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是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绿叶的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的是作家葛翠琳美好的童年生活,重点记叙了与小伙伴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到大自然里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过程,作者用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副快乐有趣的童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拥有很多童年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经验,通过朗读、欣赏、想象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作家的童年生活。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自学能力,能感受到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我为什么最着迷绿叶?”这个问题贯穿全文,学生不容易全面理解,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式方法 朗读、欣赏、想象,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教师: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学生:想想平时玩些什么。
第一课时
1、观察文中的挂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说出童年的乐趣。
2、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3、自由朗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自主识字,给生字组词。
5、利用字典理解字义,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6、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第二课时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3、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搜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画出来。
4、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
5、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6、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7、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8、写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文中的挂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互动展示,合作释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亲自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5、默读课文,思考: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6、小组讨论交流。
三、总结评价,拓展提升
1、重点指导“戒”“汇”“刺”的笔顺,可以用课件展示笔顺或板书笔顺。
2、指导写字。
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作者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叙了与小伙伴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到大自然里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过程,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互动展示,品味赏读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3、.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播放录像或看图讲述。)
4、同学们,通过看录像(或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5、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搜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树叶串成项链……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让学生反复读,个别读,齐读,感受采集绿叶的快乐。)
6、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引导学生汇报:作者在秋天的收获更大,课文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很贴切。如:“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
7、同学们,请把眼睛闭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配上音乐,老师有感情地范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8、绿叶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文章最后一句“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正因如此,“我”对绿叶是那样的着迷。)
1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三、总结评价,拓展提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5、总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6、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叶的知识?
7、小练笔:写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作业设计
一、课文里有许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抄写下来。
二、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叶的知识?写一写吧。
三、读下边的句子,收集一些叶子的图片或标本,把它们画下来,看谁画得多。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
四、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板书设计
1、绿叶的梦
收集树叶-----制作标本-----知识见闻
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
第2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绿叶的梦》这篇优美的散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感情朗读,反复朗读,使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通,从而读懂“绿叶的梦”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悟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冀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四单元以“生命离不开绿色”为主题,学习本单元,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关爱绿色生命、爱护绿色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一切,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绿叶的梦》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三、学生分析:
《绿叶的梦》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这篇课文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中。从学情调研的结果来看,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是学习的重难点。首先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再让学生去身边的环境中搜集树叶并制作树叶作品,绿叶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孩子却往往不去关注。通过让学生搜集树叶并制作树叶作品,使学生体验到置身大自然的快乐,缩小学生生活与作家生活时代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共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生会学的开心,学的主动。大自然是孩子的乐园,想象力是孩子的翅膀,让孩子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大自然的乐园里,尽情地玩耍,在玩中学、学中玩,会使学生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四、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祛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顿号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则具体描写了孩子们快乐的“绿叶之梦”。这三段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可结合课后的习题“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来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策略:
学生课前收集落叶体验投身大自然的快乐,课堂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课前要求学生搜集落叶,体验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
2、搜集关于植物的资料,了解相关落叶的知识。
二、导入部分: 实物展示,激趣读文。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生词的意思。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三、理解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示思考: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预设:第三自然段:回归大自然的孩子们开心快乐、无拘无束的场面。“跑遍”、“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乐谱”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跃然而出。
(1)在大自然之中,孩子们有哪些快乐?把你感受到的作者采集绿叶觉得快乐的地方认真地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大自然给予你的快乐有哪些?(3)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这一段。
(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时要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
④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
第五自然段:“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积、躺、翻、坐”一系列的动词描写,使孩子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使得孩子们野外活动那种愉悦的心情、畅快淋漓的感受画面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孩子们采集树叶时的一系列动词。
(2)课件出示带顿号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道顿号的用法。“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毛的……”
(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顿号的用法。)(3)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4)试背诵本段。
(通过读、议、想、背等环节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紧紧抓住描写“绿叶着迷”的重点词句,将重点串在一条线上,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静思默想,用心感受,身临其境;之后,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品析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课文充满童心童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积累了语言。)
3.课件出示练习绿叶的梦是快乐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叶的梦是_____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对课文的理解,更是对课文语言的内化,既读懂了课文,又联系了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将文本与现实的情感有机融合。)
《绿叶的梦》课堂实录部分
入课伊始,老师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默读课文并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只是为了知道写了什么,更要深入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并能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用感情朗读表现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在小组内认真朗读课文后交流你找到的重点句子? 学生分组学习活动。师巡视参与讨论。学生分组交流。生:我们小组找到的是“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读了这句话我很羡慕他们的无拘无束,能去这样多的地方玩耍。
师:他们为采集绿叶,足迹几乎遍布了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读一读它们。
生: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我们小组发现顿号在这里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顿号常用在并列的词语或词组和短语之间,再读这句话,读了这些词组你能想象到些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好像看到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奔跑着穿过广阔的田野来到茂密的树林中采集绿叶,还有的在小河边采野花呢,他们都是那样的开心。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还有哪个词更能体会到他们的自由自在? 生:跑遍
师:是的,“跑遍”这个词语更能体现出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表达出这种欢乐的心情呢?板书:自由
师:要注意这些并列的词语在朗读时读出节奏,谁再来读一读?
