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原文及译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21 07:12: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原文及译文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原文及译文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质:人质。

B. 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 要:请求。

C. 国破而资之以为利 资:借助。

D. 是宜肆诸市朝 肆:陈列。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分)

①不意身自为质②邦昌但东面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④见百官称“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 ①②⑥B. ①③④

C. ②④⑤D. 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 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 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 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分)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分)

参考答案:

4. D 肆:处死刑后陈尸于市。

5. C ①属于无奈,而非僭逆;③不属于张邦昌行事;⑥是李纲向宋高宗赵构讲明张邦昌僭逆的危害。

6. A “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与文意不符。

7. (1)人心归向你,是因为被金人的威势胁迫,金人已经离开了,还能(应该)再有今天的样子吗?(采分点:“人情”1分,“劫”1分,“于”表被动1分,句意2分)

(2)尽力顺从金人推举拥护的原因,是想要暂且适应一时来解除国难,岂敢有其他呢?(采分点:“所以”1分,“权宜”1分,“纾”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

钦宗即位,授予他少宰一职。金人进犯京师,朝廷商议割让三镇,让张邦昌在金做人质以此求和。张邦昌极力主张讲和,没想到自己成为人质,出行时,就请求钦宗签署御批不变动割地的方案,没有同意。第二年春天,金人营地送文书来,命令推举可以担当君主的不姓赵的人到军队前准备礼仪接受册命。留守孙傅等上表请求立赵氏。金人发怒,胁迫孙傅等召集百官共同商议,众人不敢出声,相视很久,就说:“今天应当勉强听从命令,推举一个军队(战场上)的'人前去。”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写“张邦昌”三个字给他们看,于是定下意见。王时雍当时任留守,再次召集百官到秘书省,到后就关闭省门,派兵保卫,告诉众人拥立张邦昌,众人想要答应。张邦昌开始想要自杀,有人说:“相公不早死于城外,现在想要使一城生灵涂炭吗?”张邦昌向北拜舞接受册命,登伪位,僭号大楚。时雍带领百官突然下拜,张邦昌只是向东拱手站立。那天,大风刮起尘土,太阳周围光环失去光芒。百官伤心丧气,张邦昌也变了脸色。接见百官称“予”,手诏称“手书”。只有时雍每次在张邦昌面前上言国事,动不动就称“臣启陛下”,张邦昌斥责他。

金人将退兵,张邦昌到金人阵营鉴别送行,举动都与平时礼仪一样,观看的士人平民无不感伤。金兵回去后,张邦昌降手书在天下实行大赦。吕好问对张邦昌说:“人心归于你,是因为被金人的威势胁迫,金人已经离去,还能再有今天的样子吗?康王久居朝外,众心所归,为什么不能拥戴他呢?”张邦昌听从,差遣蒋师愈送信给康王,信中说道:“尽力顺从金人推举拥护的原因,是想要暂且适应一时来解除国难,哪敢有其他呢?”康王询问蒋师愈等,了解全部来由,就回信给张邦昌。手书下达后,朝廷内外很高兴。

康王即皇帝位,任李刚为宰相。李纲上书极力论述:“国家残破却以此取利,君主受辱却加以掠夺作为荣耀。建立邦国四十多天,等到金人退兵后,才降下赦令以收买恩德。这样该处死刑后陈尸于市,作为乱臣贼子的惩戒。”李刚又极力上言:“张邦昌已僭位叛逆,哪能留在朝廷,让众人看作是以前的天子呢?”高宗于是下诏历数张邦昌罪行,赐死于潭州。

第2篇: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默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莲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别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每田措,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昭客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节)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比肩之旧旧:旧交

B.而桓公为霸者宗 宗:宗族

C.非所以优之也优:优待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妄:胡乱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蟹六跪而二螯

B.权使人以水洒群臣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惟醉坠台中,乃当止耳质于齐,齐兵乃出

D.公何为怒乎为君为我呼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自幼好学,才华出众,声名远扬,虽然被推荐为孝廉,却拒不接受。

B.张昭深受孙策器重,孙策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临死还把孙权托付给他。

C.张昭在孙权打猎遇险时严肃地劝诫他,但孙权却置之不理,反而建造射虎车继续狩猎。

D.张昭忠心耿耿,敢于直言相劝,孙权因此对张昭有敬畏之意,不敢尽情享受娱乐之快。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5分)

(2)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5分)

参考答案

4.B(“宗”的意思是“尊奉”)

5.C(均为副词,才。A 连词,表承接,并且/连词,表并列,和;B 介词,用/连词,表修饰;D 介词,因为/介词,替)

6.D(“置之不理”“反而”错,孙权对张昭的劝解表示了惭愧之意,因而才造射虎车继续狩猎)

7.(1)(5分)刺史陶谦推举张昭为茂才,(张昭)却不应召,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于是(张昭)被陶谦拘禁。赵昱竭力营救,(张昭)才得以幸免。(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方”各1分)

(2)(5分)担任丞相事情繁杂,而他这个人性情刚烈,(如果)他的话(官吏们)不听从,就会产生怨恨责怪,这样不是对他有好处的作法。(大意正确3分。落实“兴”“益”各1分)

文言文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善写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和琅邪赵昱、东海王朗,都有名声,彼此很友善。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就任。和王朗共同议论旧君名讳的事情,同州里的才士陈琳等人都称赞他。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不接受,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于是就逮捕了他。赵昱尽力营救,他才能免罪。

孙策创立帝业时,就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郞将,入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就好像并肩共事的旧友一样,不论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张昭每次接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都一致赞扬张昭,张昭想缄口不说出来,则害怕有私情,说出来又恐怕不恰当,进退不安。孙策知道此事,欢笑着说:“从前管仲做齐相,说一就是仲父,说二也是仲父,而桓公就成为霸者之主。现在子布贤能,我能够任用他,那么统一天下的功业不就在我身上了吗?” 孙策弥留之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众属下立了孙权,加以辅佐。

孙权每次去打猎时,常常骑着马射杀老虎,老虎也常突然向前攀住马鞍。张昭变了脸色向前说道:“将军哪里值得这样做呢?做一个人君的人,是说能驾御英雄,任用群贤,哪里是说在原野上驰逐,和猛兽一较勇力的`呢?一旦发生祸害,怎奈天下人的嘲笑?”孙权向张昭道歉说:“年纪轻,考虑事情不够深远,这件事我对您觉得很惭愧。”但孙权还是不能罢手,他就制作一部射虎车,开个方洞,中间不加盖子,一人驾驶,自己在车中射杀老虎。时常有离群的猛兽侵犯车子,每次孙权都用手去搏击,当作乐事,张昭虽然极力进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孙权在武昌(今湖北武昌县治),登钓台,喝酒大醉。孙权命人用水喷洒群臣说:“今天畅快痛饮,只有醉倒台中,才可以停止。”张昭正色不说话,走出去,坐在车里。孙权派人叫张昭回来。说道:“为了一起作乐而已,公为什么发怒呢?”张昭答道:“从前纣王积糟成丘,以酒为池,长夜痛饮,当时也以为很乐,并不认为是坏事呀。”孙权默默无言,脸色惭愧,就停止了酒会。起初,孙权要设立丞相,众议归属张昭。孙权说:“现在天下多事,统领的人责任重大,这样,并不是对他优厚啊!”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孤岂是对子布有所私爱呢?担任丞相的事很烦杂,而此公性情刚直,臣下所说的话,他不采纳,就会产生怨责,这样并不是对他好呀!”就用了顾雍为相。

第3篇: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原文及译文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原文及译文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原文及译文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原文及译文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

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 ,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原文及译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