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分析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23 07: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分析论文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分析论文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共有的一种修辞现象。在认知功能视角下分析英语与汉语中的隐喻现象,既可以为读者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为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打下实践的基础,尤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实践更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因此,有必要结合认知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逐一的阐释和说明。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应该着重关注以下问题的探讨:研究中的语法隐喻观、语法隐喻研究材料的选择、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语法隐喻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隐喻及其隐喻观

1. 隐喻

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英语和汉语中。在英语中,所谓的隐喻是比喻修辞下的一个分类。即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它不使用 like、as 这样的比喻词作为自己的标志,而是通过更为隐蔽的一种方式使语言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呈现出比喻的特点。因此,它被称为隐喻,即一种以“隐蔽”的方式而形成的比喻现象。在汉语的修辞体系中,虽然没有用“隐喻”这一术语来指代这一特殊的修辞现象,但汉语修辞体系中的“暗喻”却与其相当,它们都是以不出现“比喻词”而构成的比喻现象。隐喻的形成可以有多种途径,而其中以语法作为隐喻手段而出现的语法隐喻则是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2. 隐喻观

所谓的隐喻观是对隐喻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或者说是对隐喻现象所持的根本性观念。在认知功能语言学中,研究者应该有一种系统化的隐喻观。即所谓的系统化的隐喻观是指隐喻的形成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在隐喻系统化的过程中任何一种语言因素都可以成为隐喻形成的因素。

3. 语法隐喻及其相关研究

根据上边的系统化的隐喻观,在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视域下,隐喻研究应该涉及到语言交际和语言本身构成的各个因素。如,对于前者而言,语言交际中的语境可以影响到语言中的隐喻修辞;对于后者而言,语言本身的语法规则也可以成为隐喻构成的相关因素。因此,语法隐喻这一课题就成了目前认知功能语言学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而言,认知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对于什么是语法隐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即使是同一个研究者也会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对其有不同的界定。例如:

(1)Halliday : 语法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法形式发生的改变(variation),尽管也经常导致词汇形式的改变。

(2)Halliday: 语法隐喻是语义层在词汇语法层的重新联接与投射。

(3)Halliday: 语言从上到下分为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语音层,语法隐喻是语义项目从语义层向词汇语法层的体现过程中变异的结果。

(4)Halliday : 语言隐喻是语法范畴的交叉藕合 (crosses-coupling)[1]。

Halliday 是一个非常关注隐喻研究的学者。但他对隐喻的界定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叙述呢?答案很简单:第一,语法隐喻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会牵涉到语言交际的诸多方面。从语法形式的改变到词汇形式的改变,如果这算是对隐喻问题研究发现的话,那么后边诸多的论述,可以看作是对隐喻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例如,把语言分成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语音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隐喻研究的对象——即语义层向语法层面这种变异的'结果,这是隐喻研究的又一进步。第二,语法隐喻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通过上边的列举,仅 Halliday 一个的研究而言,仅就他的一个研究对象,即语法隐喻的界定而言,语法隐喻的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趋势。这种深化的研究,特别是对研究对象——语法隐喻的理解与明确,一定会使对语法隐喻的后续研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第三,语法隐喻的深入研究一定会涉及到更多的语言学理论参与其具体研究过程。因为,语法隐喻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因为语法隐喻它涉及到语言交际中的所有问题,如语言交际中的语法层面,语言交际中的词汇层面,甚至连语音这一层面都涉及到语法隐喻的研究。所以,要想对语法隐喻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阐释,研究者必须熟知各种语言学理论。

二、认知功能视角下语法隐喻研究

认知功能语言学是一门交叉的语言学科,它既涉及到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又涉及到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在认知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分析语法隐喻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诸多问题:

1.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语法隐喻观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语法隐喻观是一种系统的语法隐喻观,所谓系统的语法隐喻观是指在具体的语法隐喻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对所有语法隐喻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性的思考。例如,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对于前者而言,词法既涉及到词形的变化,又涉及到语音变化。因为在汉语里,轻音、儿化等都具有语法意义;对于后者而言,句法也涉及到隐喻的问题。例如,英语里的虚拟语气等也涉及到语法隐喻的问题。既然是系统化的语法隐喻观,就应该把语法涉及到的隐喻问题进行系统化的阐释和说明。

