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地质认识实习》
报告
班级:矿井通风与安全091 学号:*********
姓名:*** ***
指导教师:*******
采矿工程系
2010年 11月16日
前言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二、实习时间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三、实习地点
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 千米。该水库1958年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 米,坝顶长为133.0 米,坝顶高程为1114.50 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四、实习内容
1.地形地貌观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云质灰岩的观察(白云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钙质页岩火山碎屑岩在阿哈水库西侧);3.沼泽地观察(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夹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4.水的循环(煤锈水,铁,锰,酸性水,生石灰,富营养化,一级保护区,小车河,属乌江水系);5.节理观察;6.沉积岩观察;7.岩石产状观察(贵阳地处向斜的核部);8.罗盘的使用;9.盐酸鉴别石灰岩;10.第四季红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箕,茶,松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库地质结构(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13.河流的搬运作用;14.方解石观察;15.岩石的构造与构造观察;16.植被观察;17.自然剖面观察;18.裂隙井观察;
19.岩层产状(水平,倾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
五、总结
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千磨万击还坚硬,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就是那石,任击,任吹。都还是那样挺拔,坚硬。
第2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采矿工程10级
地质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关英斌
班级:采矿1002
学号:100020230
姓名:杨晓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地理状况
第二章:矿物和岩石 第三章:地层 第四章:地质构造 结束语
7 12 16 18
前言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0级采矿工程学生的煤矿地质野外实习于2012年6月18日至6月19展开,由煤矿地质学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带领队伍对邯邢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这次实习不仅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且也是为了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对各种地质名词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了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这次实习也是对煤矿地址学的一个总结,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建立一套完整的地层层序。
二、实习时间
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十天时间,其中野外工作2天,编写报告3天。
三、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2000km2,其中市区面积457 km2。
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
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
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3。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m3,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3。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3,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3。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3。
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
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
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
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
200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5%。
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38.1亿元,增长14.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3亿元,增长14.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3元,增长13.8%,农民
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07元(折合1909美元),增长14.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5328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3元,增长13.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降低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增加0.7平方米。
4、人口
邯郸市2002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
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四、组织状况
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
老师。
2、分组情况:以班为单位分组实习。
3、参加实习人员:资源学院10级采矿工程专业的全体学生。
五、实习工作量
1、观察路线:本次实习共安排两条线路,分别是: 线路一:仁义村—黑龙洞—京娘胡
线路二:漳清河—槐树岭—涉左公路—129师师部
第二章:矿物及岩石
矿物是指天然产出,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而岩石是由一种或者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物质,它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使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在实习过程中,所见的岩石种类随着地点的改变也在变化,仁义村的地层属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下部为石灰岩上部泥质岩,泥岩也称粘土岩,主要由颗粒直径小于0.005mm的细颗粒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其次为石英,白云母等
(石灰岩)
(泥质岩)
仁义村岩石的顶部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了新的沉积岩,该地区的石灰岩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显浅红色,因此要观察岩石的本身的颜色需用地质锤将岩石击碎看岩石内部的新鲜面,该地区本溪组上部形成的岩石为山灰铁质岩浅灰色,致密块状,属于该地区特有的,峰峰地区没有形成这样的岩石,本溪组下部形成的铝质岩或者叫做铝土岩(富含AI2O3的岩石)。页岩含铁量高,中部灰白色铝土质页岩,上部为浅灰细砂岩或者为铝土质页岩,当地的人民用它来烧制水缸、瓦片等陶瓷制品。该地的本溪组一直可以延伸至辽宁省的南部地区,因此本溪组的最后在辽宁。本溪组里有本溪岩,在本溪岩下形成一层比较薄的本溪煤层,不具有可采价值,有时也叫做煤线
黑色岩层为煤线
只有煤线的煤层不能叫做煤系。
