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27 07:13: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扁鹊治病教学课件

扁鹊治病教学课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扁鹊治病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

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生书空)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泡泡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神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敷烫、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板书:蔡桓公

(同学们留意到“蔡”字了吗?我们来写一写。)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比较:肠、烫、汤)

谁来读一读?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评价语:你们很能干,不但读得字正腔圆,还发现了规律。齐读。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

扁鹊__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7.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

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a.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对,蔡桓公病情的发展程度和趋势,扁鹊了如指掌。

b.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是的,前三个阶段,尽管蔡桓公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该如何对症治疗,扁鹊却是成竹在胸的,真是医术高明啊!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五、学习最后一节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六、理解寓意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第2篇: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

一、谈话揭题:

1、说出于是高超的词语:

2、古代四大名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

3、中医的四大诊法:望闻问切-------被中医一只沿用到现在。

二、扁鹊是个怎样的人?(举世无双的名医、医术高超)

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课题的中间和后面加上词语说说)

四、扁鹊见蔡桓公,共见了几次,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请同学举手回答)

(四次,四个阶段:(学生回答,师板书)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从以上的板书能够看出,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生答:重),最终病死了。

二、指导朗读。

1、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师:可是,我们早在上一节课就知道,扁鹊是个举世无双的名医,为什么蔡桓公最终还是病死了?生:因为他不听扁鹊的话。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没病。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朗读一下第二段,仔细想想,自己应该怎么读呢?过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哦

(分角色朗读开始。)

老师想问一下,这两段中,体现扁鹊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关心蔡桓公。着急了。是焦急。但是,蔡桓公态度如何?

生:越来越不好。生: “很不高兴”哩。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蔡桓公有没有接受扁鹊的话?(没有)大家想想,此时生气的蔡桓公大约会想些什么?想杀掉扁鹊。

所以,第三次见面后,扁鹊会“连忙退了出来”连忙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知蔡桓公不会相信自己,可是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要求为他治病,可以看出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医德高尚。

3、第五段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知道,前三次都是扁鹊主动要求为蔡桓公治病,但是蔡桓公并不听他的。那么,第四次,扁鹊是不是也继续要求为蔡桓公治病呢?

为什么跑?请同学们把第五段齐读一下。

对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能为力。蔡桓公的病已经太严重,没法治了。

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蔡桓公的病起先只是皮肤上的小病,后来却要了他的命,为什么? 不让扁鹊治疗。

对于扁鹊的几次劝告,蔡桓公都没有听。可见,蔡桓公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生:不听劝告。

4、寓理的呈现。师:蔡桓公起先都不听扁鹊的劝告,后来等到发了病,又是怎么做的呢?(派人请扁鹊,但是扁鹊,早就跑到秦国去了。)蔡桓公后来有没有相信扁鹊说的话? 可是,来得及吗?

师补充:所以,我们一旦有了小病,是不是应该早早地治疗呢?师:我们有了小病,如果医生给我们指出了,当然应该马上治疗。同样的,如果我们身上存在一些过错、一些毛病,如果有人给我们讲出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呢?是硬着头皮一错再错还是应该马上接受别人的话,改正错误?

因此,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学习到了——有了小病,应该及时治疗;有了过错,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可不能当蔡桓公,想要后悔的时候却来不及了。

三、拓展。

1、大家想一想,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发现像蔡桓公一样不听人劝告的人,或是自己曾经也是那样的人?(请同学来现场说一说)

第3篇: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1、(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2、(出示课件)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

3、读了课堂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主要解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一、简介扁鹊,揭示课题

师: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扁鹊,我们一起来写一下他的名字,书写“扁鹊”,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生:扁鹊是战国名医„„

出示扁鹊资料,自由读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扁鹊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师:从这则资料可见扁鹊——

生:医术高明(师板书:医术高明)从这则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扁鹊的医术真的是十分高明。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于扁鹊的一则寓言,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度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想一想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自读可谓,完成两个要求:

1、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名人,请看,(出示图片)他是谁呢?

2、学生简要回答。

3、师:他的名字不叫扁鹊,古代统称名医为扁鹊,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位名医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他精通各科目医学,创造了中医的望、问、闻、切四大诊法。(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 生:行。

师:你们知道周杰伦吗? 生:(诧异、兴奋、踊跃)知道!师:知道谢霆锋吗? 生:(更踊跃)知道!

师:(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师:知道的请举手。(几个学生举起了手)师:请你说一说她是谁? 生:(有些羞涩地笑)是你!

师:(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

师:(赞赏)你真是一个留心周围事物的孩子,善于发现,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中国的名侦探呢!不知道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像他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呢?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扁鹊治病教学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扁鹊治病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