2. 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语法隐喻研究问题

在认知功能视角下分析语法隐喻的问题,还应该从两个层面注意语法隐喻对语言交际的影响。即从语义层面和语言交际效果层面对其进行分析。语言在交际中可以表现为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特定的语句向语言交际的对方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义;另一个作用是通过一定的表达效果,使自己要表达的意义能够为对方理解和接受。语法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必然会涉及到语义的表达和语言交际效果的再现。如何在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视域下分析语法隐喻对语言交际这两个层面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语法隐喻研究还应该注意不同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作为一门研究语法隐喻问题的实践,语法隐喻不仅要阐释各种语言中语法隐喻的共性问题,而且还要阐释某一特定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的个性问题。只有把语法隐喻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都阐释清楚了,它的结论才能在语言交际中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语言交际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相互之间的交际活动,其二是指使用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们相互交际,即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再次,语法隐喻研究,还要涉及到如何处理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语法隐喻现象。即语法隐喻问题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例如,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和不同的语法表现形式。如何把一种语言中的语法隐喻恰当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语法隐喻,这不仅是翻译学关注的问题,而且也应该是认知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焦点。

虽然本文在此没有从微观的角度对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但这种宏观层面的说明,更能使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取得深入地发展。特别是对于语法隐喻观的论述,既能使研究者在相关的研究中有一个正确的研究原则,又能使其对语法隐喻问题有一个系统性的思考。特别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强调语法隐喻与语言交际中的语言意义和表达效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更能突出语法隐喻研究的实践价值。

第2篇: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

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

一、隐喻存在具有普遍性

不仅频繁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亦存在于专业领域语言中。从普通用途英语(EGP)和特殊用途英语(ESP)的角度,我们认为涉及的隐喻还可分为普通隐喻和专业领域隐喻。例如,针对英汉体育报道、英汉财经报道、英汉学术书评、英汉科技语言等领域内隐喻的对比研究,大大拓展了隐喻研究的范畴。综上分析,近年对英汉隐喻类型的对比研究仍相对缺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已有的隐喻分类和标准,同时应更多关注英汉隐喻类型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

二、研究层面为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

跨层面多维的隐喻研究已成为必要。早期的隐喻研究主要限于词汇层面,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扩展到了语法、语用、语篇、非语言等不同层面[4]。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主要涉及认知层面、文化层面、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基本跟上了国外隐喻研究的步伐。客观来说,不同的研究层面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均有其价值所在。隐喻研究层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条件、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因素。

三、隐喻理论与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揭示英汉隐喻异同的规律,并对造成异同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隐喻类型研究和跨层面研究为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也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因此,有必要理顺近年研究中隐喻理论的应用,探讨其对英汉隐喻“异”和“同”的阐释力。

(一)隐喻理论的应用和探索

近年研究对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主要涉及现代隐喻理论、语法隐喻理论及国内学者的理论探索。1.现代隐喻学理论。具体主要有Lakoff与Johnson(1980)的概念域映射理论,Lakoff(1987)的理想化认知模型[5],Johnson(1987)的意象图式理论[6],Fauconnier(1994)的心理空间理论[7],Fauconnier与Turner(1998[8];2002[9])的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域映射和意象图式理论是用来阐释隐喻语言的常规模式。由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单一的,概念域映射和意象图式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概念合成理论则从两个心理空间开始,建立跨空间映射,并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建立层创结构以实现认知运演,弥补了意象图式理论映射单一性的不足。此外,Talmy(2000)的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10]在英汉隐喻运动表达的对比研究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2.语法隐喻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Halliday首次提出该理论,极大地扩展了隐喻研究的范围。他认为隐喻不仅出现在词汇层面,也发生在语法层面;当语法形式或语法范畴发生转换时,就产生了语法隐喻。1999年,Halliday和Mathiessen提出新的语法隐喻体系[11],详细地论述了语法隐喻的本质、种类、意义等。从本研究选取的论文看,语法隐喻理论在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中的应用还不多。因此,从语法隐喻角度进行英汉隐喻(类型)对比研究仍有极大的拓展空间。3.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理论探索——语言世界观。很多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认知作了对比研究,但对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则很少被论及。陈家旭(2006)[12]认为语言世界观是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主要哲学基础:语言世界观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反映了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能从哲学的高度解释语言研究和语言学习的许多根本性问题。语言世界观的问题是由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威廉洪堡特提出来的。概括地讲,语言世界观的主要观点是: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语言世界观与语言的民族性是一致的。语言世界观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语言是各个民族的世界观,语言间的对比就意味着世界观的对比。因此,应更加注重从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认知进行对比研究。第二,语言世界观不仅承认语言的共性,更强调语言的个性和民族性。由此可见,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不仅要注重共性的`对比,更要注重个性差异的对比。本研究选取的论文中,约79%采用了现代隐喻学理论,从词汇、语法、语篇、认知,文化等层面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构建与作用机制,并阐释了造成异同的动因;约15%的论文采用了语法隐喻理论,主要对英汉情态隐喻、英汉语气隐喻、英汉科技语篇中的名词化隐喻,以及英汉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类型进行了对比研究;理论探索方面的论文则仅占6%,可见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理论构建方面略显薄弱。

