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30 07:13: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二年级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二年级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二年级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并探索敲击的方法,并能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教学准备】

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钢琴、小闹钟图片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学生跟着老师围成圆圈绕教室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放松情绪,激发兴趣,通过模仿老师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欣赏乐曲

(一)故事《调皮的小闹钟》,在故事中熟悉主题旋律。

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生:……

师:对,是闹钟,是一只《调皮的小闹钟》。(板书课题)

1.欣赏A段,用不同音色唱旋律,让学生熟悉A段旋律。

师:他很喜欢唱歌,而且会用他走路时的声音来歌唱,他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生:“嘀哒嘀哒”

(1)第一次用“嘀哒”唱主题旋律

5 | 1 2 3 1 | 2 34 4. 5 | 7 1 2 7 | 17 12 3 5 | 1 2

嘀 嘀哒嘀哒 嘀嘀哒 嘀 嘀哒嘀哒 嘀嘀嘀嘀哒嘀嘀哒

当 当当当当 当当当 当 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2)第二次用“当”唱主题旋律:

(3)第三次请学生做小闹钟的主人唱主题旋律。

(4)欣赏主题旋律,感受情绪。

(5)师引导学生探索旋律的特点:轻快、跳跃、富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音色模唱主题,让学生在好奇中尽快熟悉旋律,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在聆听中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

2.欣赏B段。

师:他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板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样来跳舞的。(老师伴音乐做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

(1)引导学生探索B段旋律特点:抒情、悠扬

(2)请学生用你自己最优美最连贯的动作来表现跳舞的小闹钟。

3.欣赏C段。

(1)引导学生猜出小闹钟的工作——叫小主人起床。

(2)聆听C段音乐,看看小闹钟闹了几次才把小主人叫醒?

(3)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闹铃动作帮小闹钟一起叫醒小主人,跟音乐创作自己的动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奥尔夫理念中的“即兴”,它是最自然的表现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培养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注意力的集中。)

(二)分辨乐段。

1.播放完整的音乐,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对听到的乐段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留意乐段出现的顺序。老师随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板书。

2.讲解ABACA回旋曲式。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环交替而构成的曲式。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能分辨出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并且巧妙地解决了难点——回旋曲式的认识。)

(三)完整聆听音乐。

1.安静地再次聆听整首音乐,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手为小闹钟设计出时尚的发型。

2.讲解头发多的表示这段音乐长,乐句多,少的表示音乐短,乐句少。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图形谱教学,老师根据乐句为小闹钟设计发型,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哪段音乐长,哪段音乐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

三、为乐曲伴奏

(一)介绍乐器木鱼、三角铁、无皮铃鼓。学生探索乐器的各种声音。

1.出示木鱼,探索其声音

师演示双响筒的声音,问:它适合为哪一段音乐伴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双响筒的声音特点与A段的欢快跳跃的情绪相符合)

学生尝试敲击。

2.师演示三角铁敲击出的长音,问:这种声音适合哪一段?

生:……

师:如果我用三角铁为C段的闹铃伴奏,你会怎么来敲击?

引导学生探索尝试,及时表扬。

3.师:铃鼓为什么声音伴奏合适?怎样的声音才像“闹铃”的声音?

小结:A:双响筒 B:三角铁 C:铃鼓、三角铁绕内圈发音

(二)为乐曲伴奏。

师:小乐器特别怕疼,也特别怕吵,他们喜欢特别有爱心,又特别遵守纪律的小主人。

跟音乐伴奏。(老师及时纠正执乐器的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探索乐器的不同音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这是一个符合新课标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安排为乐器伴奏这环节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整理活动

师:小闹钟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让我们和他一起来放松放松。律动。

分乐段做出相应的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游玩一会儿。有趣的放松练习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学生感觉始终在跟音乐做游戏。充分而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五、介绍作者,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新朋友——调皮的小闹钟。它是一首回旋曲。它是由一名名叫安德森美国的作曲家写的。这位作曲家写了许多小朋友很喜欢的乐曲,例如: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船长与国王、小号手的摇篮曲等等。这些美妙的乐曲在以后的音乐课堂都会欣赏到,相信这些音乐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我在课堂上发现了很多有创造力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系统知识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作者及其他作品的介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

六、听音乐下课。

师:最后,让我们跟着音乐向调皮的小闹钟说再见吧。(律动出教室)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学生已经不需要模仿老师,自己完全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第2篇:二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并探索敲击的方法,并能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教学准备】

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钢琴、小闹钟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学生跟着老师围成圆圈绕教室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放松情绪,激发兴趣,通过模仿老师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欣赏乐曲

(一)故事《调皮的小闹钟》,在故事中熟悉主题旋律。

师: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生:„„

师:对,是闹钟,是一只《调皮的小闹钟》。(板书课题)

1.欣赏a段,用不同音色唱旋律,让学生熟悉a段旋律。

师:他很喜欢唱歌,而且会用他走路时的声音来歌唱,他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生:“嘀哒嘀哒”

(1)第一次用“嘀哒”唱主题旋律| 1 2 3 1 | 2 34 4.5 | 7 1 2 7 | 17 12 3 5 | 1 2

嘀 嘀哒嘀哒 嘀嘀哒 嘀 嘀哒嘀哒 嘀嘀嘀嘀哒嘀嘀哒

当 当当当当 当当当 当 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2)第二次用“当”唱主题旋律:

