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3-18 07:12: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教学目标:1.体会清晰严谨的脉络结构。

2.体味作品生动传神的语言。

3.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

4.引发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关注和探讨。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2.感受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发掘春节习俗中蕴涵的美好寓意。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与活动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酝酿过年气氛)

1.这首歌,是歌唱家宋祖英的《好日子》,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我想请同学们说说看,你觉得歌曲中所唱的好日子,指的是哪一天呢?

明确:春节

2.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期待,最快乐的节日,春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同学们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介绍江南一带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明确: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年夜饭(团圆饭)、祭祖、守岁、迎春、红包(压岁钱)、新年赠橘、新年放爆竹、拜年、接财神、回娘家、初六送穷。

同学们说了很多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下面,让我们随着老作家刘绍棠到京郊运河家乡,去看看北方旧时过年是怎样的情形。

(幻灯:课题)

1.题目“本命年的回想”,同学们告诉我,你们的本命年过了吗?本命年只有一次吗?作者这篇文章写在几岁时?

明确:我国习惯用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六十岁。

2.作家刘绍棠简介:刘绍棠,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他发表的作品有几百万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蒲柳人家》。他的作品贴近农村乡土生活,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

作品推荐:《运河的浆声》《娥眉》《青枝绿叶》《京门脸子》《蒲柳人家》《乡土与创作》。(幻灯)

3.检查预习:生字词(幻灯)

灶膛zào烙饼lào簸箕bòji晾liàng生疮chuāng栗子lì穿梭suō糖黏儿nián糁儿shēn涿州zhuō吆喝yāohe疙瘩鬏gēdajiū门槛kn秫秸棒shújiē鬼祟sāoro骚扰sāoro大吃大嚼jué天麻麻亮māma渍酸菜zì阖家hé

二、去北方过年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富年味的一段

明确:第四段

1.那么,就请同学们跟着新年的音乐放声朗读这一段,找找北方旧时过年有哪些习俗。(配上背景音乐:《喜洋洋》,画面显示各种过年习俗的图片)

明确:十件事: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杀牲禽、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幻灯)

顺序:时间顺序,感情逐步递进。

2.在文中找找你最喜欢的片段,体味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

示例:“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灾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明确:不说“村里到处”,而说“村南村北,村东村西”,这是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杀牲禽的气氛。“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乎有点同情;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乎有点从严宣判。读起来很有情味。

作者语言生动传神,不多几笔,勾勒了一派热闹的生活情景,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体现民风民俗的图景画。

3.在作家笔下,京郊运河父老乡亲过年的气氛真是浓浓郁郁,你觉得为什么过年如此隆重,从中寄托着人们怎样的期盼呢?

明确:1.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2.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3.合家团聚,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奔前程。

4.课文小结: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三、今昔“年”对比

1.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近几年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说说你现在新年是怎么过的?

明确:春节旅游,上网、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吃年夜饭、拿压岁钱、贴春联、看春节晚会……

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1.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

2.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3.某些传统文化在消亡,需要保护,有些新的文明方式在产生,要发扬。

四、提前过大年(背景音乐:张也《万事如意》)

1.五个组各司其职:第一组描写一个你家过年时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第二组一幅年画

第三组写一幅春联

第四组拟写几条过好春节的建议

第五组写一条拜年短信

班内交流

2.作业:上网查找与春节有关的资料(世界各地习俗,传统美食,春节由来,春节传说,春节诗词等)汇集编写新春小报

五、结束

同学们,听,锣鼓响天,鞭炮阵阵,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送给所有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宣布下课!

第2篇: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 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 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 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影音、图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 ,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我国的许多传统节 日,那么,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它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受一下劳动成果。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和和美美奔前程。

有一首歌叫《新年好》,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可师生同唱,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过年的图片(媒体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

画面出现的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鱼所寄托的寓意

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随着我国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北京通县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 乡)京郊运河的一处地方,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吧。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命年的回想 》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简介作者

解题:课题为什么要用《本命年的回想》而不用《过年的回想》或《过年》呢?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 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课文注释1)

三、课文分析

浏览第四段,归纳出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件事【用 “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年货”)

① 炒年货 ②吃腊八粥 ③买糖果 ④挑绒花 ⑤杀牲 畜

⑥备糕点 ⑦送灶王爷 ⑧换门神 ⑨守岁⑩拜新年

⑵观摩了这十项过年活动,你们最想参与其中的那些活动?说出你的理由。

我们具体点来看几件事

展示图片

问:这是什么?

腊八粥

问:为什么作者说“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这种特殊的感觉你是否有过?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的?

