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张爱玲流言的唯美语录
京戏里的人物,不论有什么心事,总是痛痛快快说出来,身边没有心腹,便说给观众听,语言是不够的,于是再加上动作、服装,脸谱的色彩与图案。连哭泣都有它的显著的节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张爱玲流言的唯美语录,欢迎大家阅读!
(一)
不久我母亲动身到法国去,我在学校里住读,她来看我,我没有任何惜别的表示,她也像是很高兴,事情可以这样光滑无痕迹地度过,一点麻烦也没有,可是我知道她在那里想:“下一代的人,心真狠呀!”一直等她出了校门,我在校园里隔着高大的松杉远远望着那关闭了的红铁门,还是漠然,但渐渐地觉到这种情形下眼泪的需要,于是眼泪来了,在寒风中大声抽噎着,哭给自己看。
(张爱玲散文《私语》)
美段赏读:这眼泪似乎来得有些迟,人走了才来。和大多数人在与人告别时痛哭,人一走就擦干眼泪笑不同。这是张爱玲式的告别方式,毫不造作,却真实感人。
(二)
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自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Beverley Nichols(贝弗利·尼科尔期)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
我也知道我父亲决不能把我弄死,不过关几年,等我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了。数星期内我已经老了许多年。我把手紧紧捏着阳台上的木栏杆,仿佛木头上可以榨出水来。头上是赫赫的蓝天,那时候的天是有声音的,因为满天的飞机。我希望有个 BoB!!!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何干(家里的保姆——编辑者注)怕我逃走,再三叮嘱:“千万不可以走出这扇门呀!出去了就回不来了。”然而我还是想了许多脱逃的计划,《三剑客》《基度山恩仇记》一齐到脑子里来了。记得最清楚的是《九尾龟》里章秋谷的朋友有个恋人,用被单结成了绳子,从窗户里缒了出来。我这里没有临街的窗,唯有从花园里翻墙头出去。靠墙倒有一个鹅棚可以踏脚,但是更深人静的时候,惊动两只鹅,叫将起来,如何是好?
花园里养着吸狐追人啄人的大白鹅,唯一的树木是高大的白玉兰,开着极大的花,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被遗忘了,大白花一年开到头。从来没有那样邋遢丧气的花。
(张爱玲散文《私语》)
美段赏读:景由情生。在作者因与后母发生争执,被父亲暴打后关起来时,一切都变得“生疏”,是“片面的,癫狂的”,充满着“静静的杀机”。特别是最后一段,白玉兰竟“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邋遢丧气”。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总是“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让你周围的景与你当时的心情融为一体,你的作文会更具表现力。
(三)
一等到我可以扶墙摸壁行走,我就预备逃。先向何干套口气打听了两个巡警换班的时间,隆冬的晚上,伏在窗子上用望远镜看清楚了黑路上没有人,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边,拔出门闩,开了门,把望远镜放在牛奶箱上,闪身出去,——当真立在人行道上了!没有风,只是阴历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但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呵!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而且我在距家不远的地方和一个黄包车夫讲起价钱来了——我真高兴我还没忘了怎样还价。真是发了疯呀!随时可以重新被抓进去。事过境迁,方才觉得那惊险中的滑稽。
(张爱玲散文《私语》)
美段赏读:与上段相似,同样是“景由情生”的经典例子。因为逃出了父亲的家,作者感到世界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呵”,“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作者用简洁却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写出了自己当时激动而紧张的心情。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
(四)
杨贵妃的热闹,我想是像一种陶瓷的汤壶,温润如玉的,在脚头,里面的水渐渐冷去的时候,令人感到温柔的惆怅。苏青却是个红泥小火炉,有它自己独立的火,看得见红焰焰的光,听得见哗栗剥落的爆炸,可是比较难伺候,添煤添柴,烟气呛人。我又想起胡金人的一幅画,画着个老女仆,伸手向火。惨淡的隆冬的色调,灰褐,紫褐。她弯腰坐着,庞大的人把小小的火炉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围裙底下,她身上各处都发出凄凄的冷气,就像要把火炉吹灭了。由此我想到苏青。整个的社会到苏青那里去取暖,拥上前来,扑出一阵阵的冷风——真是寒冷的天气呀,从来,从来没这么冷过!
