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24 07:13: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

一、如何准备片段教学。

1、依据三维目标设定片段目标。

片段教学也要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来设定,做到具体明确。

如本课: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加号,学会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理解加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数学的问题意识,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过程要抓住重点。

我认为,抓住教材文本不放松,也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在短暂的1小时内想要追求多么精彩的设计我认为是不理智的!而应该抓教材内容,把教材中每个必教的内容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展示在评委面前,基本就能把握重点达到教学目标了。

3、体现扎实有效的能力训练。

片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再现,同样要体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过程。

比如,《有几枝铅笔》学生“说”的训练:

师:请认真观察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

师: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上有2枝铅笔?你说得很正确。

师:再看我这样做,你也能用一句话来说吗?(做合并的动作)

师:合并在一起有5枝铅笔。你也观察的很认真!

师:谁能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

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说得非常棒。

师:谁也能象他这样说,再请一个人说一说。……

师:请全班的同学也能这样完整的说一次。……

4、发挥想象设计课堂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片段教学缺少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虚拟师、生双边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有如本课的“辨一辨”的`设计。

发挥想象,虚拟师、生双边活动来表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比如在片段教学中表现教师的“学法指导”、体现“课后内容的延伸”、以及课堂教学评价语的设计来表现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

二、片断教学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语速适中。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它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真实的课堂教学有学生的反映过程,而片段教学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表演所以容易造成语速过快,评委还没有听明白说什么就把一个教学环节完成了。只有语速慢些才能让评委听明白你说什么。再精彩的设计如果评委都没有听明白,也是徒劳!!

(2)片段教学的呈现方式上要步骤分明,层次清晰。

只有做到步骤分明,才能让听者听得明白教者的教学过程。比如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步骤:一是说一说。二是摆一摆。三是辨一辨。四是找一找。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呈现,这些步骤是由浅入深的,体现出层次清晰。

(3)片断教学的细节设计上侧重于展示自己的个人特长。

片断教学在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反映教师驾驭课堂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每个教师的特长是不同的,片段教学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要尽量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评委面前。

比如粉笔字优秀的可以多写些,语音标准的可以多读,多说些。简笔画老炼的可以多画些等等。

总之,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价值。

第2篇:《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让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由故事引入,创设了三个情景,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教学过程:

(预备铃响后)

师:请同学们做好,然后将文具盒摆中间,数学书摆右边,小棒摆左边。(老师在学生座位边巡视,并帮没有摆好学具的学生摆好)

【这是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上课铃响后)

师:上课。

班长:起立。

生:老师好。(学生上课情绪很好,大部分学生都面带微笑。)

师:同学们好。

【此时老师虽然面带微笑,但还是有点严肃。老师还应该在夸夸孩子“我看到你们真高兴,相信你们一定能上好这节课”。】

师:我们先进行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我们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大声地从1数到10,再倒着从10数到1。

【每节课课前都要进行这样的数数练习或口算练习,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一)问题情景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到“花园里”看一看,那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花园里有2只小鸟和4只蜜蜂。

【培养学生说完整话,学生说得不错,说明这半个多月的辛苦没白费,略见成果。】

(二)建立模型

1、师:天上有2只小鸟,这是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天上有2只小鸟,这是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我是1个1个地说出来的。

生:我是2个2个说出来的。

生:我是2加3等于5算出来的。

……

师:对,像这样把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2+3=5 (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加号

师:那算式中的“2”是花园中哪几只小鸟呢?“3” 是花园中哪几只小鸟呢?“5”又是花园中哪几只小鸟呢?

生:“2”是花园中左边的小鸟,“3” 是花园中右边的小鸟,“5”又是花园中合起来的小鸟。

师:我们还可以用小棒代替小鸟摆一摆,左边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合起来有5根小棒(老师用粉笔将5根小棒全起来),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

生小声地说着,老师在座位间巡视。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蜜蜂吧。看,花丛中有4只蜜蜂,又飞来了1只蜜蜂,现在一共有几只蜜蜂?

2、 生:花丛中有4只蜜蜂,又飞来了1只蜜蜂,现在一共有5只蜜蜂。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桃子贴图若干。

学生准备:5枝铅笔、5个桃子卡片。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的学习伙伴笑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出示课件)快看,她手里拿的是什么?

笑笑左手有几枝铅笔?右手有几枝铅笔?把左手和右手的铅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铅笔?

(板书;有几枝铅笔)学生读一遍。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同学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笑笑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

学生开火车读算式。

2、摆桃子。

(1)看实物投影。教师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说一说第二幅图中的两个2和4分别表示什么?第三幅图中的2、3、5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左边有4扇窗户,右边有2扇窗户,合起来是几扇窗户?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

(3)学生汇报。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试着填一填,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

小组讨论每次多几个什么意思,然后汇报。

师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模拟演示”、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和亲身体验的积累基础上。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产生学习加法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加法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我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先让学生拿出学具里的铅笔、图片,通过合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验加法意义;然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学生在列加法算式过程中,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列式计算,个别学生把不是一类的放一起了,我能及时的给予纠正、指导。

此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导入的过程中,有问题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另外对与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强调的过多,浪费了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避免这些问题的。

第3篇:《有几枝铅笔》说课稿

《有几枝铅笔》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几支铅笔,我的说课将从教材解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方面展开。

首先,我来说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认识;

“有几支铅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材通过笑笑将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在一起这个动作情境创设,引出加法算式2+3=5,并通过这一动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加法的含义是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随后展开练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初步认识加法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填写加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并通过主动探索,掌握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最新《有几枝铅笔》说课稿

最新《有几枝铅笔》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内容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数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大量的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在说一说、算一算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处都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一定困难,关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有几枝铅笔》说课稿2篇

《有几枝铅笔》说课稿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几枝铅笔》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几枝铅笔》说课稿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内容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数学活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大量的情境,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在说一说、算一算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