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观《黄土地》后有感
观《黄土地》后有感
这是一部关于土地和生存、关于命运和觉醒的电影;也是标志着第五代导演探索影片真正崛起的石破天惊典范之作。
一、天高地阔,黄河远望
黄土地是一种博大和宽厚,她孕育了华夏文明养育了一方生灵生生不息;黄土地又是一种传统和束缚,亘古苍凉贫瘠冷漠逃不掉挣不脱留给我们多少伤痛
这部电影意在要“以养育了中华民族、产生过灿烂民族文化的陕北高原为基本造型素材,通过人与土地这种自氏族社会以来就存在的古老而又最永恒的关系的展示”,来引出一些“有益的思考”。“黄土地”成为整个影片的核心意象:画面构图始终以大面积的黄土为主,沟壑与土塬连绵不绝,山形地貌经岁月的销蚀,大起大落,高原一片荒凉,没有一点生命的痕迹。“黄土地”看上去或温暖、或冷漠、或贫瘠、或深广,总是传达出一种特别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在影片中,它的意义已远不只是单纯的故事背景,成了整个民族的人格化的象征体。
而黄河,博大开阔、深沉舒展,它在黄土地上平铺而去,自由的身姿和安详的底蕴,使我们想到充满了力量的民族形象。它沉沉的、静静的空自流去,身边就是无限苍莽的群山和久旱无雨的土地,它却不能解救这片为它的到来而闪开身去的广漠荒野。这又使我们想到数千年历史的荒凉。
二、厚重悲怆,震撼灵魂
如果说现代的外国经典大片给人的是视听上的强烈冲击,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黄土地》给人的是心灵上的巨大震撼!
这不是一部娱乐电影,没有惊心动魄、紧张刺激或温馨浪漫、峰回路转的情节,总之没有十足的戏剧性,甚至连“波澜”都没有。“黄土地”上什么也没有,没有爱情,没有欲望,没有希望好干净的一部电影,最后,女主人公也在滚滚黄河中逝去了她的歌声和身影,“留下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黄土地》讲述故事的目的,不是以情节的发展和冲突来吸引观众,而是为了情绪、情感的抒发寻找背景与依托,人物很少,慎用对白,故事简单,脉络清晰。它那昏暗的画面、单一的线索和平实的情节传染给观众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惆怅。
影片中陕北农民在黄土地上默默耕作的身影,显出一种巨大的韧性和耐力,但土地的凝重也映衬着心灵的闭塞、保守和无奈。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从一个启蒙者的目光来看这块古老土地上人民的愚昧落后:搜集民歌的八路军顾青,唤醒了少女翠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她
却难以抵抗自己作为女性的悲剧命运,她所面对的是养育了她的亲人,是那种平静和温暖中的愚昧,最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死的代价。黄土地”的象征意义就在于那种沉积在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
但是同时,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也看见:顾青在地平线上执着走来,翠巧的弟弟憨憨在求雨的人流中逆向奔跑我们看见,那种长期被压抑在古老黄土之下的年轻的生命力被唤醒并喷勃而出。
三、电影风格,视觉语言
《黄土地》是陈凯歌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而摄影就是张艺谋。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了整个电影界。陈、张这次唯一的会合,决定了“第五代电影”的奠基。也从会合的那一天起又决定了他们必然的分离,这又导致了后来第五代电影的扩展、分化和嬗变。陈、张之所以成为第五代电影的.两个代表,是缘自他们都深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从《黄土地》创作的构思中,就明显地反映出这种相知和相通。
从《黄土地》开始,第五代们终于摆脱了旧有的叙事模式,用画面直接与我们对话,而情节是次要的。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影片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基调,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影片多处以长镜头构划出一种“大环境小人物”的意境。这种视角转换中表现的“大”与“小”的差别,将人物在大环境、大时代的命运通过对比表现出来,制造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与灯红酒绿的都市片相比,《黄土地》的镜头有些单调,看不到任何多余的画面,却包含着深刻、富足的命题。大有响入云天的腰鼓阵,哀吟动地的求雨声,小有入夜深谈,河边浅唱。长镜头,特写,宽广,壮阔,一幕幕,极富震慑力:婚礼,热闹中的悲凉;腰鼓,似突兀而又那么和谐;求雨,古老的悲壮与叹息
