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原文及译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01 07:15: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乍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攉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旌行。处分:处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②故木受绳则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参考答案

8.B (A 除:授官 C 赞成:帮助完成 D 处分:处理安排)

9.B (以:把/因为 A 向 C 于是 D 就)。

10.A (当时尚未委以重任)

11.①(苏绰)在职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②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③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第2篇:“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乍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攉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旌行。处分:处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②故木受绳则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参考答案

8.B (A除:授官C赞成:帮助完成D处分:处理安排)

9.B (以:把/因为A向C于是D就)。

10.A (当时尚未委以重任)

11.①(苏绰)在职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②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③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第3篇:《晋书孙绰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①,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晋书孙绰传》原文及译文

《晋书孙绰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①,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译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译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此诗作于诗人离开扬州以后。诗人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清丽俊爽,以此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杜牧〔唐代〕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原文及译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