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布置了三道“求商的近似数”的题。5分钟后,我巡视,只有一半同学完成了,有的计算结果还不一样。10分钟后,同学们大多数陆陆续续地做完了,还有几个同学仍然没完成。答案五花八门,什么得数都有。我让他们互相交换检查,找出问题所在。我拿了十几个同学的作业一看,完全做错的就先不提了,有九个同学没有看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导致出了错;有的试商时出现了问题,刚刚讲过的方法,竟然还错误百出!这些知识和四年级学的整数除法方法一样,难道学过的知识忘完了吗?
回到办公室,同办公室的老师探讨这个问题,许多老师都有同感。而且好多同学都反映考试题目会做可就是做不对,很多时候都是计算出了问题。
每学期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时发现,学生由于计算方面的错误导致的失分占到总失分误的40%,这还只是平均值,对于个别同学来说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目前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差,我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多数都不够端正,对于学习的知识认识不清楚,怎么会有端正的态度?家长逼着来读书,老师看着来学习,好像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完全跟自己没有关系似的。于是,老师在,就装模作样的读书写字;家长在,就端端正正的完成作业。老师家长缺席,学生就彻底放了风。可以说,这些孩子是被看着长大的,他们没有感觉到知识的魅力,没有看到知识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等到学习成绩公布了,如果不理想,就请家教,不管用处有多大,请来了老师心里就踏实了,求个心安嘛!再者,就是成绩不好,也能上个学校,学点手艺也行啊。更何况,学校里学的这些东西在生活实践中能用到多少呢?电脑、计算机、手机等功能齐全,还怕计算出错吗?所以,学生们对于计算早就有了应对措施,有了依赖性,自然对于计算就不重视了。这些想法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造成了计算能力的低下。
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很多同学自觉性很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还打瞌睡。对待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要么跟同桌商量着完成;要么翻开课本照着例题做;要么边做边看答案,随时改正错误;要么干脆,拿别人的作业抄一下。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自觉性太差的表现。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平时看着还不错,一上考场,错误百出。
三、学生计算习惯不好
有人说,计算还要好习惯呀?是的,从小养成一个好的计算习惯,受益无穷。计算前,准备好草稿纸,每算一道题,在草稿纸上都有清晰的标记,题号清楚,数字整齐清楚,题与题之间间隔适当,便于检查。练习题做完后,草稿纸也是整整齐齐的,哪儿有问题一目了然。这是良好的习惯。而我们的好多学生自作聪明,认为自己脑子很灵光,口算,简单题可以,复杂题就会出错的。还有的同学也用草稿纸,可是上面乱七八糟的,检查的时候没有头绪;还有的同学,拿一小片纸,写一丁点的小数字,看也看不清,写着写着就弄错了,错了重来,不放心,再算一遍,三遍三个结果,怎么办?计算的过程已经找不见了,看看列的式子,像一堆杂草,只好再算一遍。这样多浪费时间呀,倒不如留下计算的过程,帮助检查。
第2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目前,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小学生在计算练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习惯地认为计算出错只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一直都以为孩子粗心大意才会算错,把计算失误完全归罪于孩子的不认真,粗心大意。认为根源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也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自己开脱。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我以前对错题的认识也仅限于此。然而,近来通过求教和学习,我才发现粗心之中大有文章存在。
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心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仅占一小部分。而其中大部分错误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实,计算失误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比如运算法则、性质、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
同时,“粗心、马虎”也不能完全和“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划等号。有时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还是会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粗心马虎,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
其实,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计算中暴露出的这种“粗心、马虎”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因此,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不应一味地责怪、怀疑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我要做的是引导、帮助你对计算错误进行心理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并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细致的防范措施和规则,对症下药,查漏补缺,扫清计算上的障碍,为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做好基础工作。
小学生计算失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思维定势。《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如,或是在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2、感知粗略。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加上计算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比如,把十看成÷,把96看成69,把109看成169等等。
3、记忆错漏。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4、情绪不稳。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比如:4×25÷4×25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产生了4×25÷4×25=1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
5、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对计算教学有所忽略,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头疼的现象。
第3篇: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计算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使他们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制约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作业批改中或者小测验甚至考试中也会因为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而愠怒或者惋惜,但我们往往把原因归结于马虎失误,但你慢慢会发现这些学生的“马虎”很多是“顽固污渍”,下次在这些问题上出现错误的同学往往仍然是上几次出现同样失误的同学。难道这些真的都是一些同学容易马虎,不够细心的原因造成的吗?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原因有很多种:
1、小学基础没打好,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小学四五年级数学就没学好,后来六年级又没上,然后直接上了初一,计算时分数的通分不会,分数的加法法则与乘法法
第4篇: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心得
东城小学---杨永峰
在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让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深究的问题,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计算历来被公认为最枯燥无味的知识,然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它的重要作用又常常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它简单但又容易出错,一直以来是围绕数学老师们的难题。怎么办?我认为将复杂的计算简单化,便不失为经验之谈。
在课改以前的教学中,有老师以为,计算教学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练习“,只要能做对就可以了。常听一些老教师这样说:“熟能生巧”,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了,计算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找到了一些窍门,学习成绩也就能跟着提
第5篇: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龙河中心学校 孙 宁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尽管新课程删掉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但计算教学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计算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算理算法
计算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道理。计算的算法是指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正确把握算法,让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计算。1.引导学生
第6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阶段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教学》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25日
本学期,我校王仁国老师于2014年5月21日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了“小学阶段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教学”的校本教研培训。我受益匪浅!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向我们展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过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