仁义村南部建有新三矿说明在新三矿周围有可采煤层。在仁义村周围还有形成的岩石有大青灰石,此种岩石形成于太原组下部,石炭系上部,在大青灰岩的下部形成一层煤层即8#煤层。该地区还形成小青灰岩,野青灰岩,山青灰岩,伏青灰岩,伏青灰岩中含有燧石,其中含有生物化石。
由于常年从新三煤矿的巷道,井筒挖出矸石,导致周围的矸石堆
矸石山(上有植被覆盖)
积成山,矸石:采矿过程中,从井下或露天矿采场采出的或混入矿石中的岩石(废石)。矸石常是煤的灰分(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增加的重要原因。矸石山堆积时间久了容易引起自燃,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生活在周围的居民造成了威胁,因此在矸石山上种上了树木,既绿化了环境也也保护了居民居住环境。
京娘湖地区的岩石是石英状砂岩,该种岩石属于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在寒武系以下形成。
石英状砂岩
此种岩石在最初首先泥裂,然后接受沉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具有齿状的沉积岩,周围山上的岩石也均为石英岩状砂岩,山上的岩石由于剥蚀作用使山上周围具有了土壤,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山上的植被比较繁盛。
从京娘湖回来的路上对围城铁矿周围的岩石进行了观察,这里的岩石富含磁铁矿(富含Fe3O4的岩石),磁铁矿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铁黑色,条痕也为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磁铁矿被粉碎后,将有经济价值的磁铁矿物经过吸磁之后,把没有经济价值的其余粉状砂岩用于填埋由于开采而沉陷下去的地区,在其上盖上客土可恢复原来的土地模样,在实习回校途中的隆山饭店看到了另外的观测点,在这里形成的岩石有闪长王分岩,形成此岩石的地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接着来到了150发电厂南部的清漳河,这条河流在涉县,在河的两侧是河漫滩,雨季到来时这里的河漫滩经常被淹没
在槐树岭周围形成的岩石有石灰岩和页岩,上部为石灰岩下部为页岩。至此所有实习地点的矿物和岩石种类分析完。
第三章: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三类:
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
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平行不整合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者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的交角,期间有地层的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地壳的假整合和不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活动,它们是划分地壳的重要依据。
在邯郸——邢台地区的含煤层形成于石炭—二叠纪地层,在实习过程中煤系地层的出路较好为本地区的典型剖面。
地层划分如下:
上履地层:三叠纪下统刘家沟组(T1)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2)
上石盒子组(P21)
下统:下石盒子组(P12)
山西组(P1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中统:本溪组(C2b)下伏地层: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石炭—二叠系地层:
1.本溪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地层之上。底部为紫红色“山西式铁矿”。下部为紫色页岩富含铝土
矿,中部为灰白色铝土质页岩,上部为浅灰色,紫色细砂岩或铝土质页岩。
2.太原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含煤7-15层,多为薄煤层,可采或者局部可采5-6层,灰岩层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峰峰南部多搭8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一座灰岩,也称3号煤层,局部可采。野青灰岩,野青煤层,也称4号煤,主采煤层 山青灰岩,山青煤层,也称5号煤
伏青灰岩,伏青煤层,也称6号煤,主采煤层 小青灰岩,小青煤层,也称7号煤,局部可采。中青灰岩,大青灰岩,大青煤层,也称8号煤,主采煤层。下架灰岩,下架煤层,也称9号煤层,局部可采
本组底部为一层中摩层细砂岩,俗称“晋祠砂岩”。
(大青灰岩)
仁义村往西的地层中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在此地层之上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在峰峰地区该地层已经被侵蚀掉,不存在。实习所在的仁义村的区域产状为120o 20o富含铝土矿。
在京娘湖的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状砂岩形成于寒武系以下。漳清河的石英砂岩则属于寒武系上统崮山组。再次地层之下是由页岩组成的徐庄组地层。
第四章: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或者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与变位,包括褶曲、断层、节理等。岩层是两个平行或者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在各个路线上都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地质构造,在仁义村我们看到了断层的存在,在这个地区绝大部分的断裂构造均为正断层,而我们在仁义村见到的断层为逆断层,现将该断层的图示画出来
在清漳河我们看到了河流的冲蚀作用,示意图为下
在槐树岭观测到了小型褶曲,由上至下地层逐渐变薄,岩层均由石灰岩组成,示意图为下
在槐树林北部的涉左公路段我们观测到了正断层,现将构造图画
在下面
涉左公路的断层为正断层,现将断层再做剖面图,如下图:
结束语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只有为期两天的实习时间,但是时间的紧迫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质知识的巩固,训练我们将来在写实习报告上需更加谨慎,运用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煤矿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典型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岩石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关英斌老师和李海梅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3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
第4篇:煤矿地质实习
课
程 专
业 姓
学
指
导
名
称: 煤矿地质学 班
级: 采矿。班
名:
。。。
号: 2013003471 老
师: 樊行昭等老师
日
期: 2015年6月27日
引言
通过对煤矿地质学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关于地质,煤的成因,开采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在学期末,在樊行昭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煤矿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我们从明向校区出发,在车上我一直想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之间结合,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辨别地质现象,心情十分激动。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1、性质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集合了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煤矿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而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能够让同学们将《煤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加深同学们对地质学的认识,培养
第5篇:应届毕业生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应届毕业生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XX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XXX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