生: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
师:还有哪组交流找的其他句子吗?
生:我们小组找的是这句“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读到这句我觉得他们玩得真是太开心了,我好像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呢。
师:是啊,本来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小姑娘,可是去像男孩子一样爬大树、钻丛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是多么无拘无束啊。
师:小组成员还有补充吗?
生:我找的是这句“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这句写出了他们的收获。
师:除了收获你还会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还觉得很有意思,他们能用这些树叶做戒指、项链很好玩的。师:可能这里有些植物我们还没见过吧,哪一组来展示你们找到一些图片? 【分别展示这些植物的图片,学生观赏并讨论】 师:你们觉得这些植物怎么样?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些孩子们要用这些绿叶来装扮自己,说明他们很爱美呀。师:老师觉得你也是爱美的小姑娘,你把这句话来读一读。
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
师:这些心灵手巧的孩子们不仅爱大自然,还能从大自然中寻找美的事物来装扮自己,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你是不是也觉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了?
生齐答:是
师:现在老师请爱美的小伙子来读读这句。
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
师:有没有注意这句末的省略号?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的浓郁、清新的气息,都散发着童年生活的真实、美好。教学重点就是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我采用以“读”为主,“读”“议”“想”结合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并围绕“在童年的记忆中,绿叶为什么最使我着迷?”“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开展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学文时,我着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读课文,觉得作者的生活生动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较,孩子对作家的生活产生了羡慕之情。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壮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
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看,我所采用教学策略并没有大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大自然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段落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作者的生活,还介绍一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让孩子们成为文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跑遍可以去的每一个角落,体会作者的快乐。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学生能力把握不足,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所以有些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感受表达不具体。所以,今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方方面面都要纳入到备课的范围,这样才会有的放矢,课堂内容才是为学生所真正接受的。
第3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是当代女作家葛翠琳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片优美的散文。下面给大家分享《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以读和想象为主,读中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4、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情感,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出示一组照片(大自然中照的)
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他们在干什么呢?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心情如何?
不光是他们,还有我,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在座的各位老师,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咱们昨天认识的作者葛翠林。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充满回忆的童年
第4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的认一认,读一读吗?生:汇拢
土岗
戒指
乐章
枣树
刺伤
陈列
解毒
记忆
粱(liáng) (高粱)瓢(piáo)(瓢虫)搜(sōu)(搜救)
旷(kuàng)(旷野)(空旷)痰(tán)(吐痰)
二、品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绿叶最使我着迷(师板书:着迷绿叶)
2、师引导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此段有什么不同的写法?
生:是上文的总结
第5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是当代女作家葛翠琳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片优美的散文。下面给大家分享《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以读和想象为主,读中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4、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情感,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出示一组照片(大自然中照的)
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他们在干什么呢?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心情如何?
不光是他们,还有我,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在座的各位老师,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咱们昨天认识的作者葛翠林。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葛翠林的足迹,
第6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
第7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8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的认一认,读一读吗? 生:汇拢
土岗
戒指
乐章
枣树
刺伤
陈列
解毒
记忆
粱(liáng)(高粱)瓢(piáo)(瓢虫)搜(sōu)(搜救)
旷(kuàng)(旷野)(空旷)痰(tán)(吐痰)
二、品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绿叶最使我着迷(师板书:着迷绿叶)
2、师引导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此段有什么不同的写法?
生:是上文的总结,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愉快的活动”中,什么是我对绿叶着迷的原因?
生:搜集标本
3、默读3-6自然段,完成学习要求
①划出你喜欢的字词句,并想想你喜欢的原因。
②总结一下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默读后同桌交流完成,全班汇报。
4、这篇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因为绿叶带给了我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