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除逆反心理转化问题学生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26 07:13: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浅谈消除逆反心理转化问题学生论文

浅谈消除逆反心理转化问题学生论文

论文摘要:问题学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学生人数不多,影响却不小。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教育转化他们。问题学生对教师大都有或强或弱的逆反心理。因此,要转化问题学生,就必须先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问题学生;消除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道德品行、学习成绩都暂时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职校是有一定数量的,造成的影响也不小。如果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班级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问题学生除少数是由于智力、生理或性格有缺陷,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应该是可以转化的。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教师大都有或强或弱的逆反心理。(注:这并不是说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因此。转化问题学生就必须先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一、逆反心理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产生逆反心理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从主观上看。问题学生大部分是在初中或高中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逆反心理的。职校学习过程中又受到更多的教育和批评,从而更加强化其逆反心理。从客观上看。教师教育失误也是问题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问题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的评价。

二、消除逆反心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尊重和平等对待问题学生的意识。首先要树立尊重问题学生的意识。每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Ill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就问题学生而言,由于其自尊心很强,又极其敏感。尊重的需要就更加强烈。但由于问题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教师容易忽视对他们的尊重,还可能有“他们也配我尊重?”的认识。例如,以前班上有一名叫程功的学生,由于他各门功课成绩都比较落后,经常被一些老师揶揄:“你也配叫程功,我看你还是叫失败吧”。弄的学生经常面红耳赤。这就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要树立平等对待问题学生的意识。第一,教师要意识到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问题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第二,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要平等,一视同仁。出于常情,教币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容易忽视问题学生,在教育手段上也大相径庭。在办公室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几个老师一起“围攻”(指批评教育)一个学生,惟恐一人的教育力量不够。齐心协力想把他“翕下”。这个学生十有八九是一个问题学生。而对于好学生,老师经常是细声细语、和蔼可亲。如此巨大的反差怎能不激起问题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在评价上,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相统一的基本价值取向。日这就要求教师评价学生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看分数,应该看到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事实上,每个问题学生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长处,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不轻易放过他们一丝一毫的进步,而且还要点击和放大他们的进步,增强信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上例中程功这个学生有个闪光点就是他制图课的成绩不错,而且达到了一定水平。我在教育的过程中就淋漓尽致地运用他的这一闪光点。渐渐地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三)在批评教育或谈话时,教师要就事论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就事论事,切忌揭短。’学生做了错事或犯了错误,教师不应该“揪老帐”,更不应该老帐新帐一起算”。其次,要晓之以理,把道理讲透,以理服人。错误的思想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战胜它,心灵中的黑暗要用光明去驱除它。要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曲直,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问题学生的特点,并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第三,要动之以情,做到以情育情。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验的基础上曾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言语+38%音调+55%情感。可见,教师在批评教育问题学生时,更是要和他们交流感情。运用细腻的感情、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语音语调,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情境.从而消除畏惧、紧张、逆反的心理,感化他们。一次在新接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他在一年级时因一件小事就叫了另外几个学生打了我所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可见,这学生不一般。为了教育转化他,我主动找他谈话,告诉他:“以前的行为是一种青少年的冲动行为,改正了就是好的。以前的你已成为过去,我看到的是你现在的进步。”一句简单的话,消除了他认为会给他“穿小鞋”的顾虑。在以后的两年中,他基本上能接受我对他的教育,身上的陋习一扫而光。

三、消除逆反心理对转化问题学生的作用

(一)消除了逆反心理,能增强教师的感染力,使教师的要求自觉转化为问题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币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币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其载体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手段、方法、态度等。毫无疑问,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可以按照预期目的去实现教育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而且当提出希望或要求时,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会感到教师的亲切,因而比较容易与教师配合,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并制定出自己前进的目标,产生前进的动力。记得有这么一个姓李的学生,他在语文、英语方面极其落后。其它功课也不怎么样。但在期中考试时数学取得了100分。有些教师却当着他的面说:“他也能考100分。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了?”为此他很生气,我就开导他:“那些老师的说法是从反面角度刺激你,希望你在其它方面也要做的比较好。是一种用心良苦的激将法”。不仅如此,我还经常鼓勋和表扬他,并告诉他:“数学考了100分,这是你刻苦努力取得的,也证明你是有能力的。希望你保持优点,其它方面也会好起来的。”所以他比较愿意接受我对他的教育和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后以较好的成绩毕业,并顺利地进入企业参加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消除逆反心理,能使问题学生更易于积累积极的情绪、情感经验,能使他们正确对待在学习及转化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心理学家沙赫特通过著名的“情绪归因论”实验,证明情绪经验对于情绪反应起着决定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反应将会有不同的影响。消极的情绪反应会带来减力的作用,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而积极的情绪反应会带来增力的作用,会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将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这种经验不仅可以帮助问题学生借助情绪记忆去推动自己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对待人际交往。这种经验甚至可以鼓舞他们忘我地去进行拼搏,克服困难和挫折,从而把转化进行到底。

第2篇:问题学生转化

一:问题生姓名及存在问题

学困生有的在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尤其是差在基本技能及创造性发挥上。因此,转化学困生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性上。班内学困生情况如下:

1、张子健: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照样记不住。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2、安海波: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注意听讲。

二:学困生分析

这两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了解到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三:本学期转化目标

1、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维护集体荣誉。

3、注重发展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四:转化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落下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2、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困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难点:怎样让学生持之以恒,巩固已经养成的习惯

第3篇:问题学生转化总结

问题学生转化总结

初村小学 刘永强

我们班有一些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他们可能会给老师带来很多的愉悦和兴奋;有时他们又可能会给老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们如果只对一部分学生施以爱心,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毫无感情,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这能不说是教师的失职吗?我们既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对待差生要以表扬为主,发掘其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差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促使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一、调整心态,从头做起

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或问题事,不妨先给自己一个思想,压住阵脚,事已经出来了,就事论事,不要扯其他的事情。给学生一种感觉,老师不放过一件学生的错误,但也不随意冤枉任何一位学生或任何一件事情。

不翻旧帐,不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浅谈消除逆反心理转化问题学生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消除逆反心理转化问题学生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