(3)第三次请学生做小闹钟的主人唱主题旋律。

(4)欣赏主题旋律,感受情绪。

(5)师引导学生探索旋律的特点:轻快、跳跃、富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音色模唱主题,让学生在好奇中尽快熟悉旋律,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在聆听中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

2.欣赏b段。

师:他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板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样来跳舞的。(老师伴音乐做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

(1)引导学生探索b段旋律特点:抒情、悠扬

(2)请学生用你自己最优美最连贯的动作来表现跳舞的小闹钟。

(1)引导学生猜出小闹钟的工作——叫小主人起床。

(3)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闹铃动作帮小闹钟一起叫醒小主人,跟音乐创作自己的动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奥尔夫理念中的“即兴”,它是最自然的表现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培养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注意力的集中。)

(二)分辨乐段。

1.播放完整的音乐,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对听到的乐段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留意乐段出现的顺序。老师随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检测学生是否能分辨出三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并且巧妙地解决了难点——回旋曲式的认识。)

(三)完整聆听音乐。

1.安静地再次聆听整首音乐,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手为小闹钟设计出时尚的发型。

2.讲解头发多的表示这段音乐长,乐句多,少的表示音乐短,乐句少。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图形谱教学,老师根据乐句为小闹钟设计发型,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哪段音乐长,哪段音乐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

三、为乐曲伴奏

(一)介绍乐器木鱼、三角铁、无皮铃鼓。学生探索乐器的各种声音。

1.出示木鱼,探索其声音

师演示双响筒的声音,问:它适合为哪一段音乐伴奏?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双响筒的声音特点与a段的欢快跳跃的情绪相符合)

学生尝试敲击。

2.师演示三角铁敲击出的长音,问:这种声音适合哪一段?

生:„„

引导学生探索尝试,及时表扬。

3.师:铃鼓为什么声音伴奏合适?怎样的声音才像“闹铃”的声音?

(二)为乐曲伴奏。

师:小乐器特别怕疼,也特别怕吵,他们喜欢特别有爱心,又特别遵守纪律的小主人。

跟音乐伴奏。(老师及时纠正执乐器的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探索乐器的不同音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这是一个符合新课标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安排为乐器伴奏这环节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整理活动

师:小闹钟工作了一天非常辛苦,让我们和他一起来放松放松。律动。

分乐段做出相应的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游玩一会儿。有趣的放松练习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学生感觉始终在跟音乐做游戏。充分而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五、介绍作者,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新朋友——调皮的小闹钟。它是一首回旋曲。它是由一名名叫安德森美国的作曲家写的。这位作曲家写了许多小朋友很喜欢的乐曲,例如:会跳舞的猫,打字机、船长与国王、小号手的摇篮曲等等。这些美妙的乐曲在以后的音乐课堂都会欣赏到,相信这些音乐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我在课堂上发现了很多有创造力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创作出美妙的音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系统知识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作者及其他作品的介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

六、听音乐下课。

师:最后,让我们跟着音乐向调皮的小闹钟说再见吧。(律动出教室)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学生已经不需要模仿老师,自己完全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第3篇:二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二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并探索敲击的方法,并能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教学准备】

木鱼、双响筒、三角铁、无皮铃鼓、钢琴、小闹钟图片等。

【教学时】1时

【教学型】欣赏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学生跟着老师围成圆圈绕教室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放松情绪,激发兴趣,通过模仿老师积累感性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调皮的小闹钟》参考教案

教材分析:

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

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3、能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调皮的小闹钟》教案3

《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案背景:

在《新教师教学能力展示课》的展演中我思考了自身特点如想象力丰富,舞蹈功底扎实,在调动课堂气氛上有自己的方法等优点,并且考虑到自身教唱经验不足,我决定上一节能针对低年级儿童爱玩、善于思考,爱想象的特点,并且发挥自身优势的畅游欣赏课。在低年级的课程中考虑到是一节公开课自己现场经验不足,所以学生年龄不能太小,先定位年级为二年级,在二年级的课程中选了《调皮的小闹钟》这个题材,这个课题不仅动感活泼,而且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教材分析:

《调皮的小闹钟》是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音乐作品。乐曲形象鲜明、情绪欢快、明朗,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梆子模拟小闹钟嘀嗒、嘀嗒的节奏声,出现了欢快、诙谐的第一主题,装饰音和切分音的运用使乐曲显得更加轻快、活泼。接着,乐曲进入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调皮的小闹钟》教案1

《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教材分析:

此曲也译作《打切分音的钟》、《打切分节奏的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

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

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能听出《调皮的小闹钟》中表现闹钟铃声的乐器,并能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中的铃声。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带有休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一年级下册《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调皮的小闹钟》教学设计

年级:一年级 执教人:王皓璟

教材分析:

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首欣赏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音乐作品。乐曲形象鲜明、情绪欢快、明朗,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乐曲为C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摆钟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尔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之后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地插入闹钟的闹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更增添了乐曲活泼的情绪。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二年级调皮的小闹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调皮的小闹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