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诉衷情爱情诗歌
一、
你说,帘外海棠衬酥手;后来,院内梧桐怜沈腰。
你说,紫荆绿萝韶华暖;后来,晓风残月流年寒。
你说,满城飞絮醉朝阳;后来,一蓑烟雨湿黄昏。
你说,琴棋书画阅芳华;后来,功名利禄锁孤独。
你说,一生一世蝶恋花;后来,半真半假绕佛阁。
你说,暗香盈袖意绵绵;后来,绿肥红瘦情悠悠。
你说,十里桃花春风面;后来,一剪寒梅静心雪。
你说,海枯石烂掌心舞;后来,天涯海角双泪垂。
你说,烛影摇红凤求凰;后来,霜天晓角白头吟。
你说,断桥残雪再相逢;后来,白纸黑字杳无踪。
二、你曾许我舞文弄墨十里桃花,却回我一曲离歌泪如雨下。
你曾许我天涯海角不离不弃,却回我指尖温柔一季花期。
你曾许我百转千回只为一人,却回我千姿百态醉卧石裙。
你曾许我策马奔腾徜徉山河,却回我江湖厮杀生死难测。
你曾许我乡村安家与子偕老,却回我断袖斩情尘世逍遥。
你曾许我荣华富贵尽是浮云,却回我红尘苦渡宦海浮沉。
你曾许我烟花三月相伴踏青,却回我地北天南梦中清影。
你曾许我西湖六月断桥相会,却回我青灯黄卷悠然品味。
你曾许我金桂飘香红装拜堂,却回我三千白发朝思暮想。
你曾许我雪花飞舞情暖人间,却回我似水流年烟消云散。
你曾许我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却回我半言半语半年半日。
第2篇:诉衷情爱情诗歌
诉衷情爱情诗歌
一、
你说,帘外海棠衬酥手;后来,院内梧桐怜沈腰。
你说,紫荆绿萝韶华暖;后来,晓风残月流年寒。
你说,满城飞絮醉朝阳;后来,一蓑烟雨湿黄昏。
你说,琴棋书画阅芳华;后来,功名利禄锁孤独。
你说,一生一世蝶恋花;后来,半真半假绕佛阁。
你说,暗香盈袖意绵绵;后来,绿肥红瘦情悠悠。
你说,十里桃花春风面;后来,一剪寒梅静心雪。
你说,海枯石烂掌心舞;后来,天涯海角双泪垂。
你说,烛影摇红凤求凰;后来,霜天晓角白头吟。
你说,断桥残雪再相逢;后来,白纸黑字杳无踪。
二、
你曾许我舞文弄墨十里桃花,却回我一曲离歌泪如雨下。
你曾许我天涯海角不离不弃,却回我指尖温柔一季花期。
你曾许我百转千回只为一人,却回我千姿百态醉卧石裙。
你曾许我策马奔腾徜徉山河,却回我江湖厮杀生死难测。
你曾许我乡村安家与子偕老,却回我断袖斩情尘世逍遥。
你曾许我荣华富贵尽是浮云,却回我红尘苦渡宦海浮沉。
你曾许我烟花三月相伴踏青,却回我地北天南梦中清影。
你曾许我西湖六月断桥相会,却回我青灯黄卷悠然品味。
你曾许我金桂飘香红装拜堂,却回我三千白发朝思暮想。
你曾许我雪花飞舞情暖人间,却回我似水流年烟消云散。
你曾许我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却回我半言半语半年半日。
第3篇:陆游《诉衷情》诗歌赏析
陆游《诉衷情》诗歌赏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
第4篇:诉衷情
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一、导入:侯老师很喜欢一首词,大家想不想一块来分享一下: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后面的大家一块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的确,这首词慷慨激昂,令人振奋,
第5篇:诉衷情
《诉衷情》说课
吉昌三小:高飞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及地位。
《诉衷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的第二课。第六板块的主题是抒怀。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本板块的“表达”是“美德在我身边”。而诗人的爱国的美德,这也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因此教学本课时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诗歌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以上所述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