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月六,看谷秀散文
六月六,看谷秀散文
前几天,到承德避暑山庄小住几日,回家一看日历,农历已经过了六月六了。有句农谚说:“六月六,看谷秀”,谷子抽穗的时节,已经过了十天了。要是穿越到30年前,看看此时的农村田野,谷穗秀穗,似乎报告一个丰收的喜讯。有一首电影插曲的歌词里唱道:“你看那地里的谷穗粗大的就像那狼尾巴......”想到此,有饭饭看到了《汾水长流》的电影,眼前似乎看到了那一片金黄色的谷子地,齐腰高茁壮的谷秧上,谷穗子掩盖了绿叶。我在农村 掐过谷穗,把谷穗比喻成狼尾巴形似也,神不似也。穗长半尺多,每穗上似乎镶嵌着肉丸子大小的小球,小球排列整齐,一般有五六行,每个穗子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卵圆形籽实,多为黄色。去皮后就叫小米了。着大概是和大米(稻米)相对而言的。从“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句名言来看。再从“五谷杂粮”包含着五种粮食作物来看,在几千年的社会生活里,人们对谷子是格外青睐的。也许几千年来,都是是人们果腹的主食吧。
“六月六,看谷秀”,如今谷子不常见了,这句谚语也就成了小品演员赵丽蓉的一句台词。 也许年轻人知道小米,吃过小米饭,但不一定知道还有一种叫谷子的农作物。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田里还能看见谷子地。到了七十年代,农田里的谷子地几乎绝迹了。那是人民公社时代,社员种地全听上级安排。夏日里,麦子收割完了,机耕之后,下茬都种棒子。原因一是适合机械化,省人工。第二是追求高产量。农民这样种地习惯了,即使自己承包了土地,也只能这样种植了。 凡事有一利就会有一弊。粮食的品种单一了,伙食也就不好改善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地区,农田里最早消失的是谷子、糜子、黍子。三种农作物都属于小粒儿粮食,且不说都不是高产作物,单说用不上机械只能靠人工间苗,炎炎夏日,蹲在田垄里间苗,田垄里的禾苗,不能太稀疏,也不能太密。“欲速则不达”着急也不行。费工费力,产量又低,只好舍弃了。好在如今有了农贸市场,小米还是可以吃上的。可是,那可口的糜子饽饽,吃不上了;黍子面的面茶,也很难喝上了。
谷子,古称稷、 粟,从字面看,这两个汉字就好生了得。先说“稷”字,社稷这个词,原本是土地神和谷物之神,北京一处园林公园里,筑造了一个社稷坛,坛上供奉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也叫“五色土”,五色土生五谷,国有领土就意味着国家。所谓“江山社稷”乃是国家的象征。再看“粟”字,意思就是粮食粒儿。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 首阳山。”的典故来看,谷子在春秋早期,就已经大面积种植了。到了晚唐,诗人李绅写过《悯农二首》,其中的第二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本意是同情农夫的辛苦,也包含着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喻。
我们国家种谷子,吃粮米的时候,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还是蛮荒一片的,甚至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国外历史学家考证,粟(谷子)是由中国经阿拉伯、奥地利而西传到欧洲的。他将中国列为粟的起源中心。中国拥有丰富的粟的品种资源。粟的野生种其实就是狗尾草。把狗尾草经过上千年的.种植培育为谷子,包含着多少农夫的艰辛与创意。如今让世界多少人吃上了香喷喷的小米饭,这也是值得国人自豪一番的吧。
说起“小米饭,南瓜汤”我就油然想到了延安,想到的军民只能吃小米的艰苦生活。想到359旅开辟南泥湾种谷子种南瓜的情景,我很喜欢,诗人贺敬之写的《回延安》那首诗,其中的一句是“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是运用“羊羔跪乳”的典故,说明小米饭的营养如同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了多少有志青年人健康成长,小米饭其实就是艰苦奋斗的象征。可以说小米饭也是革命的功臣啊。还有一句就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这两句写的是延安的红军生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种谷子,吃小米。延安的谷子和小米绝不是平凡的。金黄的小米蕴含着信仰和理想,包含着“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深刻道理。如今的谷子,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虽然还能吃的到小米饭,但也应该不仅记得“粒粒皆辛苦”的报恩精神。更该发扬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谷子,也是骨气的‘骨’,小米名称里有个小字,但吃下去,胸襟更博大。我很欣赏叶圣陶先生亲自撰写的一副对联:“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一马一牛,两个典故 ,对仗工稳,用的贴切。初读觉得简单,细读品味,方知乃人生宝典,含义深邃。
昨日下雨,几位好友,喝茶聊天。谈到了谷子和小米,就写下了自己的一点感言。中午我们一起动手,吃了一顿小米饭炒南瓜片,都觉得很可口。想到1960年的饥荒年代,米糠也难吃到,小米饭自然更是难得一尝的,如今真的实现丰衣足食了,小米饭还是要吃的,不止有营养,而且有意义。套用一句名言就打住吧:“以平常心想想过去---忘记,就意味着忘本!”