总有一些影片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黄土地》就是这样一张“中国制造”的艺术电影“名牌”。看《黄土地》,忘不了翠巧的那双眼睛,纯净透明却有着无尽的欲说还休;忘不了黄土地的信天游,高亢昂扬却有藏不住的苍凉与悲戚;忘不了那一片黄土地,纵横连绵跌宕起伏却有着惊心的静谧看《黄土地》,如同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读海子的诗:“半尺厚的黄土 /
麦子熟了”,听崔健那“一无所有”的吼声我们怀念《黄土地》,怀念这部片子所洋溢着的一种质朴和力量,思考那些深深埋在黄土层深处的更多、更多的东西
第2篇:观男人帮后有感
观男人帮后有感
一口气终于看完了这部30集的电视剧。心中感慨万分,既是现实,又不太现实。
之所以说它不现实是因为片中除了感情问题都忽略了其他生存条件和现实困扰。现实是因为这就是现代人的感情现象,容易投入容易撤离分分合合不厌其烦彼此伤害,无处不存在着诱惑和选择,痛并快乐着。故事的开始很诙谐幽默,觉得特搞笑,看着看着心情越来越沉重,各种社会现象一一浮现,里面的每一个人的影子都曾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也包括自己。
结局与以往的故事结局模式很不一样,有两种结局,一种悲剧一种喜剧。我想编剧的本意应该是前者,后者只是为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假设。我本人也比较倾向于前者,虽然很纠结。那三个男人我都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左永邦:永远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罗书全:永远顺从别人意念摇摆不定不倾听自己内心的男人;顾小白:这一秒爱着你下一秒就有可能爱上别的女人的男人。难道这就是男人的现实?可怕!所以我宁愿以第一种结局来告慰全天下的女人们。特别是米琪,真想像她一样脱胎换骨,她那最后华丽的转身也只有极少数的女人才能做到,可我只是曾经的她永远都成就不了最后的她。第二种结局皆大欢喜。珊莉的出现可谓是点晴之笔,让最后的结局不仅圆满也让人深思:爱是经营是坚守,是持久忍耐,如果永远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永远会爱上不同的人,谁能保证你是不是我最后爱上的人呢?能守住自己最初的那份爱并一直守下去,那才是最难的,也是最应该做的。
第3篇:观教学光盘后有感
观教学光盘后有感
古代教学靠死记,
学生个性被压抑。
教师表情像木板,
学生见了吓破胆。
现代教学古不同,
教师母亲同一宗。
生怕孩子弄不懂,
节节课上尽占用。
学生不是机器猫,
满堂灌法可不要。
引导学生去思考,
自主学习是妙招。
课堂气氛浓不浓,
各位教师所不同。
教学资料准备齐,
学生理解不费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
因地制宜自采纳。
生搬硬套机械法,
得不偿失有偏差。
科学教法要提倡,
吸取他人教学长。
老式教法应丢掉,
跟上时代大浪潮。
第4篇:观“文化中心”后有感
观“文化中心”后有感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白坭镇的文化中心参观。这让我感觉到我镇发生的变化,感受到我们镇越来越现化,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广阔。
走进文化中心,共有3层,里面有画室、棋室、图书室„„数也数不清啊!最让我值得留恋的是在一楼大厅的画展,这些画展都是出自名师之手,画是用水彩作画的,以古代风景、人物为题,让人感到走进了一种文化的境界。对了,这座文化中心是新建的,虽然有些措施还没完善,但它确实让我感受到一股无限的力量,这股力量象征着我镇的文化素质会越建越好。
参观完后,我只能说,以现在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城市化,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欢乐,幸福。让我们也能像城里人的生活。至少不比他们差,这座文化中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又是我们镇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我们带来的真的很有价值。我相信,以后
第5篇:观六国后有感
观六国后有感
这几天是在折磨大家的心里,高手可做T+0,不是高手的可放着不动,六国观后感。我想本周后三天情况依然如故,相信10月有好行情的,12.6坚决买入。现在此股没有好消息也没有坏消息,只是主力不甘而已,不要听信于有什么涨板出现,更不会大跌。
现在此股没有好消息也没有坏消息,只是主力不甘而已,不要听信于有什么涨板出现,更不会大跌,一个字--磨补充一下:明天可能有大阳[原帖]
补充一下:明天可能有大阳化工产业链加速运转20xx年09月27日09:23大众证券报微博。
本报讯近一段时间,磷矿石及相关产品的价格持续走高。湖北明珠和云南云福化磷矿石现货周一供应价显示,30%的`标矿车板价分别达到600/吨和610元/吨,单月涨幅接近20%,而安徽六国化工(12.80,0.26,2.07%)、湖北兴发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