(张爱玲散文《我看苏青》)
美段赏读:有些同学写人,写外貌就“浓眉大眼”,写性格就“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令人敬佩”。而张爱玲写苏青,却并没有直接写苏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用了两个似乎不相干却有着紧密联系的联想:一个用杨贵妃的“热闹”与苏青的“热闹”对比,还比出了这相同的“热闹”中微妙的不同;二是用一幅画中的情景,联系苏青,把苏青比成了画中的小火炉。这两个联想,非常巧妙地写出了一个立体的苏青,一个热闹而独立,以自身的力量温暖社会的闪着光、发着热的形象。
(五)
为什么我三句离不了京戏呢?因为我对于京戏是个感到浓厚兴趣的外行。对于人生,谁都是个一知半解的外行吧?我单拣了京戏来说,就为了这适当的态度。
登台票过戏的内行仕女们,听见说你喜欢京戏,总是微微一笑道:“这京戏东西,复杂得很呀。就连几件行头,那些个讲究,就够你研究一辈子。”可不是,演员穿错了衣服,我也不懂,唱定了腔,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坐在第一排看武打,欣赏那青罗战袍,飘开来,露出红里子,五色裤管里露出玫瑰紫里于,踢蹬得满台灰尘飞扬;还有那惨烈紧张的一长串的拍板声——用以代表更深夜静,或是吃力的思索,或是猛省后的一身冷汗,没有比这更好的音响效果了。外行的意见是可珍贵的,要不然,为什么美国的新闻记者访问名人的时候总拣些不相干的题目来讨论呢?譬如说,见了谋杀案的主角,问她对于世界大局是否乐观;见了拳击冠军,问他是否赞成莎士比亚的脚本改编时装剧。当然是为了噱头,读者们哈哈笑了,想着:“我比他懂的多。名人原来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一半却也是因为门外汉的议论比较新鲜戆拙,不无可取之点。
(张爱玲散文《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美段赏读:这段写得非常有趣,比如“见了谋杀案的主角,问她对于世界大局是否乐观;见了拳击冠军,问他是否赞成莎士比亚的脚本改编时装剧”,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人生,谁都是个一知半解的外行吧?”这是作者非常经典的议论,告诉我们,世界上永远都有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不必装作“万事通”,也不必因为有些事不知道而自惭。
(六)
京戏里的人物,不论有什么心事,总是痛痛快快说出来,身边没有心腹,便说给观众听,语言是不够的,于是再加上动作、服装,脸谱的色彩与图案。连哭泣都有它的显著的节拍——一串由大而小的声音的珠子,圆整,光洁。因为这多方面的夸张的表白,看惯了京戏觉得什么都不够热闹。台上或许只有一两个演员,但也能造成一种拥挤的印象。
(张爱玲散文《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美段赏读:一件极普通的事,到了张爱玲笔下,就会给人妙笔生花的感觉。张爱玲写细节写得生动,写总结概括性的句子,同样精妙生动。看了这段,我们不禁要赞叹作者对中国的戏剧总结概括得非常到位了。“一串由大而小的声音的珠子”,运用通感,非常形象。
(七)
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十有八九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人,再不然就是儿童,可是前天我看见一个绿衣的邮差骑着车,载着一个小老太太,多半是他的母亲吧?此情此景,感人至深。然而李逵驮着老母上路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做母亲的不惯受抬举,多少有点窘。她两脚悬空,兢兢业业坐着,满脸的心虚,像红木高椅坐着的告帮穷亲戚,迎着风,张嘴微笑,笑得舌头也发了凉。
(张爱玲散文《道路以目》)
美段赏读:呵呵,如果是你,会用“兢兢业业”来形容坐姿吗?肯定不会。我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忍不住“扑嗤”笑出了声。中国的语言就是这样,有时候感觉是“错”的,组合在一起,却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味道。
(八)
她(指作者的姑姑——编者注)今年过了年之后,运气一直不怎么好。越是诸事不顺心,反倒胖了起来,她写信给一个朋友说,“近来就是闷吃闷睡闷长。……好容易决定做条裤子,前天裁了一只腿,昨天又裁了一只腿,今天早上缝了一条缝,现在想去缝第二条缝。这条裤子总有成功的一日罢?”
