃苦是必要的,是需要勇气的;大家也知道,这种艰苦并不可怕,这是通往伟大之门的正确通道。这样看来,个人自由或许是一种明智且具有浪漫色彩的理想,它带着勇士气息与诗意,却又是真实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这种超越与个人自由同时也是人类体验的最高需求与目标,难道这不正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吗?有生之年,人们不惜一切地想要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来展现真实的自我,为我们所爱的人提供更多机会。最终,你所承受的一切以及为此而得到的一切都将因自由的灵魂而得到升华。总结起来,人活着是为了追求自由,如此,死了才可以释然。

书名:《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内容介绍:能力引导个人通往自由之地。生活中你总要在某个时候逼自己一把,因为不逼就不能够深刻审视自己,不逼就不能发现能力边界,不逼就不能逃离困境。很多人都是在关键时候对自己狠了一点,才突破了个人的瓶颈,突破了社会的束缚。本书作者就是在19岁时的一场车祸后,开启自己非凡人生的。

第3篇:做有态度的自己散文

做有态度的自己散文

在这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上生活,更加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态度。

男男我有时任性,有时强势,不管我扮演过什么角色,这就是我,独一无二。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你们如果不懂,那就看好了,我把所有的态度和作风都表现在社会生活上。我只能做有态度的.自己,有作风的自己。

我有着一张和大家一样的脸,可是特别。我有一颗彪悍的心。这个社会自己不自强,就只能等死!我可以出得厅堂也可以入得厨房,可以是流氓,全部我都要HOLD住!我彪悍,这是我的态度,我又会怕谁?

我有一颗想飞的心,从小就在贫穷家庭出生,我学习了独立,社会更造就了不一样的我,在不断的成长当中我也不断地想起飞,因为我知道只要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外表小小的我,有一个强大的梦想。在梦想里,借助自恋的光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 目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识、探究及看法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

1沈中月

31003236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王高峰

31003237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孟文峰

31003234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任松凯

31003235

组员分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学院

土木系

土木1001

林旭勇

31003230

指导教师(职称)

石华琴(副教授)

二○一○ 年 十一 月 十一 日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研究

前 言

据统计,上海城里70%的14.30岁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其中90%的人会选择像JJ、纽约客等可容纳千人的大型迪斯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用有态度的态度写字现代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有态度的态度写字现代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