“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珍贵、可爱、好吃,出于珍惜、节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从而舍不得吃。

“吃起来却没个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了其他,怎么吃也不够瘾,吃了还想吃,两者既矛盾又统一,人儿真实可爱,富于情趣。

问: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问:送灶王爷时, 为什么要在他的嘴唇上抹糖?

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问:这是什么?换门神

为什么要换门神?

请欣赏《白毛女》中喜儿贴门神的片段

问:灶王爷和门神真能满足人们的愿望吗?为什么写这些?是宣扬封建迷信吗?

--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又可笑。

问:课文中的这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平安、团聚、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问:时间过得真快,再过3个多月又要过年了。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往我们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做哪些事?你又最喜欢做那些事?

过 年: 

①贴春联 

②拿压岁钱 

③ 放鞭 炮

④吃团圆饭

⑤守岁 

⑥拜年 

⑦看春节晚会

问:现在拜新年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问:每年除夕,人们纷纷帖春联表达对来年的祝愿,你能写出两副对联吗?

春回大地千峰秀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日暖神州万木荣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爆竹一声 除旧 天增岁月人增寿

桃符万户更新 春满乾坤福满楼

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问:谁能说说此联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时间在流逝,上天越来越老,但是人不 是老,而是更加长寿,这是吉利的说法。开春了,天地间满是春色,希望幸福会降临自己家庭,这句是祈福的说 法。中国的 春联,常有的格式是,上联表示规律,下联希望得到好处或者福气等。

(时间有够,可讲述财主给妈做寿的故事)

问:假设2007年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的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学生即兴发言,

教师 赠言:愿同学们每一天都象过年一样精彩、快乐!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作者家乡几十年前的风俗,领略了当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通过分析文章的第四段,学习了浏览文段、筛选出主要信息分层次的方法。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关于春节的趣事、民间传说等,供大家交流欣赏,长些见识。

作业:

1、课外延伸: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饼干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过年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淡,甚至有些年青人已经不知道有这样传统的节日,倒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成了年青人常过的时髦节日。据报载某国已打算将“端午节”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2、收集一些关于春节的趣事、民间传说。

3、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 能把某一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试着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第3篇: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的:

オ1.了解过年习俗蕴含的乡土风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オ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オ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オジ据课前学生结合工具书查找字音,教师将以下字词板书并指名注音,带读:

捅( ) 嚼( )栗( )丫( ) 粘( )秫秸( ) 盍( )

烙饼( )簸箕( ) 门槛( )馅( )疮( ) 祟( )

亲支近脉( ) 颇( )

二、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1.同桌两人轮流读课文,要求流畅、自然。

2.“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可为什么作者却偏偏只写春节?

オッ魅罚捍航谑亲钣邢拭鞯胤教厣和浓郁乡土风味的。

3.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火热的春节景象,重点朗读课文的2-4段,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或者说哪些语句最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武进区横山桥中学 戴亚萍

学习目标:

1. 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 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影音、动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金坛指前中学 施小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校的重任是创建省级示范初中,校园环境已经焕然一新。金坛南大门的一颗明珠正以她独特的风景引来了很多慕名前来的朋友、学者、前辈。今天和我们一起共同度过的客人有来自印度的、泰国的,德国的,他们都是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过来的。对他们的到来,我们抱以热烈的掌声,希望同学们能给客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届时,他们所带走的就不只是校园的风景,更多地是同学们的积极、主动、活泼、率真。

昨天晚上,他们一到金坛,施老师就全程陪同他们。谈天说地,他们的问题真多啊,老师都无法招架,但归究一点就是急切地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民族风情,特别是衣食住行。我想我们一年之中穿得好吃得好玩得最高兴的时候莫过于过年。(板书:年)

你喜欢过年吗?喜欢过年那些事呢?

(学生发言)

(二)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学设计

单眼皮猫

刘绍棠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或者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节日吗?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受一下劳动成果。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和和美美奔前程。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已经过了十几个春节了,我们此地的大年怎样过,你们也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在京郊运河那儿,几十年前是怎样过年的呢?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吗?好,我们现在就随着我国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北京通县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乡)--京郊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描述的民俗风情。

2、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们春节“发烧”的过程形象 感知充满浓郁乡土风味的民俗风情。

2、学习文章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感知过程中随文解决学生字词)

1、阅读全文,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作者60岁本命年时回想的内容吗?

(作者小时候在运河家乡和父老乡亲一起过大年的情形。)

2、围绕过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有趣的事呢?(10件)

示例“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可以归纳为“炒年货”,你能用这样的“动词+名词”的形式概括其他的趣事吗?

(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禽、备食物、送 灶王、换门神、守岁、拜大年)

3、这么多事情,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你觉得作者运用了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二、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理解春节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有条理展现春节民俗风情;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难点: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 ,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