(二)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

综合上述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近年研究对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语言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导致英汉隐喻存在“同”和“异”。例如,汉语中能够被隐喻为名词的动词总数明显低于英语,英语具有“名词优势”,而汉语有“动词中心”的特征,因而英汉学术书评中的语法隐喻存在差异。2.在文化方面,不同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大环境不同。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英汉两族人民在进行隐喻认知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对情感的概念隐喻化认知深受中国古典哲学、传统文化及中医理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汉语中独特的人类基本情感的隐喻化认知。3.人类的生理构造、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具有相似性,使人类在认识世界中获得类似的身体体验及物质经验。因此,不同民族会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积累,从而产生共识文化,基于共识文化就产生了语言和认知上相似的隐喻。例如,许多与身体部位相关的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出相同的认知策略。4.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趋同倾向,势必造成更多的共识文化语义[13]。人类语言不是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处于开放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得以迅速发展,某种语言特有的隐喻映射会进入另一种语言,为他国人民所接受[14]。比如,中国人常说的“风水”已经融入英语词汇(fengshui);英语中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软着陆”(softlanding)、“牛市”(abullmarket)、“熊市”(abearmarket)、“峰会”(summitmeeting)等隐喻已经在多种语言中体现。

四、跨学科视角及研究方法

在当今跨学科研究的大趋势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还应在跨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寻求突破。虽然隐喻研究早已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15],但是近年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基本属于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分支。由此可见,跨学科视角的隐喻研究仍有提升的空间,有助于扩充和完善隐喻理论,可为英汉隐喻对比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例如,对隐喻的语用特性及其翻译的研究等。

五、结语

本研究仅从隐喻类型、研究层面、隐喻理论、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初步分析了近十年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现状,并论及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对英汉隐喻现象及其类型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的研究;第二,兼顾普通隐喻和专业领域隐喻的研究;第三,从词汇、语法、语用、语篇、非语言等角度,开展多层面对比研究;第四,继续对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理论进行完善和探索;第五,重视跨学科视角的研究、实证研究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同时,后续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应更加注重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3篇:国内英汉隐喻比较研究论文(材料)

一、隐喻存在具有普遍性

不仅频繁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亦存在于专业领域语言中。从普通用途英语(EGP)和特殊用途英语(ESP)的角度,我们认为涉及的隐喻还可分为普通隐喻和专业领域隐喻。例如,针对英汉体育报道、英汉财经报道、英汉学术书评、英汉科技语言等领域内隐喻的对比研究,大大拓展了隐喻研究的范畴。综上分析,近年对英汉隐喻类型的对比研究仍相对缺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已有的隐喻分类和标准,同时应更多关注英汉隐喻类型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

二、研究层面为实现特定的研究目标

跨层面多维的隐喻研究已成为必要。早期的隐喻研究主要限于词汇层面,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扩展到了语法、语用、语篇、非语言等不同层面[4]。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主要涉及认知层面、文化层面、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篇层面,基本跟上了国外隐喻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英汉常规触觉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常规触觉隐喻的认知比较((共6篇))由网友 “梦在消失后开始”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英汉常规触觉隐喻的认知比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英汉常规触觉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常规触觉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语、汉语中广泛存在着常规触觉隐喻.研究表明,两种语言体系具有一致性,触觉领域都向非触觉领域影射.也就是说,人们有时是从触觉领域来理解表达非触觉概念的;而且这种触觉隐喻已经常规化了,其隐喻意义已经完全不被人们所感知;另一方面,英、汉常规触觉隐喻也由于所处文化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作 者:朱志美 ZHU Zhi-mei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说文解字注

古文字学导论

不对称与标记论

古代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汉语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

上古语法语法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

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申小龙

语言论[美]布龙菲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石毓智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张亚军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文集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

确定筹委会委员名单(等待确定)

会议议程(基本不变)

会议须知(基本不变)

开幕词(其他组员)

第二届研究生会筹备工作报告(自己写 大头)第一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其他组员)

选举办法(基本不变)

监计票人名单(我们去找不是候选人的计票)监计票人工作职能(不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知功能视角下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