去年她生过病,病后久久没有复元。她带一点嘲笑,说道:“又是这样的恹恹的天气,又这样的虚弱,一个人整个地像一首词了!”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披霞,还留到现在,因为欠好的缘故。战前拿去估价,店里出她十块钱,她没有卖。每隔些时,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冻疮肿到一个程度就有那样的淡紫红的半透明。襟上挂着做个装饰品罢,衬着什么底子都不好看。放在同样的颜色上,倒是不错,可是看不见,等于没有了。放在白的上,那比较出色了,可是白的也显得脏相了。还是放在黑缎子上面顶相宜——可是为那黑色衣服的本身着想,不放,又还要更好些。
除非把它悬空宕着,做个扇坠什么的。然而它只有一面是光滑的。反面就不中看;上头的一个洞,位置又不对,在宝石的正中。
姑姑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张爱玲散文《姑姑语录》)
美段赏读:你有没有想着把生活中听到的一些有趣的语言记下来呢?比如爸爸的或者妈妈的,或者某位老师的。这样的语言带着性格的特征,带着一个人文化底蕴和学识修养的特征,也带着彼时彼地彼情彼景即兴发挥的特征。因而,如不记下来,以后是很难回想起来的。张爱玲记录的姑姑的语录,就非常生活化,有趣而富有哲理。据张爱玲自己说,是记下来准备写小说的时候用的,后来没有用上,就单做一篇了。其实,我们平时如果习惯于记录一些睿智而有趣的语言,在写作时何愁人物形象扁平,人物语言千篇一律呢?
(九)
在香港,我们韧得到开战的消息的时候,宿舍里的一个女同学发起急来,道:“怎么办呢?没有适当的衣服穿!”她是有钱的华侨,对于社交上的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行头,从水上跳舞会到隆重的晚餐,都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她没想到打仗。后来她借到了一件宽大的黑色棉袍,对于头上营营飞绕的空军大约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逃难的时候,宿舍的学生“各自奔前程”。战后再度相会她已经剪短了头发,梳了男式的菲律宾头,那在香港是风行一时的,为了可以冒充男性。
战争期中各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确与衣服有关。譬如说,苏雷珈、苏雷珈是马来半岛一个偏僻小镇的西施,瘦小,棕黑皮肤,睡沉沉的眼睛与微微外露的白牙。像一般的受过修道院教育的女孩子,她是天真得可耻。她选了医科,医科要解剖人体,被解剖的 尸体穿衣服不穿?苏雷珈曾经顾虑到这一层,向人打听过。这笑话在学校里早出了名。一个炸弹掉在我们宿舍的隔壁,舍监不得不督促大家避下山去。在急难中苏雷珈并没忘记把她最显焕的衣服整理起来,虽经许多有见识的人苦口婆心地劝阻,她还是在炮火下将那只累赘的大皮箱设法搬运下山。苏雷砌加人防御工作,在红十字会分所充当临时看护,穿着赤铜地绿寿字的织锦缎棉袍蹲在地上劈柴生火,虽觉可惜,也还是值得的,那一身伶俐的装束给了她空前的自信心,不然,她不会同那些男护士混得那么好。同他们一起吃苦,担风险,开玩笑,她渐渐惯了,话也多了,人也干练了。战争对于她是很难得的教育。
至于我们大多数的学生,我们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可以打个譬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能够不理会的,我们一概不理会。出生人死,沉浮于最富色彩的经验中,我们还是我们,一尘不染,维持着索日的生活典型。
(张爱玲散文《烬余录》)
美段赏读:写战争,很少有人会从衣服的角度去切入。“战争期中各人不同的心理反应,确与衣服有关”,这是张爱玲的创见。她以独特的视角,抓住了战争时期不同人与衣服相关的语言、行为及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独特的看法。
第2篇:张爱玲《流言》经典语录
张爱玲《流言》经典语录
1、悲壮是一种完成,苍凉是一种启示。——张爱玲
2、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张爱玲
3、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舞台上有真的太阳,奇异的觉得非常感动。——张爱玲
4、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张爱玲
5、中国是文字国。皇帝遇着不顺心的事便改元,希望明年的国运渐趋好转。本来是元武十二年的,改叫大庆元年,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结束。对于字眼儿的过分的信任,是我们的特征。——张爱玲
6、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张爱玲
7、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面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独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祟拜着神圣的祖国。——张爱玲
8、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诗上的“凄凄去亲爱,泛泛人烟雾”,可是那到底不像这里的`无牵无桂的虚空与绝望。人们受不了这个,急于攀住一点踏实的东西,因而结婚了。——张爱玲
9、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张爱玲
10、原是幼稚的梦想,现在渐渐知道了,要做个举世瞩目的大人物,写个人手一册的自传,希望是很渺茫,还是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的时候,一发不可复制,一定比谁都唠叨。——张爱玲
11、斗争是动人的,因为它是强大的,而同时是酸楚的。斗争者失去了人生的和谐,寻求着新的和谐。倘使为斗争而斗争,便缺少回味,写了出来也不能成为好的作品。——张爱玲