第2篇:看谷散文
看谷散文
孤独的童年,使得一些平常的动植物也具有特别的意义,麻雀就与我的童年紧密相关。之所以有这样的联系,主要是因为我童年时期常常有这么一项任务——看谷。这个名称,离城市生活无限远,很多人一生都不会与这个活动相干,就像有的孩子不知道大米从哪里来一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大米的生产加工,所以没有那个概念。
而在我童年的闲暇中,看谷是我能为家里做的`最简单的事。在农村,粮食收获之后,通常要赶紧趁着晴好天气,晒干收储,不然,新收获、含水量大的粮食堆积在一起,会发芽或者变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散放的家禽家畜,而且那时鸟儿也多,特别是麻雀,如果晒在外面的粮食没人照看,会被糟蹋而蒙受损失。“一粒粮食一滴汗”,农村人种田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已经到手的收成再打折扣,肯定划不来,这时就用得着我这样没有什么劳动力的人。掇一张椅子,找个靠近晒场的荫处,持一根长竹竿,等有鸡鸭猪狗或者雀鸟靠近,晃动竹竿,吆喝恐吓,这就是看谷了。
看谷轻松而简单,但是十分枯燥,与小孩子贪玩的天性相冲突。农村那些鸡可不像小孩子那么听话,脸皮厚得很,他们可不怕不好意思,可不会理会小孩子的嫌恶之心,他们真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且好像学了游击战术,三十六计也用得灵活。总之一条,他们一定要吃到那些谷子,吃饱为止。有时候,我不胜其烦,就钻到那些架空的竹扁底下看书,心想,你们这下不敢靠近吧?不料,他们还是暗渡陈仓。特别是麻雀,防不胜防,他们从天而降,机动灵活,无声无息,即便成群,他们也有默契,能避开我的耳目。所以,我最讨厌麻雀,目标又小,计谋又多,是高智商的贼。我也用了不少方法,敲竹杠、用弹弓,甚至设伏,收效甚微。
就是在收获以前,也要看谷。那就是拿一个竹子做的梆子,到稻田边巡回。那麻雀真多,几乎家家都要人看谷,成群的麻雀就像土匪,跟人抢夺粮食。这边刚刚赶飞起来,叽叽喳喳,又黑压压的从那边飞落下去,所以我们也只好东跑西赶,不得停息,一边吆喝,一边摇动梆子。那梆子是取两三尺长一截毛竹,一端劈开,中间挖去一部分,另一头用篾丝扎紧,上下一振动,下面的一片咬合上面的一片,就发出巨大的响声,“啪啪、啪啪”,四下里响起来,就像日本鬼子进村了,也很是壮观。然而尽管如此,粮食总要损耗很多,麻雀吃了不少,老鼠吃得更多。麻雀明着吃,老鼠却暗地里偷吃,常常等收割完,就看到田里有大片的谷壳,那是老鼠在表明战绩。
想象一下1958年全国上下“除四害”的运动吧,成千上万只麻雀,被人民大众轰赶得无处歇脚,只好累死,那场面多么壮观,也多么可笑。现在不要说麻雀,老鼠的数量也绝对减少了很多。以前麻雀遍地,现在,要找只麻雀还得跑不少路。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得麻雀活命成为奢望,老鼠虽然厉害,离断子绝孙也不太远了,所以,宇宙间最厉害的生物还是人,尤其是中国人。为了尽快减少人口数量,我们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招效果不明显,中国人口还是固执地飞速增长。所以现在我们中国人调整战略,不仅给粮食打厉害的农药,还要在各种食物和饮料里添加毒素,这样才好从体质上打垮自己,并通过杀死成年人的精子和卵子,从根本上一举解决问题。所以,不仅城里人不用知道看谷,今后农村人也可以彻底不用看谷了。
现在到学校食堂吃早饭,看到飞到身边来的麻雀,不仅没有了愤恨,还感到十分的亲切,竟然像见到久违的朋友似的,所以每次总要投喂一些饭粒。你说反差这么大,人生是不是总是很奇妙?
第3篇:六月六太阳节-散文
六月六太阳节-散文
如今在岑巩县羊桥乡,有一个寨子叫钟灵,住着百来户人家,全是土家人。每年六月六这一天,寨上特别闹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上节日盛装,鸡叫五更就起床,担起头天准备好的粑粑、炒米、糖果,爬到寨子附近最高的鸡公山顶上。大家面对东方,合掌作揖,等着太阳出来,嘴里不断地念道:“东方太阳快快升起,天下众生个个欢喜。今天站在公鸡山上,公鸡高声在呼喊你。”太阳出来了,大家欢呼跳跃,大人们把粑粑、糖果甩进树林里让娃娃们去抢,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围起来跳甩手舞,一直到太阳下山,人们才回家。这就是思州土家人的太阳节。
上古时代,天上突然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发红,树木晒焦了,田土晒裂了,龙鳌河也晒干了,河两岸的石壁也晒得开裂,眼看人间生灵就要毁灭了,钟灵寨上的男女老少,个个愁眉苦脸,不知该怎么办
第4篇:秀谷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秀谷镇2008年上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
作
小
结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综治部门的精心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秀谷”为主题,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目标,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促进了全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镇通过立足镇情实际,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举措,着力夯实基层维稳工作基础,全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积极探索构筑“和谐平安秀谷”工作的新路子。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增强目标管理责任
其一:镇党委、政府始终绷紧社会政治稳定这根弦,并及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通过主持召开党政班子联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