12、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意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张爱玲
13、生命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却爬满了骚子。——张爱玲
14、我也并不赞成唯美派。但我以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溪涧之水的浪花是轻佻的,但倘是海水,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粼粼,也仍然饱蓄着洪涛大浪的气象的。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流连忘返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保持我的作风,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而我也不过是一个文学的习作者。——张爱玲
15、我没有写历史的志愿,也没有资格评论史家应持何种态度,可是私下里总希望他们多说点不相干的话。现实这样东西是没有系统的,像七八个话匣子同时开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在那不可解的喧嚣中偶然也有清澄的,使人心酸眼亮的一刹那,听得出音乐的调子,但立刻又被重重黑暗拥上来,淹没了那点了解。画家。文人。作曲家将零星的。凑巧发现的和谐联系起来,造成艺术上的完整性。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小说了。像威尔斯的《历史大纲》,所以不能路于正史之列,便是因为它太合理化了一点,自始至终记述的是小我与大我的斗争。——张爱玲
第3篇:流言张爱玲经典语录
流言张爱玲经典语录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张爱玲作品《流言》经典语录分享在下文,欢迎阅读。
流言张爱玲经典语录
1. 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壳《连环套》
2.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3. “无论中外的礼教之大坊,本来也是为女人打算的,使美貌的女人更难得到手,更值钱,对于不好看的女人也是一种保护,不至于到外边对着失败,现在的女人没有这种保护了.
4.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5. 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6. ”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
第4篇:张爱玲流言经典语录
《流言》是200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爱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张爱玲流言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张爱玲流言经典语录】
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面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独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祟拜着神圣的祖国。
——张爱玲《流言》
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
——张爱玲《流言》
我也并不赞成唯美派。但我以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溪涧之水的浪花是轻佻的,但倘是海水,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
第5篇:张爱玲《流言》经典语录
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面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独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祟拜着神圣的祖国。
——张爱玲《流言》
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
——张爱玲《流言》
我也并不赞成唯美派。但我以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溪涧之水的浪花是轻佻的,但倘是海水,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粼粼,也仍然饱蓄着洪涛大浪的气象的。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
第6篇:张爱玲《流言》读后感
张爱玲《流言》读后感
【张爱玲《流言》读后感篇一】
没有看过张爱玲红极一时的小说,最开始接触她只是因为一篇《有些人我们一直在错过》,后来再看她的散文集《流言》。也看过一点点她的《倾城之恋》。
这本《流言》中字里行间展露出张爱玲的率真、自然,很随性的感觉。写的都是世俗生活,邻里之间,但却包含着她对人性,人生的思考。她津津乐道于饮食和生活。用最直白最亲近的方式向读者诉说她所喜好和憎恨的事物
“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她毫不掩饰的甚至有些得意的标榜自己对现实世界和生活的热爱,没有清高孤傲之感。
“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